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代词,代村民)处处志之.(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桃花源记》考点梳理
复习要点(一):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境义的理解
1、重要词语的理解:(解释每节中的蓝色字)
第一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第二节:
林尽水源,便得一ft,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三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四节: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五节: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重要的语言现象
(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交通无论妻子绝境不足
(3)一字多义:
[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①(wéi) 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 (wè 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丢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初二桃花源记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其中的名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章《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著有《陶渊明集》。
2.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主题(写作目的):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三、行文思路: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
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语文其实是细水长流的学科,不像数学一样把公式背了就能即刻运用。很多学生不知道语文该怎么学,因为语文这个科目的提分并不像理科那样立竿见影,语文虽然是一门靠长时间积累的学科,但还是有方法可循的。无忧考网搜集的《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文学常识】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全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朝诗人。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的过程。
二、重点句子理解背诵。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芳][落英][缤纷][异]
[穷][复][仿佛][才][平旷]
[俨然][属][阡陌][悉、咸]
[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
[叹惋][延][语(yù)][扶][向]
[及][诣][遣][欣然][规][果]
【一词多义】
[志] ①(寻向所志)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寻] ①(寻向所志)[闻]①(村中闻有此人)[舍]①(便舍船)
[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处处志之)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寻病终)
②(具言所闻)
②(屋舍俨然)
②(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开朗]古:
今:今:
[妻子]古:[绝境]古:
今:今:
[如此]古:[不足]古:
今:今:
【通假字】通“”,意思。[交通]古:
[无论]古:
今:
今:
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重点词要翻译准确)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6、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桃花源记》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 渔人甚异之。(非常)(以…为异)
4.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 便舍船,从口入。(放下)
7. 初极狭,才通人。(非常)(仅)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整齐的样子)(类)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竟然)(哪里)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全,详细)(通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都)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更不用说)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说)(值得)(桃源之外)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到)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
22.闻之,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实现)(不久)(渡口)
二.翻译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梳理一、文言字词:
(一)实词虚词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豁然()开朗
4.屋舍俨然
()
5.阡陌()交通
()
6.怡然()自乐7.便要()还
家
8、咸来问讯()
9、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及()郡下,诣太守
11、及郡下,诣()太守
12、后遂无问津()者13、芳草鲜美()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此中人语()云
21.处处志()之
22.寻向所志
()
23. 欣然规()往
24、欲穷()其林
25具()答之
(二)通假字
具答之()通(),词义( ) 便要还家()通(),词义( ) (三)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
3、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
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
5、欣然规往:名词作动词
6、寻病终:名词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词
①芳草鲜美古
义:
今义:味道鲜美可口
②阡陌交通古
义: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率妻子邑人古
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④来此绝境古
义:
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⑤遂与外人间隔古
义:
今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⑥无论魏、晋古
义:
今义:表条件连词。
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
今义:延长,延伸
⑧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今义:不够
(五)一词多义
志: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寻: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
②遂与外人间隔:舍:①便舍船。sh
ě:
②屋舍俨然。shè:
第2篇《桃花源记》
主备教师:马利针
一、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二、默写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的开头写道:“蠃氏(指秦朝)乱天纪,贤者避其世。”在《桃花源记》中,与之相吻合的句子是:
4、文中突出桃花源人生活平静美好的句子是: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 ) 2)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11)鸡犬相闻() 12)悉如外人()
13)咸来问讯() 14)怡然自乐()
15)乃大惊() 16)乃不知有汉()
17)具答之() 18)便要还家()
1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1)无论魏晋()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3)皆叹惋() 24)停数日,辞去()25)便扶向路()() 26)诣太守()
27)寻向所志() 28)欣然规往()
29)寻病终() 30)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重点词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林尽水源。译文: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7)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章内容】这篇文章以武陵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中心思想】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三、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夹岸][落英][缤纷][异] [复][穷] [仿佛][若][便][才][豁然][旷][俨然][属][阡陌][交通][相闻][悉、咸][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云][妻子][邑人][绝境][遂][无论][皆][叹惋] [延] [去][语(yù)][足][外人][扶] [向] [及][诣][如此][即][得][欣然][规][果][问津]
【一词多义】[志]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
【通假字】[要]
【成语】[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
四、课文内容理解: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桃花源记》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别号五柳先生,世称。
二、【重点字词】
1、易错读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 间jiàn隔此中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
2、重点字词解释
(1)缘.溪行()(2)落英缤纷
..()
..若有光()(4)屋舍俨然
..()(3)仿佛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阡陌交通
....()()(7)悉.如外人()
(8)黄发垂髫
..所....()(9)具.答之()(10)问今是何世.()(11)此人一一为具言
闻()(12)皆叹惋
..路()()(14) 处处志.之()..()(13)便扶向
(15)及.郡下,诣.太守()()(16)欣然规.往()(17)未果
..,寻.病终()()(18)后遂无问津.者()(19)便要.还家:()
4、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舍:①便舍船(舍shě,)②屋舍俨然(舍shè,)
中:①中无杂树()②晋太元中()③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
志: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②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
得:①便得一山()②得其船()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
其:①欲穷其林()②其中往来种作()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④得其船()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5、词类活用
①欲穷其林:②渔人甚异之:
6、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
..:(古);(今)。
②阡陌交通
..:(古);(今)。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伟大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等。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二.古今异义词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
三.一词多义
〔1〕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下船〞丢弃。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3〕志:①处处志.之〔动词,“作记号〞〕
②寻向所志.〔做的记号')
〔4〕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5〕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6〕乃:①乃.大惊〔于是〕
②乃.不知所措〔竟然〕
四、一义多词〔1〕缘、扶=沿着 (2)要、延=邀请 (3)悉、咸、具、皆=都
五、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六、词类活用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名篇。
1. 内容概述
《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桃花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的仙境,描写了那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文中主人公一行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感叹于这里人民的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离开后无法找到回去的路。这篇文篇通过描绘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乌托邦式美好未来的向往。
2. 人物角色
2.1 主人公
主人公是一个意外来到桃花源的旅人,他和同伴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位置,被这里人民的美好生活所折服。他试图向外界传达桃花源的存在,但并未成功。
2.2 桃花源人民
桃花源人民生活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般的地方。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食物丰足、人民安宁。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3. 美好生活的描绘
《桃花源记》通过详细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乌托邦一般的世界。在桃花源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水清花丽,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片人间仙境。而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和平,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劳动也有丰盛的食物,没有纷争和矛盾。他们与世隔绝,没有被外部的世俗所困扰。
4. 寓意与反思
4.1 平和与安宁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视为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给人们展示了平和与安宁的生活场景。这一点反应了古代文人对平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给现代社会传递了人们对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的思考。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
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⑦悉如外人⑧便要还家⑨欣然规往
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⑾渔人甚异之⑿阡陌交通⒀不足为外人道也
⒁便扶向路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
一、【文学知识】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期间)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名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很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混乱不安,有志难酬。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此后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他的诗歌总的归纳来分红三类:喝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今此后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他创始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回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喝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绘乡村生活情味,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肯与统治者狼狈为奸的崇高
感情,但也包含了悲观遁世的要素。
2、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录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录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谈论或
感触。这篇“记”实质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许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公司生活荒淫,内部相互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沉重,
加深了对人民的盘剥和压迫。
三、【要点字词】
1、字音字形
(1)易错读音
俨.y ǎn 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间.jiàn隔局内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
(2)易错字形
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爽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
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
.......
2、要点字词解说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绚丽:众多的样子。 (3)忧如如有光:朦朦胧胧,形
.....
容看得不真实的样子。(4) 屋舍俨然:齐整的样子。(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 阡陌交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三件事: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2、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3、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可以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的社会风尚。(发展)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
4、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美好作了铺垫。
5、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7、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荡、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9、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语音:豁然(huò)开朗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便要还家(yāo)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然(名词,房子)2、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3、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之志哉(志向)4、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相向(动词,对着)5、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译)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重点问题: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