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3.9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新版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
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
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
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
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
vn=(xn+xn+1)/2T,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摩擦力实验报告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相互之间的不规则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导致阻碍彼此移动的力。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走路时,我们的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够稳定地行走。为了更好地了解摩擦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木块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个木块,并将其放在一个平滑的水平面上。然后,我们逐渐施加水平方向的力,直到木块开始移动。测量施加力的大小,得到木块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即静摩擦力。
接下来,我们分别选取不同大小的木块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下木块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木块的质量和木块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质量有关。
实验二:斜面上的摩擦力
我们将斜面倾斜到一定角度,并在斜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然后,逐渐增加施加在木块上的力,直到木块开始向下滑动。测量施加力的大小,得到木块开始滑动所需的最小力,即滑动摩擦力。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木块开始滑动所需的最小力与斜面的
倾角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斜面的倾角会影响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法线力和重力分量,进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三:液体中的摩擦力
我们在一个容器中倒入一些液体,并在液体中放置一个木块。然后,逐渐增加施加在木块上的力,直到木块开始移动。测量施加力的大小,得到木块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即液体中的摩擦力。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液体的粘度与木块开始移动所需的最小力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得移动所需的力增大。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名称:xxxx实验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xxxx实验来探究/观察/验证xxxx现象/原理/规律。2. 实验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与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解释需要用到的物理原理、公式或定律,并展示它们与本次实验的关系。
例: - 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学定律 - 杨氏模量与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和材料,并对其进行简单描述。
例: -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 双光栅衍射仪:用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4.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参与者在进行这个实验时需要遵循的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地表述,并按照正确顺序呈现。
例: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 2. 垂直悬挂一个质量刚好为50g以上重物于弹簧测力计上。 3.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实验过程中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清晰地整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展示数据结果。
例: |质量(g)|示数(N)| |--|--| |50|0.49| |100|0.98|
6.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给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这部分还可以包括误差分析、潜在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
例: - 结果显示质量增加时示数也随之增加,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F=ma。 - 实验中可能存在摩擦力等未考虑因素导致误差产生,今后可以采取更精确措施来减小误差值。
7. 结论
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本次实验的主要结果,突出核心观点。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7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1
物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两节练习试卷的分析,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到位。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
2、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对学生认知过程认识不够。对一些知识的讲授时,总自以为很容易,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而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对于一些重点特别是难点的知识点,不但要讲透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加强运用。没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后进生辅导。
2、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
姓名
实验课题实验器材
次数123456次数123456M ′/g 8.110.312.214.116.218.3(M +m )/Kg 0.21000.22000.23000.24000.25000.2600a
0.38
0.49
0.57
0.69
0.73
0.86
1/(M +m )
4.8 4.6 4.4 4.2 4.0 3.9a
0.75
0.72
0.67
0.66
0.62
0.60
表一(小车质量一定 M =208.3g)表二(桶和砂的总质量一定 M ′=16.0g)
由图3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实验日期
实验步骤及结论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将每次桶和砂的总质量填入表一中。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填入表一中。
结论:由图2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2.按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用天平测出桶和砂的总质量M ′并记录下来。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批阅日期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桶和砂的总重力M ′g ,根据表一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如图2。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合集八篇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1
1、实验题一般是采用填空或是做图的形式出现,这其中,如果是填空题,题目中的数值、单位、方向和__号都要填全面。如果是作图题,题目中的各种物理量、单位、各种仪器等都要考虑周全。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是课本的实验,近几年来考察的比较多的就是实验器材,原理,步骤,注意问题等,所以在解答常规实验题的时候,这种题目考的比较细,所以考生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设计型的实验着重考察的是实验的原理,要求学生们申请题意,明确实验的目的。所以考生们在复习这类实验的时候,一定要着重注意四性,即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如果是设计电学实验,安全性一定是摆在第一位的,同时还要尽力的减小实验的误差。
4、一般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会考两道,大多数情况是一道电学实验,一道力学实验。高中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力学实验共8个,电学实验7个。而且高考实验题的一个规律是,上一年考过的实验,接下来几年肯定不会再考。每个实验都会有几个考点是固定的,就是无论怎么出题,都离不开这几个知识点,所以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也是实验提得分的一个技巧。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2
1、__变量法:所谓__变量,就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__,而不改变其它条件。若某两次实验只有某一条件不同,导致更后结果不同,则说明此条件影响了这次的实验结果。__变量可以说的上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物理实验中,掌握__变量法更是我们做实验的基础。比如物理力学中在推导动能定理时,通过__变量法证明了物体的能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度呈正比。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引言: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进行的一次高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一定条件下的光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光箱、光屏、光圈、直尺、半圆透镜、直角三棱镜等。
2. 将光箱放置在实验台上,调节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光线通过光圈射向光屏上的小孔。
3. 在光屏上放置一个半圆透镜,调整其位置,使透镜中心与小孔重合。
4. 将直角三棱镜放置在透镜的一侧,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射向三棱镜上。
5. 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图像是由透镜和三棱镜折射形成的,通过调整三棱镜的位
置,使图像清晰可见。
6.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
出结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是相等的。
实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符合光的折射定律。这一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实验物品:水一瓶,稀释盐水一瓶,热电偶两个,温度计一只
实验思路:在水和稀释盐水的容器中,分别放入一个热电偶,将另一个热电偶放在温度计上,同时打开温度计和热电偶的电源。在一定时间段内,一直记录两个热电偶和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情况,以用来计算出两个容器各自的导热系数。
篇二
实验题目: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物品:调谐振荡电路、振荡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思路:将调谐振荡电路中的频率调节至一定值,然后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声压级,并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出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篇三
实验题目:电容器在频率变化条件下的电容
实验物品:电容器、变压器、实验台、晶体管、示波器
实验思路:将电容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一侧,另一侧连接到实验台,然后通上晶体管,用示波器观察其频率变化的电容,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其变化的规律。
篇四
实验题目:直流电流的测量
实验物品:直流电源、电流检测仪、表示电阻的电阻器
实验思路:将电阻器和电流检测仪连接到直流电源中,并且调节
直流电源上的电压,观察电流检测仪上的读数,记录不同电压下直流电流的读数,以得出直流电流的变化规律。
篇五
实验题目:动量定理的实验
实验物品:一支木棍,一块牛皮纸,一把牛津钳,一根尼龙绳
实验思路:使用木棍削成三段,分别绑上牛津钳,尼龙绳和牛皮纸,重新合并木棍,使用牛津钳作为必要的支撑,然后把尼龙绳和牛皮纸一头连接一侧木棍,另一侧则受到一定的拉力,接下来记录力和动量的变化,以验证动量定理。
篇六
实验题目:耦合电感器实验
实验物品:两只耦合电感器、两只外形相同的电容元件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高斯定理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高斯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验证电场通量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1. 一个电场计
2. 一个大平面金属板
3. 一根细金属棒
4. 一台电源
实验原理:
根据高斯定理,电场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总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除以
真空介电常数。数学表达式为Φ=∫E·dA=Q/ε0,其中Φ表示电场通量,E表示电场强度,dA表示面积微元,Q表示闭合曲面内的电荷,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板平放在平面上,使其成为一个闭合曲面。
2. 将电源连接到金属板上,使其带电。注意设置合适的电压和电流。
3. 将电场计放置在金属板内侧的一个点上,测量该点处的电场强度。
4. 移动电场计,将其分别放置在金属板外侧的不同距离处,记录分别处的电场强度。
5.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电场通量的大小。
6. 比较实测电场通量值与根据高斯定理计算的电场通量值,验证高斯定理在该实验中
的适用性。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2. 确保仪器准确,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将实验器材归位整理。
实验结果: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场通量值与根据高斯定理计算得到的电场通量值相符,证明高斯定理在该实验中的适用性。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高斯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根据高斯定理,电场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总通量与该闭合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成正比,与曲面形状无关。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高斯定理来计算电场强度或电荷分布。在实际应用中,高斯定理有助于研究电场分布和电荷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物理实验报告心得高中
引言
物理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物理理论的过程。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参与这些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此次物理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实验一:测量直流电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了直流电阻。我发现在测量电阻时,要确保电路中没有连接电源,并且要保持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测量前,我先查看电路图,确保正确连接测量器件。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不同量程档位来测量电阻,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二:小球落地实验
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并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变量的操作,如保持摆线长度不变、保持空气阻力不考虑等。通过实验,我观察到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并且加速度与质量无关。这个实验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重力和运动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我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三: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屏和准直光线来观察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光的投射和反射。通过实验,我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光线与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有关。这个实验增加了我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
实验四:波的速度实验
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机械波的传播速度。通过这个实验,我掌握了使用波尺测量波的传播速度的方法,并且学会了使用计时器来准确测量波的周期。实验中,我观察到波的传播速度与波长和周期有关,这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波动理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的弹簧的伸长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以及通过测量物体在倾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来验证牛顿力学定律。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成功地验证了牛顿力学定律,并得出了一些有关弹簧力、重力加速度和倾斜面上运动的结论。
引言:
牛顿力学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至关
重要。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探究这些定律的真实性。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以及倾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来验证牛顿力学定律。通过利用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材料与方法:
1. 弹簧:采用长度不同的3根弹簧进行实验。
2. 质量块:使用质量不同的3个物体进行实验。
3. 倾斜面:我们使用一块平滑的倾斜面进行实验。
4. 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弹簧伸长量的尺子、测量倾斜面距离和时间的器具。
实验步骤:
1. 测量弹簧伸长量:将每根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将质量块挂在弹簧上,并记录
质量块挂载后弹簧的伸长量。
2. 测量重力加速度:将质量块挂在弹簧上,并用尺子测量弹簧的自由长度,记
录下伸长量。然后,记录下质量块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时间,并测量下落距离。
3. 测量倾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固定倾斜面的角度,并将质量块由倾斜面顶端释放,记录下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结果与讨论:
1. 弹簧伸长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挂载于弹簧上的质量增加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会相应增加。这验证了胡克定律,即弹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 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结果接近地球表面上的理论值9.8 m/s²,这表明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引言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亲身参与到物理现象的观察、测量和探究中,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报告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并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计算光的折射率。
实验器材
•一块玻璃板
•一束光源(例如激光笔)
•一块白纸
•一支直尺
•一支量角器
•一台测角仪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平放在桌子上,并用直尺在玻璃板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光的入射
线。
2.将光源对准入射线的一端,并打开光源,使光线通过玻璃板。
3.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白纸,使光线在白纸上形成折射后的光斑。
4.使用测角仪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5.根据测量结果和光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计算光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一组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如下:
入射角(°)折射角(°)
30 20
45 30
60 40
75 50
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首先,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式为:
n1sinθ1=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将实验数据代入上述关系式,可以得到一组等式:
n1sin30=n2sin20
n1sin45=n2sin30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电池产生直流电流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池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以产生直流电流。通过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进行实验,分析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增加电池的数量会导致电流增加。
引言:直流电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如何产生直流电流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电流通常由电源产生。其中,电池是最常见的电源,它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电池制作电路以产生直流电流,并研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材料和仪器:电池(1.5V)、导线、电流表、电阻器、连接线。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的正极与电流表的正极相连,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流表的负极相连。
2.在电流表与电池之间接入电阻器。
3.用连接线将电池与电阻器、电流表连接起来。
4.打开电流表,记录电流值I1
5.在电路中再添加一个相同规格的电池,打开电流表,记录电流值
I2
6.重复步骤5,再添加一个电池,记录电流值I3
7.拆下一个电池,记录电流值I4
8.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电池数量(个)电流值I(A)
1I1
2I2
3I3
2I4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图。图中可以看到,电流的大小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与电阻成反比。这是因为电流是由电压驱动的,并且通过较小的电阻会有更大的电流。同时,通过比较I2和I4的数值,我们可以发现增加电池数量会导致电流增加。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摘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规律。通过利用自由落体装置,我们测量了物体的下落时间,并利用数据计算出了重力加速度的值。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加速度的值与理论值相近。本实验顺利完成,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目的
•研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测量方法;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 h = \\frac{1}{2}gt^2 $$
其中ℎ表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g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t表示运动时间。重力加速度的理论值约为9.8m/s2。
实验步骤
1.选取适当的自由落体装置,并调整水平仪使装置水平;
2.将计时器归零,并将测量物体放置在自由落体装置上;
3.点击计时器启动按钮,同时按下测量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
4.在测量物体落到终点时立即点击计时器停止按钮,记录下落所用时间;
5.重复步骤 2 到 4,每次更换测量物体的质量,最小精度为0.1g,记录多组数据。
数据处理
选取两组数据进行示例计算。假设第一组测量物体的质量为m1=100g,下落时间为t1=0.457s;第二组测量物体的质量为m2=200g,下落时间为t2= 0.642s。
根据实验原理的公式可知:
$$ h = \\frac{1}{2}gt^2 $$
将上式变形,可得:
$$ g = \\frac{2h}{t^2} $$
其中ℎ表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t表示运动时间。
由于实验数据中只测量了下落时间,需要再测量自由落体运动距离ℎ才能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值。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目: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及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
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织带粘贴处:
50g钩码100g钩码
1
2
3
4
5
6
实验结论:
1、自由落体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及时间t平方成____________;
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
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伸长及弹力关系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日期
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模板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点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
- 牛顿定律实验器材组
- 木块
- 动量计
- 时钟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施加外力和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来验证牛顿定律的实验依据。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分别表达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和力的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以验证这些定律。
实验步骤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将一个木块放在实验器材组上,并松开手指。
3. 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运动时间和距离。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用动量计施加一个外力到木块上。
3. 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运动时间和距离。
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在实验器材组的一侧放置一个木块。
3. 在木块上施加一个外力,并观察实验器材组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根据实验记录,木块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静止状态,并未发生运动。这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静止时仍然保持其静止状态,物体运动时仍然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实验记录,木块在施加外力后,加速度和施加力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验证出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当施
加力增加时,木块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