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济阳派蔡氏祖谱(据蔡大兴1994年编成的蔡氏族谱
- 格式:pdf
- 大小:152.29 KB
- 文档页数:2
漳州濟陽派蔡氏祖譜(據蔡大興1994年編成的《蔡氏族譜》,只錄與海月岩有關的部份)推測這是漳浦或雲霄一個叫蔡鎜的家族,在雍正8年(庚戌1730)以明崇禎南京工部尚書蔡思充為模型編造的。
鎜的兄弟與兒孫輩也是金水木字旁,且金都在下面,水字輩九個中有浩涇渭三個出現在這譜的十二個中,又三世孫蔡澧與這譜中蔡鑰的家族人名相似度也很高;這家族奉南宋潮州蔡規甫為祖,而這譜裡有一溪南公的子孫多移居海豐、潮州,顯示編者與豐、潮的連繫;金水木字輩與蔡思充兒孫同年代,又蔡思充號元岡,蔡鎜號中崗,蔡鋻號崇崗,兩家似有來往,可能是西林的家族;而從溪南公族譜裡的地名看(葬埔頂,長子崇岳葬大溪內),造譜地點可能就在西林附近,而且這譜與西林族譜都有一對兄弟「廷瑚、廷璉」,更顯示編者與西林的關係(若非西林譜抄襲)。
祖譜中漏洞明顯:蔡允恭雖是濟陽蔡氏後代,但他是湖北江陵人,舊唐書記載他「卒於家」,他不可能到過閩南,他死後約五十年才是陳元光開漳州的垂拱二年(686);蔡允恭沒入過相;又據漳州府誌,直至北宋末年,全漳州沒有姓蔡的知縣。
唐銀青光祿大夫大中公諱允恭來閩,垂拱二年,公以參軍兼文學館學士,讜論忤旨,謫鎮南閩,後復入相。
時長、二子守宗家故地上蔡,四季子隨公之任,因家南閩大溪。
公沒葬在大溪山角蓮池上,葬二所,穴名下山虎,面前有蔡公亭在焉。
(葬處另有二說:尤溪上角蓮花山池上穴、龍溪新恩里嶼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蔡允恭1鋈、2鎧、3鋚、5銑、6鑰(3456居南閩; 12居河南上蔡 , 但鎧八世孫燧又隨王審知入閩, 遷莆田) 4銴1涇、2洸、3左火右舀、4渭、5湜居南閩大溪6澄秬崇忠德基漳州府知縣德私必珍廷芝 (孫遷荷荹)必珻全仔贅在馬坪稠萃忠德潤必輯順甫分居荷荹葬在海月岩榮甫分居西山前肚臍嶺達甫文甫分居沙崗必忠秠言忠德宣必炎廷英分居默坑廷芝→2烺1焆→2軫3輦1軾 ("上十下早"借用"車") 澄八世孫軾因兵荒遷居荷荹註:南閩大溪是平和縣的大溪,荷荹在雲霄縣東廈鎮,馬坪在漳浦縣東北部,離海月岩各約60,11,65公里;默坑或許是綏安馬坑社。
濟陽芸溪蔡⽒族譜(图⽚略)濟陽芸溪蔡⽒族譜芸溪社裏全景濟陽芸溪⽼⼈理事會名單會⾧蔡⽣理事蔡爐、蔡⾦⼟、蔡⾦盾、蔡⽂坪、蔡⽔良、蔡進國、蔡根林、蔡書評濟陽芸溪蔡⽒族譜編委會名單主任蔡⽂坪編委蔡⽔良、蔡進國、蔡建設、蔡國煌主稿蔡清⾵校對邵位聞、蔡根林編修濟陽芸溪蔡⽒族譜序嶺兜宗親府第⽬睹蔡家之族譜折本有三分上中下共三冊系乾隆五⼗幸哉昔聞先祖之由來今吾等⼗餘⼈親臨嶺兜九年所修(1794年)迄今為⽌已有⼆百餘春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然吾等蔡⽒後裔⾧年不知先祖列宗之淵源實乃不孝也既知之焉倘若不認祖歸宗實乃古⽈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無恥也嗟呼吾等蔡⽒後裔皆明智賢達之流豈敢為不孝無恥之舉今幸有嶺兜宗親⿍⼒相助令吾等⽿⽬⼀新豁然開朗理當頓⾸叩謝夫族譜之功⽤睦宗族敦⼈倫推⽽廣之修⿑治平之道寓焉然吾濟陽芸溪蔡⽒族譜多年失落覓⽽無蹤跡或洪⽔天災沖散或⽂⾰破舊焚毀或無譜載今幸有蔡⽒後裔賢孫清⾵應族⼈⾧輩之邀參與編修主稿欲意將吾祖源載⼊族譜以臻明祖宗敘族屬別⾧幼定親疏之圖且昭⽰⼦孫萬代視族譜為精神之依託凝聚同族同宗之⼒開創芸溪蔡家之基業以告慰先祖列宗之英靈以傳承芸溪蔡⽒之⾎脈以無愧於先祖列宗陰德庇佑之祖訓宗功歲⾟卯年壬⾠⽉⾟亥⽇芸溪⽼⼈理事會編修濟陽芸溪蔡⽒族譜記歲⾟卯年壬⾠⽉銀同帽⼭蔡⽒家廟重修慶典遞請柬特邀芸溪宗親前往然⼩坪嶺兜蔡⽒第⼗⼋世孫應當已轉遞壇溪蔡⽒在嶺兜之譜牒載供壇溪宗親參考族⼈深感疑惑茫茫然焉族中⾧輩托吾予以甄別以便定奪免於誤認祖宗同安縣境圖(清嘉慶戊午年) ⽽貽笑⼤⽅是⽉⾟亥⽇吾等⼗餘⼈驅⾞前往嶺兜⽬睹蔡家族譜之原本信然也譜中記載第九世孫五觀字必豫⾏四道親公⾧⼦⽣戊寅年⼗⼀⽉⼗七⽇巳時卒丙⼦年⼋⽉初七⽇寅時墓在董⽔埭頭⼟名棹盤尾地後坐西向東雲雲翌⽇族⼈遂前往新店董⽔實地考察雖查詢⾵⽔墓地未果然依據地理⽅位之情形⾜以證實譜中亦記載五觀字必豫續配蘇⽒安溪湖頭⼈夫亡再改嫁歸得裏壇溪林⽒⼦三寄系林⽒出早殤願富系蔡⽒出康熙丙⼦年⽗卒百⽇外遺腹隨母嫁壇溪與兄娘仝去是⽉⼗⽉產期已屆去不閱⽉⽽出世此說與林⽒三落⼤厝廢墟之情形相符族⼈反復考究無疑也族⼈以為吾濟陽芸溪蔡⽒⾮銀同帽⼭之分⽀吾濟陽芸溪蔡⽒乃⼩坪嶺兜之分⽀也眾推必豫公為芸溪蔡⽒始祖亦即開基祖推願字循厚及其胞弟富字循⾜為芸溪⼆世祖依據嶺兜編排昭穆輩序宜廣元正君 天道必循環 汝思宗有德世繼祖⼤勳敦實尚清素 敬義慎和勤 誠能欽若訓 萬載可常存 共四⼗世 追必豫公為始祖追循厚公循⾜公為⼆世祖中斷環汝思宗四世不詳將以有德續譜亦即七⼋世起續譜芸溪坐北向南⾃古以來獨具優越地理北靠西溪富有⽔源東臨城關商賈之地南⾯海⾵冬暖夏涼西傍沙丘多灌⽊⽵林良⽥百亩⼴植⽔稻⽢蔗果蔬社⾥之内龙眼树數⼗株沿溪岸以产⽵笋著名三百余載蔡⽒宗親晝耕夜織和睦相處⽣活安逸雖慘遭天災⼈禍卻繁衍⽣息安居樂業⼈丁興旺不斷據祥橋⼤隊六⼆年⼾⼝登記芸溪⼗六⼾九⼗⼝男丁四⼗四⼥四⼗六⼜六五年⼾⼝登記⼗⼋⼾百零⼀⼝男四⼗七⼥五⼗四再⼋⼆年⼾⼝登記四⼗餘⼾百七⼗五⼝男⼋⼗⼥九⼗五⼈⽽今逾七⼗⼾共⼆百⼆⼗⼋⼝丁逾百也歲⾟卯年壬⾠⽉濟陽芸溪蔡⽒第⼗⼆世裔孫 蔡清⾵撰記祖廳⼀(中)祖廳⼆祖墳⼀(汀溪洪坑)祖墳⼆(汀溪西源)祖墳三(芸溪溪埔遷往官潯永久墓園)同安縣歷史悠久,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三⾓中⼼地帶。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藏《蔡氏族谱》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李姓、另处有汪、阮、施、陈、周、林、蔡等),(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合肥蔡氏家谱,(现代)蔡有方等修,1999年计算机排版铅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蔡氏西宗七修族谱,(民国)蔡声泉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仁让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合肥蔡氏家谱,(现代)蔡有芳修,1997年计算机排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蔡氏宗谱不分卷,(清)蔡国柱纂修,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福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洞庭东蔡宗谱六卷,(清)蔡琰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江考义蔡氏宗谱八部,(清)蔡朝昌、蔡祥德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惟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鹿峰蔡氏宗谱三十四卷,(民国)蔡轶凡、蔡仲徐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紫岩蔡氏宗谱六卷,(民国)蔡德容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德清蔡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蔡兆骥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杭蔡氏宗谱六卷,(民国)蔡汝均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埭溪蔡氏支谱三卷,(民国)蔡振坤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上海明善书局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蔡氏家傅,(清)蔡鹤龄纂修,清雍正年间亲贤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卢峰蔡氏族谱,(清)蔡乃清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建阳蔡氏济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蔡氏家谱大全!蔡家人速看!(简介来源始祖图腾族歌)中华百家姓之蔡姓蔡氏简介蔡姓:一个了不起的姓氏!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蔡姓贤才辈出,功勋卓越,再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辉煌,至今被世人所称赞,蔡氏遍布全世界,蔡姓是在当今百家姓氏排行第四十四位的大姓,有800多万蔡氏族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蔡姓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广东为蔡姓第一大省!蔡氏来源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1、出自姬姓。
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
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
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
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
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
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蔡氏得姓始祖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
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
周成王时,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
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之地。
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仲,姬姓,名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周武王的侄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亦称蔡仲胡。
蔡氏族谱48个字辈蔡氏族谱的字辈主要有上蔡蔡氏字辈、浙江蔡氏族谱字辈、安徽蔡氏族谱字辈、辽宁蔡氏族谱字辈、四川蔡氏族谱字辈等,《蔡氏族谱》在各地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版本的族谱,字辈因地区、堂号不同也各有区别,在族谱中48个字辈也各有各的不一样。
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主要出自姞姓和姬姓,据说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得姓始祖,主要的郡望有济阳郡、高平郡、丹阳郡、南阳郡、朔方郡、洛阳郡、汝南郡等。
蔡氏族谱字辈观察:广元蔡氏字辈:“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乐山蔡氏字辈:“贵洪文培德孝”。
巴中蔡氏字辈:“世光明远大能以永兴长君正登隆泽昌中应汝扬”。
内江蔡氏字辈:“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广安蔡氏字辈:“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罗山子路蔡氏字辈:“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
南阳蔡氏字辈:“明荣显丗永,守正育善修。
家庭惠伯仲,庆汝光丕猷”。
信阳淮滨蔡氏字辈:“起西国光家振昌”。
世睦堂河南一支蔡氏字辈:“宜国振运”。
河南一支蔡氏字辈:“文正大启士”。
兰考蔡城子蔡氏字辈:“常之希化善,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后补十字: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郑州蔡氏字辈:“天地义春长,文言武贵昌,金玉云风虎,家国殿庭堂”。
南昌蔡氏字辈:“世自周邦显传家本善良贤才开景运功列耀朝堂积德培根远行仁润泽长书田勤布种万代以流芳”。
婺源蔡氏字辈:“园明万定本国家成吉庆康泰永久乾坤后世昌隆锦绣廷辉”。
庐山蔡氏字辈:“承其祖武克绍箕裘”。
新淦县蔡氏一支字辈:“光明崇正大理育启文章”。
南京蔡氏字辈:“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宿迁蔡氏字辈:“若丕家生崇效敦同以广宗统”。
无为蔡氏字辈:“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蚌埠蔡氏字辈:“文长仕为德”。
五河蔡氏字辈:“洪金道之汉兴”。
淮南蔡氏字辈:“秉初传瑞兆福继西宏昌”。
合肥蔡氏字辈:“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尚义锐志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蔡氏祖先的姓氏来源蔡姓是以国为姓的。
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
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
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
周公旦听说后,就派他到鲁国辅佐自己的儿子伯禽。
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
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先秦时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当地者。
战国时,蔡泽曾取代范雎任秦国相,封刚成君。
此外,齐国有大夫蔡朝,楚国有大夫蔡鸠居,晋国有太史蔡墨。
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今江苏沛县)人,东汉与陈留蔡邕同时,上虞(今属浙江)还有一个“以孝行闻”的蔡邕,但河南仍是蔡氏的主要聚居区,直至南北朝时期,陈留圉一直是蔡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因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圉属济阳,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为“济阳”。
汉末,蔡丕任五原(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太守,在当地安家,其子孙居住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一带。
后又有蔡姓人徙居于今宁夏、甘肃境内。
蔡氏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
其间因受楚国所逼,几度迁徙,后迁于下蔡,也就是今安徽凤台县,可见蔡氏一开始就踏上了迁徙的征途。
也正因如此,蔡氏后裔自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以后,世代不断迁徙繁衍,终成为我国一个族大人众的姓氏。
汉唐之际,蔡姓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
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地蔡氏家族世代累官显赫,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即济阳郡望。
康熙御赐姬姓蔡氏字辈:“枝兴衍崇绪龙茂庆脉长广生忠厚嗣永远元正方至德开宏运孝达毓福祥礼教培家训信义作保障”。
安徽宣城蔡氏字辈:“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安徽合肥蔡氏字辈:“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尚义锐志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
安徽无为蔡氏字辈:“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安徽蚌埠蔡氏字辈:“文长仕为德”。
安徽五河蔡氏字辈:“洪金道之汉兴”。
安徽淮南蔡氏字辈:“秉初传瑞兆福继西宏昌”。
安徽合肥蔡氏字辈:“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尚义锐志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
福建长乐蔡氏字辈:名派:“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义行仁(记)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后)孙(昆)瓜瓞喜绵长”;字派:“弘于善可传后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天与庆同春”。
福建尤溪蔡氏字辈: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清正自持温和可珍宣华恒衍祚”;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秀习大书健兼尚策敦敬则延熙”。
福建石狮蔡氏辈序:“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大宇蔡氏字辈:“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福建美林蔡氏字辈:“仰思乔日迪仁义礼智信纲常皆克己奕世少通卿”。
四川内江蔡氏字辈:“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四川广安蔡氏字辈:“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四川广元蔡氏字辈:“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四川乐山蔡氏字辈:“贵洪文培德孝”。
四川巴中蔡氏字辈:“世光明远大能以永兴长君正登隆泽昌中应汝扬”。
广东罗定蔡氏字辈:“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
广东揭西蔡氏字辈:“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广东潮安蔡氏字辈:“侯都建豫上郡望开济阳抵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绵宗支源流远衍派世泽长北基桂馥茂南国兰腾芳燕羽贻谋裕诗书启秀贤历朝文武盛致仕赞忠良科学光华夏政绩显万安敦睦循祖训孝廉相继传立志创伟业奋发竞自强承先应溯本奕代兆征祥”。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藏《蔡氏族谱》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李姓、另处有汪、阮、施、陈、周、林、蔡等),(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合肥蔡氏家谱,(现代)蔡有方等修,1999年计算机排版铅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蔡氏西宗七修族谱,(民国)蔡声泉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仁让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合肥蔡氏家谱,(现代)蔡有芳修,1997年计算机排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蔡氏宗谱不分卷,(清)蔡国柱纂修,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福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洞庭东蔡宗谱六卷,(清)蔡琰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江考义蔡氏宗谱八部,(清)蔡朝昌、蔡祥德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惟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鹿峰蔡氏宗谱三十四卷,(民国)蔡轶凡、蔡仲徐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紫岩蔡氏宗谱六卷,(民国)蔡德容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德清蔡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蔡兆骥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杭蔡氏宗谱六卷,(民国)蔡汝均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埭溪蔡氏支谱三卷,(民国)蔡振坤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上海明善书局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蔡氏家傅,(清)蔡鹤龄纂修,清雍正年间亲贤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卢峰蔡氏族谱,(清)蔡乃清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建阳蔡氏济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汉晋南朝济阳蔡氏家族研究济阳蔡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家族,经历了汉朝、晋朝和南朝三个时期的兴衰变迁。
研究济阳蔡氏家族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济阳蔡氏家族的历史背景、家族成员、政治影响和文化贡献等方面进行研究。
济阳蔡氏家族起源于汉朝,据传是由蔡兔祖先迁居济阳而形成的。
蔡氏家族在汉朝时期就开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地方上的重要家族。
到了晋朝时期,蔡氏家族更是享有盛名。
蔡氏家族的发展与政治格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晋朝的时代背景是三国鼎立后的分裂割据时期,蔡氏家族是陕西地方的重要势力之一、他们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多次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和军事将领。
尤其是蔡谟,他是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官至左朝散骑常侍、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等重要职位。
蔡谟在时任晋朝皇帝司马模的统治下,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军事和外交作用。
他通过治理关中地区,恢复了地方的安定与繁荣,使得晋朝得以继续统治下去。
从而使得蔡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南朝时期,蔡氏家族在政治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分为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与北朝对立。
蔡氏家族在南朝时期的地位非常重要。
蔡氏家族的成员在南朝历代皇帝的朝廷中担任要职。
尤其是刘宋时期,蔡氏家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蔡谬是刘宋时期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任宰相、宗正卿等要职。
他在刘宋时期的统治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刘宋政权确立了稳定的统治基础,保护了皇权,维持了社会秩序。
蔡谬还提倡文化艺术和儒家经典的研究,为刘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此外,蔡文庄、蔡琰等都是蔡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南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文化方面,济阳蔡氏家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蔡氏家族弘扬儒家思想,重视文化教育,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承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南朝时期,蔡谟和蔡谬等人都是学问渊博的儒家学者,他们在文化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济阳堂蔡氏宗祠位于中国南部的广东省,是一座历史悠久而重要的宗族祠堂。
宗祠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座宗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雄伟的规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是广东地区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宗祠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传统汉族建筑的特点,以其庄严宏伟、雕梁画栋、布局合理而著称。
整座宗祠占地广阔,宽敞而舒适的庭院环绕在祠堂周围,给人一种宁静肃穆之感。
大门上方悬挂着厚重的木质匾额,上书“济阳堂蔡氏宗祠”四个大字,展现出对蔡氏宗族血脉的尊重和传承。
进入宗祠,可以看到一尊庄重肃穆的祖先塑像,赫然矗立在正堂之中。
塑像以石雕方式呈现,五官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挂在正堂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世世代代蔡氏宗族的家谱,记录着数百年来宗族的辉煌历史和人物的丰功伟绩。
除了建筑和文物外,宗祠还收藏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在祠堂的陈列室中,陈列着各种与蔡氏宗族相关的古代文物、器皿和书籍等,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蔡氏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蔡氏宗祠作为广东地区的一处重要的宗族文化遗址,不仅体现了蔡氏宗族的血脉传承和文化传统,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它教导我们要尊重和珍视家族的传统,传承先祖的智慧和品德,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历史。
总之,济阳堂蔡氏宗祠是一座既古老又神圣的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文物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闻名,是广东地区的一处重要文化景观。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这样的宗族宝库,传承并弘扬我们丰厚的宗族文化。
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一、引言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是一块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了蔡氏宗族的历史渊源、家族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本文将围绕这块碑志展开详细的介绍和解读,以期更好地了解蔡氏宗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碑志的背景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是清代的一块石碑,现存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济阳堂蔡氏宗祠内。
碑志高2.5米,宽1.2米,由石雕而成,保存完好。
碑志上刻有详细的文字内容,包括蔡氏宗族的家族历史、家训、家规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
三、蔡氏宗族的历史渊源蔡氏宗族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代。
据碑志记载,蔡氏宗族的祖先是商朝的一位贤臣,他在商朝灭亡后,带领族人迁徙至山东地区,并在此定居。
蔡氏宗族在山东地区逐渐繁衍壮大,并成为当地的重要家族。
四、蔡氏宗族的家族成就蔡氏宗族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
碑志中详细记录了蔡氏宗族的家族成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其中,蔡氏宗族在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有多位状元、榜眼、探花等高分状元,他们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蔡氏宗族还有许多成员在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为蔡氏宗族增光添彩。
五、蔡氏宗族的家训和家规蔡氏宗族一直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家风家训的传承。
碑志中详细记载了蔡氏宗族的家训和家规,包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忠诚正直等。
这些家训和家规不仅是蔡氏宗族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蔡氏宗族的家风家训得以延续,并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六、蔡氏宗族对社会的贡献蔡氏宗族在历史上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还体现在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方面。
碑志中记载了蔡氏宗族的一些慈善事迹,包括捐资助学、修建桥梁、修缮庙宇等。
这些慈善行为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教育和交通条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结语济阳堂蔡氏宗祠碑志是一块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了蔡氏宗族的历史渊源、家族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晋江蔡姓源流蔡尤资据《蔡氏族谱》载:蔡氏出自姬昌姓,周文王姬昌第五子叔度(武王姬发之弟、成王之叔)。
武王灭商后封功臣昆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国,传至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济阳柯蔡简讯》第52期亦记:“蔡自叔度始封至为楚所灭,凡二十三代传二十四世,享国计共662年(前1101—447),中绝三年。
”先秦时,蔡氏繁衍于河南、河徽一带,秦相蔡泽卒葬陈留,子孙因家焉。
”(《蔡氏族谱》)西晋时陈留圉是蔡氏繁衍中心,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为“济阳衍派”。
蔡叔度派下第三十七世蔡勋字君严,汉哀帝时(前6—1),以孝廉为长安邰(今陕西武功县)令,平帝时(公元1—5)为郿令(今陕西郿令),王莽篡汉时拒绝出任太守,携家隐入深山。
蔡勋传至第二十八世君智之长子(第十九世)用元,在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从河南固始入闽时,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初为同安人,后卜居仙游赤湖蕉溪,遂为莆阳一世祖(莆阳是原兴化军隶,辖兴化、莆田、仙游等三县)。
用元传瑾,瑾传显皇,显皇传恭,恭传琇,琇传襄。
蔡襄字君谟生于仙游枫亭东宅,迁居莆田城南蔡宅,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端明殿学士,乾道时赐谥“忠惠”,故莆阳蔡氏灯号为“忠惠传芳”,是褒扬蔡襄忠君惠民之德,先知泉州转知福州,再知泉州。
襄次子房旬之曾孙继守泉州,之侄于宣和间入晋江,历八传至德原开基东石蔡,至三世别为十支(东石十六房蔡:金铺、衍泽、银炉、珠泽、西霞、玉井、前埔、西湖、东埕、松窟埕)。
(根据《龙江蔡氏大宗主谱牒》)《蔡氏族谱》又载:襄季子房旻五世孙吉居晋江东石镇开族;旻三世孙咸之曾孙入居晋江(去脉未考);旻子伸八传日新居晋江守墓芦(去脉未考),日烨居晋江容卿(现居石狮),日皋居晋江龙津(今名不明)。
又据故老传闻,东石蔡姓来源於泉州东街蔡巷(则菜巷),若此说属实,东石蔡姓就不是蔡襄直系子孙,而是蔡确之后了。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望识者指正———笔者按)东石蔡氏子孙后来分居各地,尤以台湾为多。
漳州读册人‖蔡姓进士51名,名列漳州第三,漳浦叔侄两帝师漳州,福建仅有的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市级)之一,位居东南闽粤交界,乃宋代朱子过化之地。
自陈元光开漳以降,“耕读”之风日渐浓厚,以唐代周匡物开漳进士为始,漳州历代共产生文科进士835名。
耕读漳州圭海四记拟以姓氏为纽带,将漳州进士做个梳理,做成系列,以期“追远”、“明镜”、“宣读”之目的。
第一篇,以蔡姓为始:蔡姓,是漳州除了陈林两姓以外,进士人数最多的姓氏,时至今日,其人口数仍可排列漳州前十。
帝师蔡新曾在《莆田白河西坡蔡氏谱序》中提到福建蔡氏的源流,“宋、明以来,在建阳者,多祖牧堂西山;在莆泉者,多祖忠惠;吾漳则祖蒙斋公,讳元鼎者为多,由蒙斋而上,在漳郡为武德将军,在漳浦、云霄为长眉公,皆自光州固始”。
蔡新笔中的武德将军、长眉公皆是开漳圣王的随同军士,他们在入漳平蛮之后也定居在漳州,无非是一个定居龙溪,一个定居漳浦,从而开启漳州一南一北蔡氏的繁荣景象,而巧合的是漳州的蔡姓进士也基本以龙溪县和漳浦县为主流,各占近半,不分伯仲。
漳浦县上蔡村蔡氏家庙蔡氏金榜题名自北宋始,历代进士人数合计51名,位居漳州姓氏进士人数第三。
一、北宋共5名1.蔡瑗,北宋仁宗嘉祐六年2.蔡圭,北宋哲宗绍圣四年3.蔡锋,北宋哲宗元符三年4.蔡嵘,北宋徽宗重和元年5.蔡章,北宋徽宗重和元年二、南宋共9名1.蔡晟,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2.蔡中孚,南宋孝宗隆兴元年3.蔡易,南宋孝宗乾道五年4.蔡尽忠,南宋孝宗淳熙二年5.蔡迪,南宋孝宗淳熙五年6.蔡奋忠,南宋光宗绍熙四年7.蔡履忠,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8.蔡益老,南宋理宗景定二年9.蔡逢甲,南宋度宗咸淳四年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蔡氏古民居三、明代共24名1.蔡穟,明成祖永乐十六年2.蔡靖,明代宗景泰元年3.蔡华,明英宗天顺六年4.蔡杲,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5.蔡元,明孝宗弘治六年6.蔡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7.蔡明复,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8.蔡一楠,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9.蔡应科,明穆宗隆庆二年10.蔡乾釜,明神宗万历二年11.蔡时鼎,明神宗万历二年12.蔡宗周,明神宗万历八年13.蔡升,明神宗万历八年14.蔡琮,明神宗万历八年15.蔡肇庆,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6.蔡懋贤,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7.蔡杲,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9.蔡思充,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20.蔡国祯,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21.蔡一熊,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22.蔡澄,明熹宗天启五年23.蔡思淳,明思宗崇祯七年24.蔡而巽,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漳州古塘蔡氏家庙四、清代共13名1.蔡而烷,清世祖顺治九年2.蔡而烜,清世祖顺治十五年3.蔡致远,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4.蔡日光,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5.蔡世远,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6.蔡衍诰,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7.蔡新,清高宗乾隆元年8.蔡云从,清高宗乾隆七年9.蔡桂,清高宗乾隆十年11.蔡善述,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2.蔡本俊,清仁宗嘉庆四年13.蔡行达,清仁宗嘉庆六年漳州蔡姓进士在历代人数上基本与漳州发展匹配,起于宋,盛于明,清代渐衰,不知是否有遗漏的,还请各位协助补充。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蔡氏族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蔡氏家族的世系和字辈,是家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是对蔡氏家族世系和字辈的详细记录,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对于了解蔡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中,记录了蔡氏家族的世系和字辈,包括先祖、宗祖、世系分支等内容。
首先是先祖,即蔡氏家族的始祖,他开创了家族的基业,是家族的根本。
其次是宗祖,宗祖是在先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家族,为家族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宗祖之后,是世系分支,记录了家族的不同分支和支系,以及各支系的发展和变迁。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中,字辈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字辈是家族中不同世代的代称,它反映了家族世系的延续和发展。
在蔡氏族谱字辈大全中,字辈的记录通常是按照世系顺序排列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字辈。
这些字辈的记录不仅包括了字的名称,还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它们承载着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的编纂需要经过精心整理和梳理,它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家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这部族谱中,记录着家族的兴衰荣辱,记录着家族成员的事迹和业绩,记录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通过研读族谱,人们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感受家族的人文精神,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弘扬家族的家风家训。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的价值不仅在于家族内部,更在于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它不仅是家族成员了解自己家族的重要途径,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蔡氏族谱字辈大全的出版和传播,对于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蔡氏族谱字辈大全是一部家族的史书,是一部家族文化的宝藏,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珍贵资料。
它承载了家族的历史和传承,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量。
通过研读族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族的渊源和发展,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弘扬家族的家风家训,共同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耀。
姓氏联典·蔡姓氏联典三世劬学;六岁知音。
•上联:宋蔡元定,从朱熹游,尝登西山绝顶忍饥读书,学者称“西山先生”。
其父子俱以勤学闻世。
下联:东汉蔡邕,少博学,历迁中郎将,知音律,善鼓琴。
其女文姬,六岁知音律孝隆东阁;经重石渠。
•上联:东汉安城人蔡顺,性孝有德行,曾任东阁祭酒。
少年时丧父,对母亲极孝。
一次,他出外打柴,突然有客人来,母亲等不着他,便咬一下手指,他马上心头一颤,赶紧回了•起源: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以国为氏。
据《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等有关资料所载,周灭商后,封文王第五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后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处死管叔,将蔡叔放逐。
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
蔡国传23代,历24君,后被楚国攻灭,子孙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②出自姞姓,黄帝支裔。
据《国语·晋语四》和《潜夫论·志氏姓》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
”③出自他族。
女真族乌林答氏、满族蔡佳氏改汉姓为蔡姓。
始祖:蔡仲。
迁徙: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其间因受楚国所逼,几度迁徙。
先秦时期,蔡姓就已开始迁徙,后裔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世代不断繁衍。
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
到西汉时,河南已出现几个较大蔡姓郡望,并出现了一大批名家。
母亲去世后还未安葬时,邻里失火,将要烧到他家时,他伏在棺上大哭,火果然绕过他家。
母亲平时怕雷声,此后每次遇到雷震,他都绕着母亲的坟哭着说:“顺儿在这里!”后来举孝廉,他因守护母亲坟墓而不去做官。
下联:西汉沛县人蔡千秋,字少君,曾跟从鲁人荣广学习《毂梁春秋》。
宣帝时为郎,在石渠阁与《公羊春秋》学者同时讲学,升任谏议大夫、给事中,至郎中户将。
蔡氏入闽开漳先驱蔡长眉蔡长眉:河南光州固始人,蔡氏入闽始祖、开漳——先驱!唐·府兵中垒校尉、开漳一百二十三员将校之一,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己巳(669年)奉诏:随同“朝议大夫、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岭南行军总管”(唐初:福建尚未设省、隶属岭南道。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行军前沿总指挥)陈政率领五十八姓的“府兵”(唐时兵制)三千六百员将士,从河南汝南府光州固始县屯戍地,挺进岭南道故绥安县地绥靖“泉潮山民啸乱”。
唐初,岭南道的“泉”即泉州、治所在今天的福州,“潮”是广东潮州,辖界至今惠(循)州,当时的“泉潮啸乱”区域:从现在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江西的虔州、抚州,至广东的潮州、梅州、汕头、汕尾、揭阳的广大地区。
唐高宗·仪凤二年丁丑(677年)四月,陈政将军殁,蔡长眉继续佐扶将军之子“开漳州主”陈元光荡平闽粤间桀寇,师旋不还,创建漳州,肇漳为祖。
唐高宗·永隆二年辛巳(681年),蔡长眉率部随唐军大本营的“府兵”,从龙溪柳营江,挺进戍守漳浦梁山南的“开漳”州县治所云霄山(今漳江水北的大臣山),后来分营屯戍在云霄山之西的“大峰山行台”屯兵所(今平和大溪),依险据守,建立前军营地于大峰山中、以拒潮寇。
为捍卫“中军主营·开漳治所”安全、沤心沥血,做出了不可湮灭的贡献!蔡长眉在“大峰山行台”屯兵所,指挥“府兵将士”剪除荆棘、开山取道,开屯筑堡、垦荒兴农,修建水利、发展经济,遣派当地受教化的闽越土著人当说客,说服引领诸山峒中的“避乱畲民”下山出寨,进入大溪盆地开发农耕;因而,大溪、庵厚一带村落渐密。
蔡长眉的后裔,聚族居于大溪屯戍地“蔡公瓯”。
殁后,塟在“蔡公瓯”,穴名“下山虎”,开漳蔡氏后裔奉祀蔡长眉为“蔡氏入闽始祖”!唐末的僖宗·乾符年间,李唐王朝衰乱,当时黄巢兵起,贼兵义军,处处蜂起!岭南、广南所在,盗贼作乱、兵革扰攘,“大溪屯戍地”遭到“流宼”侵扰,蔡氏家族尽以分窜外逃、各自迁居异地立族,大溪蔡氏居地旧址遂渐抛废!蔡长眉的七世孙:蔡必辑率诸子迁漳浦邑南的梁山南麓、常乐乡绥康下里·十都狮山肇基立族,为“开漳蔡氏·西山世系”;裔孙(考为八世孙)蔡元鼎避乱迁漳浦北境的嘉宾乡钦贤里·廿八都玳瑁山麓的苌坑(长卿)之西、辟地蔡坑立族,为“开漳蔡氏·蒙斋世系”;唐僖宗·光启元年乙巳(885),“王绪、王潮军事集团”受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所迫,率部众从河南光州固始过长江,经江州(今九江)入赣水、自赣州进入福建的汀州,是年七月攻陷漳浦、八月经长泰进占南安,开漳蔡氏的部份后裔,随同“王绪、王潮军事集团”进入泉州立族(时泉州包括今:泉州、莆田、厦门及漳州的长泰地区。
隆庆村独特的魅力蔡汉以2017-02-19隆庆村,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山格镇东边;距山格镇2公里,距平和县城 7公里,距漳州市区 57公里。
现有人口3200多人,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36亩。
根据漳州《济阳蔡氏》族谱“福建漳州济阳堂蔡氏”和中华蔡氏西山堂文化研究“福建平和蔡氏允恭公派·坑里蔡氏·溪州蔡氏·隆庆蔡氏”,以及“隆庆村蔡氏族谱”等资料记载:隆庆村蔡氏的开基年代是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由蔡期远、章妈从龙溪蔡港迁入开基,至今有789年历史。
(注:蔡期远的另一支系,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从龙溪石码下田头迁入今小溪镇坑里村下坂社开基)要了解隆庆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隆庆村独特的魅力,需以二条主线来说明,即一蔡氏祠堂;二祭拜神庙。
一、隆庆村蔡氏祠堂当始祖蔡期远在隆庆村开基的第130年时,即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隆庆村始建“蔡氏祠堂”---即蔡氏家庙。
这位建造“蔡氏祠堂”的人,是三世均明公。
据蔡氏族谱记载:蔡期远(隆庆村蔡氏第一世)(1208—1276年)妻章氏;蔡大观(隆庆村蔡氏第二世)(1234—1297年)妻叶氏;蔡细观(隆庆村蔡氏第二世)(居平和新安社里,庙坑溪头)妻许氏。
蔡均明(隆庆村蔡氏第三世)(1279--1368年)妻林氏;蔡均祥(隆庆村第三世)妻陈氏;蔡均岱(隆庆村第三世)妻谢氏。
“蔡氏祠堂”建成经过了438年后,即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进行了修建, 由地理师蔡任先生策划。
修建后的“蔡氏祠堂”又经过了216年后,于2012年5月21日(农历闰四月一日)动工重建,201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日)竣工庆典。
隆庆村蔡氏祠堂至今有659年历史!历史悠久的蔡氏祠堂,有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一祠堂建在“雄健卧牛”的风水宝地上;其二祠堂的墙不是砖头, 不是石料, 不是夯土,不是木头……而是芦苇编织成墙;其三祠堂的前面竖起三根旗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