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7.03 MB
- 文档页数:55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矿井防治水的措施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的开采数量不断增加,矿井防治水变得越来越重要。
矿井防治水的目的是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效地降低煤矿生产中的返水和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预防措施1. 防汛准备即在矿山降雨季节来临前,对矿井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矿井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对汛期防洪物资进行补充,对洪水灾害点进行加固,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做好应变准备。
2. 矿井出水量控制在矿井开采初期,为了达到预制采煤和封闭采煤,应该及时采取矿井出水量控制措施,以早期有效地控制矿井水毁矿采场的发生。
3. 采取及时措施缓解矿井内水压力。
采取增加矿井大小和深度,减轻矿井内水压力的措施,可以减少矿井水灾害的发生。
二、善后处理措施1. 雨水渗透和喷水措施在雨季和水灾发生时,利用大喷水装置或喷淋装置迅速清洗矿井排水系统,避免管道堵塞,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渠道,保持矿井排水正常运行。
2. 将矿井水利用起来。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我国煤炭工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井水利用方案应该既考虑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一些矿井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可以供给周边农村及工业、生活用水。
3. 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地表水的成本尽可能低,并且在可控条件下将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可以采用泵站、拦截坝等方法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
当然,矿井防治水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公司负责人的注意和协助。
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型的矿井排水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矿井水害是指煤矿、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地下矿井中因为地下水涌入、积聚、溃决、突泥等引发的水涌、灌溉和倒泄现象。
水害不仅会威胁矿井及其附近的矿工、设备和资产安全,还对地下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矿山生产和矿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法律法规依据和政策要求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级法律法规的依据和政策要求,包括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煤矿、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
2. 水害防治责任与组织机构明确矿山企业水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和组织机构,包括矿山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监测部门等,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3. 矿井水害分析与评估建立科学的矿井水害分析与评估制度,包括对可能发生水害的矿井进行评估,确定水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已经发生的水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教训,制定防治措施;对矿井水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4. 矿井排水和防渗设施建设管理明确矿井排水和防渗设施建设的管理要求,包括矿井的井口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系统和防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确保排水设施的畅通和有效性。
5. 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明确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包括抽水技术、封闭性沉降区处理技术、裂隙水体封堵技术、水害应急处理技术等。
6. 水害预警与监测建立水害预警与监测体系,包括地下水位、地震、裂隙水体等重要参数的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水害的动态变化,做到及时预警和采取应急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
7. 培训与教育建立矿山企业水害防治技术培训与教育制度,包括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员工的水害防治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8. 经济与财务管理明确水害防治的经济与财务管理要求,包括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管理,确保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矿井水害防治,保障矿井的安全。
9. 信息化管理推动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矿山水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害防治工作各环节的信息化监测、预警与管理。
矿井水灾的应急措施有哪些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在井下突然涌出,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简称矿井水灾,那么矿井水灾的应急措施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力量时,就造成矿井水灾。
矿井水灾(通常称为透水),是煤矿常见的主要灾难之一。
一旦发生透水,不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沉没矿井和采区,危害非常严峻。
所以做好矿井防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平安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害防治工作(一)井下探放水1、采掘活动接近老空、老巷、钻孔、构造及不明区域等,坚持“猜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超前开展探放水。
2、探放水做到有设计、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3、恢复正常采掘活动有联系单。
4、探放水一律采纳钻机,孔口下置套管及安装闸阀。
(二)煤系砂岩水防治1、采掘工作面排水系统,做到与开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投产同步使用;排水力量满意工作面最大出水排水需要。
2、巷道过含水构造超前探明含水状况,并实行针对性措施。
3、煤层顶板砂岩富含水工作面超前探明含水区域,并实行针对性措施。
防治水工程(一)工程技术管理:水文地质补勘、探查及开采水害防治、试验监测等防治水工程有总体设计、施工设计、单项设计、变更设计,井下工程有施工平安技术措施;设计、措施符合有关规程和技术规定要求,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程施工有记录,实施后有总结和成果资料。
(二)工程进度:水害防治工程的进度与开采时间支配相协调,工作面正常接替。
(三)工程质量1、各类防治水工程严格按设计施工,现场监管到位,采集数据精确,资料牢靠,成果结论符合实际,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
2、各类水文地质钻孔、试验等单项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相关规程、规定要求。
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一、引言矿井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然而,由于矿井内部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会导致矿井内涌水严重,给矿井生产和工人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止和控制矿井涌水,保障矿井的正常运营,制定一套完善的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确保矿井运营过程中没有发生涌水事故,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科学有效: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井进行全面细致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分析,制定具体和针对性的防治水方案。
3.全员参与:矿井防治水管理是全体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到防治水工作中,共同维护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营。
4.预防为主:通过对矿区水源、水体状况以及矿井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矿井涌水的发生。
三、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矿井涌水风险评估对每个矿井进行详尽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分析,评估矿井涌水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
根据涌水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2.矿井涌水监测系统建设在每个矿井内部建设完善的涌水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矿井的涌水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矿井涌水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矿井防治水措施根据涌水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实时监测的数据,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包括加固矿井壁、设置防水层、注浆填缝、泵水降压等技术手段,以减少矿井涌水的发生和减轻涌水带来的影响。
4.矿井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矿井涌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责任分工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应对矿井涌水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矿井从业人员进行涌水防治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治水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监督与检查建立矿井防治水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矿井涌水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不按规定执行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
煤矿预防水灾事故的安全措施1、加强水情水害预报,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
⑴地测科必须将矿井地面及井上、下所有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编录上图。
⑵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前,地测科必须根据编录情况提前发出水情水害预报,并及时观测开采或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情况。
⑶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掘进时,设计科必须根据地测科的预测预报,留出足够的防水煤柱,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⑷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测科必须根据实际涌水情况定期进行水情水害预测预报。
当涌水量增大时,应缩短预报周期。
⑸地测科应定期搜集整理矿井井下的日供水量(含灌浆水量)、排水量和各涌水地点的涌水量,认真分析并及时预报由于灌浆水造成的井下含水区域的水情。
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质科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需提前疏干的水源,必须报矿领导批准后安排疏干。
⑹地测科必须定期观测地表积水和井下含水区域的水量变化,认真分析各含水体的水力关系,定期做出矿井水情水害预报,并根据矿井和施工地点水情实际情况予以验证,及时修正水情水害的相关参数,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地测科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工作计划,并要在全矿贯彻实施。
3、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在开工前,要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排水设备的能力必须经过机电动力中心计算选型,且经常检修,处于完好状态。
4、采区或区段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5、井下排水设备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完好,运转(倒替运转)正常。
每年对井下主排水设备进行一次排水能力测试,确保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6、矿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对矿井有可能发生水灾害地点都要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隐患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
7、生产技术中心要及时收集临近矿井的采掘工程施工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如果发现超井田边界生产现象,要立即向集团煤炭公司汇报。
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市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市煤炭工业安全有序地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矿井都要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三、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本辖区内有水灾威胁矿井进行监督、督促各类防水煤柱设计、防治水措施的上报工作,并按审批权限上报审批。
市局负责检查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四、每一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矿负责对重点受水患威胁矿井的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该项工作的检查。
六、各类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情况不清的矿井,要进行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十、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每一矿井必须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一、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
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二、矿井要建立水害预报上报制度,矿井每月向县(市)区局汇报一次,国有地方煤矿每季向市局汇报一次矿井水患情况。
矿井水灾防治措施
准联煤矿2009、1、10
矿井水灾防治措施
一、地面水灾防治措施
1、在每年雨季前,须对防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落实。
2、在井口及工业广场上游山坡修建防洪堤坝及挖排洪渠,保证矿井工业广场有适宜排水坡度。
并保证排洪渠畅通,防止雨季山坡洪水淹井。
3、在雨季各井口附近要挖好排洪沟,建筑防洪墙,备足防洪沙袋。
4、对采空区地表产生裂缝或塌陷区,影响到行洪的部位进行回填或开挖移洪道,避免雨季洪水进入井下。
5、每次大雨过后,须专人检查矿区及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井下水灾防治措施
1、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井下透水预兆。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安设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
3、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
4、主排水泵配备工作、备用、检修三台,保证完好,排水能力符合要求。
5、井下各临时水仓、临时排水点的水泵及管路的排水能力须满足该处最大涌水量的需要,并备有余量。
6、对采空区的涌水量要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变化要及时汇报。
工作面有透水预兆时要停止一切工作,做好处理透水的准备,待处理后再决定恢复正常生产。
7、加强对全矿涌水量的监测工作,特别在雨季,有异常变化时及时寻找原因,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潜水向井下补给。
8、采掘工作面接近火烧区要按设计留设足够防水煤柱。
9、井上下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排水材料和设备以备急用。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矿井水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开采方式或水文地质条件等原因,使地下水涌入采区、巷道或井下设施,造成采矿活动受阻或停止,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事件。
因此矿井水灾的防治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矿井水灾的原因、防治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矿井水灾的原因矿井水灾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质条件:矿井下脉石或断裂带处于含水层中,形成大量水流,或地下水在矿井采掘区域由于受到地质构造活动等影响,水流量增大,造成水位的上升;2.开采方式:盲巷掘进时,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裂隙未处理或没有及时处理,易造成局部水流的积聚,发生灾害;3.排水设施:排水系统没有得到妥善维护,或井下设备工作性能不稳定,导致采矿过程中水量难以控制;4.自然灾害:如严重的暴雨、降雪、山洪暴发等气象灾害以及地震、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矿井水灾的发生是由于地下水的干扰或煤层裂隙的积水等原因所致,因此防治矿井水灾应从控制地下水和加强管理设备两个方面入手。
二、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1. 采取防涌降水措施:主要有均衡涌水、化学矿山封闭、地面水防治等。
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露天开采区面积等较大的矿区,应该采用工程防涌措施,如围岩加固、隔水带设置、井筒完整性的保持等。
2.加强井下排水设备管理:对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维护,开展设备性能测试,及时清理各类设备漏水、堵塞现象。
对于存在设备老化等问题的采取现代化的水泵泵水方案,采用智能化技术对井下水源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以便调节地下水位,控制矿井水量。
3.提高巷道安全防范:加强巷道支护和控制瓦斯抽采等方面的安全监控,确保矿井巷道和工作面处于安全状态,有序开展采掘等作业行为,实施分类排水,保持矿井内部洁净和干燥。
三、未来矿井水灾发展方向1.绿色矿业时代的到来:随着国家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并通过加强资源利用率、提高技术水平等方面来降低煤炭采掘所造成的水灾危害。
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矿井水灾防治是保障矿井生产安全和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规范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矿井水灾防治责任1. 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矿井上层单位应指定一名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部门协作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等。
各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履行职责,相互协助,确保矿井水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矿井水灾防治措施1. 矿井水灾风险评估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根据井下地质条件、矿井设备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现场巡视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矿井现场巡视,查看水位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并及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3. 设备维护保养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四、应急预案1. 应急演练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定期组织矿井水灾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和水灾应对能力。
2. 应急物资储备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物资储备,确保足够的水泵、泵管、泵站等防灾设备的储备。
五、职工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并确保职工参与必要的矿井水灾防治培训。
2. 安全教育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组织定期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六、监督检查与评估1. 日常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矿井水灾防治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矿井水灾防治措施的有效执行。
2. 专项评估矿井水灾防治负责人应定期组织专项评估,评估矿井水灾防治工作的效果和改进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七、附件1. 矿井水灾防治责任分工表2. 矿井水灾现场巡视记录表3. 矿井水灾应急演练计划4. 矿井水灾防治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5. 矿井水灾防治职工培训计划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制度的规定。
矿井水害预防制度范文1根据《嘉阳集团公司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时制定修改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并根据计划认真检查和实施矿井水防治的各项工作。
2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的管理,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畅通,排水设备运行可靠。
必须杜绝由于排水系统故障造成采空区积水无法排出而导致矿井水灾的情况。
3每年在洪水季节来临前进行一次中央水泵房水泵并联运行试验,在矿井水量突然增大时具备较强的排放能力,以延缓矿井水灾,为灾变时人员安全撤离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
4加强对周边小煤矿的监测,取得准确的资料,为矿井后期开采的矿井水防治提供依据。
5加强对矿井周边及井田范围内已经关闭的老窑采空区的提防。
特别是+260北翼32042风巷临近的莲花岩老窑和+260北翼边界处的王家湾老窑,在接近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措施在掘进工作面提前进行探放水。
情况不明时,严禁采掘作业。
6在本矿井下山掘进巷道贯穿相邻采空区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探放水措施,或在贯穿措施内编制专门的探放水内容。
7本井田内的勘探钻孔孔口大部分位于沟壑内,采掘工作面过钻孔时,必须进行探放,在采掘工作面揭露出钻孔后必须及时进行封堵。
8每年汛期前的地面三防检查,对矿井五个井筒井口周围地表的稳固情况、井口附近防洪沟渠的设置及其是否畅通等均要作系统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地表水形成的矿井灾害。
9对井下职工进行矿井水灾避灾技术培训,使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本工作地点的避灾路线,以及本区域或矿井受水灾后自己的行动要求。
10对掘进工进行探放水技术培训,提高对老窑水危害的认识,在接近老窑采空区和本矿井采空区时提高警觉,遇到异常情况(煤、岩松软、湿润,或钻孔内有水渗出)不能慌乱,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钻杆固定在孔内,将人员撤退到大巷内,向调度站汇报并听从调度站安排。
如果水沿钻孔溃出,无法控制,则立即启动救灾程序,按发生矿井水灾处理。
11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在预计可能出现矿井水害的区域,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制订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矿井防治水七个措施矿井防治水七个措施矿井的防治水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矿山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之一。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雨水等原因,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甚至引发水灾事故。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对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详细介绍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一、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地质条件是影响矿井防治水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防治水工作前,必须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
包括该区域的岩性、构造特征、断层情况、岩溶程度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可以预测出该区域可能出现的渗透性差或渗透性好的岩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二、合理布置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必须合理布置排水设施,及时将地下水和雨水排出矿井,保持矿井内部的干燥状态。
在布置排水设施时,首先要考虑到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
其次,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技术手段。
三、加强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是防治水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矿井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巡查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情况、排水设施等方面。
而监测内容则包括地下水位变化、渗流量变化等方面。
四、加强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是防治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封闭管理时,首先需要对矿井内部进行严格管控,禁止未经批准人员进入。
其次,还应该对所有可能导致渗漏的通道、洞口等进行严密封闭。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矿井内部水源的污染和渗漏。
五、合理开采合理开采是防治水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矿井开采时,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采方式和方法。
同时,在进行矿井开采时,还应该注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加强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防治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矿山从业人员进行防治水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其防治水意识和技能水平。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矿山水害是指由于地下水的逆渗透或渗漏进入矿井及其附近地层导致的矿井涌水、矿山涌水和地面塌陷等现象。
矿山水害对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技术来应对。
矿山水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井开采过程中目标矿层围岩变化引起的地下水涌出。
2. 降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系,降雨水通过地下水系统渗流进入矿井。
3. 矿井深部开采引起的岩层变形和破裂,导致地下水逆渗透进入矿井。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矿山水害防治技术:一、封闭加固措施1. 矿井围岩的加固措施:采用压力注浆、固化树脂、锚索等技术,加固矿井围岩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
2. 井筒封堵:通过注浆、封堵材料等方法,对矿井井筒进行封堵,阻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二、降低地下水位措施1. 提高矿井排水设施的效果:采用更先进、更高效的矿井排水设备和技术,确保矿井的排水效果。
2. 构建高效的地下水排放系统:通过建设排水井、沟渠等系统,将地下水排放到远离矿区的地方,降低矿井周围地下水位。
三、降低地下水压力措施1. 高压水射孔技术:通过射孔开洞注入高压水,形成与地下水压力相抵的高压水体,从而降低地下水压力。
2. 压裂充填技术:通过注入压裂剂和填充材料,把压力传递给围岩,达到减小地下水压力的效果。
四、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矿山水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地质应力监测等,及时掌握矿山水害的发生情况,预警可能出现的水害风险。
总之,矿山水害防治技术涉及到矿井围岩加固、井筒封堵、地下水排放、地下水压力降低以及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地防治矿山水害,保障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二)矿山水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与采矿活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各种水相关问题,例如水灾、涌水、渗水等。
矿山水害既严重威胁矿山生产安全,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矿井水灾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水灾不仅会导致煤矿生产受到影响,还会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矿井水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矿井水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矿井水灾的原因矿井水灾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或积雪的水进入矿井;•矿井附近地下水位上升;•矿井地层中的胀缩土受水膨胀。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矿井地下排水系统的故障;•矿井工作面开采幅度过大;•矿井开采过程中未能及时处理弃渣问题。
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矿井水灾的防治措施可以从源头和控制两方面入手。
从源头防治•加强水文监测。
对矿井周围地下水位进行实时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积极治理周边地质条件。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矿井附近地下水位管理,及时清理地面积水排水设施。
•进行细致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矿井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地下水的规律性及变化趋势,为矿井防治水灾提供技术支持。
从控制入手•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的建设。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强化地下水系统治理,保证系统设施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运行、维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水灾偏多的煤矿,应配置充足的抽水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以及在设备处的管道、电缆和贮水池等设施上加强维护。
总结矿井水灾的防治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意识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矿井水灾的危害,提高防治意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使矿井水灾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将煤矿安全生产推向一个新高度。
煤矿防治水制度1、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对风井口、主井筒、工业广场附近排水沟进行清理,并加强排水沟的修筑,保证排水沟在雨季期间能正常排水。
2、必须派专人对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隙、有无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现象,如有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填平、填实。
3、地下水是矿井水的重要水源,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造成灾害。
4、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据,必须掌握井田范围内冲积屋的含水透水情况,含水层和老空积水情况,可能出水的断层与裂隙分布位置,采动后顶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况,都必须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被淹井巷、断层溶洞、老空积水等地点,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开隔水煤柱放水时,都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6、探水的起点,由于积水范围不可能掌握得准确,探水起点至可疑水源必须留出适当的安全距离,必须在可疑水源____米以外开始打探水钻孔。
7、钻孔深度与超前距离,采用边探边掘时,超前距离一般不小于____米。
8、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对风井口、主井筒、工业广场附近排水沟进行清理,并加强排水沟的修筑,保证排水沟在雨季期间能正常排水。
9、必须派专人对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隙、有无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现象,如有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填平、填实。
10、地下水是矿井水的重要水源,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造成灾害。
11、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据,必须掌握井田范围内冲积屋的含水透水情况,含水层和老空积水情况,可能出水的断层与裂隙分布位置,采动后顶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况,都必须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被淹井巷、断层溶洞、老空积水等地点,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开隔水煤柱放水时,都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13、探水的起点,由于积水范围不可能掌握得准确,探水起点至可疑水源必须留出适当的安全距离,必须在可疑水源____米以外开始打探水钻孔。
矿山水灾防治技术模版一、介绍矿山水灾矿山水灾是指在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由于矿井深度、地下水位、地质构造以及矿井巷道破坏和区域地下水流动等原因引起的水涌、水灾等灾害。
矿山水灾不仅会对矿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威胁矿工的安全。
二、矿山水灾的原因1.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是矿山水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开采和地下水泉涌等原因,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了矿井的排水能力,导致水涌和水灾。
2.矿井巷道破坏:矿井巷道的破坏是矿山水灾的直接原因。
当巷道发生坍塌或者断裂时,地下水就会迅速涌入巷道,形成水涌和水灾。
3.矿井地质构造:矿井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也是矿山水灾的原因之一。
地质构造的变动,如断层的活动导致矿井地面下陷,进而导致水涌和水灾。
4.矿山排水管理不善:矿山排水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矿山水灾的原因之一。
如果矿山没有建立健全的排水系统,无法及时将地下水排出矿井,就会导致水涌和水灾。
三、矿山水灾防治技术1.地下水位监测和预警技术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向矿山管理人员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巷道支护技术加强矿井巷道的支护工程,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采用各种支护材料和支护方法,如锚杆、钢筋网片等,确保巷道不发生破坏和塌方。
3.矿井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排水设备等。
确保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矿井,避免水涌和水灾的发生。
4.灌浆技术采用灌浆技术对矿山巷道进行固结,增加其抗水能力。
利用注浆材料对巷道进行封堵和固结,提高巷道的防水能力,避免水涌和水灾的发生。
5.地质勘察技术加强矿山地质勘察工作,及时了解矿井地层的状态和变化,发现地质构造的异常变化,预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应急救援技术建立健全的矿山水灾应急救援机制,培训矿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准备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以便在发生水灾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矿工的安全。
7.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矿山水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水灾的监测、预警、预测和防治措施的管理和调度。
矿山水灾预防技术一、地面防排水地面防排水是指为防止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矿区含水层或直接掺入井下面采取的各种防排水技术措施。
它是减少矿井涌水量,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主要有挖沟排(截)洪、矿区地面防渗、防水堤坝和整治河道等。
1.挖沟排(截)洪位于山麓和山前平原区的矿区,若有大气降水顺坡汇流涌入露天采场、矿床疏干塌陷区、坑采崩落区、工业广场等低凹处,造成局部地区淹没,或沿充水岩层露头区、构造破碎带甚至井口渗(灌)入井下时,则必须在矿区上方、垂直来水方向修筑沟渠,拦截山洪。
排(截)洪沟通常沿地形等高线布置,并按一定的坡度将水排出矿区范围之外。
2.矿区地面防渗矿区含水层露头区、疏干塌陷区、采矿引起的开裂或陷落区、老窑以及未封密钻孔等位于地面汇流积水区内,并且产生严重渗漏,将对矿井安全构成威胁。
矿区内池塘渗漏严重,对矿井安全或露采场边坡稳定不利,应采取地面防渗措施。
防渗措施主要有:(1)对于产生渗漏但未发生塌陷的地段,可用粘土或亚粘土铺盖夯实,其厚度0·5~1m,以不再渗漏为度。
(2)对于较大的塌陷坑和裂缝等充水通道,通常是下部用块石充填,上部用粘土夯实,并且使其高出地面约0.3m,以防自然密实后重新下沉积水。
(3)对于底部露出基岩的开口塌洞(溶洞、宽大裂缝),则应先在洞底铺设支架(如用废钢轨、废钢管等),然后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将洞口封死,再在其上回填土石。
当回填至地面附近时,改用0.8m粘土分层夯实,并使其高出地面约0·3m。
(4)对矿区某些范围较大的低洼区,不易填堵时,则可考虑在适当部位设置移动泵站,排除积水,以防内涝。
对矿区内较大的地表水体,应尽量设法截源引流,防渗堵漏,以减少地表水下渗量。
3.修筑防水堤坝当矿区井口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矿区主要充水岩层埋藏在近河流地段,并且河床下为隔水层时,应筑堤截流。
4.整治河道矿区或其附近有河流通过,并且渗漏严重,威胁矿井生产时,应采取措施整治河道。
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1、矿井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2、矿井每年雨季必须对井上、下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安全程度评估。
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整改。
3、矿井必须有水文地质和矿区范围内老窑积水资料,对地下水进行探、防、堵、截、排”综合措施。
4、地面防治水:(1)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建筑物必须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2)井口附近和塌陷区内外的积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时,必须修筑排水工程;(3)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必须制定防止滑坡的技术措施;(4)地面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闭;(5)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6)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5、井下防排水制度:(1)井下主要水仓必须有主水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外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
主要水仓的总有效容积不得小于4h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积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2)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能力要符合设计;(3)排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4)主要泵房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应高于水泵房地面____米以上,另一出口通井底车场,且应设防水密闭门、防火门;(5)泵房和水仓连接通道应设置防水闸门;(6)水仓沉淀池每年至少清两次淤泥;(7)在建矿井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各施工区必须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井下探放水制度:(1)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2)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3)探水作业必须编制操作规程;(4)用钻孔放水时必须设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预防和应对矿井水灾发生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矿井水灾防治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1.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包括矿井企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矿井生产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