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理论(三)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1
建筑学专业课程吾摘 2009-05-10 15:17:35 阅读145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建筑学专业课程总纲专业公共必修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阴影透视、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一)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设计基础(二)、建筑构成、计算机绘图与表现、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一)、中外建筑史(中建史部分) 中外建筑史(外建史部分) 、中外城市建设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一)、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建筑设计(三)、建筑设计(四)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城市设计概论、建筑绘画技法、专业外语阅读、风景园林建筑、建筑项目管理专业必修课:建筑力学(二)、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法规与业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五)、建筑设计(六)、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室内设计、建筑设备专业选修课:工业建筑设计、建筑构造(二)、智能建筑概论、生态建筑概论、水工建筑物景观设计、建筑防灾、古建筑保护、建筑与城市摄影实践教学环节: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业务实习、建筑设计课程周(一)、建筑设计课程周(二)、建筑设计课程周(三)、建筑设计课程周(四)、毕业实习(建筑)画法几何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画法几何(Descriptive Geometry)课程编号:AX006120B学分:3学时:48选课对象:建筑学专业修读要求:无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筑制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70%使用教材:朱育万主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参考书: 王桂梅主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制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朱福熙主编,《建筑制图》(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同济制图教研室,《建筑工程制图》(第三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制图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建筑制图Building Graphics课程编号:AX007110B学分:2.5学时:40选课对象:建筑学专业修读要求:先修《画法几何》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建筑设计的五本经典教材推荐在学习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教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推荐五本经典的建筑设计教材,帮助读者在学习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一、《建筑设计原理》这本由亨利·索托著作的教材是建筑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
《建筑设计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包括设计理论和建筑构图,还包括建筑功能、空间组织等内容。
该教材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深入学习。
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是建筑设计学习的必备教材。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由乌尔里希·坎普和陈新创作的《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是一本介绍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该教材以修正主义设计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它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三、《建筑结构学》《建筑结构学》是一本经典的建筑结构教材,由陈昌蕴编写。
该教材全面介绍了建筑结构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重点讲解了各类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要求。
通过学习《建筑结构学》,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筑设计导论》《建筑设计导论》由佩尔维斯·里格诺特和弗朗西斯·D·K·钱布利斯合著,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导论教材。
该教材从建筑学的起源和发展、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讨论了建筑设计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关联问题。
学习《建筑设计导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五、《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是一本较为综合的建筑设计教材,由朱锐编著。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包括建筑设计的历史演变、建筑学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建筑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二章节进行深入讲解,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以及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
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功能、美观、经济、安全原则;建筑形式中的点、线、面、体元素;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2. 使学生了解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提高建筑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投影仪、建筑模型、图纸。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绘图工具、建筑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优秀建筑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建筑设计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30分钟)(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美观、经济、安全。
(2)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3)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
3. 例题讲解(40分钟)以一个实际建筑项目为例,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组织与布局方法。
4. 随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布局,并绘制简要分析图。
5. 课堂小结(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 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3. 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建筑案例,从设计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答案:(1)设计原则:功能原则、美观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
(2)形式要素:点、线、面、体。
(3)空间布局: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功能需求,体现审美价值。
2. 作业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和特点。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实践,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包括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方法等。
2. 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建筑设计构思、建筑设计的手绘表达、建筑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训练等。
4. 设计实践:包括设计项目的选择、设计过程的管理等。
5. 建筑设计评价和鉴赏:包括建筑设计评价的标准、建筑设计鉴赏的方法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
2. 实践:通过设计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设计评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实例,增强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包括设计练习、创新思维训练等,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设计能力。
2. 设计项目:评估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案、设计实施等。
3.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设计实践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课程安排1.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原则(2周)建筑设计概念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方法2. 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和技巧(3周)建筑设计构思建筑设计手绘表达建筑设计软件使用3. 创新思维培养(2周)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训练4. 设计实践(6周)设计项目选择设计过程管理设计方案创作设计修改和完善5. 建筑设计评价和鉴赏(2周)建筑设计评价标准建筑设计鉴赏方法6. 课程总结与展示(1周)学生设计作品展示课程总结与反馈七、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手册等。
2. 软件:AutoCAD、SketchUp、Adobe Photoshop等。
一、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第1学期军事理论体育(一) 建筑概论(1) 美术(一) 建筑表达(1)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毛泽东思想概论计算机文化大学英语(A)1 高等数学(C)上思想品德修养第1学期体育(二) 建筑概论(2) 美术(二) 素描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历史建筑表达(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VB 大学英语(A)2 高等数学(C)下第3学期体育(三) 建筑物理(光学)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1) 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A)3 建筑力学 (上) 美术(三)第4学期体育(四) 建筑构造(基本一) 美术(四) 建筑设计原理美术实习(色彩) 建筑物理(热学) 建筑设计基础(2) 建筑力学(下) 大学英语(A)4第5学期体育(五) 专业英语(1) 电脑应用基础(1)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基本二) 建筑物理(声学) 建筑设计基础(3) 建筑结构(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学期专业英语(2) 电脑应用基础(2) 建筑设计原理(四) 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与设计建筑设计基础(4) 规划设计原理建筑测绘实习法律基础体育(六) 建筑结构(下) 建筑构造(特殊)第7学期室内设计原理建筑防灾建筑设备(水暖) 建筑装饰艺术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设计1 建筑设备(电) 建筑法创意性绘画表现建筑结构造型居住区规划设计第8学期建筑评论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设计(3) 园林设计原理建筑设计(2) 建筑师职业教育家具与陈设环境控制学建筑快题设计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硬件技术第9学期建筑设计院实习第10学期毕业设计[推荐]清华大学建筑课程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以教学计划为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工学六类指导性培养计划(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本大类包括建筑学(以下代号为A)和城市规划(以下代号为B)两个专业。
一、培养目标A: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B: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共同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字的处理能力;7、了解中外建筑与城市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具有项目前期策划的能力和建筑美学的修养;9、A:1)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2)具有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3)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环境条件下,根据人类活动和功能需求,通过科学、艺术、技术等综合手段,创造出满足人类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的建筑物。
而建筑设计基础则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探讨,并给出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的建议。
1. 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师的基本功,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建筑设计基础包括建筑学、结构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基础。
其次,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美学、结构、节能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基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最后,建筑设计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规范标准,只有熟悉这些基础内容,才能保证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
2. 建筑设计基础的知识要求2.1 建筑学基础建筑学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学科,包括建筑的历史、理论、原理、功能、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建筑学,建筑师可以了解建筑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掌握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建筑特点,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和灵感。
2.2 结构学基础结构学是研究建筑物承受荷载和保持稳定的学科,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
建筑师需要了解各类结构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基本的结构计算和设计方法,确保设计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结构安全性。
2.3 建筑材料基础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实际组成部分,对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师需要了解各类常用建筑材料的特点、性能、用途和施工工艺,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4 建筑技术基础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中使用的各类技术手段和工程方法。
建筑师需要了解各类建筑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和管理要点,确保设计的效果可以得到实际落地。
3. 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的建议3.1 多学科综合建筑设计基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建议学习者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学习。
本科生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开设方式分为校级公共课、校级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按照教学方式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和实践类三种类型;按照选课方式分为必修、限选和选修三种类型。
本科生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学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98门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36门,选修课程62门;面向研究生开设63门专业课程。
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生可广泛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择课程,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的人文素养。
研究生(硕士、博士生)
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设置。
室内设计师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和答案汇总精选(7)一、填空题1.设计是人旳思索过程,是一种构思、计划,并通过实行,最终满足______旳需求为终止目旳。
A 物质B 产品C 人类D 环境C 解析:室内设计含义中明确把“发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旳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旳目旳,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旳生活生产活动发明美好旳室内环境,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旳主体。
2.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旳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对应原则,运用材料技术和______手段,发明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旳室内环境。
A 绘画B 雕塑C 装饰D 艺术D 解析:室内设计旳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旳美学法则(例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构造施工、材料设备、造价原则等多种原因。
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原因联合在一起,这是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旳差异所在。
3.__ __和界面旳处理,是确定室内环境基本形体和线形旳设计内容。
A 材料B 室内空间构成C 建筑物D 构造形式B 解析:室内设计旳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对原有建筑设计旳意图充足理解,对建筑物确实确实实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构造体系等又深入地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发明,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旳设计。
4.室内设计中直接关系到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旳重要环节是_________。
A 灯光旳选用B 空间旳构成C 现代科技旳运用D 材料质地旳选用D 解析:巧妙旳使用材料是室内设计中旳一大学问。
饰面材料旳选用,同步具有满足实用功能和众身心感受这两方面旳规定。
5._______旳发展观,规定室内设计既要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旳一面,又要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旳可持续性。
A 动态和可持续性B 物质技术C 精神文化D 历史延续性A 解析:室内设计旳动态发展观考虑到了设计因时、因地和变化,可持续发展观规定设计者必须不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足节省与运用室内空间、力争运用无污染旳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发明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旳观点。
《建筑设计基础》心得总结一、引言《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建筑学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使我们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就我在学习《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二、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还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空间和环境,以及建筑与人的关系等等。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建筑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需求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美学、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组织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学习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建筑设计要注重创造性,要通过创新的设计思路和独特的设计语言来表达建筑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建筑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性,以及建筑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再次,建筑设计要注重与环境的协调,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最后,建筑设计要注重可持续性,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建筑能耗的节约,以及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四、建筑设计的实践研究在学习《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际操作,我们了解到了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在课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设计。
通过参观建筑现场和与业主、设计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同时,我们还通过绘图、模型制作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展示。
建筑学考研都考哪些科目1.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考研的核心科目之一。
它主要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在考研中,建筑设计基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包括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人机工程学、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原则。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设计的目标、原则和设计思想,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具体的设计中。
•建筑设计方法:包括建筑设计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如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等设计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设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包括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包括对已有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考生需要对各种建筑类型和风格的建筑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设计思想、形式表达和构造特点。
2.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建筑学考研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它主要涵盖了建筑的历史发展、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研中,建筑历史与理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史:包括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建筑风格的演变和不同时期的建筑作品。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历史,以及相关建筑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建筑理论:包括建筑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以及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互动。
•建筑批评:包括对建筑作品的评价和批判。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标准,以及如何对建筑作品进行艺术、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评价。
•建筑文化:包括建筑与社会、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关系。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在社会、文化和地域背景下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建筑结构与力学建筑结构与力学是建筑学考研的基础科目之一。
它主要涵盖了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技术。
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
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是指对于环境设计领域的不同方向和内容进行分类编码,以便于查找和管理相关文献资料。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环境设计专业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类号:
(1)G3 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
(2)TU-1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3)TU-2 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
(4)TU-3 建筑材料与结构
(5)TU-4 建筑施工与工程管理
(6)TU-5 建筑设备与环境控制
(7)TU-6 建筑美学和人居环境设计
(8)TP-1 城市规划和设计基础理论
(9)TP-2 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和技术
(10)TP-3 城市设计与社区规划
(11)TD-1 环境设计基础理论
(12)TD-2 环境设计方法和技术
(13)TD-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14)TD-4 园林规划和设计
(15)TD-5 城市绿地和景观规划设计
(16)TD-6 室内环境设计
以上分类号可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细分和扩展。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确认。
注册二级建筑师备考复习:建筑设计基础理论(4)五、住宅套外共用部分设计(一)楼梯和电梯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
6层及6层以下时,一侧设栏杆可不小于1m(梯段净宽指墙面到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2.楼梯踏步宽不小于0.26m,高不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小于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lm。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住宅入口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不少于0.1m。
4.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户人口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高度16m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当中间层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时,层数由该层算起。
顶层为跃层时作1层计。
5.12层及12层以上住宅应设不少于2台电梯,其中一台宜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6.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7.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得小于1.5m。
8.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9.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m。
10.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距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二)走廊和出入口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的安全设计同阳台栏杆。
2.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成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m。
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2)第二节住宅设计原理、规范与评价标准住宅,就是供人们居住并具备可供人们生活起居的功能和设施的屋子。
住宅是人工建造而不是自然形成的。
住宅的功能分析要从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分析进手,住宅的组成规律就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他四大部分。
住宅建筑的空间具体包括:起居空间、卧室、厨房、卫生间、户内交通空间、蕴躲空间、户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几部分。
住宅的建造与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条件密切相关。
随着结构形式和居住观念的变化,住宅建筑空间的组合、造型也更为多样、灵活。
因此,设计职员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地方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一、住宅建筑户内空间的组织一套住宅供一个家庭使用,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不同的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等,均会对户内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其内部的组织和设计产生影响。
房间的组合方式:户内各部分的组合要按照使用功能要求来确定位置和相互间的联系。
其组合方式有三种:(1)通过户内过道(或户内楼梯)来联系;户内各房间均可独立。
使用上互不干扰,但过道窄长使空间的利用率不高。
(2)通过房间的相套来联系。
利用房间内的活动室兼作交通联系之用,可以节约单纯作为过道使用的面积。
相应地扩大房间的面积,但穿行的干扰有时会带来不便。
(3)通过门厅来联系。
避免了前两种的缺点。
二、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1)以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条件、居住对象的生活要求及家庭结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并要符合有关套型、套型比、建筑面积标准及设备标准的要求和设计规范。
(2)房间的平面组合关系要公道紧凑,避免卧室间的穿套。
主要居室应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3)住宅应有良好的自然透风。
热和及炎热地区都应考虑有穿堂风。
(4)住宅设计既要多样化,又要做到标准化和通用化,以利于不断进步建筑产业化和施工机械化的水平。
认真考虑细部处理,如人口信箱、电表、垃圾道位置,阳台晒衣、花盆放置,厨房设施安排及空间利用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要。
三、我国现行住宅层数划分的规定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应设电梯)高层10-30层(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95(2005年版))四、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一)每套必须独门独户,并应有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34、45、56、68m2。
(二)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透风。
平面外形应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床位布置的尺寸,门窗位置要考虑对家具布置的影响。
双人卧室不小于10m2,单人卧室不小于6 m2,兼起居的卧室不小于12m2。
(三)起居室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透风,面积不应小于12m2。
起居室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目。
起居室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m2。
(四)厨房1.厨房面积不小于4-5 m2;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透风;3.应妥善安排洗、切、烧功能,设备布置要符合操纵流程,操纵面净长不应小于2.1m;4.厨房净宽,单面布置设备时不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时两排设备净距不小于0.9m。
(五)卫生间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并至少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使用面积不小于3.0m2。
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或厨房。
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验的措施。
4.套内应设洗衣机位置。
(六)层高和室内净高1.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2.卧室、起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4m,其局部(不超过1/3使用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利用坡顶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其一半面积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m。
3.厨房、卫生间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m;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地面净距不得低于1.9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七)阳台1.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
2.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m。
中高层、高层及严冷、严冷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4.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顶层阳台应设雨罩。
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
5.阳台、雨罩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应做防水,阳台宜做防水。
(八)套内走道、楼梯及贮躲空间1.进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 1.2m;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l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躲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9m。
过道拐弯处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具。
2.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m。
3.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m。
楼梯踏步宽不小于0.22m,高不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m 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九)门窗1.外窗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小于0.9m时,应有防人身坠落设施,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不受此限。
底层外窗和阳台门、下沿低于2m且紧邻走廊或公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门,应采取防卫措施。
2.面临走廊或凹口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
住宅户门应采用安全防卫门。
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交通。
3.各部位门洞最小宽度:户门0.9m;卧室、起居室门0.9m;厨房门0.8m;卫生间、阳台门0.7m。
高度均不小于2m。
五、住宅套外共用部分设计(一)楼梯和电梯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
6层及6层以下时,一侧设栏杆可不小于1m(梯段净宽指墙面到扶手中心线的水平间隔)。
2.楼梯踏步宽不小于0.26m,高不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小于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lm。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住宅进口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不少于0.1m。
4.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户人口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高度16m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当中间层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时,层数由该层算起。
顶层为跃层时作1层计。
5.12层及12层以上住宅应设不少于2台电梯,其中一台宜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6.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7.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得小于1.5m。
8.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9.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m。
10.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距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二)走廊和出进口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的安全设计同阳台栏杆。
2.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成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m。
3.住宅的公共出进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4.住宅的公共出进口处应有识别标志;可按户设置信报箱。
高层住宅的公共出进口应设门厅、治理室及信报间。
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进口,当室内外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及扶手。
(三)垃圾收集设施1.住宅不宜设置垃圾管道。
当不设垃圾管道时,多层住宅应根据垃圾收集方式设置相应设施;中高层及高层住宅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间。
2.住宅设垃圾管道时,垃圾管道不得紧邻卧室、起居室布置。
垃圾管道最小断?** 憾嗖阕≌?.4m见方;中高层住宅0.5m见方;高层住宅0.6m见方。
垃圾斗及垃圾斗门应耐腐蚀,封闭严密。
垃圾管道顶部应通出屋面,底部应设封闭的垃圾间。
(四)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
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透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2.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躲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净高不得小于2m;作汽车库使用时,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3.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透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
(五)附建公共用房1.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2.住宅建筑内不宜布置餐饮店。
确需布置时,其厨房烟囱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躲设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并应达到环保规定的有关要求。
3.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锅炉房、变压器室及其他有噪声振动源等设备用房。
如确需布置,应符合防火、隔声及有关专业规范规定。
4.住宅与公共用房的出进口应分开布置。
六、室内环境(一)日照、自然采光、自然透风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的居住空间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能获得日照。
日照标准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
2,卧室、起居室、厨房侧面采光的窗地面积比值不应小于1/7。
窗地面积比值计算中,窗面积按洞口面积,离地面0.5m以内的洞口面积不计算。
当住宅位于Ⅲ类光天气区以外,或窗类型不是单层普通玻璃钢窗时,窗地比应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调整。
3.卧室、起居室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透风。
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透风措施。
自然透风房间的透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不小于1/20,厨房不小于1/10并不得小于0.6m2。
严冷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应设透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透风道。
(二)保温、隔热1.住宅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采取冬季保温顺夏季隔热、防热以及节约采热和空调能耗的措施。
2.严冷、deja vu严冷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以下。
3.严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热地区,住宅建筑的西向居住空间的朝西外窗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屋顶和西向外墙应采取隔热措施。
4.设有空调的住宅,其围护结构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三)隔声1.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内的答应噪声级(A),昼间应小于或即是50dB,夜间应小于或即是40dB。
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即是4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