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质量波动和偏差
- 格式:ppt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因此必须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不准确的分析结果将会导致生产上的损失、资源上的浪费和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到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人员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故使测定的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即使是分析技术非常熟练的分析人员,用最完善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和最纯的试剂,在同一时间,同样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
这说明客观存在着难于避免的误差。
因此,人们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仅要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程度),检查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分析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分析结果大于真实结果,误差为正;分析结果小于真实结果,误差为负。
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区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叫可定误差(determination error),它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重复测定可重复出现。
根据系统误差的来源,可区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等四种。
(1)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或不够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质量分析法中,由于沉淀的溶解或非被测组分的共沉淀;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滴定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测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合等,都会产生这种误差。
(2)仪器误差:由于所用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正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天平两臂不等长,砝码、滴定管刻度不够准确等,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杂质引入的误差。
(4)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习惯与偏向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时偏高或偏低,对某种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等所造成的误差。
产品质量波动理论一、质量是一种随机现象。
质量是一种随机现象,因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两类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性,其一是随机性因素(偶然性因素),其二是系统性因素(非随机性因素即确定性因素)。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随机性因素是不可观测和不可控无须控制的因素,在这种因素作用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化不会超出允许的界限(公差),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而系统性因素是确定性因素,是构成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可观测可控制,发生异常变化,产品质量特性则会超出允许的界限,产品质量将不会符合要求。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观测和控制这些决定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的系统性因素,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活动。
二、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和规律性。
在生产过程中,即使“5M1E”等条件相同,生产出来的一批产品的质量特性数值也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在差异,这就是产品质量的波动性或变异性。
因此,产品质量波动性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当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特性数据,其波动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统计分布),这就是产品质量的规律性。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
1.正常波动是由偶然因素或随机因素(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偶然因素(随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其所造成的质量特性值波动往往较小。
如:原材料的成分和性能上的微小差异、机器设备的轻微振动、温湿度的微小变化、操作方面、测量方面、检测仪器的微小差异等。
对这些波动的随机因素的消除,在技术上难以达到,在经济上代价又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些波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在的,所以称为正常波动。
公差就是承认这种波动的产物。
把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
特点:A、影响因素多;B、造成的波动范围小;C、无方向性(逐件不同);D、作用时间长;E、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小;F完全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在技术上有困难或在经济上不允许。
产品质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构成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工序,所以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是判断工序质量状况是否稳定;二是分析工序能力是否充足.
第一章:产品质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一).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传统与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差别.它的作用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可以反映产品质量的波动性(变异形)
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为两类:
(1)正常波动: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表明生产过程稳定;
(2)异常波动: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表明生产过程稳异常;
2.可以掌握产品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
在正常的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调查.,收集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数据,并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
如果其分布情况与正常生产状态的质量分布不同,就说明生产过程有异常波动,如果相同,说明生产过程的波动是正常波动.
(二).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
1.按不同的来源分:
(1)人(MAN):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
(2)机器(MACHINE)及其设备的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