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83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影子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过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如果没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3)学生分组模仿教师进行手影操作。
三年级下册教案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
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
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
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
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指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臵。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臵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 28个课时。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
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
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
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
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19、蚂蚁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找朋友。
(渗透共同特征)。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
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
(板书课题:19、蚂蚁)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來。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它为什么一 会儿跷起来,一会儿又落下去呢?
二、探究活动:
1、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它 们有什么不同。
2、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设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 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 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 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5) 学生汇报交流。
3、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3、跷跷板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半衡做出假设性解
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半衡原理。
2.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
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1课时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第三单元电的本事平安用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安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平安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育小组合作沟通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1.了解平安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课前打算:搜集和整理有关平安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打算,一则使材料更加充溢,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加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沟通,一起学习平安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依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打算材料:老师也应打算一些与平安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平安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同学们探讨: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小组结合自己的阅历进行探讨,汇报沟通。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平安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平安用电。
板书:平安用电。
(二)学习新课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平安用电呢?2.老师提问:(1)在擦灯泡时应留意什么?(①关电源②用干布擦)(2)在拔插座时,手能遇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不能)(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①先切断电源。
②在灭火.)(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留意什么?(肯定要切断电源)(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19、蚂蚁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找朋友。
(渗透共同特征)。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
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
(板书课题:19、蚂蚁)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十.制作计时工具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准备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2.设计制作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
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日晷、沙漏等其他计时工具的理解能力。
3. 开展制作活动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4.展示与交流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5.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教后反思:十一、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小学青岛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单元说明: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逻辑构建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本单元包括五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单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使学生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次为出发点和生长基,衍生出探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课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所以又衍生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的规律性变化.教具学具:《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的接触面——书皮与桌面的对比,酒盒或三合板正反两面;《跷跷板》:简单机械盒——杠杆尺;《有趣的磁铁》:磁铁性质实验盒,磁性玩具——如磁力棋.1, 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编写思路: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认识推力和拉力——玩小车,探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做推和拉的游戏——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方法一:(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方法二:让桌面某一静止的物体(木块,铅笔盒,小车等)运动,从桌面A地沿直线或曲线到B地.A□━━━━→□B A □┗━━→━┓□B(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物体)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的意识并使其对"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探究程序建立初步的认识.)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小车运动的时间我们的发现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规则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发现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认为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认为那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课后札记2、玩滑梯的启示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小车的运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青岛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小车的退和拉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周围的现象和事物,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用实验解决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教学准备】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
【教学方法】1、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
课题:小车的科学
课题:玩滑梯的启示
课题:玩滑梯的启示
课题:弹簧中的学问
课题:有趣的磁铁
课题:指南针
课题:认识太阳
课题:太阳和影子
课题:用太阳计时
课题:制作计时工具
课题:灯泡亮了
课题:让更多的灯亮起来
课题:谁的本领大
课题:安全用电
课题:安全用电
课题:骨骼
课题:关节
运动?
(生根据爱好自由回答)
师:这位同学喜欢跳远,你能给大家做一个跳远的动作吗?
(生演示跳远)
师:做得怎么样?那我们就请他再做一次。
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大家注意观察,在他完成跳远动作的过程中,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最灵活。
看准了,过一会儿,就把你手中的标签贴在那个部位上。
(生再次跳远)
师:看清楚了吗?请把你手中的标签贴上。
(学生上台在跳远的同学身上贴标签)
师:好,请这位同学先坐在这儿(学生坐在讲台一侧)。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做一个你最喜欢的动作?
(一位女同学走上讲台,愿意上来跳绳。
)
师:好,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跳完之后,你应该把标签贴在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呢?好,开始。
(学生跳绳)
师:看清楚了?再上来贴一贴吧。
(学生上台在跳绳的同学身上贴标签)
师:谁还想再来?(举手的同学很多)这么多啊,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一节广播体操吧,就做第一节。
只做二个8拍,每一个动作要做到位,同时要细心体会你身体的哪些部位最灵活。
能做到吗?(能)全体起立,预备开始。
(师喊着节拍,学生做。
)
师:给自己贴一贴标签。
(学生贴标签)
2.观察贴标签的部位,发现与关节的特点。
师:先看这两位同学身体上的标签都在贴在哪些部位?你们身体上的标签也是在这些部位吗?(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部位与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来,摸一摸,动一动,体会体会,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参与。
)
师: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自由回答)
3.提示关节名称,明确关节的含义。
师:这些部位都是骨与骨相连的地方。
知道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什么?
师:对,关节。
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就叫关节。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节。
(板书课题:关节)
【通过让学生做运动并在灵活处做标签,让学生对贴标签的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对比,发现关节的特点。
这样设计,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还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体现了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
】
二、探究关节,研究关节的作用
1.身体上有很多关节。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有关节呢?(生自由回答)看看你们贴标签的部位,都是骨与骨连接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贴得位置不对,师指导学生将贴错的部位进行纠正。
)(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找关节。
师: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还有关节呢?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看谁找的多。
(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人体外形图。
)
(3)交流发现。
师:哪里有关节?把你找到的关节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给学生充足时间自由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先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部位的关节?
(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节所在的部位,给关节起名字。
学生汇报中说到六大关节时,教师随机用红色较大的标签在人体图相应关节位置处贴上标记,并板书出六大关节的名称,用横线将关节与其名称相连。
对其他关节,教师用红色较小的标签同样贴上记号,只让学生说出关节的名字,但不再标注名称。
尽情让学生交流,一直到学生不再汇报为止。
)
【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身体中有许多关节,对关节的作用有初步认识。
】2.感知关节越多越灵活。
师:人体上的有这么多的关节。
关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生自由回答)
师:是呀,关节就是帮助人体做各种运动的。
师:那你知道人体上哪些地方的关节比较多?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手上的关节比较多,你们知道有多少?自己数一数。
(生汇报10个,13个,18个,20个……意见不统一)
师:到底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怎么样?(引领学生一起数手指关节,数了14个。
)能数得出来的就有14个。
怪不得我们的手这样灵活,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
这就更加说明关节越多就越灵活。
【手是身体中活动起来最灵活的,通过数手指关节,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关节越多越灵活。
】
3.熟练认识六大关节。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关节。
看看分别叫什么?
(教师指着六大关节学生回答名称)
师:现在,老师说关节的名称,看谁能快速找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关节。
开始。
(教师说关节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出来。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
好,现在把你身体上的这几个关节说给同伴听一听。
(学生活动,互相指认。
)
【根据目标要求,学生应该知道人体六大关节的位臵及其位臵,本环节目的是在趣味性的指认活动中强化学生记忆。
】
4.研究六大关节的作用。
(1)观察指导。
师:大家已经知道关节是帮助人体活动的。
这六个关节,分别能完成哪些动作呢?请同学们先看桌上的实验记录单,分别记有几个个关节?(每个小组有两个关节的研究任务)这就是你们小组的研究任务。
请小组的同学先来研究这两个关节分别能完成那些动作?并填写好你们组的实验纪录单。
研究完了,再讨论其他关节能完成哪些动作?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一点:在研究一个关节时,其他关节尽量不能参与活动。
听清楚了?开始。
(2)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关节的不同。
)
(3)学生交流活动结果。
师: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向大家汇报?
(学生尽情展示研究结果)
(4)活动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关节不同,活动的方式就不一样。
)
【本环节设计中,考虑到课堂时间与研究的深度,每个小组的只安排了两个重点研究的关节,目的是把研究任务做深做透。
同时教师注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提前研究完的同学,鼓励其进行其他关节的研究,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化,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5.猜想关节的连接方式。
(1)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每个关节是怎么连接的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组内讨论讨论,把你的猜想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2)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师巡视。
)
(3)学生交流。
师:讨论好了?哪个小组先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