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图书馆机构仓储的研究与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277.04 KB
- 文档页数:18
目录一、创建和发展阶段(1950-1976) (2)1.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上海、兰州、武汉、成都等分馆相继成立,任务逐步明确 (2)2.图书馆业务建设开始发展 (4)3.全面开展图书馆服务 (8)4.参与全国图书馆协调建设 (10)5.注重培训干部 (11)6.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1)7.“十年动乱”,工作受损但未完全中断 (12)二、恢复发展与改革探索阶段(1977-2000) (13)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16)2.大力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18)3.不断提高情报研究服务的质量 (19)4.图书馆业务与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建设 (23)5.加强全院图书情报系统建设 (26)6.开展干部培养工作 (28)7.研究生教育起步并得到发展 (30)8.开展理论方法研究与国内外合作 (31)9.学术刊物相继出版 (33)10.积极进行改革实践和探索 (33)三、进入21世纪以后的深化改革与创新阶段(2001-2008) (36)1.院馆及各分馆陆续进入全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 (36)2.开展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2001年-2005年) (41)3.整合组建国家科学图书馆 (43)4.推动我国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在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4)5.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57)6.持续加强战略思考与战略研究,凝练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 (59)参考文献: (60)附录: (63)附录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历史沿革及历任主要领导 (63)附录二:兰州馆历史沿革及历任主要领导 (65)附录三:成都馆历史沿革及历任主要领导 (67)附录四:武汉馆历史沿革及历任主要领导 (68)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简史(徐引篪执笔,龚惠玲统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简称“国科图”)是经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于2006年3月1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4个法人单位基础上整合组建起来的。
研究所数字图书馆建设经验王亦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信息战略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
根据中国科学院调整科技布局的规划,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开展相关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
在建所之初,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就在第一时间指派了专职学科馆员,并承担新建所学科规划项目。
2007年院规划战略局委托国家科学图书馆启动了支持新建所快速提升文献情报服务能力的专项。
与此同时,进行了电子文献资源信息化工作,以国科图的所级平台为技术基础,搭建起了数字图书馆平台。
目前已经为全所开通全文传递账户,并已纳入常态化管理;为保障科研人员的文献资源需求,及时开通随易通、办理E-KEY账户;参与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的资源集团采购,现在已能很好的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2009年启动研究所机构知识库(IR)建设;2010年申请国家科学图书馆创新到所项目;2011年申请特色分馆项目。
截止到目前,苏州纳米所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一、积极开展信息利用培训每年8 月中下旬至9 月上旬是苏州纳米所新职工和新同学集中入所的时间。
信息战略中心联合国科图武汉分馆学科馆员李印结老师,在每年的这个时间段,都会为新入所职工和博、硕士同学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培训活动。
活动期间,会围绕“科技查新与论文收录引用检索服务”、“Endnote 文献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国科图资源与服务”等内容进行培训。
培训活动期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积极踊跃参加,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表示将尽快熟悉苏州纳米所的信息资源环境,争取尽快用熟、用好这些资源与服务,锻炼自己的检索思路和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节省检索时间、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二、开展学科化服务与调研对于新建研究所信息服务的保障和信息能力的提升,研究所以及国科图领导都非常重视,2011年4月12‐13日武汉分馆陈丹书记与学科馆员李印结一起到苏州纳米所开展学科化服务与调研。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启动方案目次1.背景与任务2.技术运行机制3.业务运行机制4.组织管理机制5.收费机制6.建设与启动过程7.当前工作1.背景与任务为充分提高中国科学院各级文献情报机构共享文献资源、提高科研人员全文文献保障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启动中国科学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组织中国科学院各级文献情报机构在全院所有研究所之间实现馆际互借与全文文献传递。
该体系由以下部分组成:(1)联机馆际互借系统,支持全院各文献情报机构和经过授权、建立帐户的用户进行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请求,并对请求及其满足情况进行统计,对经费进行管理。
(2)全文文献传递系统,支持各个文献情报机构对被请求的文献进行扫描,并将扫描文件传送到请求者指定的邮件信箱或系统。
(3)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服务管理机制,支持各个文献情报机构对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过程进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该体系将利用全院联合目录系统(已开始建设,其中期刊联合目录系统已经运行)查找文献收藏单位,并将进一步建立面向院外甚至国外的第三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代理服务机制,提供进一步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2.技术运行机制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建立馆际互借系统,完成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事务处理和用户管理、统计分析、费用结算等功能。
各馆馆际互借员和经过授权并建立帐户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登录到该系统进行请求、了解被请求情况、了解请求执行情况,以及进行其它操作。
各个文献情报机构通过统一的全文传递系统对被请求的文献进行扫描、打包、传递和接收,所传递的文献可以直接传送到请求者的电子信箱,也可以传送到各个文献情报机构的全文传递系统。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为各个文献情报机构配置统一的全文传递软件,为承担较多借出任务的文献情报机构配置扫描仪,各个文献情报机构自行配置计算机。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编制全文传递系统和馆际互借系统的使用手册,并组织对各个文献情报机构馆际互借员进行操作培训。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创作中,在功能性与前瞻性并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的基础上,传承中关村场所精神,强调高科技文化品质,体现开放的图书馆的公众性,表现国家级科学图书馆的庄严和气势。
建筑整体围绕着一个向西南开放的内院展开,内院的逻辑源于对传统四合院背后意义的新解释,它带给建筑能量——阳光、空气、景观,这便是方案所追求的新模式,集中式的便捷,分散式的环境优雅,被融汇在一个理性的平面中,从而确保阅览空间的采光通风,进入图书馆的序列被有意识设计成阅读建筑的过程,在此从开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叙述性,使“走建筑”、“读建筑”成为可能,一系列重要事件的连续发生殊如传统空间序列,其中内院正对的庙宇以改为知识的殿堂,而这一过程并没有神的意味,更多的是开放的图书馆显示的文化品质。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科学发展论文报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科学发展一、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为了更好的服务师生,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藏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升级。
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建设现状、其发展的意义、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建设现状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建设现状主要为数字化建设和藏书数量的增加。
数字化建设体现在数字化馆藏的增加和电子阅览区的建设。
数字化馆藏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图书馆原有的纸质藏书数字化,并进行在线检索和浏览。
电子阅览区是为了响应现在师生对于电子书阅读的需求而建设的,该区域配备有计算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设备,使得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电子书。
藏书数量的增加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建设的另一方面。
藏书数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新书购买以及图书捐赠两方面。
随着高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新书的录入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许多著名公益机构与企业也会向高校图书馆捐赠书籍,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藏的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为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支持;二、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藏是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来源,不断增加藏书数量和数字化建设也为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充足的学习资源。
同时,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藏书能吸引更多的师生前来使用。
最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也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保障着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管理协调问题;二、藏书数量的过多导致资源利用率不足;三、藏书更新不及时和资源不对接。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会议召开佚名
【期刊名称】《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2006年9月5日-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在武汉召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本次会议是自今年3月国家科学图书馆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作会议,共有包括国科图总分馆在内的92个研究所图书情报部门的182位图书馆员和相关仍奇人参加。
【总页数】3页(P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1
【相关文献】
1.基于IC的图书馆读者互动服务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IC为例[J], 孙玉玲;陈朝晖;赵瑾;彭小花
2.试析学科馆员服务特征及营销策略——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 [J], 陈漪红;杨志萍;田雅娟
3.图书馆现实——虚拟混合的IC服务模式——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为例 [J], 陈兰芳;李印结
4.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J],
5.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建立全院机构知识库网格服务系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研机构图书馆的馆藏发展与文献资源共享作者: 陈春生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馆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建设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科研机构图书馆 馆藏 文献资源共享
摘要:科研机构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与职能。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机构的科研方向和课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存储和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作为科研机构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开展学术信息服务的基础。
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在《关于“九五”期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明确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积累、开发和利用水平是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信息占有能力的重要标志”重视文献资源的建设、协调与布局,加强文献资源共享,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科研机构图书馆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