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553.00 KB
- 文档页数:6
《数字图像处理》
一、总体目标
这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ps人物处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及思考创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后期处理,提高审美,开拓了视野。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s的基本操作知识
熟练掌握ps软件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人物处理等。
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其滤镜使用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磨练其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感。
有创意地完成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风格。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作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价。
使学生在学好ps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理解评价的内容,掌握评价的方法。
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表示、图像文件格式、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2.图像增强:对比度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空间滤波、频率滤波。
3.图像恢复:图像去噪、图像去模糊、图像复原。
4.图像分割: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图像分割的评价。
5.图像描述: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图像描述符。
6.图像识别:分类算法、识别算法、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第1-2周: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
2.第3-4周:图像增强。
3.第5-6周:图像恢复。
4.第7-8周:图像分割。
5.第9-10周:图像描述。
6.第11-12周:图像识别。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著)。
2.参考书:《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李航著)、《数字图像处理实践》(约翰逊著)。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技巧;(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熟悉实验环境和相关软件;(2)了解实验原理和流程;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1)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10/Linux/macOS;(2)编程语言:MATLAB/Python/C++等;(3)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OpenCV等。
2. 实验工具(1)编程环境:MATLAB/Python/C++开发工具;(2)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OpenCV;(3)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图像读取与显示(1)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导入一幅图像;(2)了解图像的基本信息,如像素大小、分辨率等;(3)将图像显示在界面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实验二:图像基本运算(1)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2)进行图像的直方图均衡化;(3)实现图像的滤波处理,如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
3. 实验三:边缘检测(1)实现Sobel边缘检测算法;(2)实现Canny边缘检测算法;(3)分析不同边缘检测算法的效果和特点。
4. 实验四:图像分割(1)利用阈值分割法对图像进行分割;(2)利用区域生长法对图像进行分割;(3)分析不同图像分割算法的效果和特点。
5. 实验五:特征提取与匹配(1)提取图像的关键点,如角点、边缘点等;(2)利用特征匹配算法,如SIFT、SURF等,进行图像配准;(3)分析不同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的效果和特点。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实验要求和步骤,确保实验的正确性;2. 注意实验环境和工具的使用,防止计算机和设备的损坏;3. 尊重知识产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4.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2. 报告格式:文字描述清晰,条理分明,公式和图像正确无误;3. 报告篇幅:不少于2000字;4. 提交时间:实验结束后一周内。
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法;2. 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图像变换、滤波、增强和复原;3. 了解常见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4. 掌握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和操作;2. 能够编写简单的数字图像处理程序,实现对图像的基本处理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去噪、图像增强等;4. 能够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压缩,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4. 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其科技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尚未深入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基础:包括图像的数字化表示、图像质量评价、颜色模型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1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 图像增强:介绍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锐化等增强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增强3. 图像复原:涉及图像退化模型、逆滤波、维纳滤波等复原方法;- 教材章节:第4章 图像复原4.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分割方法,以及特征点的提取和描述;- 教材章节:第5章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5. 图像压缩: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如JPEG、JPEG2000等压缩算法;- 教材章节:第6章 图像压缩6.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分析图像处理在医学、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7章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教学进度安排:1. 数字图像基础(2学时)2. 图像增强(4学时)3. 图像复原(4学时)4.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6学时)5. 图像压缩(4学时)6.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2学时)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1课程特点和设置目的1.1课程特点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讲授的内容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算法及其应用该课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 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抽象。
由于涉及计算机、数学、光学、电子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抽象,算法实现过程不直观,学生难理解。
即使将多媒体和网络引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例示范,提供强烈的视觉效果,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不容易。
(2) 实践性强,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源自各种具体应用,实践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算法实现,才能体会到各种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建立Matlab实验平台、给出交互式操作界面;扩充实验教学内容,增加探索性、创新性与应用性的实习项目,从实践效果来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
1.2教学目的“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开设。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程序设计(一般为C语言)与一些基础课程。
教学要求包括:●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应用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成果;●通过介绍图像的数学描述、图像的数字化、图像正交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等基本图像处理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较深入地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基本的处理技术;●了解处理技术相关的应用领域,具有阅读各类图像处理文献的能力;能够运用一门高级语言编写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对图像进行的基本处理。
2课程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2.1课程设计的内容与目标课程设计分两个层次:基本功能的实现与专题研究。
(1) 基本功能的实现。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读写、直方图处理(简单变换和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与增强、边缘抽取、阈值化、基本二值形态学处理(腐蚀、膨胀、开、闭等)、离散傅里叶变换等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第一篇: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执笔人:周山编写日期:2010.7.9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070101162.课程性质/类别:选修课 /专业课 3.学时/学分: 32+16学时 / 2学分 4.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由于图像是视觉的基础,而视觉又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方面学者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
本课程着重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拓宽专业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4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处理的概述,基本物理假设硬件设备,处理软件,光度学及色度学原理 2.基本要求1、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概述;2、了解图像输入输出设备;3、掌握图像的亮度函数等;4、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3.自学内容:数学实验 4.课外实践:无(二)信号分析基础(8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的数学信号表示,图像的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线性和非线性操作2.基本要求1、掌握信号的采样及量化2、理解图像的点运算,代数运算及几何运算;3、理解线性系统的性质及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4、掌握图像的卷积运算 3.自学内容:信号与系统4.课外实践:无(三)图像变换(8学时)1.主要内容:积分变换,连续及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正交变换的一般表现形式 2.基本要求1、了解积分变换;2、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连续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3、理解沃尔什变换,哈达吗变换等 3.自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4.课外实践:无(四)图像的增强与复原(10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增强原理、直方图处理、图像平滑化,图像的锐化,图像的复原2.基本要求1、掌握灰度级变换增强及频域增强原理;2、深刻理解直方图均衡化;3、了解邻域平均法;;4、掌握低通滤波法,高通滤波法;5、掌握图像复原的一般方法;3.自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4.课外实践:无(五)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基础(10学时)1.主要内容:视觉再认模式,间断检测、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门限处理及基于区域的分割 , 2.基本要求1、了解模式匹配模式,傅立叶模式;2、掌握阈值分割法;3、掌握边缘检测法;1、了解区域增长法;2、掌握二值图像分割法;3、了解图像分割质量的评价;3.自学内容:概率论 4.课外实践:无(六)图像的压缩与编码(10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压缩理论及模型,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图像编码常用方法,图像编码评价方法,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2.基本要求1、了解哈夫曼编码;2、掌握离散余弦变换;3、理解dct编码与解码;4、了解压缩编码的新进展; 3.自学内容:数据编码 4.课外实践:无四、教学安排建议1.作业练习每章课后布置2-3题作业。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表示方法和存储格式。
2. 学生能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运用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3. 学生能掌握图像的灰度变换、图像滤波、边缘检测等基本图像处理技术。
4. 学生能了解频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并运用MATLAB进行频域滤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取、显示和保存。
2.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实现基本的图像处理算法,如灰度变换、滤波等。
3. 学生能够分析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产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在科技、医疗、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4. 学生能够遵循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字图像处理相关学科的教学实践,旨在通过MATLAB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部分展开: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理论- 图像的表示与存储格式- 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读取、显示、保存)2. MATLAB软件操作- MATLAB界面与基本操作-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的使用3. 灰度变换与图像增强- 灰度变换函数及其应用- 直方图均衡化与规定化4. 图像滤波- 空域滤波器设计- 频域滤波器设计- 常用滤波算法(如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5. 边缘检测- 基本边缘检测算法(如Sobel、Prewitt)- 高级边缘检测算法(如Canny)6. 频域图像处理- 频域变换(傅里叶变换、DCT等)- 频域滤波(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基础理论(1课时)2. MATLAB软件操作(2课时)3. 灰度变换与图像增强(2课时)4. 图像滤波(2课时)5. 边缘检测(2课时)6. 频域图像处理(2课时)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通过以上安排,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数字与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与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字与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技术;(3)熟悉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字与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3)学会撰写科技论文和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与图像处理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与图像处理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等;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压缩等;3.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4.实践环节: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PPT,直观展示图像处理效果;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与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课程设计目的(1)对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充。
(2)运用图像理论知识来完成图像的膨胀的设计。
(3)学习并且熟练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和仿真。
(4)增强学生对图像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图像处理的仿真建模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1)掌握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清晰;(2)程序设计合理、能够正确运行;(3)查阅资料,掌握图像腐蚀的基本方法,编程实现膨胀;(4)掌握运用Matlab软件对灰度与二值图像的腐蚀的处理方法;(5)使用imerode函数进行图像腐蚀,观察腐蚀后的图像变化情况。
3 理论知识叙述3.1 图像处理与数字图像处理概念图像处理并不仅限于对图像进行增强、复原和编码,还要对图像进行分析,图像分析旨在对图像进行描述,即用一组数或符号表征图像中目标区的特征、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为模式识别提供基础。
描述一般针对图像或景物中的特定区域或目标。
闭运算通常用来填充目标内细小空洞,连接断开的邻近目标,平滑其边界的同时不明显改变其面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imageprocessing)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使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为了修改图形,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提起有效信息,还有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
3.2 MATLAB 及其图像处理工具箱MATLAB语言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计算机软件,经过多年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科学计算与数学应用软件之一,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而且还具有可扩展性特征。
MATLAB中的数字图像是以矩阵形式表示的,矩阵运算的语法对MATLAB中的数字图像同样适用,这意味着MATLAB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对用于图像处理非常有利。
图像处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操作,如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图像格式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如修复损坏的图片、优化图像质量等。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图像处理技巧,提高图像创作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像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分享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意识到图像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图像处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图像的组成与结构- 常见图像格式及其特点- 图像处理软件的认识与基本操作2. 图像编辑技巧:- 裁剪、旋转与翻转- 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 图像修复与优化3. 图像合成与特效:- 图层概念与应用- 滤镜与特效的使用- 图像合成技巧4. 实践与应用:- 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 创意图像设计与制作- 团队协作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图像处理基础知识学习,认识图像格式及软件操作第二周:图像编辑技巧学习与实践第三周:图像合成与特效学习第四周:实践与应用,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创意设计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图像处理基础第二章:图像编辑技巧第三章:图像合成与特效第四章:实践与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逐步掌握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生双语课教学思路与实践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研究生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将有助于他们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在《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生双语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思路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需要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设计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图像获取、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分割和图像识别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4. 创设优质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优质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们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图像处理。
二、教学实践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倡合作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式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寻论文主题式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寻论文1 引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且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军事航天、遥感医学、通讯工业等等领域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电子、通信、计算机专业等理工科的学生能够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处理方法,能切实将生活中的数字图像处理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并动手编程解决,为其今后的科研、研发工作铺好坚实的基础。
但也正因为该课的应用范围广,其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算法众多,属于一门典型的交叉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需要教授的内容章节多、难度跨度大(本科、硕士、博士均有数字图像处理课)、理论算法抽象且复杂等难点,学生不容易找着重点,或者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对知识的掌握吸收不利,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创新。
以电子、通信专业大三学生为授课主体,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主题方式开展数字图像课程教学,通过形象感官地处理实例深入浅出解析课程中的理论算法,并进一步结合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实验,让学生从知道应该怎么做,到为什么这样做,最终到我要怎么做,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明显的预期效果,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方法的不足。
2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难点与分析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属于信息类专业必修课,在大学开设多年,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以教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枯燥、知识掌握困难。
随着该门课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地位与日俱增,各个高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实践也逐渐重视,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实例教学等尝试,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2-3],通过实践也使学生更易掌握重要知识点,加强动手能力。
但是该门课程仍存在两个较难克服的教学难点。
第一,数字图像处理涵盖的章节内容非常多,学生容易混淆,学习易产生疲劳情绪,而在本科有限的学时数中也难以兼顾。
内容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割、图像描述、图像识别、数学形态学处理、彩色图像处理等等,跨度很大,这与该课的应用领域广泛是息息相关的。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改革必须联系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理论,在此基础进行。
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法,旨在深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改革,建立一种更加适合数字图像处理专业教育培养的课程。
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加强数字处理技术实践教学,能为数字图像处理专业教学提供新途径。
课程改革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其以提高学生的数字图像处理能力为着眼点,为学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供学习动力,并改革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学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能力,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实验部分,提出了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
标签: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改革;实践一、引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状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一片大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提供了大批人才,全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及领悟才能正确掌握,动手能力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因此,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教学现状研究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分析现阶段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迅猛发展,在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一体化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各行业青睐。
据河南省安阳市对全市15个行业59家企业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关企业对高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人才需求占员工总数的10%,对中级数字图像处理的人才需求占员工总数的40%,对初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人才需求占所有员工总数的50%。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高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人才占企业员工比的40%,中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才占企业员工比的60%。
目前我国存在的这种专业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才的缺失现象充分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方面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足,人才培养力度还不够大。
我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matlab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Matlab中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2. 学习并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等关键技术;3.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取、显示和保存等基本操作;2. 熟练运用Matlab实现图像增强、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等算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知识;3. 使学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强调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学知识,对数字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表达方式- Matlab中图像的读取、显示和保存- 图像的数学变换:灰度变换、几何变换2. 图像增强- 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 图像锐化技术- 频域滤波:低通滤波、高通滤波3. 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的基本原理- 常用边缘检测算子:Sobel、Prewitt、Roberts、Canny4. 图像分割- 阈值分割法- 区域分割法- 边缘分割法5. 应用案例分析- 图像增强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边缘检测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 图像分割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周)2. 图像增强(3周)3. 边缘检测(2周)4. 图像分割(3周)5. 应用案例分析(2周)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涵盖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相关参数。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缩放、旋转、裁剪等,并理解其背后的算法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滤波和增强技术改善图像质量,并能够描述其效果差异。
4. 学生能够解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图像处理软件,独立完成图像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像处理程序,解决基础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应用图像处理技术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学习,培养对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共享和交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在生活、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阶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旨在提升学生的图像处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假定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数学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基础:包括图像的构成、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的格式及特点。
- 理解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型等基本概念。
- 掌握图像采样、量化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2. 图像处理基本操作: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去噪。
- 学习图像缩放、旋转、翻转等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 掌握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和锐化等增强技术。
3.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介绍图像分割的基本方法和特征提取技术。
- 学习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分割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和具体课程设置情况出发,讨论了如何明确教学目标,采用课程设计的教学考核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实践动手;科研能力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应地,“数字图像处理”也成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
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课程设计的教考模式,可解决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能激发优秀学生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兴趣,并通过进一步的指导性自学培养其科研能力,效果明显。
1课程特点和设置目的
1.1课程特点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讲授的内容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算法及其应用该课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抽象。
由于涉及计算机、数学、光学、电子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抽象,算法实现过程不直观,学生难理解。
即使将多媒体和网络引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例示范,提供强烈的视觉效果,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不容易。
(2) 实践性强,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源自各种具体应用,实践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算法实现,才能体会到各种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建立Matlab实验平台、给出交互式操作界面;扩充实验教学内容,增加探索性、创新性与应用性的实习项目,从实践效果来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
1.2教学目的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开设。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程序设计(一般为C语言)与一些基础课程。
教学要求包括: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应用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成果;
●通过介绍图像的数学描述、图像的数字化、图像正交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等基本图像处理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
●较深入地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基本的处理技术;
●了解处理技术相关的应用领域,具有阅读各类图像处理文献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高级语言编写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对图像进行的基本处理。
2课程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
2.1课程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课程设计分两个层次:基本功能的实现与专题研究。
(1) 基本功能的实现。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读写、直方图处理(简单变换和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与增强、边缘抽取、阈值化、基本二值形态学处理(腐蚀、膨胀、开、闭等)、离散傅里叶变换等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2) 专题研究。
目的是激发优秀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他们在图像处理研究以及相关学科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工程能力。
专题研究在完成第一层次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其过程与第一层次课程设计有一定重叠时间。
专题从在研科研项目中抽取一些小的课题供学生选择;或者学生自由发挥,在经过几周基础学习后,根据兴趣点和介绍的前沿算法拟定课题。
一般2~4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给予指导,定期讨论、交流汇报。
2.2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
课程的最终考核主要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结果,并随机提问。
从学生们最终提交的报告和课程设计程序看,编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课程学习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反映编程基础不够,甚至有人提出退选。
坚持到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完成第一层次的课程设计,并给出完整的、交互式的程序。
大家普遍反映这种考察方式很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真正能编程能实
现许多功能了,动手能力方面的信心大大增强。
一些优秀学生的设计软件无论在功能实现和界面设计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准。
图1是从一位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中节选出来的软件结构设计图。
图2是另一位学生课程设计的软件实际运行界面。
图1 一位学生的课程设计软件结构设计
除了这些基础功能的设计,一些专题研究小组申请到了学校或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资助项目,获得1000~3000元不等的资助金额。
学生们的研究热情很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并在一些研究课题上取得较大进展。
没有申请到科研项目资助的同学也表示要在业余时间继续自己课题的研究。
(a) 主界面
(b) 直方图变换的效果和交互界面
(c) 直方图规定化界面
(d) 二值化处理和阈值选择1
(e) 二值化处理和阈值选择2
(f) 空间滤波模板
图2 另一位学生的课程设计软件界面
参考文献
[1] 张坤华,纪震.“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教学体系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13-115.
[2] 贾永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J]. 高等理科教育,2007,(1):96-98,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