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438.81 KB
- 文档页数:5
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探讨了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与实践。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动画演示、实物模型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 1 -。
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毕业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在短短两年的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有价值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呢?该文仅从课程地位与作用,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乳恒牙的解剖形态,髓腔解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牙列、合、牙位及口腔生理功能;研究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局部解剖的一门学科。
学生对牙体解剖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来说,学生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掌握对牙体形态的应用:能熟练描绘恒牙外形的多视图,熟练掌握恒牙外形的雕刻技能。
笔者担任了几年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工作,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认为讲好口腔解剖生理学,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可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教师须明确课程地位与作用任何一门课程在传授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对本门课程进行很好的定位,这样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定位实施教学过程,这就好比出海航行,如果执行的目的地和预定的目的地不一样的话,只能是越走越远。
同样教师授课如果对本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目标的指引,就会误人子弟。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培养口腔技师人才的专业,分析本职业岗位群的特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技工,须具备以下素质:从业人员要有的扎实的基本功,牙体形态须记住,雕刻技术要过关;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全口固定可摘要学透;要有娴熟的理论基础,修复材料要记牢。
可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这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
分析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得出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思路上,要广泛征求口腔技工岗位群专家的意见,归纳分类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岗位工作专家共同制定符合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
浅谈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体会摘要】目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专业中重要的入门学科,作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带教老师,应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与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及牙体牙髓病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承前启后起桥梁作用的重要口腔医学基础课程[1]。
口腔解剖生理学可以说是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专业的入门课,是学习后续专业临床必需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人从事中等卫生学校口腔解剖生理的教学工作十余年,针对该门课的特点和重点,不断探索更适合中专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其教学方法上有一些改进,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高。
首先,让学生们坚定学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信心。
口腔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特别多,包括大量的口腔专业的应用术语、牙体解剖形态、颌面颈部的系统解剖及局部解剖等,这些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个特点,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体会:在讲绪论部分的时候就让学生们知道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内容极为丰富,一个口腔医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教材的知识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不仅需要观察力、记忆力、相像力、思维力和判断力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需要有非智力因素即信念和意志的保证[2]。
作为口腔医学生只有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的临床应用,才能为后继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充分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的坚定信心。
其次,本人认为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样重要。
口腔解剖生理学虽然是口腔专业的入门课,但由于医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在书本上及讲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临床方面的内容及概念,这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知识和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
浅谈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繁琐且复杂,实践技能要求高,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应该从运用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入手。
标签: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琐且复杂,实践技能要求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成为每一个口腔解剖生理学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1、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需多样化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在开课之前已经学完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这两门先修课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第5学期开设该门课程比较合理恰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基础作用,既可巩固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可为下学期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发展,传统教学体系明显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口腔解剖生理学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教师讲、学生记的机械式、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该传统方法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属于被动接受,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过全忘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学习规律[1]。
如何突破传统方法的禁锢,转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改革创新。
1.1 直观式教学法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形态功能学科,学习该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借助解剖图谱、模型标本和板书等,教师讲学生记这样一种机械的教学方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问题和质量改进对策摘要: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背景下,高职教师要及时关注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要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而彻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问题;对策引言口腔解剖生理学与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能够构成一门系统的口腔学科体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对这门学科缺乏重要的认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
因此,高职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要探索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率。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问题(一)缺乏正确的课程认知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高职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入探索口腔领域,就要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口腔解剖知识。
高职教师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讲解口腔知识,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当前的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关系密切性,在实际课堂中没有突出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应用位置,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了解得不够透彻、兴趣不高。
(二)教学模式刻板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中,口腔医学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大部分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将口腔知识背诵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无法让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当中,这样就会阻碍学生的专业学习。
例如,高职教师在教授“面神经颅外段分支”知识点时,教师采用讲解法展开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无法让学生掌握“面神经的分支”的结构与分布形态,更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激发。
(三)基础设施的缺失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认为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缺乏完善的实验装备,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综合运用能力较低在高职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从而使学生无法及时复习知识,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解得不够全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习课的教学方法体会【关键词】医学教育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为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其受体位的限制、口腔内空间窄小、牙体形状小、术语多而难以记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们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习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效果,促进了知识点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归纳总结法口腔解剖生理学中的牙体解剖学部分牙体外形小、结构复杂、术语多、难以记住。
因此,我们将其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便于运用和牢记。
如在学习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外部形态时,先归纳出“四缘、三形、二角、二沟和一嵴”的特征性结构,随后在这一基础上讲解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形态结构不同点以及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外形的区别点,使学生们易于理解和记忆。
此方法将知识点串成一串,编成口诀,从而便于理解和记忆,应用在牙体解剖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绘图法作为形态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加强实习,亲自动手,在实习过程中对各种牙体的实物标本和模型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确认,辨认不同牙体的形态学结构及细微变化,掌握其特征性结构并能与其他牙体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绘出镜中自己的口腔整体观及其各个牙体形态,达到为绘图而观察,在绘图中巩固记忆的效果。
此方法可使学生达到“眼到、手到、脑到”的目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记忆。
三、相互观察法在教师示教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口腔并描述,加强了感性认识。
此方法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为以后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相互授课法传统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是“学生观察、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老师总结”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素质人才的培养。
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但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本学科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对口腔医学知识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其授课内容多,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专业词多而生僻,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听的一头雾水,难以掌握,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况且,对于刚步入高校的新生,他们习惯了高中时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授课模式,而相对课程多,任务重,且一遍而过的大学授课模式还不适应。
特别是跟不上教师的授课内容时,其学习的积极性直线下降,甚至放弃学习。
因此,根据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的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所以兴趣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强调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中的重要性。
本学科内容繁多,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枯燥,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特别是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不知道其用武之地,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适当的带入一些临床病例,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乳恒牙鉴别时,加入乳牙滞留的拔牙病例;讲磨牙的解剖形态时,可介绍一下龋病、窝沟封闭的知识;讲上下颌骨解剖形态、上下颌神经分布时,提及拔牙的麻醉方法、部位等,都可以在相应理论知识后扩展下临床的应用,让学生们认识到知识学有所用。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更容易在这种“小故事会”的形势下获得学习的乐趣。
既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要点,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同学的临床思维能力。
其次,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均是在有多媒体的教室内授课,除了传统的板书外,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通过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方面传递给学生。
如何提高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应试能力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今后的相关专业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高效掌握知识点、准确地把握试题、提高应试能力是教师直面且要攻克的难题。
标签:口腔解剖生理学;应试能力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能否正确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能否高效率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实践的成功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提高应试能力就尤为关键。
1 目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实的课堂,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内容枯燥,较难理解,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重,难懂、难掌握、难运用,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如何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真真实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的效率、如何学以致用,这应该是我们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 提高应试能力的几点思考根据学生层次及本专业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到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保留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既锻炼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将来的应聘就业、询问病史、介绍病情、临床交班等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
具体学方法为以下方面。
2.1.1每一次课前,全体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提前预习下次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随机1名学生在5~8min讲授知识点、个人体会、思考的问题,2~5min学生们对于主讲学生进行纠正、补充、评价,教师将对主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此方法将调动全班同学的预习积极性,对于课堂上的知识点有宏观把握,随机性的主讲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随机性的点评将极大地调动的主动性。
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以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的抉择。
第一步,关注教学方式。
目前,传统的口腔颌面解剖教学主要采用幻灯片展示、黑板板书等方式进行讲解。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多元化、生动的学习需求。
建议教师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制作口腔颌面解剖短片、实物模型等,以生成或还原真实病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过程中。
第二步,关注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部区域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组织、机构、器官、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如何让内容更容易理解记忆?一方面,建议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逐个展开详解的同时,亦可加入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分类体系化,系统性避免教学内容的紊乱和重复。
建议可将所有内容按照“颌面骨解剖、口腔解剖、颌面区域的神经肌肉解剖、血管神经结构解剖”划分,以成体系的形式呈现。
第三步,关注教学环境。
口腔颌面解剖教学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建议教师调整教学环境,使其更加舒适安静。
如果环境中有着恰当的照明、空气净化等条件,将有助于学生高效消化这些复杂而枯燥的知识。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自身经验调整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手段,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总之,提高口腔颌面解剖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精心调整,还需要教师获取更多的一手临床数据和发展趋势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为口腔颌面领域的健康与安全做出贡献。
口腔解剖生理学就是一门将研究人体颌面、口腔、颈部等位置结构、功能、活动规律、临床医疗为主的医学课程学科,其与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等多门课程具有密切关联,其能够构成一门系统的口腔学科体系,也可以说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医学的基础。
现阶段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现代社会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以此不断探索学科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形式,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1]。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问题(一)缺乏正确的课程认知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颌面、颈部、口腔位置形态结构的课程,是口腔医学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要想进一步探索口腔医学领域,就要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课程知识。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牙体解剖生理、血管与淋巴的分布走向、口腔与下颌位置的器官形态等,从而为之后学生参与临床医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2]。
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其主要体现为:本课程课时数下调、教师挑选重点知识讲解、教师没有系统讲解课程知识等,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课程内容,不能够透彻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难以接触到前言技术与知识等。
(二)教学模式刻板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发现,由于口腔医学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尽可能保证学生接受“正统”的知识,仍然会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一些知识进行语言描述类的讲解,同时让学生以背诵为主要方法学习课程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自主性与实践性,学生难以在教师的讲解之下自动形成三维立体模型,不能够理解教师讲解的深层含义,促使口腔解剖生理学成为学生口腔医学学习领域的“拦路虎”,阻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举例分析,在讲解“三叉神经的分支”时,教师一味使用语言讲解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能够真正把握“三叉神经的分支”结构与分布形态,且逐渐丧失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3]。
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与体会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口腔医学人才。
标签: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思考;体会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对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联系的纽带。
重点讲解牙体解剖生理、颌面部骨口颌面颈部肌肉、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和走向,由于其目的在于阐述口腔、颅、颌、面、颈部的層次和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紧密的联系临床实践,故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然而,学院为了推行教学改革,近些年将此课程的课时数下调,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只能挑重点章节讲解,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语数,这样便造成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了解的不全面,理解的不够透彻,有些前沿的知识接触不到。
1.2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讲解的抽象,不易理解我国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依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只能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缺乏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到老师所传达的具体含义,这对于解剖学教学来说一直是一个有待突破的瓶颈。
例如在讲解三叉神经的分支和分布时,由于其走形复杂,毗邻关系众多,管辖的范围难以界定,老师讲解过程中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完了也是晦涩难懂,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1.3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口腔生理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听老师讲授完知识点以后,不能及时的巩固复习,对课堂上不懂得知识点不加以思考或者羞与向同学们请教,向老师咨询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