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税法保障措施的完善(1)
- 格式:doc
- 大小:6.83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推行绿色税制的现状及建议1. 引言1.1 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性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绿色税制能够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通过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促使各方主动降低排放和污染,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税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与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税制也可以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
绿色税制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新增税收来源,弥补环境成本和治理成本,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我国推行绿色税制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又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加速推动绿色税制立法和实施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绿色税制的推行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促使我国政府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税制成为当前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政府多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绿色税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征收税费,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行绿色税制已经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2. 正文2.1 我国绿色税制的现状我国绿色税制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在推广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国绿色税制的立法进展相对缓慢,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和系统。
目前,主要依托《环境保护税法》来规范和实施绿色税制,但这部法律在领域范围、具体征税标准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我国绿色税制的征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绿色税收征管机制,但由于监管手段和技术设备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存在漏税和逃税的隐患。
改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举措一、节能减排的概念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
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存有的问题我国当前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于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
下面我们从税收约束和税收激励两个方面来阐述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存有的问题。
1、约束性税收政策力度不够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是为了调节级差收入和促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开征的一个税种,从其实际运行来看,对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排放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资源税的税率过低,对资源开采的约束力度不够,造成了资源开采过程中资源的过度浪费。
所以看来,现有的资源税远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增值税作为我国流转税的核心和我国税制的主体税种,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因为增值税的中性特点,对于那些税率相同的产品,增值税显然不具有根据能源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以及污染水准的不同实行特殊调节的作用。
我国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造成最终消费者只感觉到能源产品价格的高低,而不清楚自己到底支付了多少税金,因而不利于增强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使消费税的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2、鼓励性的税收政策不完善鼓励性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的。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首先,对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范围规定太窄,在当前随着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持续的增大税收激励作用并不明显。
其次,在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中,设置了过多的限制条件,有些还具有一定时效性,这些都削弱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篇一一、引言环境保护税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杠杆,旨在促进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开始逐步推行环境保护税政策。
本文将围绕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展开分析,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概述环境保护税自实施以来,通过税收手段对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行为进行调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税收征收范围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工业污染源到现在的包括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广泛覆盖,税收征收范围不断扩大。
2. 税收标准逐步明确:根据不同污染物和资源消耗的危害程度,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标准,并随着环境治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调整。
3. 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三、环境保护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尽管环境保护税在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税收征收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在执行税收政策时力度不够,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征收。
2. 政策宣传不足:部分企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税的认知不足,缺乏主动配合和遵守的积极性。
3. 配套政策不完善:如税收优惠、奖励机制等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
四、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1. 加大税收征收力度: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税收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税收政策的执行到位。
2.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环境保护税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3. 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奖励机制等配套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与环保、资源管理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4. 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和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透明和有效。
VOICE区域治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讨节约型政府的构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神英喃,张晨阳,郭文政,刘原辰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建设节约型政府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为建立适度、廉价、高效的节约型政府,优化政府职能、降低资源消耗、最大化决策效益,我国不断积极地探索现代节约型政府构建方案,成果显著,但仍未建成最科学高效的节约型政府模式。
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构建节约型政府进行研究,对政府财务整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节约型政府结构的财务策略,如:构建政府财务管理体系、推广财务共享技术等,希望为节约型政府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从而降低各类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关键词:节约型政府;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022-0002一、我国节约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从财务管理角度的原因分析(一)节约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行政措施的深入和职能范围的扩大,政府人员和机构不断扩充、膨胀,节约型政府建设压力加大,行政成本也随之逐年攀升。
当前,建设节约型政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行政支出过高行政支出过高的表现,一方面是我国行政开支不断增加,行政开支增长速度甚至在一些年份超过了财政总开支和GDP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行政经费投入过多,超过了正常政府行政活动所需的经费水平。
这些过度支出或浪费都给财政开支和公共经费造成了影响,严重侵占了公共财政资源。
2.行政效率水平低行政效率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行政活动投入的人力成本、财政成本、时间成本等各类成本与行政活动产生的效果以及效益的比例上,行政效率低下就意味着占用更多资源成本的同时却获得了低于预期的效果。
这些效率低下的行政行为不仅浪费了各类资源,更不利于行政队伍水平的提高和廉洁政府的建设。
3.节约型政府保障体系不健全现阶段节约型政府的建设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中央八项规定、官员的选拔任命及政绩考核制度中新加入的资源节约考核标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行政人员的制约作用,但是,我国依旧不具备科学完善的节约型政府保障体系,各制度之间没有纽带连接,就造成了有空子可钻、有羊毛可拔。
构建节能减排税收制度的设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加剧,各个国家都在积极采取行动,推出各种节能减排政策。
税收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可以在制约企业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建立税收制度对排放标准的监管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明确的法规和标准,才会在环保方面得以规范和监管。
因此,建立税收制度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应以严格的惩罚性税收的方式实行,以实现企业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另外,针对一些排放较严重的行业,如石油、化工、钢铁等,应推出环保税等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二、鼓励企业投资低碳技术、设备
通过税收制度鼓励企业投资低碳技术、设备的生产和研发,将会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立下良好的奖励体系。
对于在环保领域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可推出税收减免政策,以鼓励这些企业继续推进环保技术、工艺创新。
三、帮助企业参加碳交易市场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排放情况进行自愿限制自身的碳排放,并通过将这部分减排配额出售获得收益,这种模式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
政府应建立稳定的碳交易市场
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以刺激企业对于低碳技术的采用。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税收制度对于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依靠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并达到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度上升的目标。
《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保护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环境保护税的实施不仅是对传统税收制度的补充,更是对环境治理的强力推动。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二、环境保护税实施概况1. 税收征收范围和标准我国的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固废处理等领域。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和程度,我国设置了不同的税率和税收征收标准。
在征收过程中,国家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税收征管措施为了确保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和使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我国在税收征管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例如,建立和完善了环保税征收系统,提高了征税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强化了与环保部门的协作,对违法排放和逃税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打击。
三、环境保护税实施成效分析1. 税收收入的成效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在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为环保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税收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推动环境治理的进行和环保技术的研发。
2. 环境治理的成效通过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企业和个人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主动采取减排措施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此外,环保税的征收也促进了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四、环境保护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 税收征收标准的统一性和公平性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在各地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的公平性和统一性。
此外,部分标准的制定可能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其无法真实反映污染程度和成本。
2. 税收征管效率有待提升尽管我国在环保税征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征管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征管系统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
五、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1. 统一和优化税收征收标准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内容摘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
国家为保护环境制定了许多行政法规和法律条例,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仍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绿色税收”调控体系。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并就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税收资源税环保税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开征以保护环境的生态税收的“绿色”税制。
我国施行绿色税收的现状目前我国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绿色税收,但最近几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费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排污费的征收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保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早在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就为筹措污染治理资金、征收排污费提供了早期的理论根源。
到197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从法律角度上确立了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1982年2月颁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正式建立。
2003年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完善和成熟。
目前,征收排污费的项目有水、气、固体废物、噪音、发射性废物等五大类113项。
(二)相关税种分析在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中,一般仅有资源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被认为是绿色税收,但它们所设计的目的几乎都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中也还没有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种。
资源税。
我国资源税主要是对开采地下矿藏资源和生产盐征税,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对于促进国家资源合理、有效、节约地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有积极的作用,是保护资源的重要税种和主体税种之一,但其在设立之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减少污染的功能。
节约型社会视域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1. 引言1.1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背景意义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响应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需要。
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各国纷纷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而绿色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来约束和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达到环境友好的目标。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发展模式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绿色税收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环境成本,推动企业和个人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通过对绿色产品和生产要素征收较低税率或免征税收,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严重的产品和行为征收高税率,可以引导市场主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背景意义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2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非常深入。
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长期以来就制定了一系列绿色税收政策,通过对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征税,来激励企业和个人更加环保。
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内学者也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们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绿色税收政策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各地实施的绿色税收政策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者们总结了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内外学者们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绿色税收政策的有效性、推广途径等方面,为构建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节约型社会视域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分析,探讨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被引入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中。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完善其效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
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法,代替排污费。
环保税的税基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环境保护税法将原有的排污费改为税收,目的在于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纳税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然而,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税收标准相对较低。
尽管环境保护税的税率有所提高,但相比于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税额仍然较为微小,难以形成有力的约束作用。
其次,税收征缴难度较大。
由于环境保护税需要依赖企业的自我申报和监管部门的抽查核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实施问题。
此外,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也是问题之一。
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法不仅缺乏对企业的全面监管,更无法解决环境违法行为的成本低廉和处理手段单一的问题。
针对目前环境保护税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税税收标准。
政府可以制定差异化的环境保护税税率,根据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风险来确定税收标准,从而更好地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
其次,应加强环保税的征缴管理。
完善征缴流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同时建立有效的处罚机制,加大对偷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需加强环境保护税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监管部门的执法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对环境违法企业严厉打击,形成威慑作用。
最后,应推动环境保护税与其他环境治理政策的衔接。
政府应加强协调和统筹,确保环境保护税与其他政策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提高综合治理效果。
总结来说,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环境保护税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保护税作为国家进行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已经在我国得到实施。
本文旨在分析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一)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与标准环境保护税主要针对污染物排放、环境破坏等行为进行征收。
征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特定行业的噪音污染等。
征收标准根据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以及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划分,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
(二)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效果自环境保护税实施以来,国家对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得到了显著增强,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此外,税收收入的增加也为政府的环境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环境保护税存在的问题1.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当前的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税率及计征方式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例如对某些新兴污染物缺乏具体的税收规定。
2. 征管效率有待提高:环保税征收涉及面广、操作复杂,存在征收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3. 企业与公众的认知度不足:部分企业和公众对环保税的认识不足,存在偷排漏报等现象。
三、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一)完善税收制度1. 扩大征收范围:将更多新兴污染物纳入税收范围,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环保需求。
2. 合理调整税率:根据地区差异和污染物危害程度,制定更为合理的税率结构。
3. 优化计征方式:推行按日计征等更为灵活的计征方式,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正性。
(二)加强征管力度1. 提高征管效率:加强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降低征收成本。
2. 加大执法力度:对偷排漏报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
3. 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提高公众和企业认知度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普及环保税知识,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环保税的认识。
我国推行绿色税制的现状及建议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一直在加大力度推行绿色税制,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税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政策不够完善、执行不力等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推行绿色税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政策制定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推行绿色税制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例如《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难题。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分类,税收范围不清晰,导致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2.执行力度不足我国推行绿色税制的执行力度还不够,许多企业和个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绿色税收政策的影响。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环保税收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环境保护成本依然较低,环境资源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
3.制约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税制主要以环境保护税为主,而其他绿色税收方式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绿色税收方式往往限制了环境保护的广度和深度,难以真正达到促进绿色发展的目的。
一些绿色税收政策的设计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效果。
二、建议为了加强绿色税制的推行,首先应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更加系统、完整和可操作的绿色税收制度。
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分类,明确环境保护税收的范围和对象。
还应该加强对绿色税收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应该加大对绿色税收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对环保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还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督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税收政策的实施。
3.拓展绿色税收方式除了环境保护税以外,我国还应该拓展其他形式的绿色税收方式,扩大绿色税收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考虑对能源、资源、排放等方面实施绿色税收,通过调整税收方式和税率,引导企业和个人节约资源、降低排放,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分析以及建议前言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征环境保护税。
这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税的意义、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现状和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环境保护税的意义环境保护税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由国家依法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征收的一种行政性税收。
环境保护税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环保意识转变。
作为一种税收,环保税可以有效地影响到企业的行为,催促企业对环境保护问题有更高的重视和认识。
企业需要思考,改变生产经营方式,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而降低环保税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样通过环保税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逐渐培育企业的环保意识。
其次,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
环保税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提高环保企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最后,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保税的实施可以对相对枯竭的传统资源进行税收优惠,激发新资源的利用和产生,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环保税作为一种税收也可以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促进经济运转和社会发展。
综合来看,环护税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现状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应当是通过国家法定程序确定的。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税法》已经制定,并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该法,我国将对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四类污染物设定不同的征税标准,同时还设立了税收优惠政策、征收标准适用的奖惩机制等。
高质量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视。
高质量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则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高质量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无法长久维持。
而高质量发展则强调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使得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效率、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资源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这不仅可以延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期限,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环境的压力。
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可以改善自然环境,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我们才能够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探索新的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使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更加容易实现。
四、政策措施是高质量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政策措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政策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强环保和资源保护,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分析及完善建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在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概述环境保护税自实施以来,通过税收手段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经济制约和激励,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税收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从最初的针对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逐步扩大到涉及水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
2. 税收力度逐渐增强。
税收标准的不断提高,使排污成本上升,进而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3.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环境保护税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保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环境保护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环境保护税在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税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地区对环境保护税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对税收政策认识不足,难以有效落实。
2.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现行环境保护税制度在税率设定、征收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反映污染成本和环境资源价值。
3. 跨区域环境问题难以解决。
一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区域性,单一地区的环保税征收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区域间、甚至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
四、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及挑战,提出以下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建议:1. 加强税收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税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税收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完善税收制度。
根据环境资源价值、污染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税率和征收范围,使税收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考虑引入更多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跨区域环境合作与协调。
针对跨区域环境问题,应加强区域间、甚至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共享治理成果。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大学生甲为获得公务员面试高分,送给面试官乙(某机关领导)2瓶高档白酒,乙拒绝。
次日,甲再次到乙家,偷偷将一块价值1万元的金币放在茶几上离开。
乙不知情。
保姆以为乙知道此事,将金币放人乙的柜子。
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B.乙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C.认定甲构成行贿罪与乙不构成受贿罪不矛盾D.保姆的行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答案】D2、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
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
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
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
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答案】C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陈某违反交通规则为由将他的车扣押半年后归还,且造成车辆损坏,陈某请求国家赔偿。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陈某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B.陈某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自扣押行为被确认违法之日起计算C.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支付车辆损坏的赔偿金或修复损坏的车辆D.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向陈某赔礼道歉【答案】C4、下列关于使馆及其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接受国官员在使馆发生火灾或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灾难时,可不经过馆长的同意进入使馆B.当派遗国与接受国发生武装冲突时,接受国可以査封、扣押使馆的档案C.行政和技术人员从派遣国进入接受国海关时,其行李要免受海关查验D.行政和技术人员和与其构成同一户口的家厲,如果不是接受国国民,而且不在该国居留者,也享有外交人员享有的特权与豁免【答案】D5、位于广东的一企业与一我国台湾地区公司因供货争议诉诸内地法院,该台湾地区公司在内地有业务代办人,依涉台文书送达的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我国台湾地区公司主要负责人到广州出差时可直接向其送达B.必须通过外交部门才可向到北京出差的我国台湾地区公司主要负责人送达C.只要是该我国台湾地区公司在内地的业务代办人,即可向其送达D.凡业务代办人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或者盖聿,即可依法留置送达【答案】A6、来自A市的农民工徐某等40人在B市某建筑工地打工。
【摘要】税收作为政府所掌控的最主要的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能够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保障作用。
为此,就需要我们积极地、认真地构筑和完善旨在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税法制度与体系。
首先,尽快修订、完善我国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改进现行的资源税计量依据、征收办法,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有效节约。
其次,修改《消费税暂行条例》,将私人游艇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取消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率,从而促进我国石油能源的有效节约。
再次,积极制定燃油税法,及时开征燃油税,努力打造一个节约型的汽车社会。
【正文】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决定我们国家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由此就需要我们将促进与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项新的经济立法原则,积极构筑并不断完善一个能够促进、保障节约型社会形成与存续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应当加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关联的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推行能够形成长效机制的各种经济激励政策,积极动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完善相关法律,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成。
本文仅对如何完善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法律制度,进行探讨、研究。
一、关于节约型社会的涵义
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认识,专家、学者们对其涵义有着多种界定和观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节约型社会一般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在健全各种保障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倡导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以尽少的资源消耗来满足国民日益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支撑我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经济的发展应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它更主要的是指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
从社会生活的层面上来看,节约型社会则应指一种公众生活的方式、态度和消费理念,也即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
它的通俗涵义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你有权花钱但无权浪费”,也可以从“适度消费”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根据可能而生活”,即在不严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不侵犯其他人和子孙后代基本的生存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的许可程度来生活。
相对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而言,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度,其意义更加重大和深远。
这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企业行为,还是公众行为,抑或是政府行为,都普遍存在着一个“一方面是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很低、能源浪费严重”的“二律背反”的现象。
例如,在我们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却在疯狂地进行掠夺性乱挖烂采;在各地频频拉闸限电、大闹水慌的情况下,许多单位的食堂、宿舍里的“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却屡禁不止,许多城市的供水管道由于没有及时维修而经常“跑冒滴漏”、街水横流;在国家每年进口大量石油的情况下,轿车行业却在生产、倡导以及国人在追求大排量、大功率、大体积的家用轿车,而1.3升排量以下的低排量、省油的经济型轿车却在许多地方在上牌照、过路桥、进宾馆等方面受到无端的限制;在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搞南水北调工程、许多地区为之作出巨大牺牲的时候,华北一些城市的许多人还在用自来水浇花;在许多城市,街道、广场、管道、建筑等公用设施“拆了建、建了又拆”,等等。
诸如此类的不正常的现象,可谓不胜枚举。
我国改革开放的2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以惊人的8%的速度增长[1],中国因此成了经济奇迹的代名词,但我们的经济繁荣是以付出生态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为巨大代价的。
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2]。
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
对此,我们所有的公民都不是旁观者,而应是积极的倡导者、实践者、维护者。
建设节约型社会,法治更不是“旁观者”,而是极其重要的保障。
建设节约型社会,无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经济的、行政的、道德的以及法律的等各方面的手段与措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多形式多方位的综合保障。
但从长远、稳定、持续的角度看,其中最重要的应是法律手段。
要想有效地营造与持久地维护一个节约型社会,我们必须依靠法治。
二、税收作为政府所掌控的最主要的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能够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保障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税种的开征与停征、税率的调高与调低、税收优惠措施的增减变动,通过橇动纳税人的利益分配格局,来激励对能源与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节约;通过建立导向性和扶持性税收调控机制,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要想让税收杠杆持久有效地发挥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功能,防避其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和保障。
为此,就需要我们积极地、认真地构筑和完善旨在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税法制度与体系。
第一,尽快修订、完善我国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改进现行的资源税计量依据、征收办法,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有效节约。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矿产资源是国家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能源需求的日益旺盛,能源供需方面的矛盾将不断加剧。
但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却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极其严重,所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1993年重新制定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在资源税计量依据、征收办法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与欠科学之处。
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严重浪费现象,就迫切需要我们及时修订与完善《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的有关税法要素,充分发挥资源税的杠杆调控功能。
1.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由按销量计征改为按储量计征
我国1993年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在计量依据上采用的是按销量计征,即按企业的矿产资源销售量来计征的。
按销量计征的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便于征管。
但它却存在一定弊端,它所导致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我国许多矿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吃肥丢瘦”,掠夺性开采,矿产回采率普遍低下,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能源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按规范采掘要求,其回采率应为80%至90%。
但目前我国国有的大型煤矿企业一般采用机械化综采或普采,回采率最高不到50%,一般只在30%左右。
陕西神府矿区内的一家煤矿可采储量消耗了6亿吨,却只产出煤炭5800万吨[3]。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矿产企业“吃肥丢瘦”、回采率普遍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就必须改进现行资源税的计量依据,由按企业的矿产资源销售量改为按划分给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来计征资源税。
在税法理论上,可供选择的用来确定资源税计税依据的标准有三个“量”,即矿产资源的储量、产量和销量。
从能否促进、保障矿产资源节约、有效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这三种计税依据是存在着高低优劣之分的。
最佳、最科学的资源税计税依据是资源储量,也即按照已探明的划分给矿产企业的资源可采储量计征其应缴资源税额。
如果矿产企业能够科学、节约地开采矿产资源,提高矿产回采率,那么等量的资源储备量消耗就能够开采出更多的矿产品,单位矿产品负担的税额就会相对较少,矿产企业就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促进、激励其节约、有效地利用资源。
也就是说,资源税计税依据采用资源储量模式,能够为矿产企业科学、节约、有效地开采、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经济驱动力。
相比而言,按资源产量计税的方法虽然不如按资源储量计税方法,但较之按资源销量计税,则更符合对资源占用开发性质的课税,更有利于保护资源。
这是因为,按产量计税能够从税收方面促使企业“以
销定产”,尽可能减少产品的积压和损失,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按销量计税,当产量大于销量发生积压时,这部分积压产品没有税收约束,则很可能造成损失。
因此,曾有学者主张,应将我国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数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
[4]但笔者认为,资源税按产量计税虽然比按资源销量计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保护资源,但它仍然会导致矿产企业“吃肥丢瘦”,掠夺性开采,不能解决我国矿产回采率普遍低下、浪费严重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