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5
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王永丽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11期一、生涯教育的含义及发展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萌芽于职业辅导。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经济出现“滞涨”,失业率高,行业更换频繁,就业和重新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大量的普通学校毕业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就被推向就业市场。
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受美国学校生涯辅导思想的影响,1971年,当时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用来“治理”失学、失业和社会骚动。
马兰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一定步骤让学生掌握谋生技能。
因此,生涯教育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混合体,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和生涯熟练等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力。
美国生涯教育的思想经历了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教育三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并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和借鉴。
在美国生涯教育的影响下,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生涯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并走向完善。
本文将分析美、英、日三国的生涯教育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外生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美国、英国、日本生涯教育在逐步探索与发展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法律制度保障由于生涯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美、英、日等国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并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生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教育史上,曾制定了两部专门的政府法案来推进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案》,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1994年又通过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向“工作世界”过渡。
英国从1988年开始实施国家职业资格(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制度,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一、生涯教育的含义及发展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萌芽于职业辅导。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经济出现“滞涨”,失业率高,行业更换频繁,就业和重新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大量的普通学校毕业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就被推向就业市场。
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受美国学校生涯辅导思想的影响,1971年,当时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用来“治理”失学、失业和社会骚动。
马兰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一定步骤让学生掌握谋生技能。
因此,生涯教育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混合体,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和生涯熟练等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力。
美国生涯教育的思想经历了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教育三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并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和借鉴。
在美国生涯教育的影响下,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生涯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并走向完善。
本文将分析美、英、日三国的生涯教育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外生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美国、英国、日本生涯教育在逐步探索与发展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法律制度保障由于生涯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美、英、日等国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并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生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教育史上,曾制定了两部专门的政府法案来推进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案》,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1994年又通过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向“工作世界”过渡。
英国从1988年开始实施国家职业资格(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制度,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日语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只有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书,日语系大学生才能真的实现自我的跨越式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日语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以供大家阅读。
日语系职业生涯规划书篇1在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与时代接轨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背负着更多的责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树立了人生目标,更将理想具体化,指明了奋斗与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人生,不再虚度。
以下是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首先,收集整理、消化就业信息1、了解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到2004年将达到280万。
2006年已达到4100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型”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已经出现农民工、和大学生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
目前全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明显供对于求,西部等偏远地区供小于求;中小城市师范生的需求也已经饱和,而农村对师范类的毕业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业市场的需求呈现不均衡分布。
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工资现为1500元-3000元/月不等,中小城市大学生工资为800元-2000元/月。
由于2008年后升入高中的学生人数开始下降,师范生进入学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2、知道外语专业就业情况现状如某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2006年就业率为95、8%,其中英语师范生一次签约率55%,专节本学生一次签约率为36%,日语专业学生一次签约率为100%,学生考研率为13%。
在城市内进入公办学校的的只有4人、其余进入公办学校的均在县城初高中任教。
有37 %学生进入私立英语培训学校的,有41%的学生进入外企、三资或涉外企业,15%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或进武警部队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日本以精英教育为目标作者:来源:《留学生》2015年第11期日本的大学由于主要以学术为中心,以培育学子具有高度的教养和专门的能力为目的,因而被定位为培养优秀、精英人才的贯彻国家政策的机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民间教育的色彩更加浓重一些,大学的门槛相对于日本比较低;而日本本着教育、培养优秀的高端人才为目标,不得不通过提高入学要求来树立权威性,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一部分条件较优秀的,而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够进入到日本大学中接受培养教育的原因。
这与“入学简单毕业难”的美国大学教育体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学园祭”在日本,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贯彻各个阶段的学生培养,而社团是日本高校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些高校甚至会强制学生加入社团。
学生社团完全自愿组合,贴广告、海报征集会员,学校不予干涉。
日本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学园祭”,给各类社团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学园祭”中,各类社团间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意识,培养了社团内部成员的集团归属感和相互协作的精神,而这正是日本企业最为看重的。
日本的这类社团活动几乎是和学习课业同等地位的学生时期的重点经营项目,受到从学校到家长乃致全社会的全力支持,有些企业甚至会在招聘过程中明确提出:“大学时期加入过××社团的学生优先录用”。
企业家精神教育在日本,大学阶段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尝试,在过程中培养企业家品格、提升创业能力,同时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并对自身是否适合创业作出判断。
为实现这一意图,除了一般的课程、讲座之外,企业家精神教育更强调通过竞赛、实习等实践途径,培养学生挑战新事物的精神以及从事创业的意识、能力。
日本大学十分重视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校际合作。
学生通过参加国际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可以学习到国外高校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
例如,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每年都会分别派出创业团队前往对方学校与该校学生交流创业心得或合作开展创业项目策划等。
玉川国際学院一.学校简介玉川国际学院建于1989年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有着传统和专门教育体制的玉川国际学院,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指导学生,培育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的留学生,并受广大留学生的好评。
该学院以一心培养各位在校生成为有志于发展世界和平、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才为已任,以振兴从零岁开始的生涯教育为长远目标,建立教育体系。
该学院的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好日语,打好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重要基础,推行自由自在地"听、说、读、写"的日语教育,让学生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生活、使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学校概要学院名:玉川国際学院/玉川国際学院文学部设立:1989年財団法人日语教育振兴協会认定校定员:合计460人(300人/160人)入学时期:一年4回入学(4月、7月、10月、1月)日本语課程:基础、初級、中級、上級、升学地址:東京都台東区浅草橋5-15-10 玉川国際ビル四.入学条件1.从小学开始12年以上学历,成绩优秀且学习欲望强烈者(大学本科、短期大学、普通高校)2.在最终学历学校毕业5年以内3.以下学历可认可✓普通高等学校短期大学大学本科生✓通信教育・夜间学校・自考・成人教育・职业学校需要再商讨✓具有中国教育部认证书的学历需要商讨来判断4.可以承担起在日费用5.日语学习200小时以上,最终学历为高中毕业者(学历12年)需通过日语能力4级以上或J-TEST(F级以上),日语NAT4级。
五.费用六.学校特色1.学校拥有地上8层,地下1层的独立教学楼。
每间教室都安装TV,视频。
并配有图书室、休息室等良好设施。
8层为多目的计算机教室,配有计算机、投影机、彩色激光打印机、音响设备。
2.学校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学院独立的5万或10万日元奖学金制度。
3.学生宿舍距学校步行3分钟可到,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4.学校每年都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入学式、野游、赶潮、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毕业旅行、毕业式等。
日本生涯教育及启示作者:梁珺淇,石伟平来源:《职教通讯》2018年第05期摘要:日本战后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与发展,生涯教育的推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下,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局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日本的经验,分析日本生涯教育的教育目标从“四领域八能力”到“基础通识能力”的演变、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归纳出其生涯教育特点,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涯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日本基金项目: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委托课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作者简介:梁珺淇,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男,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5-0070-0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保证经济从复苏走向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这一情况下,为确保人才供给与经济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提高人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日本推行生涯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进一步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教育培养人才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轨并行,在两者发展过程中,对个人职业规划、生涯意识的培养比较淡薄,因此,学习日本生涯教育,分析比较其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日本生涯教育的目标演变日本的生涯教育层次清晰,分阶段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
日本政府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新时代社会中,个人的受教育情况不能仅停留在学校教育,也要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建立意志力,寻求更丰富的生活,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个人的价值。
将生涯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中的思考[摘要]生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的全部过程。
本文介绍了生涯教育的定义与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国内基础教育中进行生涯教育的原则与内容。
[关键词]生涯教育基础教育现状原则内容中央电视台2006年曾播过一套有关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高端访问节目,节目中有一个布莱尔和观众互动的环节。
听众中的一位来自某著名大学的学生向布莱尔提问,询问他年轻时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布莱尔回答说一是做演员,二是做政治家,后来做了政治家,他很满足,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后布莱尔问这位学子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他的回答却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布莱尔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意外,只好用外交辞令祝他成功。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通过什么来获得成功?”这位名校学子均没有涉及,通过这位学子空洞的回答,可以反映出他缺少职业规划意识,更反映出我国生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缺失。
一、什么是生涯教育不少国外学者曾对生涯这一概念下过定义,但因所处年代或研究角度不同而各有差异。
目前,在学术界大多接受舒伯(Super)在1976年下的定义: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
其实,生涯是指一个人他所有的教育背景、工作情况,甚至家庭,还有他的生活角色,各种经验的整合。
日本文部科学省“有关推进生涯教育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协会”于2004年发表了《报告书:为了培养每个孩子的勤劳观、职业观》,其中将“生涯教育”定义为:培养每个孩子勤劳观、职业观的教育,将以前的职业教育(旨在令其习得从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教育)和“进路指导”(为了培养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生活道路,通过对将来生活明确目的意识和责任,选择并决定未来的能力而进行的指导和援助)作为生涯教育的核心。
二、我国基础教育中生涯教育缺失的现状人的生涯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生长期和探索期,是在家庭和学校度过的。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摘要】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教育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特点。
其内容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知识,教学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
现实启示方面,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来看,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背景、基本特点、内容和方法、现实启示、重要性、素养、经验、发展。
1. 引言1.1 介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素养。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他们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于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时期,是对中国、韩国等邻近国家长期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受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尊重传统、提倡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实践性教学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1.2 探讨现实启示在探讨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时,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的冲击,而这些观点往往是片面的、极端的,甚至是误导性的。
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摘要]教育对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贯穿日本教育全过程的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其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学生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大学生就业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特色的具体介绍,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高校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生涯辅导”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发展和运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外学校确立了以形成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为主导的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
在我国,人们对于生涯辅导的认识还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
而生涯辅导工作尚处于介绍和传播经验的阶段,一般又以美国和香港为蓝本。
日本是较早实践“生涯教育”的国家。
本文对教育改革后的日本高校“生涯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全面展示贯穿于日本教育的持续性“进路指导”以及高校的有效性“生涯支援”,以期从中获得一定启发。
一、日本“生涯教育”的形成(一)“生涯教育”概念的提出“职业指导”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为使人们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一项广泛性运动。
第一个明确使用“职业指导”这一术语的是美国职业指导的奠基者帕森斯(F.Parsons),他在1909年出版的《职业选择》一书中总结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
该理论把个体的人和职业对人的要求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测验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认知,开发职业能力测试,再将个体特性与职业要求进行匹配。
以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为代表的非指导学派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阐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咨询”理论与方法,更侧重于咨询对象的情感和行为动机,使其逐渐了解自我,并探索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和途径。
之后,一些职业指导专家逐步反思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开始注重研究人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职业成熟和职业发展任务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超越了以心理学为支撑的传统职业指导,提出了体现和重视人生规划的“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
到目前为止,生涯辅导、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等概念混同使用,但内涵和外延基本相近。
[1]在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上,对“生涯教育”的理念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而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
生涯教育要打破国界,回答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从改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使他人受到启发,产生彼此合作的理念、信心,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使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
这说明生涯辅导已超越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的意义,而成为一个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统合概念。
(二)从“进路指导”到“生涯教育”改革1946年,日本在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指导”的教育目标,并在中学课程中开设了与国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相平行的“职业课”,旨在帮助学生确立劳动态度,理解职业生活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选择未来职业的能力。
1957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科学技术教育振兴方案》中明确将“就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
所谓“进路指导”,是指教师组织的一种持续性的指导和援助活动,即在详细掌握学生的个体特性和未来发展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和咨询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对将来的发展进行选择和规划,或是升学或是就职,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并掌握持续向前发展的能力。
[2]“进路指导”作为学校的特别教育活动,改变了过去把职业指导作为就业指导或升学指导的倾向,明确了“进路指导”的立场是对学生未来生活道路(即职业选择、适应及生存方式)的指导。
在文部省的指导手册中,强调将“进路指导”贯穿在所有的教育课程中,以班级指导为中心展开,融入所有的教育活动中。
日本文教大学名誉教授仙崎武首先把美国的“生涯辅导”介绍到日本,并在一部分学校进行尝试。
直到1999年,文部省以过去的“进路指导”和职业指导为基础,推出新的生涯教育,逐步替代原先的“进路指导”。
该年12月的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提出,为了能够使初中、高中、大学和社会的连接更加平稳,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旨在适应更高阶段的生涯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并掌握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把握自己的个性,培养自主决定前途的能力和态度。
而高校中开展的生涯支援则更强调支援每一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符合各自特性的生涯所必需的意愿、态度和能力。
显然,从培养学生自主性地选择未来职业能力的角度来看,日本教育界的生涯教育意识是最早的,其教育改革也是很超前的。
尽管文部省和厚生省直到1999年才对新的生涯教育在日本的开展有实质性的举措,但经过近50年发展起来的贯穿于日本教育全过程的一套完整的“进路指导”体系已经相当成熟。
日本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们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发展现状,有意识地汲取美国的先进经验,对其生涯教育不断调整和补充。
二、日本“生涯教育”的基本理念(一)“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日本文部科学省“有关推进生涯教育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协会”于2004年1月发表了《报告书:为了培养每个孩子的勤劳观、职业观》,其中将“生涯教育”定义为:培养每个孩子勤劳观、职业观的教育,将以前的职业教育(旨在令其习得从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教育)和“进路指导”(为了培养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生活道路,通过对将来生活明确目的意识和责任,选择并决定未来的能力而进行的指导和援助)作为生涯教育的核心。
[3]从其指导目的来看,首先,生涯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教育,将“职”(有关未来职业的信息和知识)、“观”(人生观和职业观)、“验”(启发性经验和劳动经验)相结合,从培养一个协调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树人教育。
其次,生涯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指导学生通过个体或者团体性的活动,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设计。
再次,生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我实现所必需的能力和态度。
(二)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定位个体的生涯形成阶段可分为基础形成期、探索期(包括开始准备期和选择过渡期)和自律发展期三个阶段。
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其基本理念和重点目标都是不同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索期,这是在高中和大学里进行的。
开始准备期的重点目标是,通过生涯教育,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各种体验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适应性。
选择过渡期的重点在于习得与职业和能力开发有关的知识,获取职业选择的支援,训练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决策力等生涯实践能力,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进行选择和展望,掌握对将来的设计能力。
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能力的职业。
因此,以下三点便显得尤为重要:(1)客观的自我认知,(2)丰富的职业信息,(3)自主的明智的决策。
学生要能够将自己的能力、适应性、兴趣、关注点以及自己理想的职业进行综合考虑,在正确理解自我的基础之上选择职业。
由此可见,高校生涯辅导的重点应从生涯形成中职业选择的角度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援助活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自我和职业自我的统一。
三、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一)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机构设置日本高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在大学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进而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入。
因此,各高校均有常设的专门就业指导机构,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领导,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随着近几年生涯教育制度的推行,各高校纷纷改组了原先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了新的机构,其作用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大学的生涯支援从“选择企业”的支援转变为“在大学中学习”的支援。
学生从一、二年级就开始有目标地、专心地投入学业和课外活动,度过充实的学生生涯,这将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二)日本高校“生涯中心”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其特色在日本各高校,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高校的生涯中心对学生开展就职支援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定的系统性,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知识和信息援助。
1.“生涯形成”的全过程辅导机制以立命馆大学①的“生涯形成步伐”项目[5]为例(见图1),一、二年级为生涯形成的早期阶段,核心任务是在准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生涯设计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并了解社会。
三年级是就职准备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行业信息、获取求职经验以及学习求职面试技巧等。
四年级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主要任务是应对不同企业团体的面试、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确定最终的就职岗位。
这是一个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有机发展整体。
立命馆大学的“生涯形成科目”是一门关于思考“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的讲座类科目,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增强学生的理想或职业意识,传授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方法。
各高校纷纷开设了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以“生涯设计”为主题的讲座,或将其作为公共科目讲授,如秋田大学的“生涯形成入门”、大分大学的“职业和生涯开发”、高知女子大学的“女性和生涯”、北海道东海大学的“现代文明论·现代社会理解”、茨城基督教大学的“生涯设计”等。
2.发挥心理学优势的个人“生涯设计报告”对学生进行性格特性分析以及职业技能倾向性测评,进而开展个别职业咨询,是学校为学生选择职业所提供的各项帮助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日本各大学普遍采取了通过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分析来为他们的生涯设计提出建议的方法。
京都产业大学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便为每个学生进行个人诊断测试,在入校后的一个月内,将由专业职业咨询师提供的“自我发现报告”送到学生手中。
这份“自我发现报告”是由“职业兴趣”、“性格”、“学习计划”和“能力”四个领域组成的。
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的个人诊断与当事人今后发展方向的描述有直接的联系,也是个体生涯设计的重要依据。
学生可以通过这份报告较明确地了解通向自己理想职业的途径,可以参照这份报告有选择地参加生涯设计讲座,可以对适合自我发展的行业资格证书发起挑战。
生涯发展咨询中心的专任咨询师随时接受有困惑的学生的单独咨询。
学校要求咨询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消除其在生涯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使其重新鼓起投入生涯规划和发展的信心与干劲。
在日本大学中,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主动寻求学校的职业咨询。
3.将“单向性的讲座“和“参与式的专题讨论课”相结合无论是由职业发展咨询师讲授的“生涯形成”课程,还是由来自政府和产业界的职业人士开设的讲座,都是一对多的单向性的灌输,从效果上讲,学生只能处于“受者”地位接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