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pdf
- 格式:pdf
- 大小:116.46 KB
- 文档页数:11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三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二章电子档案移交第五条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应当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条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涉密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第七条电子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一)元数据应当与电子档案一起移交,一般采用基于的封装方式组织档案数据;(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四)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缩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五)档案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年。
第八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九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可采用离线或在线方式进行。
第十条离线移交电子档案应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移交单位一般采用光盘移交电子档案,光盘应当符合归档要求;(二)移交单位一般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光盘,光盘应当单个装盒;(三)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光盘数据刻录及检测;(四)存储电子档案的载体和载体盒上应当分别标注反映其内容的标签(标签的标注方法见附件);(五)移交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
上海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正文:---------------------------------------------------------------------------------------------------------------------------------------------------- 上海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2005年12月26日上海市档案局沪档发〔2005〕220号)第一条为了保障电子公文的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公文,是指本市各类电子政务系统中形成或处理的,具有公文规范格式的电子文件。
电子公文归档,是指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将按规范程序形成的电子公文,按一定要求向本机关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归档电子公文,是指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并按一定要求归档后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公文。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可参照执行。
其他类型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第四条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原则是:遵循电子公文形成特点和规律,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便于电子公文的科学保管和长期有效利用。
第五条本市各机关应当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纳入本地区、本系统、本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公文管理和机关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分管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机构、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
第六条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明确电子公文归档管理职责,对同级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实行监督、指导。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电子公文的归档工作,将电子公文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和利用纳入机关文书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各机关档案部门应参与和指导电子公文的形成、办理、收集和归档等各工作环节。
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归档前由形成部门负责,归档后由档案部门负责。
上海市“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规范本市电子档案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可靠、长期可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类型的电子档案管理。
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管理原则)“一网通办”电子档案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凭证,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
将电子档案管理纳入本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流程。
(二)全程管理。
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严密、完整的管控体系,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中应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采集、归档与整理、保存与利用、移交与接收等,实行全程管理。
(三)方便利用。
充分发挥电子档案高效、便捷的优势,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中电子档案分层次、分类别、按需求、按权限的共享利用。
(四)确保安全。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第四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文件,是指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五条(职责分工)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管理职责,负责管辖范围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中电子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承担“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应指定专人负责电子档案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市大数据中心在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下,建设和完善“一网通办”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上海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则总第一章确保电子档案,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根据《上海市档案条例》和国,真实完整、安全可靠、长期可用制定本办法。
,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第二条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国家机构、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凡本市立档单位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及第三条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适用本办法。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第四条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第五条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安全可用;全的要求。
..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的范围,参照国家和第六条包括记录各单位核心业务和重要本市有关档案进馆范围的规定,工作成果的文书、科技、专业、音像等类电子档案。
年内5第七条属于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可以适当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延长移交时间。
电子档案的移交第二章电子档案的移交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第八条(一)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和目录文件应与电子档案一并移。
1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交,并与电子档案建立关联关系,应当在目录文件中记电子档案有纸质等异质载体的,(二)整理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现异质载体的移交时间、录相关信息,有的档案移交规定执行。
压缩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三)的电子档案一般应当解压缩后移交。
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备份保存(四)年。
5至少..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第九条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电子档案的移交类型和格式要求:第十条(一)文书类。
附件1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保存国家历史记录,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定义】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者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归档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信息记录。
第三条【工作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安全可控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要求和效力】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确保电子档案符合以下要求:(一)来源可靠。
由合法、明确的形成者,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处理业务事务活动中产生,形成者、形成活动、形成时间可确认,形成、办理、归档、移交等系统安全可控;(二)程序规范。
形成、办理、归档、移交、接收、保存、利用、鉴定、销毁等全过程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并且准确记录、可追溯;(三)要素合规。
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管理过程信息等构成要素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不得拒绝电子档案的合法合规使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基础保障】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配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管理机制、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体系、人才队伍,满足电子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第六条【安全保密】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应当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密管理、密码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二章机构及其职责第七条【档案主管部门职责】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推动电子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03.02•【字号】沪高法〔2020〕118号•【施行日期】2020.03.02•【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沪高法〔2020〕118号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海事法院,金融法院,各区人民法院及铁路运输法院,本院各部门:为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网上诉讼服务效率,结合上海法院工作实际,制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落实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2.《当事人提交电子诉讼材料技术规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20年3月2日附件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现就上海法院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若干事项予以规定。
一、网上立案第一条(概念)网上立案是指对登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站、上海市“一网通办”、随申办市民云APP、“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上海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所提交的立案申请进行登记受理的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网上立案适用范围为民事一、二审案件(含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海事海商、金融案件)、刑事自诉案件、行政一、二审案件以及民事强制执行案件和民事申请再审案件。
第三条(专人负责)各法院应当配备足额网上立案法官专项负责网上立案,如发生人员变更,应当在移交工作后及时向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总平台报备。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 2012年8月29日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三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二章电子档案移交第五条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应当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条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涉密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第七条电子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一)元数据应当与电子档案一起移交,一般采用基于的封装方式组织档案数据;(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四)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缩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五)档案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5年。
第八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九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可采用离线或在线方式进行。
第十条离线移交电子档案应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移交单位一般采用光盘移交电子档案,光盘应当符合归档要求;(二)移交单位一般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光盘,光盘应当单个装盒;(三)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光盘数据刻录及检测;(四)存储电子档案的载体和载体盒上应当分别标注反映其内容的标签(标签的标注方法见附件1);(五)移交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2。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2章电子档案的收集与积累第3条电子档案的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4条收集积累要求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
当正式文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
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
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11.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第5条收集、积累方法1. 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在履行职责、业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管理。
电子档案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二、基本原则合规性原则:电子档案管理应符合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真实性原则:确保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完整、可靠,不得篡改或损毁。
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丢失或破坏。
便利性原则: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应方便、快捷,满足工作需要。
三、管理要求制度建设: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规范操作流程。
人员培训:定期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确保电子档案的存储、传输和利用高效、便捷。
四、归档与移交归档范围:明确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确保应归档的电子档案得到完整收集。
归档流程: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归档流程,确保归档工作的有序进行。
移交要求:电子档案移交应满足规定的格式、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移交的电子档案可正常利用。
五、保管与利用保管措施:采取物理和技术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利用方式:提供便捷的电子档案利用方式,满足合法、合规的利用需求。
保密要求: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电子档案,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不泄露。
六、监督与指导监督检查:定期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业务指导: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各单位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七、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XXX部门负责解释。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 2012年8月29日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三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二章电子档案移交第五条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应当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条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涉密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第七条电子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一)元数据应当与电子档案一起移交,一般采用基于XML的封装方式组织档案数据;(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四)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缩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五)档案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5年。
第八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九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可采用离线或在线方式进行。
第十条离线移交电子档案应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移交单位一般采用光盘移交电子档案,光盘应当符合归档要求;(二)移交单位一般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光盘,光盘应当单个装盒;(三)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光盘数据刻录及检测;(四)存储电子档案的载体和载体盒上应当分别标注反映其内容的标签(标签的标注方法见附件1);(五)移交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2。
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与保存发布时间:2021-07-23T07:54:56.14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石丽霞[导读] 由于电子档案的特殊性,它的移交、接收与管理工作跟纸质档案差别较大,应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的特殊性质和移交、接收与保存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严格按照移交、接收与保存的程序进行,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为保存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出贡献。
石丽霞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部 043000摘要:由于电子档案的特殊性,它的移交、接收与管理工作跟纸质档案差别较大,应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的特殊性质和移交、接收与保存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严格按照移交、接收与保存的程序进行,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为保存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出贡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广泛运用,深入地渗透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对社会生活的真切反映和普遍联系所造就的内在质量,使得电子档案成为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8月29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受办法》(档发[2012]7号)规范电子档案移交、接收与保存流程,推进电子档案及时完整移交进馆,实现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管理可信、长期可用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着手对电子档案移交、接受与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一、电子档案概念的启用我国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只有十多年时间,作为信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及其有效实践,时间更短,我国相关部门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和制定一些规章标准,大多借鉴欧美信息化发展较早国家的经验和成果。
基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产生时间短,强调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的要求,中外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的差异等方面原因,多年来,我国在学术研究、规章标准制定中一直使用全程电子文件、大电子文件的概念,而较少使用电子档案的概念。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发〔2012〕5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上海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电子政务工作,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信息共享,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实现政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向政府内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本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规范标准、集约精简、协同共享、安全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着力于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机构体制第五条本市电子政务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相关部门支撑,业务单位配合。
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市有关部门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电子政务工作。
同时,负责市政府办公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为日常工作和管理机构。
第六条各区(县)、各部门应当加强本区(县)、本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保障电子政务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进行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过程中的相关活动。
第二章电子档案定义第三条电子档案,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档案。
电子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文书、电子图片、电子视频、电子音频等。
第三章移交接收要求第四条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的原则。
第五条移交方应在电子档案形成后及时进行整理、鉴定和存储,确保电子档案的质量。
第六条接收方应具备相应的电子档案接收能力和管理条件,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利用。
第四章移交流程第七条移交方应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和类型,制定合理的移交计划,明确移交内容、移交时间和移交方式。
第八条移交方应提前告知接收方有关电子档案移交的相关信息,包括电子档案的数量、类型、存储格式等。
第九条移交方应按照移交计划,通过安全可靠的传输方式,将电子档案传输至接收方指定的存储系统。
第五章接收流程第十条接收方应在接收到电子档案后,及时进行验收,确认电子档案的数量、类型、存储格式等是否与移交方提供的信息一致。
第十一条接收方应对接收到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存储,确保电子档案的有序管理。
第十二条接收方应对接收到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第六章保密安全要求第十三条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第十四条移交方和接收方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电子档案在移交过程中被篡改、泄露或损坏。
第十五条电子档案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应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档案管理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2012年8月29日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三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二章电子档案移交第五条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应当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条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涉密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第七条电子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一)元数据应当与电子档案一起移交,一般采用基于的封装方式组织档案数据;(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四)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缩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五)档案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5年。
第八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九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可采用离线或在线方式进行。
第十条离线移交电子档案应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移交单位一般采用光盘移交电子档案,光盘应当符合归档要求;(二)移交单位一般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光盘,光盘应当单个装盒;(三)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光盘数据刻录及检测;(四)存储电子档案的载体和载体盒上应当分别标注反映其内容的标签(标签的标注方法见附件1);(五)移交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2第^一条在线移交电子档案的单位应当通过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网络传输电子档案,传输的数据应当包含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及其元数据,数据结构一般为一张或多张光盘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组合,单张光盘的数据量小于光盘的实际容量。
上海市档案局关于印发《2004年上海市档案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档案局•【公布日期】2004.01.20•【字号】沪档[2004]1号•【施行日期】2004.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档案管理正文上海市档案局关于印发《2004年上海市档案工作要点》的通知(沪档[2004]1号)各区、县档案局,各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现将《2004年上海市档案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2004年上海市档案工作要点上海市档案局二00四年一月二十日2004年上海市档案工作要点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促进档案事业新的发展的重要一年。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把握发展形势,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继续抓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档案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落实,以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馆为契机,抓服务,促建设,谋发展,进一步发挥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实施建设“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把“三个服务”提高到新的水平1、进一步强化资政服务功能。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有深度、高质量地编发档案信息编研材料,为领导决策和各机关工作服务。
2、进一步发挥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
要用好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先发、示范效应。
以现代公共服务机构为模式,建立外滩新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为对象,建立档案馆公共服务的资源库。
以拓展服务内容为目标,建立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率的档案馆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区县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的开发。
区县档案馆要全部开设现行文件对外开放阅览窗口。
上海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可靠、长期可用,根据《上海市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第三条凡本市立档单位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及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五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六条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的范围,参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档案进馆范围的规定,包括记录各单位核心业务和重要工作成果的文书、科技、专业、音像等类电子档案。
第七条属于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第二章电子档案的移交第八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和目录文件应与电子档案一并移交,并与电子档案建立关联关系,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1。
(二)电子档案有纸质等异质载体的,应当在目录文件中记录相关信息,异质载体的移交时间、整理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现有的档案移交规定执行。
(三)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一般应当解压缩后移交。
(四)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备份保存至少5年。
第九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十条电子档案的移交类型和格式要求:(一)文书类。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档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正>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2012年8月29日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总页数】5页(P3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6
【相关文献】
1.及时移交规范接收——《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发布 [J], 蔡学美
2.试论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管理 [J], 韦彩凤
3.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 [J], 无;
4.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之思考——以南京市审计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为例[J], 任冬莉; 华宏
5.杭州市档案局完成《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试点工作 [J], 赵福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概述为加强上海市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档案。
三、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应当遵循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
(2)档案收集应包括纸质、电子、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
(3)档案收集工作应定期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 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分类、编目、鉴定、保管等要求进行。
(2)档案整理应保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3)档案整理应遵循档案分类、编目、鉴定、保管等规范。
3. 档案保管(1)档案保管应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2)档案保管应按照档案的保管期限、载体特点、存放条件等要求进行。
(3)档案保管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档案鉴定(1)档案鉴定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原则。
(2)档案鉴定应按照档案分类、保管期限、鉴定标准等要求进行。
(3)档案鉴定应定期进行,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档案利用(1)档案利用应遵循合法、合规、便民、高效的原则。
(2)档案利用应按照档案分类、保管期限、利用权限等要求进行。
(3)档案利用应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查询、复制等服务。
6. 档案信息化(1)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安全保障的原则。
(2)档案信息化应按照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要求进行。
(3)档案信息化应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四、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4. 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市档案移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市档案的移交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根据《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移交的范围和内容第一节移交的范围市档案移交管理办法适用于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简称机构)的档案移交工作。
第二节移交的内容1. 移交的档案包括本机构产生的所有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2. 移交的档案应按照文件形式、时间顺序、内容界定和责任划分等原则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档案的组织结构清晰和使用便捷。
3. 移交的档案应包括机构的组织机构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项目档案、行政管理档案等。
4. 移交的档案应附有档案目录和档案目录附表,并注明移交单位、移交时间、移交人员等信息。
第三章移交的程序和要求第一节移交的程序1. 移交的机构应按照移交计划,组织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2. 移交的机构应制作移交清单,并经过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
3. 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应派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应签订移交档案移交凭证。
第二节移交的要求1. 移交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存储介质进行保存,防止档案的灭失和损毁。
2. 移交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移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3. 移交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档案目录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用户的查询和使用。
第四章移交的管理和监督第一节移交的管理1. 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建立健全档案移交管理制度,明确移交的责任和流程。
2. 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定期进行档案移交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节移交的监督1. 地方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档案移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移交过程中的问题。
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提高档案移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市档案移交管理办法》废止。
-以上为市档案移交管理办法的内容,总计1500字。
上海市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可靠、长期可用,根据《上海市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第三条凡本市立档单位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及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五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六条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的范围,参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档案进馆范围的规定,包括记录各单位核心业务和重要工作成果的文书、科技、专业、音像等类电子档案。
第七条属于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第二章电子档案的移交第八条电子档案的移交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和目录文件应与电子档案一并移交,并与电子档案建立关联关系,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见附件1。
(二)电子档案有纸质等异质载体的,应当在目录文件中记录相关信息,异质载体的移交时间、整理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现有的档案移交规定执行。
(三)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一般应当解压缩后移交。
(四)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备份保存至少5年。
第九条电子档案移交的主要流程是:组织和迁移转换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十条电子档案的移交类型和格式要求:(一)文书类。
文书类电子档案的正本、定稿、文件处理单以及确有必要保存的重要修改稿等齐全、完整;电子公文的电子印章齐全、完整,公文版式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要求。
电子公文的正本、定稿、公文处理单应以符合《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的OFD、PDF等版式文档格式移交;集中记录修改痕迹以及确有必要保存的重要修改稿可以DOC等流式文件格式移交。
(二)科技类。
CAD电子档案应当采用DWG等通用格式移交,其他科技类电子档案的移交格式参照文书类电子档案执行。
(三)专业类。
移交的专业类电子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和本市颁布的第一批、第二批专业档案基本目录所列内容。
带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或以数据库形式存在的专业类电子档案,如人口、环境、农业等各种普查数据,可以XML等跨平台通用格式移交,或直接以原格式移交。
以数据库形式移交的专业类电子档案应当符合《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 57—2014)的要求。
(四)音像类。
音像类电子档案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类电子档案。
移交的音像类电子档案应能系统、客观地记录本单位的重要职能活动,以及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场景等。
照片类电子档案应当采用JPEG、TIFF或RAW格式,其可交换图像文件(EXIF)信息应保存完整,像素数不低于300万。
录音类电子档案应当采用MP3、WAVE文件格式移交;重要或珍贵的录音类电子档案采用WAVE格式移交,音频采样率不低于44.1KHz。
录像类电子档案应当采用AVI、MPG、MP4格式移交,视频编码格式符合MPEG-2、MPEG-4等标准,比特率不低于8Mbps。
(五)元数据。
移交的电子档案元数据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采用XML格式移交,并符合《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54—2014)等标准规范要求。
文书类电子档案的形成办理过程元数据至少包含处理人员、处理机构、处理时间、处理意见等元数据元素。
电子属性元数据至少包含电子文件号、格式信息、计算机文件名、计算机文件大小、信息系统描述、在线存址、离线载体编号等元数据元素。
电子签名元数据至少包含签名时间、签名人、签名结果、证书、证书引证、签名算法描述等元数据。
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还应包含摄影者、时间、组题名、文字说明、文件格式、开放状态等元数据。
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的元数据方案参照照片类电子档案。
科技类、专业类电子档案的元数据方案参照文书类电子档案。
(六)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存放有关档案的目录信息,目录文件与每份电子档案相对应,根据电子档案具体归档方式进行文件级描述或案卷级描述,每个条目中包括顺序号、电子文件号、题名、责任者、日期、密级、保管期限、载体编号、参见号、备注等内容。
目录文件采用XML格式移交,各要素应符合《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等标准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档案移交单位在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之前,应当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编目。
移交电子档案的整理编目要求一般如下:(一)按照进馆要求对移交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排序和编号。
(二)实行电子档案与其他载体档案“双套制”移交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他载体档案区分,单独整理,并通过电子文件号、参见号等元数据与其他载体档案建立对应关系。
(三)同一全宗内电子档案按照“类别-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整理。
(四)一组关系密切的文书类电子档案应排列在一起。
文书类电子档案的电子文件号采用“全宗号-类别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代码-机构代码-件号·子件号”的方法标识,并确保编号的唯一性。
(五)一组关系密切的数码照片应排列在一起。
每张数码照片均应编写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由、拍摄者等要素。
照片类电子档案的电子文件号采用“全宗号-类别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代码-照片组号·张号”的方法标识,并确保编号的唯一性。
(六)一组关系密切的录音或录像类电子档案应排列在一起,并配以主要内容、形成时间、时长(分钟)、形成者等相应信息的文字说明,电子文件号参照照片类电子档案的标识方法。
(七)科技类电子档案按照本条第三款要求进行整理,再按照项目、结构、阶段或台(套)等分类,电子文件号采取:“全宗号-类别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代码-项目(结构、阶段或台、套)代号—件号·子件号”的方法标识,并确保编号的唯一性。
(八)移交目录。
列入移交范围的每件电子档案,均应由移交单位按照附件3的格式编制《电子档案目录》。
第十二条电子档案整理完毕后,应存储至符合移交要求的载体上。
第十三条电子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在线移交,也可以存储在脱机载体上进行离线移交;网络条件不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涉密电子档案应当进行离线移交。
第十四条离线移交电子档案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移交单位一般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一套光盘,光盘应单个装盒。
光盘应当无污渍、无划痕、未磁化,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08)等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移交单位一般采用耐久性好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作为离线移交的电子档案载体。
(三)移交单位应当选用经检验性能优良的光盘刻录机刻录电子档案。
刻录前,光盘应在工作环境中放置2小时以上。
刻录电子档案时应当采用中速刻录,并采用全盘一次刻完方式。
(四)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光盘数据检验。
(五)存储电子档案的光盘标签面和盒内应有标注,标签样式见附件4,标注具体内容见附件5。
(六)光盘表面禁止使用粘贴标签。
移交单位应当使用专门的光盘标签书写笔或专用的光盘标签打印机在光盘标签面进行载体标注。
(七)光盘内同时存储说明文件、目录文件、电子档案及其元数据等,存储结构采取树形结构,光盘可自带检索、查看功能。
第十五条采取在线移交方式的电子档案移交单位应当通过与移交要求相适应的网络传输电子档案,传输的数据结构一般为一张或多张光盘载体内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组合。
第十六条档案移交单位在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之前,应当对电子档案进行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方面的检验,合格后方可移交,检验结果记录于附件2。
移交电子档案的检验要求如下:(一)检验电子档案的内容,确认其符合关于档案进馆范围的要求。
(二)检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确认其为移交格式。
如不符合电子档案移交格式的要求,应当组织格式转换。
(三)检验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的元数据,确认有关责任人和时间准确,可为相关公务活动提供依据。
(四)检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认其来源可靠、未被篡改,内容和结构完整。
检验电子签名、形成时间等必要的元数据有无缺损。
确认与其具有有机联系的关联电子档案、组件齐全完整,关联电子档案、组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得以揭示和维护。
(五)检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确认其不带计算机病毒,其内容、结构、载体和签署、时间等背景信息未被破坏;确认电子档案可被存取、检索、显现和理解,可供合法的下载、浏览、打印、复制等形式的利用。
(六)鉴定电子档案的密级。
移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待移交电子档案的保密等级。
(七)鉴定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
移交单位应当按照档案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明确移交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
第三章电子档案的接收第十七条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平台,进行电子档案的接收、检验、迁移、转换、存储等工作。
第十八条电子档案接收的主要流程是:检验电子档案数据、办理交接手续、接收电子档案数据、著录保存交接信息、迁移和转换电子档案数据、存储电子档案数据等步骤。
第十九条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时,应当对其内容范围、格式和质量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接收。
发现不属于进馆范围或不符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要求的,应退回移交单位予以改进。
第二十条电子档案经检验合格后,档案馆与移交单位应当办理电子档案交接手续,填写《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登记表》,由交接双方签字、盖章,并各自留存一份。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登记表》格式见附件2,可采用电子形式并以电子签名方式予以确认。
第二十一条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将电子档案交接、迁移、转换、存储等信息补充到相关元数据中。
第二十二条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对接收的电子档案载体保存5年以上。
第二十三条国家综合档案馆对留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应当按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 15-1995)、《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08)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四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上海市档案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