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30 KB
- 文档页数:6
21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21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1)肉食者鄙()(2)弗敢专也()(3)弗敢加也()(4)必以信()(5)虽不能察()(6)公将驰之()(7)遂逐齐师()(8)故克之()(9)小惠未徧()(10)神弗福也()(11)公将鼓之()2.一词多义(1)故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2)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3)间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间千二百里奉命于危难之间(4)夫夫战,勇气也其夫呓语予观夫巴陵胜状(5)之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宋何罪之有辍耕之垄上(6)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不以物喜3.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课曹刿论战一、基础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遍.(biàn)B.民弗.从也(fú)小信未孚.(fú)C.齐师败绩.(jī)下视其辙.(zhé)D.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í)【答案】B【解析】A.间——jiàn;C.绩——jì;D.靡——mǐ;故选B。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何以战.【答案】D【解析】A.两个“信”分别为“信用”“实情”;B.两个“伐”分别为“攻打”“砍”;C.两个“间”分别为“参与”“间或、偶然”;D.两个“战”都是“打仗”;故选D。
3.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
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B项意思相同;ACD三项,都是作代词;故选B。
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何以战?【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把握。
“忌不自信”正确语序为“忌不信自”,宾语“自”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A.“吾孰与徐公美?”正确语序为“吾与徐公孰美?”宾语“孰”前置,是宾语前置句;B.“君美甚”正确语序为“君甚美”,状语“甚”后置,是状语后置句;C.“何陋之有”正确语序为“有何陋?”宾语“何陋”前置,是宾语前置句;D.“何以战”正确语序为“以何战?”宾语“何”前置,是宾语前置句;故选B。
5.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答案】D【解析】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38分)1.文常填空:《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________体史学和文学名著。
(4分)2.根据文意填空。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一文中关于曹刿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弗敢专.也: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3)虽不能察.: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5)公将驰.之:__________ (6)下视其辙.:__________(7)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 (8)遂.逐齐师:__________4.翻译句子(8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答案】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解析】注意多音字“间”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答案】(1)参与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答案】D【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胜利。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表修饰;表顺承。
D 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
A项,代词。
C项,代词。
D项,代词。
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解析】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0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5)弗敢专.也 (6)必以信.(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 ”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小信未孚( ) 下视其辙( ) 夫战( ) 望其旗靡( ) 肉食者鄙( ) 2.重点实词解释。
(1)齐师伐我师:(2)又何间焉间:(3)肉食者鄙鄙:(4)小惠未遍遍:(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孚:(8)虽不能察察:(9)战则请从从:(10)公将驰之驰:(11)既克既:(12)一鼓作气作:(13)三而竭竭:(14)彼竭我盈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3.解释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____________ )故克之(____________ )(2)以何以战(____________ )必以分人(____________ )必以情(____________ )(3)从战则请从(____________ )民弗从也(____________ )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参与(2)小大之狱今义:监狱古义:(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5.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6.重点句子翻译(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内探究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夫战,勇气..也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必以分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④可以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仿照示例,在理解画线词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Ⅰ三而竭:殚精竭虑Ⅱ观其辙:南辕北辙①齐师伐我:②齐人三鼓:③惧有伏焉:④望其旗靡:⑤小信未孚:⑥夫大国,难测也:⑦未能远谋:⑧故克之:6.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7.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曹刿论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填空。
(1)《曹刿论战》中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2)《左传》,原名《》,相传是末年国的史官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问其故故曰:教学相长也B. 必以分人何以战C. 其乡人曰下视其辙D. 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给加画线字注音。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105.0分)4.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以下问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以下问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6.解释下列加画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弗敢专也( )(4)对曰( )(5)弗敢加也( )(6)必以信( )(7)小信未孚( )(8)神弗福也( )(9)小大之狱( )(10)虽不能察( )(11)必以情( )(12)忠之属也( )(13)齐师败绩( )(14)公将驰之( )(15)遂逐齐师( )(16)既克( )(17)公问其故( )(18)一鼓作气( )(19)再而衰( )(20)三而竭( )(21)夫大国,难测也( )(22)惧有伏焉( )(23)望其旗靡(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WORD资料.可编辑《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 《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公将驰之。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4.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教学文档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累积与运用1.guì jiàn biàn fú bó bǐ zhé mǐ shì 2.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
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
③击鼓进军。
④养;单独专有。
C 3.C4.⑴参与;中间。
⑴鄙陋,目光短浅;卑劣。
⑴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⑴案件;监狱。
5.⑴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
⑴第—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6.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理解与鉴赏1.X的双方性质鲁国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3.……乃入见。
‖问:“何以战?〞……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4.爱国热情;深谋远虑5.记叙,言语、动作 6.D 7.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推断应建立在认真观察、周密分析的根底上。
拓展与提高1.C〔“进〞向上,指在朝廷。
〕2.A〔“食〞,音 sì,给……吃。
〕3.D4.B〔都是指代齐景公送的财物。
〕5.⑴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替代君主总揽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愚蠢的人经过屡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 曹刿论战练习题,越多越好!《曹刿论战》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二): 曹刿论战练习题;准确的说,曹刿请见的时间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曹刿请见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三): 关于曹刿论战的习题~(明天就要交啊)原问: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3文中用了哪些事列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①②③④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十年春......战则请从.为第一段公与之乘.....遂逐齐师.为第2段后面的都是第3段.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D.公将驰之,刿曰:“未可.”4.第一段文字写出曹刿具有什么特点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四): 曹刿论战练习题..1.彼竭我盈,故克之.说明进攻__________________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之战(又称长勺之战),在我国古代军事战例中被称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范战例之一.请再举2个类似的战例__________,___________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1讲究时机.2小心有埋伏.3以少胜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4交战双方和鲁国是自卫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五): 证求曹刿论战曹习题精选待修改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4、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6.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6.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7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8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8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9文中表现了曹刿的那些品质和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是否赞同曹刿的“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由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肉食者谋之(6)夫大7国,难测也,惧有伏焉(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略 3,交代了曹刿进见的原因 4,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 9,位卑未敢忘国,爱国,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政治思想10,略写了作战过程,因为文章主题为论战,主要讲述曹刿的作战思想,详略的当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六): 初三下学期语文课本配套练习《曹刿论战》中的另外两个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不是语文书上的。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jiàn mǐ biàn zhé suì bǐbó móu 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4、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 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 ⑧望其旗靡(■)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2•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
” 3•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 4•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 o ”♦课后能力提升三、选择题。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oB.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o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 事件义务教商教科书语文Y U W E N八年级下册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2•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
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2.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战B.必以.分人C.可以.一战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诉讼事件)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C.虽.不能察虽.有嘉肴D.公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所以动心忍.性C.小惠未遍.,民弗从也D.富贵不能淫.6.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出自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选自《曹刿论战》)[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 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 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急于取胜的心理。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作品。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默写5.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答案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答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牺牲玉帛()
④下视其辙()⑤登轼而望()⑥望其旗靡()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④牺牲玉制()
⑤小信未孚()⑥大小之狱()
⑦可以一战()⑧齐师败绩()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②将()③请()
④谋()⑤惠()⑥必()
四、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未彳扁”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
鼓进军。
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
彘也。
1.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1.jiàn2.bǐ3.bó4.zhé5.shì6.mǐ
二、①军队②参与③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指猪、牛羊等⑤为人所信服⑥案件⑦可以凭借⑧大败
三、①征伐②将要③请求④谋划⑤恩惠⑥必定
四、1.D2.A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
1.语言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1.C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