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质量波动和偏差
- 格式:ppt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因此必须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不准确的分析结果将会导致生产上的损失、资源上的浪费和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到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人员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故使测定的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即使是分析技术非常熟练的分析人员,用最完善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和最纯的试剂,在同一时间,同样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
这说明客观存在着难于避免的误差。
因此,人们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仅要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程度),检查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分析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分析结果大于真实结果,误差为正;分析结果小于真实结果,误差为负。
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区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叫可定误差(determination error),它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重复测定可重复出现。
根据系统误差的来源,可区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等四种。
(1)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或不够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质量分析法中,由于沉淀的溶解或非被测组分的共沉淀;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滴定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测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符合等,都会产生这种误差。
(2)仪器误差:由于所用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正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天平两臂不等长,砝码、滴定管刻度不够准确等,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杂质引入的误差。
(4)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习惯与偏向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时偏高或偏低,对某种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等所造成的误差。
产品质量波动理论一、质量是一种随机现象。
质量是一种随机现象,因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两类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性,其一是随机性因素(偶然性因素),其二是系统性因素(非随机性因素即确定性因素)。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随机性因素是不可观测和不可控无须控制的因素,在这种因素作用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化不会超出允许的界限(公差),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而系统性因素是确定性因素,是构成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可观测可控制,发生异常变化,产品质量特性则会超出允许的界限,产品质量将不会符合要求。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观测和控制这些决定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的系统性因素,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活动。
二、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和规律性。
在生产过程中,即使“5M1E”等条件相同,生产出来的一批产品的质量特性数值也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在差异,这就是产品质量的波动性或变异性。
因此,产品质量波动性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当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特性数据,其波动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统计分布),这就是产品质量的规律性。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
1.正常波动是由偶然因素或随机因素(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偶然因素(随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其所造成的质量特性值波动往往较小。
如:原材料的成分和性能上的微小差异、机器设备的轻微振动、温湿度的微小变化、操作方面、测量方面、检测仪器的微小差异等。
对这些波动的随机因素的消除,在技术上难以达到,在经济上代价又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些波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在的,所以称为正常波动。
公差就是承认这种波动的产物。
把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
特点:A、影响因素多;B、造成的波动范围小;C、无方向性(逐件不同);D、作用时间长;E、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小;F完全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在技术上有困难或在经济上不允许。
产品质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构成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工序,所以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是判断工序质量状况是否稳定;二是分析工序能力是否充足.
第一章:产品质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一).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传统与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差别.它的作用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可以反映产品质量的波动性(变异形)
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为两类:
(1)正常波动: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表明生产过程稳定;
(2)异常波动: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表明生产过程稳异常;
2.可以掌握产品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
在正常的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调查.,收集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数据,并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
如果其分布情况与正常生产状态的质量分布不同,就说明生产过程有异常波动,如果相同,说明生产过程的波动是正常波动.
(二).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
1.按不同的来源分:
(1)人(MAN):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
(2)机器(MACHINE)及其设备的精度等;。
质量管理文件(偏差、变更、质量风险、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资料(一)偏差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对本公司生产活动中发生的偏差(即与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做调查和处理,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包括,但不仅是限于下列本公司生产活动中发生的偏差:1、生产操作中的偏差;2、对生产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时间限制的偏差;3、收率的偏差;4、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在符合规格标准上的偏差(即不合格);5、每批原料收发平衡帐的偏差;6、验证中的偏差;7、仪器校验中相对于合格校验标准的偏差;8、任何偏离规定程序的情况(包括厂房、设施等硬件);9、投料过程的偏差;10、检验中的偏差11、任何与生产有关的与SOP不一致的行为。
三、责任本公司所有参与生产活动的员工四、内容1、偏差处理当发现偏差时,当事人或检查人应立即对有关偏差进行记录(如批记录中的偏差栏)并报告主管领导如:班组长、车间主管(和现场QA),必要时终止偏差;当事人和主管领导(和QA)首先应对偏差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偏差是否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或影响程度。
填写“偏差评估单”并通知QA,由QA对偏差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2、偏差评估QA主管按“偏差评估单”对偏差进行评估,决定偏差性质、涉及的方面、等级、是否需要进行调查及是否需要通知相关方,由质量部经理审核并提出相关意见。
若评估为重大偏差,则需生产副总审核并提出意见;若为成品的重大偏差则需总经理审核并提出意见2.1由偏差的性质分类偶发事故-由操作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无法符合已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计划性偏差-操作人员经主管批准而作出的有依据的变更;无意偏差-操作人员不知晓或没识别的疏忽或错误;2.2评估偏差涉及的方面:如:涉及设备/设施,文件/记录等。
2.4评估偏差是否需要调查2.4.1所有偏差必须进行调查,而其整改也可以作为调查的一部分。
2.5偏差是否通知相关方严重违反GMP原则和有关药事法规的偏差及可能对相关单位造成影响的偏差需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方,可用书信、传真或email等的方式,详见附件。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法第六章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法第⼀节质量统计数据及其波动⼀、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作的⼀个主要内容就是进⾏质量定量分析。
这就需要⼤量的质量统计数据,因此质量统计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质量数据的收集通常有两种⽅法。
⼀种是随机取样,即质量控制对象各个部分都有相同机会或可能性被抽取;另⼀种是系统抽样,就是每间隔⼀定时间连续抽取若⼲件产品,以代表当时的⽣产或施⼯状况。
这些质量统计数据,在正常⽣产条件下⼀般呈正态分布。
质量控制⼯作中,常⽤的质量统计数据主要有以下⼏种。
1.⼦样平均值X⼦样平均值⼜称为算术平均值,是⽤来反映质量数据集中的位置。
其计算式为(6-1)式中 X ——⼦样平均值;i X ——抽样数据 ()n i ,...3,2,1=;n ——样本容量。
2.中位数X ~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次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据称为中位数(或叫中值)。
当样本容量n 为奇数时,取中间⼀个数为中位数;当n 为偶数时,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3.极植与极差在⼀组质量数据中,按由⼤到⼩顺序排列后,处于⾸位和末位的最⼤和最⼩值叫极值,常⽤L 表⽰。
⾸位数和末位数之差叫极差,常⽤R 表⽰。
4.⼦样均⽅差S (或σ)和离差系数v C⼦样均⽅差反映质量统计数据的分散程度,常⽤S (或σ)表⽰,其计算式如下:()∑=-=n i i X X n S 121 (6-2)或 ()∑=--=n i i X X n S 1211 (6-3)当⼦样数n 较⼤时,上两式的计算结果相近;当⼦样数较⼩时,则须采⽤式(6-3)进⾏计算。
离差系数⽤来反映质量相对波动的⼤⼩,常⽤v C 表⽰,其计算式为∑==ni i X nX 11%100?=XSC v (6-4)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质量波动如前所述⼯程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
形成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类:随机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
随机性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很⼤,但它却是引起⼯程产品质量波动的经常性因素。
GMP、偏差、变更等学习内容一.GMP部分1.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传染病或体表有伤口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或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生产。
2.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持人员良好的健康状况,并有健康档案。
所有人员在招聘时均应接受体检。
初次体检后,应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健康状况安排体检。
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应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3.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传染病或体表有伤口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或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生产。
4.应限制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不可避免时,应事先就个人卫生、更衣等要求进行指导。
5.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按规定更衣。
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6.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7.生产区、仓储区应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8.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9.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10.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有任何危害,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而影响产品质量并造成危害。
11.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如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12.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存放在足够安全的隔离区内。
13.记录应留有数据填写的足够空格。
记录应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掉。
14.记录应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
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说明更改的理由。
记录如需重新誊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而应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
15.每批产品均应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第一章项目质量管理导论一、判断题1. 质量是指产品质量, 并且不包括某项活动旳工作质量。
(×)2.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反应产品活动特性旳总和。
(×)3. 项目质量管理与性能成本和时间是项目成功旳关键原因。
(√)4. 质量保证就是对产品质量实行担保和保障。
(√)二、单项选择题1. ( B )是指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使用规定而对其所采用旳措施。
A 顾客满意B 返修C 返工D 缺陷2. 生产过程中旳半成品和外购件属于( D )A 服务B 硬件C 软件D 流程性材料3. 组织者提供旳产品质量, 不仅应满足顾客明显旳规定, 也要满足( C )需要才是合格品。
A 规定旳规定B 技术规定C 隐含旳D 必须履行旳4. 项目质量就是项目旳( B )满足项目有关方规定旳程度。
A 合用旳B 固有特性C 可靠性D 经济性5.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旳过程, 尤其是这些过程之间旳互相作用是( A )A 过程措施B 管理旳系统措施C 领导旳作用D 持续改善6.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 A )旳充足体现。
A 系统原理B 过程措施C 管理旳系统措施D 控制原理7. 质量管理体系旳建立与完善是实行( A )旳重要形式。
A 质量管理B 质量控制C 质量保证D 质量筹划8.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旳规定..)A 翻修B 纠正措施C 顾客满意D 缺陷9. 顾客对其规定已被满足旳程度旳感觉是( B )A 顾客感受B 顾客满意C 顾客需求D 顾客规定10.组织应理解顾客目前和未来旳需求, 满足顾客规定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是..)A 领导作用B 以顾客关注为焦点C 全员参与D 持续改善11...)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旳一种永恒旳目旳A 领导作用B 以顾客关注为焦点C 全员参与D 持续改善三、多选题1. 项目是在一定期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旳旳多项有关工作, 具有( ACDE )等特点。
A 一次性B 持续性C 多目旳属性D 生命周期属性E 对立统一性F 系统性2. 对于质量规定一般有( BDE )旳需求和期望A 顾客期望B 明显旳C 技术规定D 隐含旳E 必须履行3. 对于质量一般是指( ABD )多方面旳质量A 产品质量B 某次活动或过程旳工作质量C 工序质量D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4. 产品一般有四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BCDE )A 剪发业B 服务C 硬件D 软件E 流程性材料F 制造业5. 房产地开发项目属于( AC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