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妙诀十六字功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十六锭金不一样的练法
长生十六字决,又名十六锭金,喻其贵比黄金!
《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
虽然版本不同,练法则一,但不是某些大师所谓的提肛、咽津,更不是空运任督周天!
是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
若多说一点,不但吸要归脐,呼也要归脐,即所谓一提(呼)便咽也,咽气归脐,如此才是息息归脐!
如此可开阴跷通百脉,可调胎息,可通中脉,可出神体!
世人特别是养生家气功修炼者一见“提”字便臆想提肛,一见“咽”字便臆想咽津,虽然提肛、咽津确是有益的养生功法,但此处不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灵光一闪]
《胎息铭》:“三十六咽,一咽为先。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坐卧亦尔,行立坦然。
戒于喧杂,忌以腥膻。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非只治病,决定延年。
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
此处的“咽”,也只能是吐纳即呼吸![灵光一闪]。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中炁子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很重要,古人称之为“十六锭金”,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会阴就提上去,“息息归脐”,上下两个气接上,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就叫“十六锭金”。
有人说他求这十六个字时,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才得到的,无非是希望大家要好好学练。
中炁子注:此功的主要作用是练会阴、练中脉的,如同武火小周天一样。
而这里面的问题是“一提便咽”常常只能是干咽,实际咽的还是一口气。
因此,笔者在体证实践中,作了如下变动,称之为:新的“十六锭金”一吸就提,一提到顶,一呼就降,降至海底姿势不拘,行站坐卧均可练习,但不要太急,要缓慢进行,并记住最后要意守下丹田收功。
“一吸就提”,鼻子一吸气,会阴同时上提,即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小腹鼓起。
“一提到顶”,即一提就到达了头顶百会穴,你同时会感到百会有动静(进气感)。
“一呼就降,降至海底”,一呼气就从百会往下降,降到哪里呢?降到海底,就是会阴穴,同时肛门放松。
这就是此功的一个全过程,不急不躁,似有非有,缓慢进行,其他细节可以忽略,就记住:“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就行了。
此功的主要作用:1、主练海底功能:因为海底这个区域属于下丹田的范畴,下丹田的虚弱,会引发很多疾病。
凡是收缩肛门感觉无力者,身体状态一般都不是很好,当他坚持习练此功十天半月后,健康状态立刻就会有提升,久练此功受益无穷。
2、主练“中脉”:所谓的“中脉”,从整体观念上说,点一穴通全身,无所谓这脉那脉。
但中脉的说法确实迷惑着很多人,因此,这个“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的提肛缩肾功,就是所谓“打通中脉、强化脉轮”的最简便法门。
3、强化生理周天:早在20多年前,笔者就在“周天论”一文中(百度可搜),戳破了所谓“打通周天”的那层窗户纸。
健康人的经络先天都是通的,何来后天打通?此谓“生理周天本自通”。
《⾦丹要诀》伍柳派《⾦丹要诀》筑基说:构屋者以治地为筑基。
炼丹者以死砂为筑基。
地基不坚⽽构造,必有倾颓之患。
丹基未固⽽求成,必⾄前功尽弃。
世⼈亦有知其说者,但略才下⼿,便误认清真,妄论虚⽆,徒纷然搬弄孤铅寡汞。
不知⼤道全在和合四象,攒簇五⾏,追⼆⽓于黄道,构三姓于元官,以炼成⼀粒⿉⽶之珠。
倘基地尚虚,则诸般不全。
⼀粒之珠,何⾃⽽⽣。
悟真篇云,不辨五⾏四象,那分殊汞铅银。
烧丹⽕候未曾闻,早便夸张神品。
不肯⾃思⼰错,更将错路教⼈。
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安忍。
噫,说到此,真可恨可悲。
夫初下⼿,制银铅砂汞,乃头截⼯夫。
清真应⽆等字,乃后截练精化⽓,炼⽓化神,炼神还虚之旨,不可误认在先。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者也。
且阴汞易于飞腾,苟不坚凝,何以造丹乎。
犹⼈之性命不牢,死期殊促,何以修仙。
故外丹筑基死汞,与内丹筑基接命,原⽆差别。
伯阳⼦云,清真⼆字,含蓄⽆限妙义,⾮俗⼦之所云云也。
盖丹接⾄三转,才望清真。
接⾄九转,才见清真。
然则丹道岂⽌于九转⽽已哉。
⽯函记云.⽩雪九年重⼊转。
其妙义可知。
今⽤死砂以作丹基,乃到头之法。
渔庄录云,因初起难得真铅,故⽤银铅之⽓以死朱砂,朱砂既死,亦名真铅。
是谓弄假成真,亦是真也。
⼜云,砂汞成银丹⽴基,⽣⽣化化任栽接,接⾄清真不受煎,⾃然点化⽆休歇。
法藏云,⼤丹只是头难倒,倒得头来是⽔流。
黄⽩鉴形云,但倒得头⼉,明得超脱,何愁不臻圣域。
观诸经⾔,瞭如指掌。
⼜须知砂汞见宝,⼀毫不可转费。
盖⼤丹起⼿,既著许多⼯夫。
砂汞成宝,⼜将煎宝费之。
犹农家指望秋成,先⾃⾷其种⼦可乎。
故以砂死汞,汞死,然后以砂煎宝,以汞死砂。
砂死,然后以汞作道粮,救贫厄。
待接⾄⼆三胎后,⾃然点点化化,成宝愈易。
俗论谓砂盗母⽽不效,⼦死砂⽽不灵。
不知砂盗进母⽓,则砂内之明汞⽅出外⾯。
⼜将阳母伏砂外之天硫,砂⽅实死。
此内外⽤母之要诀,⼀并拈出。
先师混其义⽈脱天硫,厥旨奥哉。
呜呼,⼈能细⼼体此⾏之,丹基坚固不难矣。
夫丹基⼀固,万化在⼿,丹果难成乎哉。
《金丹口诀明指》之口诀
2012年,保定道友李君来访。
赠笔者《金丹口诀明指》一册,民国上海华丰号版本。
分上下两卷,系统论述道教丹鼎派秘而不宣的九转金丹口诀及讲义,内容详实,层次分明,是极为稀有的丹道珍本。
因丹道需择人而授且本书卷末有“一字一爻万教一,师傅妙语唤愚迷,尔生莫把真机露,露了真机五雷霹。
”之训,未敢轻泄,兹将九转功之口诀列出,供道友参考,讲义部分容后再述,有缘有德者自可得之。
2013年6月16日
王继普写于石家庄
一、炼己
戊己二土两相交,玄关一窍是根苗。
面皮麻痒如虫动,意空心安手莫搔。
二、筑基
六门紧闭日月升,气贯重楼海底中。
龟头缩小天心见,黍米玄珠大道宗。
三、采取
何为采取听吾言,鼻纳呼吸任自然。
后升前降阴阳返,鹫岭冲开顶上眠。
四、得药
离火下降至丹田,如过三伏六月天。
五行攒蔟三家会合,水火均平两相欢。
五、烹炼
气满虚空腹内间,三魂七魄得团圆。
心猿意马时时锁,炼退阴符化作烟。
六、还丹
安炉立鼎炼金丹,果品仙珍信口餐。
人人参透珠玑语,便是世上活神仙。
七、温养
无声无臭养浩然,静静空空入定禅。
道在须臾观自在,如如不动泰山安。
八、沐浴
汤之盘铭涤垢污,四相三心一概除。
日日莲池勤沐浴,光明朗朗现来如。
九、脱胎
无无有有太极初,黑白金光乌兔符。
在后在前忽上下,本是菩提自性珠。
怎么修“十六锭金”作者:萧志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3期“十六锭金”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
现在流传有三个版本,但内容文字略有不同。
为便于大家传授学习研究。
现摘录如下:《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平时通常流通是《赤风髓》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一个版本,共十六个字,脉络比较明显,共分二步操作。
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
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双手挥动,同步吸气“提肛”。
这个“咽”字各有解读,鄙人亮出本门派破释为“叩齿咽津”。
非咽精,非咽气。
是舌触齿根捣海。
津液满口吞下,“水火相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十六锭金”丹家视为“保命诀”。
十六个字珍贵价值赛金。
丹道各门派只在内部能将操作要旨,机理功效向入室弟子传授。
在市面上看,“十六锭金”口诀十六个字知道人较多,但真能熟练地明白操作要旨,以及机理功效全面性,还是不得其门者是多数,仍是一派玄海茫茫。
《黄帝内经》讲:“得其不教,是谓失道。
”1.“十六锭金”第一部分八个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四个字比较明白,就是“吸气”同步“提肛”。
关键是“气气归脐”,特别是“归脐”二字有一定玄妙。
“归”字,是讲回归,“一吸”之气要归到何处?明白地讲气要回归到“脐”。
“脐”就是平时讲的人体“肚脐眼”,“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
这个“肚脐眼”有其深邃的玄机。
母亲十月怀胎,胎儿在娘肚里靠脐带随母呼吸而呼吸,所以能活命。
胎儿出生以后剪断脐带,出生孩儿就靠肺呼吸空气而生活。
《杂病源命犀烛》讲:“父母生人受气之初,而得天地灵气,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
怎么修“十六锭金”作者:萧志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2年第03期“十六锭金”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
现在流传有三个版本,但内容文字略有不同。
为便于大家传授学习研究。
现摘录如下:《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平时通常流通是《赤风髓》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一个版本,共十六个字,脉络比较明显,共分二步操作。
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
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双手挥动,同步吸气“提肛”。
这个“咽”字各有解读,鄙人亮出本门派破释为“叩齿咽津”。
非咽精,非咽气。
是舌触齿根捣海。
津液满口吞下,“水火相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十六锭金”丹家视为“保命诀”。
十六个字珍贵价值赛金。
丹道各门派只在内部能将操作要旨,机理功效向入室弟子传授。
在市面上看,“十六锭金”口诀十六个字知道人较多,但真能熟练地明白操作要旨,以及机理功效全面性,还是不得其门者是多数,仍是一派玄海茫茫。
《黄帝内经》讲:“得其不教,是谓失道。
”1.“十六锭金”第一部分八个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四个字比较明白,就是“吸气”同步“提肛”。
关键是“气气归脐”,特别是“归脐”二字有一定玄妙。
“归”字,是讲回归,“一吸”之气要归到何处?明白地讲气要回归到“脐”。
“脐”就是平时讲的人体“肚脐眼”,“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
这个“肚脐眼”有其深邃的玄机。
母亲十月怀胎,胎儿在娘肚里靠脐带随母呼吸而呼吸,所以能活命。
胎儿出生以后剪断脐带,出生孩儿就靠肺呼吸空气而生活。
《杂病源命犀烛》讲:“父母生人受气之初,而得天地灵气,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
”人自脐带剪断以后,埋藏在人体中任督两脉即停止工作,自此以后,人体中一条内气通道即堵塞不通。
【丹道】金丹妙诀十六字:调息绵绵
济阳子曰:
前文神凝炁聚,灵根充实,丹基筑固。
然不调定真息,又恐火冷丹迟、灵药不生。
夫调息之法难言,常得冲和大定,真息调矣。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这个真息之息,与那个不神之神,他两个才是真龙虎、真阴阳、真水火、真夫妇、真胎息、真玄牝、真橐龠。
噫,玄牝一呼一吸,橐龠一阖一辟,互相往来。
天然火候,岂在口鼻乱施为乎。
然有兼用之法。
故先圣云:调息须随息,知心不用心,巍巍常不动,顷刻产真金。
妙哉,金也。
绵绵者,即十二时钟,时时刻刻不可间断之旨也。
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
天之日月,昼夜轮转,往来无停;人之真息,后升前降,岂有停乎?而岂可间断乎?要须上至玄关,下至炁穴,静定炁穴,息息归根,绵绵不绝。
锻炼纯熟,自然常升常降。
钟离祖云:但能息息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若夫行之一时而歇一时,行之一日而歇一日,岂成金丹之道哉!孔子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不思乎?!。
金丹要诀金丹大旨夫金丹之术,乃修真之要路,成仙之梯航。
然有至理存乎其间。
苟不先明斯理, 往往误入迷途, 多至白首无成, 反怨仙经荒谬。
所以丹道不明于世久矣。
予得祖师指授,幸成正果。
岂敢矜为独得,不思济度后人。
况坛中二三子皆夙有仙缘,诚心求道。
故特剖尽疑团,直陈丹术之详。
俾心目了然,知所遵循。
请言夫道。
道即一世。
一即先天也。
先天即太极也。
儒者谓之太极,释家谓之圆觉,道家谓之金丹,皆此一也。
故未有天地,先有太极。
太极乃夫地之祖气,万物之母气。
自太极而生天地,清气为天,浊形为地。
气,阳也。
不得谓之纯阳焉,而阳中有阴矣。
形,阴也。
不得谓之纯阴焉,而阴中有阳矣。
何也?盖太极,纯体也。
而天地,破体也。
由纯体而生破体。
今欲反本还无,必借破体而返纯体。
陈希夷云,破体炼之,纯体乃成。
此正炼后天而还先天旨也。
内外二端之理,不出乎此矣。
试以天道言之,天阳也,而倾于西北。
西北金水之乡,是天有木火而少金水矣。
地,阴也,而缺于东南。
东南木火之位,是地有金水而少木火矣。
若孤阳寡阴,不成会合,何能生万物哉。
必也乾坤交媾,四象具而五行全。
天地降而地气升,方能有万物。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氤氲之气,即先天也,又以人道言之。
当父母交媾之初,即犹天地氤氲之气也。
倘男精先至,而女血后包,则成女。
女血先至,而男精后包,则成男。
故男则外阳内阴,有似离卦。
外阳为木,内阴为火,是木火同宫而无金水矣。
女则外阴内阳,有似坎卦。
外阴为水,内阳为金,是金水同宫而无木火矣。
苟鳏夫寡妇,不成配偶,安能生育哉。
必也艮兑相合,坎离相交,震巽相符。
使四象具而五行全,男化精而女孕育。
互相施化,复还太极之体,方能生人形。
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媾精之气,即先天之气也。
此皆以后天而远先天之义。
乃顺则成人之道,而逆则成仙之旨,即于兹可悟。
来世人见不及此,以讹传讹。
但以一身之阴阳,乱配乱合。
妄将后天渣滓之物,百般搬弄。
谓可成仙作圣,致成千古梦话。
呜呼,何不思之甚耶。
《勿药元诠》注解——金丹秘诀第六节:金丹秘诀原文:金丹秘诀曰,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戍亥二时,阴盛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李东垣曰,夜半收心静坐片时,此生发周身元气之大要也。
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
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闭耳弹脑,名鸣天鼓。
}舌宜抵彧,齿宜数叩,津宜数嚥,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穀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乾,沐浴〔即擦摩也〕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译文:金丹秘诀: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
在戌时 ( 晚上7-9点钟) 亥时 ( 晚上9-11点钟) ,阴盛阳衰的时候,一手兜住阴囊,一手摩擦肚脐下部,左右手交换着做,各八十一次,这样操作半月,可以使人体精气稳固,长期坚持效果会更好。
操作程序:1、宽衣解带,正坐屈膝或仰卧高枕,两腿呈“八”字岔开。
2、用左手掌自肚脐向下搓擦,循腹部正中线(任脉)→耻骨(横骨)→阴茎(宗筋)→阴囊睾丸→到会阴部(中指尖触及阴囊与肛门之间“会阴”部)。
接着,用指掌兜着阴囊,抓住阴囊睾丸(外肾)缓缓向上兜托拉捋。
如此“一擦一兜”往复八十一次。
3、用右手如法再做八十一次。
4、每晚练功一次,八十一天为一疗程。
李东垣说,晚上收心静坐片刻,这是激发周身元气的关键。
累积精神能够产生气,累积气能够产生精(意思为注重保养精神,不要在一些事情上耗损精神,这样可以积累气。
从外界采气,可以使其转化为精力),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之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
道家养生16宜:1、发宜常梳。
古人称为栉发,要求每次梳头101下,动作要轻,可明目祛风。
2、面宜常擦。
古人称为浴面。
搓热两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
做30次。
可使面部光泽,预防皱斑。
练太极拳时对“十六锭金”的体会要练好太极拳,有一个动作非常重要,,这个动作,就是十六个字: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十六个字很重要,被古人称之为“十六锭金”。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这十六字是一种“提肛”和“吞咽津液”相结合的健身法。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治肛肠和泌尿系统生理性老化,另一方面唾液中含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可延缓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性衰退。
“提肛”和“咽津液”巧妙配合,有利于强身长寿。
此功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会阴练丹田、练中脉的。
这里面“一提便咽”常常只能是干咽,实际咽的还是一口气。
我通过练习大道太极拳结合师父讲课内容作了如下变动,感觉效果更好。
经过变动的方法是:一吸就提,一提到顶,一呼就降,降至涌泉。
练习时姿势不拘,行站坐卧均可练习,不要急躁,缓慢进行,并记住最后要意守下丹田收功。
“一吸就提”,鼻子细长慢匀一吸气,会阴同时上提,即收缩肛门,小腹鼓起。
“一提到顶”,即一提就到达了头顶百会穴,你同时会感到百会有动静(进气感)。
“一呼就降,降至涌泉”,一呼气就从百会往下降,降到哪里呢?降到涌泉,就是涌泉穴,同时肛门放松。
这就是此功的一个全过程,不急不躁,似有非有,缓慢进行。
记住:“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涌泉”就行了。
此功的主要作用:1、主练丹田功能:丹田的虚弱,会引发很多疾病。
凡是收缩肛门感觉无力者,身体状态一般都不是很好,坚持习练此功一年半载后,健康状态立刻就会有提升,久练此功受益无穷。
2、主练“中脉”:所谓的“中脉”,从整体观念上说,点一穴通全身,无所谓这脉那脉。
但中脉的说法确实迷惑着很多人,因此,这个“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丹田”的提肛缩肾功,就是所谓“打通中脉、强化脉轮”的最简便法门。
3、强化生理周天:健康人的经络先天都是通的,何来后天打通?此谓“生理周天本自通”。
而后天的练功通周天,应该称之为“气功周天”,它只是一种强化生理周天的手段而已,不是“打通周天”。
⾦丹⼝诀碧虚⼦亲传直指 仆⾃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参道德。
诵祖师张紫阳以来诸先⽣丹经、词曲、传记,熟研精思,寻⽂求意。
⼜遍参道契⾼⼠,穷历⼤道之要。
后游诸名⼭⼤川、洞府福地,祷求⽯壁碑记。
晚遇海琼先⽣,授以⼤道之要,⼜遇安然居⼠于朱陵洞天,作诸章以相贻,始得海琼之妙旨也。
乃知少年之学,所求、所闻、所见,俱为屋下架屋,枝上接枝。
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此事只在眼前,何必远求。
今授于⼦,⼦可因⽂解意,猛省⽤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道不可以名⾔,⾄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道,可想⾮神。
夫神禀乎道,合乎性,根于阳,虚灵⽽⽆迹,变现⽽⽆⽅,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囿;出乎古今之数,古今不可得⽽穷,可谓真⽽⾄真,⽞之⼜⽞。
凡男⼦四⼤⼀⾝皆属阴,惟先天⼀⽓是阳。
此⽓⾮呼吸吹嘘之⽓,亦⽆形影可见,古云“见之不可⽤,⽤之不可见”。
此⽓未受形之先,在⽗母胎中,先受此⽓,后⽣两肾两⽬,由此⽣⼼、肝、脾、肺、九窍、四肢,次第⽽成,⼈象具⾜。
此⽓正在空虚之间,名⽞牝之门,先师《⽞牝歌》⾃可详见。
今世⼈宰猪⽺,见两肾之间、腰膂去处,有⼀空膜,之中有⽓,呼吸彭亨,直⾄⾁冷⽅息者是也。
此⽓⽣则⽓⾎全盛,魂魄相为,内含五⾦丹⼤药。
故师云:以⼼、肝、脾、彩,暖⽓如汤。
如⼈死⽓⾎⼀散,⽽此窍馁矣。
此⽓便是⾦丹肺、肾、肠、胆、精、津、涕、唾、⽓、⾎、液为⾮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实⾮者也。
⼈之⼀⾝,左⾜太阳,右⾜太阴,两⾜底为涌泉,发⽔⽕⼆⽓,⾃双⾜⼊尾闾,上合于⼆肾,左为肾堂,右为精府,⼀⽔⼀⽕,⼀龟⼀蛇,互相囊⿕。
两肾之间,空虚⼀窍,名⽈⽞牝,⼆肾之⽓,贯通⽞牝。
⽓之由此发黄⾚⼆道,上夹脊双关,贯⼆⼗四椎,中通⼼腹,⼊膏肓,会乎风府,上朝泥丸,由泥丸⽽下明堂,散灌五宫,下⼊重楼,复流⼊于本宫。
⽇夜循环,周流不息。
皆是⾃然⽽然,不是动⼿⾜做来底然。
⽽今⼈皆流⼊旁门者,不知虚⽆⾃然、默默运⽤之理,却妄⾏屈伸、呵嘘、擦摩、引导、存思、注想,遂⽣妄想妄作,及致成疾,如⽩莲道⼈,个个黄瘦,运⽓道⼈,⼈⼈蛊疾,此皆验也。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字到底讲什么?十六字诀原文: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原文:上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第一句,点明十六字诀的特点。
仙家,指仙人,道教文化中指得道后长生不老之人。
十六锭金,谓字字珠玑,价值连城,堪比黄金。
“至简至易”,告诉我们十六字诀相比其他道家功法而言,更加简单易懂,适合普通人习练。
最后,用了一个“妙”字,突出该功的效果妙不可言,给人以坚定的信心。
原文: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
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第二句,阐述十六字诀简易之理。
这段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看懂,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居家的,或者是商人,都无妨,只要有一些空闲时间,随便你行走坐卧,只要有意,即可练习,所谓意到气到,练功全在意念之间。
原文: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
第三句,讲具体练法。
这段即道家的鼓漱吞津法,做漱口的动作三五次,用舌头搅动上下腭,然后舌头抵住上腭,待口中津液生满,分三次慢慢咽下,咽下时发出“汨汨”的声音。
口中津液被道家称之为“金津玉液”,咽下后进入下丹田,可以补充人体的元精。
原文: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二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第四句,接着讲练法,这段主要讲调气,也就是道家服气法。
然后,用鼻子吸清气一口,用意念将气送至肚脐下一寸二分的气海穴(即下丹田)处,然后闭气,这称之为“一吸”。
原文: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
第五句,接“一吸”讲“便提”的具体练法。
下部即会阴,如忍便状,即提肛,如大便欲解时强忍之意,这个动作进行的同时,用意将气提起,使之回归神阙穴(即肚脐),然后,一路上夹脊、双关、肾门,直到头后部的玉枕关,再上至头顶(即泥丸)。
★★十六字錠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
一提便咽,水火相
見。
】
功法原文: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
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
功法释意:历来对此功练法的理解颇有微词,这里仅谈谈五味堂临床应用的方法。
随时随地,只要有一时闲暇,即可调整身形,平心静气开始练习(参见返还功姿势要求)。
功法:
1、用鼻吸清气时,收提谷道(肛门),如忍大便状,即谓【一吸便提】;在吸气的过程中用意念内视鼻吸之清气和收提谷道时从阴五味堂茎、下焦提起之内气都汇入丹田(这里指脐中),即谓【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与气气归脐都是在吸气时进行的,一指动作、一指意念。
此为吸法。
2、接上,吸气归脐毕再缓缓呼气,并逐渐放松谷道,用意念观想内气从丹田沿任脉提入督脉,沿督脉上顶、落咽,合口中津液一同咽下,下咽时咕咕有声,送入丹田。
此提气、咽津咽气的过程即【一提便咽】。
此为呼法。
津气下咽则携心火下降以温肾水,肾水蒸腾上升以济心火,水火既济、坎离交泰,即【水火相见】。
遗精一证,总由心肾为患,缘由阴阳失调;而调此阴阳者,本乎心肾。
心肾相交则君火安、相火藏,阴阳调和,固本摄精,遗漏自愈。
解释“十六字金锭”养生法不二禅师展开全文明代冷谦有本小册子叫《修龄要指》,其中有篇《长生十六字决》,点出吐纳导引的精要:“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可是文中解释不妥,呼吸根本顺不了,修炼会出问题。
参看书中对八段锦、六字诀的记载,内容都在,详细分解却有出入,所以有必要对这十六字诀(后人称“十六字金锭”)重新研究。
古往今来,各种解释很多,代表性的有:一种,吸气同时提肛缩阴,上下气同入肚脐,呼气沿督脉向上,气尽吞咽,闭气守丹田。
这种方式吸气自然,呼气憋气便不顺,也不能很好诠释“一提便咽”。
一种,只会阴吸气,吞咽吐气,沿任督或中脉一上一下,倒也自然,但没做到“气气归脐”。
不二禅以为,周天是运转不息的,并非一口气上一口气下,不宜断灭去理解。
这四句话,一三句是操作,二四句是结果,所以把操作两句连起来,就是功法:“一吸便提,一提便咽”。
这里一共四个动作:吸、提、提、咽。
吸气提肛,上下气气相接于脐,这是前两句的意思,很清楚;后面一个提,是把气往上走,至泥丸,随即下咽口中津液(没有也要做空咽动作),至肚脐稍固(憋气停留),这是后两句的意思。
如此重复。
这里两大问题:第一,吸气到肚脐后,是直接往上,还是先向下经过会阴,尾闾从督脉上来?第二,是否往上呼气,或者往上和吞咽都是呼气?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理解气血运转是周而复始的循环,你不运它也在转,否则人早死了。
通过意念刻意导引,无非强化疏通,使脉络顺畅,激发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一吸便提,一提便咽”是个连续的概念,不是一个做完再做下一个,而是每轮一气呵成,只在丹田休息。
鼻吸经泥丸(鼻撩天),而后下行;会阴吸气,提肛缩阴,上下合于肚脐;吸气未完,即引气往上走,至泥丸;下咽呼气,回肚脐。
与我过去解说六字诀的呼吸要领一样,吸气要绵长,要带意念,呼气不要用力吐,放松即可。
这个方法,可以走督脉,一提肛门,气就从背后上去,一吞咽,就从任脉下来。
也可以走中脉,会阴吸气,至肚脐汇合下吸之气后,稍停,继续沿中线上行,呼气下来同样。
【转载】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十六锭金修法具体操作步骤(供参考):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
金丹妙诀十六字功
作者:梁浩
来源:《现代养生》2010年第01期
自古以来,丹道玄妙,虽然著述如林,但却终因其文字深奥,徒使学者望洋兴叹而生裹足止步之畏。
其实,对于“内丹”的看法,各家也不尽一致,有的认为“内丹”确有其物,起始时状如黍珠名为丹母,待到炼成则形若弹丸,色同朱橘;有的认为“内丹”只是一种比喻,并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
元李道纯《中和集》说:“身心合一,神气浑融,性情成片,谓之丹成,喻为圣胎。
”当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持后一种学说的已愈来愈为广大丹道养生学者所接受。
这里介绍署名为济阳子撰注的《金丹妙诀》十六字功,就是兼取两种学说,而以后一种学说为基调的不尚玄虚、简明易行的内丹功法。
书中所载十六字妙诀为:“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
”
一、收视返听
“视”为视觉,“听”为听觉。
修炼者为了修成正果,必须身心湛然寂然,一尘不染。
这就是所谓的“炼己”功夫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修炼者的方寸湛然,明心见性而“炼己”成功呢?这一方面除了从内清除嗜欲,淡泊为怀外,还必须排除种种的外来干扰。
而这种外来干扰,主要通过人体的视、听、嗅、味、触等感觉途径,而对心神起惑乱的作用。
为此,当修炼者坐稳身体,修炼“内丹”功法之时,必定先要收摄视觉、听觉,使眼、耳等感觉器官不因为种种外来因素而扰惑心神。
古书说:“下手先制两眼。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后于无念之间,待到“活子时”的到来,便可做归根复命的周天升降之功了。
对此,济阳子说:“凡无念之间,泄精之位作动,以及男子外肾(外生殖器)举,坤人(女子)月信行,此是关元动,名为活子时。
见而不迷邪念,立定志气,收敛细微之元神,入于动气之中。
念兹在兹,息息归根,绵绵若存,无少间断。
守到精血化而成气,即将此气逆归气穴(丹田异名),定心封固,拨浊气于涌泉,另将元神守气穴,微微吹嘘,气足自然往后旋升,过三关,上泥丸,进玄窍。
玄窍呼吸,法轮流转。
停息静定,化甘露降下丹田气穴,归根复命。
虽一刻之功,不觉神气混合,形神俱妙,身心快乐矣。
此修仙之妙法也。
”
二、凝神入气
心藏神,心动则神疲,心静则情逸。
前面所说“收视返听”之法,主要为割断种种外来干扰因素而设。
可是,如果种种外来的干扰因素被克服后,如何制服其心,使心神不致散乱无依而修成正果,也是修炼者面临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里所说“凝神入气”就是“凝神入气穴”,不使其神散乱无依的“含养本元,救护命宝”之法。
诗说:“万物皆有死,元神死复生。
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
”
既要“凝神入气穴”,那就必须先要知道何谓“气穴”,以及在具体的功法实践中怎么个“凝神入气穴”法。
先说“气穴”。
济阳子认为,“气穴”的确切位置处在“腰前、脐后,其中稍下,有一虚无圈子是也,名曰太极”。
是为吾人受生之初,所结而成之“缕”。
有人认为,此“气穴”就是下丹田的异名。
为什么要“凝神入气穴”呢?这除了用以收摄散乱之神之外,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凝神存想之法,打通气穴和玄关(背脊督脉)之间的联系,使之彼此真气相通,从而为进一步修成丹道打下基础。
有关“凝神入气”的具体功法,济阳子这样交待道:“吾心止于此(气穴),而内观之。
即将向来所凝之神,尽归入此穴之中,似猫捕鼠,如龙养珠,真气自然内运,暖热阳生。
夫吾人自剪落脐带之后,此穴中之真气,不能与玄关相通。
水火不济,任督塞闭,有死之机也。
自得诀归来,凝神存想玄关,
久久静定,则呼吸之气,从甘露深入气穴,息息归根,绵绵若存。
静定之时,则气穴元气,往后而升上玄关(人之背脊二十四节,上冲泥丸)。
停息化甘露,从玄关(此处似借指任脉)再下气穴,子母相会,破镜重圆。
一升一降,水火既济,渐渐凝住,丹基坚固。
”
三、调息绵绵
前功收视返听、凝神气穴之后,便觉渐渐灵根充实,丹基巩固。
然而,此时如果不进一步调定真息,又怕火冷丹迟,灵药不生。
古代内丹修炼家曾说:“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对于这两句话,济阳子指出:“这个真息之息,与那个不神之神,它两个才是真龙虎,真水火,真夫妇,真胎息,真玄牝,真橐籥(鼓风器)。
”这个真息之息,为“玄牝—呼—吸,橐籥—阖—开,互相往来”的“天然火候”之息,并非口鼻胡施乱为的呼吸之息。
然而,这种“天然火候”的真息之息,又少不了口鼻呼吸的配合,否则便就子虚乌有,无从谈起了。
对于这种真息之息的调息要妙,古圣有诗说道:“调息须真息,知心不用心。
巍巍常不动,顷刻产真金。
”这是说调息之时,既要让心神随着息的往来而往来,又要自然而不着
意。
只有这样,才能使炉火纯青而出真金(精)。
不仅如此,调息的关键还在于“绵绵”两字。
所谓“绵绵”,就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不能够有所间断。
否则调息一天,止歇一天;调息一时,止息一时,又怎能功到丹成呢?
有关“调息绵绵”的要妙,除上述之外,还在于“后升前降”、“常升常降”,意即合乎任督两脉升降往来的“周天”之道。
对此济阳子说:“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昼夜轮转,往来无停;人之真息,后升前降,岂有停乎?而岂可间断乎?要须上至玄关,下至气穴,静定气穴,息息归根,绵绵不绝。
锻炼纯熟,自然常升常降。
”
四、心息相依
“心”就是神,就是本性;“息”就是气,就是气穴里的真息。
所谓“心息相依”,就是要神气相依,真如本性和气穴真气时刻相守,一刻也不可分开。
由于这种“心息相依”,大有“凝神入气”的味道,所以济阳子说:“要见此息(气穴真息),须除杂念,致虚极,守静笃。
心空性见,口鼻无气,凡息停而真息动。
恍惚杳冥,气穴现出一窍,浑浑沦沦,名曰窍中窍,即上文时至神知。
人当至静,在于夜间睡醒时,清静之极,药产神知。
不知者,是当面错过矣。
须要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若忘若存,猛烹极炼。
炼精化气,逆收入气穴。
候阳气暖热,运行周天。
”然而这种气穴中的绵绵真息,虽然不同于有形的口鼻之息,可是却又确实离不开呼吸往来的口鼻之息,而是彼此关联,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济阳子又说:“若夫行、住、坐、卧、口鼻之息,宜要调。
不调,不能见真息。
其法在于凝神入气穴,心守气穴,意随往来。
呼接天根玄关,吸接地根气穴。
所谓:‘内交真气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
’”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