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新部编本1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4
易卜生《玩偶之家》易卜生《玩偶之家》讲课稿一、作家简介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
一生共写剧本26部。
《觊觎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剧作,大多以历史题材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浪漫色彩浓郁;中期创作就有意识地揭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国民公敌》等剧作。
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通过娜拉形象的塑造,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伦理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对现实的批判深刻有力。
晚期的《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咱们死人再生时》等剧作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象征主义色彩浓厚。
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18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悬念”“突转”“发现”这三种戏剧手法及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和社会价值,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环节】导入:“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针对作品文本进行的各个层面的细读分析,后者则包括与作品相关的传记、心理、社会研究等。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教师提示:对《玩偶之家》的解读,也可以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两方面去进行。
)学习活动一:鉴赏戏剧的表现手法1.问题导学:《玩偶之家》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而日常生活往往是平淡的,少有剧烈的矛盾冲突。
为了让故事更引人入胜,人物能有更多的机会跳出常规,展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就需要运用一些戏剧手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这段剧本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2.手法解析:戏剧手法知多少①悬念:在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作品,观众对将要发生什么事,剧情如何发展,剧中人命运如何,都会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情。
这便是“悬念”。
剧作家为了调动观众的兴趣,让人物的命运走向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引发观众的深思,就必须要善于设置悬念。
②突转: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因为受到表演场地和演出时长的限制,往往需要将故事发生的时空、人物高度凝练集中,不能散漫、拖沓,这就是戏剧的集中性特征。
为了实现集中性,戏剧就成为了激变的艺术。
剧中常常需要有剧情的“突转”。
所谓“突转”,是指剧情意外之转变,主人公的处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逆境转入顺境。
随着命运的突转,人物的内心感情也会随之发生剧烈的转变。
③发现:所谓“发现”,是指人物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
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的身份或是对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某些重要事实的发现,会对人物命运、处境、前途和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玩偶之家》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作品中“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形象。
3.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性格。
难点: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戏剧是一门丰富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离人生活的本来面貌最接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一起走进戏剧的魅力世界。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时代背景与作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2.“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3.以台词推进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表现技法(二)承担的单元任务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并找出这段剧本中,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并思考: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结合对二人言行的变化的分析,概括两人的人物形象。
(三)细读人物台词,分析促使娜拉出走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有人说,戏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
在戏剧里我们品味故事,在戏剧里我们也找寻自己。
让我们走进戏剧,感受精彩,探寻人生的真谛。
五、课后作业娜拉的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
同学们,你心中的娜拉会有怎样的后续命运呢?请大家为《玩偶之家》续写一个剧本,为娜拉的故事设计一个结局。
六、板书设计玩偶之家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按捺.(nài)啰唆..(luōsuo)撇.开(piē)饶.恕(ráo)B.恰如其分.(fèn)狭隘.(ài)绷.着脸(běng)埋.怨(mái)C.撰.写(zhuàn)市侩.(kuài)撅.折(juē)同胞.(pāo)D.怯懦.(nuò)涌.现(yǒng)赌咒.(zhòu)钥匙.(shi)项,“捺”应读“nà”;B项,“埋”应读“mán”;C项,“胞”应读“bāo”。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一、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
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二、《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
《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
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三、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
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赏析举隅一、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了解易卜生的戏剧创作特点;3.了解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文艺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操;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易卜生的戏剧创作特点;2.《玩偶之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戏剧作品的审美和文艺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易卜生的戏剧创作思想和对文学的贡献;2.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四、教学内容1.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课文分析,讨论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等。
易卜生的生平和戏剧创作特点。
考察学生对易卜生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易卜生对戏剧创作所做出的贡献。
2.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欧洲现代戏剧的兴起和主要发展动向,介绍欧洲现代戏剧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流派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历史背景。
3.戏剧作品的审美和文艺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帮助学生领会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向学生介绍易卜生和《玩偶之家》的基本情况以及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和演变。
2.群体讨论法带领学生进行群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易卜生作品、欧洲现代戏剧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3.阅读分析法对戏剧作品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文艺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背景铺垫介绍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与演变,欧洲现代戏剧的特征以及易卜生和他的作品。
第二步基本情节讲解通过课文分析,讨论《玩偶之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戏剧作品的文学内涵和审美意义。
第三步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分析介绍易卜生的生平和戏剧创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
第四步群体讨论带领学生进行群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易卜生作品、欧洲现代戏剧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详案)一、设计依据1.课标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鉴赏文学作品。
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指导学生理解多样文化,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2.教材依据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
这一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两个单元。
一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即以小说体裁为主的外国名著鉴赏。
另一个就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即收录了两种文体样式的外国著名戏剧和诗歌鉴赏。
本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
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尝试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3.单元依据本单元目标中提到: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
学习本单元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理解作品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还要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4.文本特点《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一部“社会问题剧”。
它讲述了娜拉与丈夫结婚多年,终因冒名借款事发彻底认清丈夫的伪善面目和自己的玩偶地位后,毅然出走的故事。
该作所表现的妇女解放、女性独立、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有着世界性的影响。
它不仅是易卜生最享誉盛名的作品,还被誉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5.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整体语文学习水平中等,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12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戏剧人物的性格,深入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力量。
审美鉴赏与创造: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起对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关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难点: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学习提示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
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导入新课舒婷女士曾写过一首非常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挪威作家易卜生的背景及《玩偶之家》的历史地位。
2.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理解戏剧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戏剧表演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玩偶之家》全文。
2. 知识点讲解:作者易卜生简介、戏剧背景、戏剧特点等。
3. 角色分析:主人公娜拉、海尔茂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 主题探讨:家庭、社会、女性地位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易卜生及《玩偶之家》的背景,提前阅读课文。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角色和主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角色和情节,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表演:分组进行戏剧片段表演,锻炼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见解。
3. 戏剧表演: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玩偶之家》。
2. 参考资料:易卜生简介、戏剧评论、相关研究文章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玩偶之家》的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角色分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进行课堂表演。
3. 剧本解析:分析剧本中的对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理解戏剧元素。
4. 表演练习:分组进行戏剧片段的排练,教师提供指导。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理解挪威文化和时代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 欣赏戏剧语言和表演技巧:观看经典戏剧表演,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拓展1. 比较研究:让学生研究其他关于女性主题的戏剧作品,进行比较。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短篇戏剧或小说,探讨类似主题。
3. 社会调研:调查当代社会中女性地位问题,分享调研成果。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戏剧《玩偶之家》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分析戏剧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戏剧表演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玩偶之家》的作者亨利克·易卜生。
介绍19世纪末欧洲戏剧的发展背景。
阐述《玩偶之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剧情梗概2.1 剧中的主要角色娜拉:家庭的中心,与丈夫托尔瓦尔德的关系复杂。
托尔瓦尔德:娜拉的丈夫,表面上是爱娜拉的,但实际上对她的限制和束缚。
柯洛克斯泰:家庭的朋友,对娜拉产生感情。
2.2 主要情节剧情以娜拉为中心,描述了她在家庭、社会中的困境。
娜拉为救丈夫而伪造签名,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娜拉意识到自己的玩偶之家,决定离家出走。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娜拉勇敢、聪明,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
她的离家出走象征着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3.2 托尔瓦尔德表面上爱娜拉,但实际上对她的限制和束缚。
他的男性中心思想是导致娜拉困境的主要原因。
3.3 柯洛克斯泰热爱娜拉,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但他的爱情观念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女性地位探讨19世纪末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
分析《玩偶之家》中对女性束缚的揭示。
4.2 个人与社会分析剧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探讨角色在面临困境时,如何作出选择。
第五章:教学活动5.1 戏剧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深入理解剧情和角色。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剧情进行改编。
5.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剧中的主题、角色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玩偶之家》的短文,可以是评论、感想或者对某个角色的分析。
第六章:文本解析6.1 戏剧语言分析《玩偶之家》中的对话和独白,探讨易卜生如何通过语言塑造角色。
注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6.2 戏剧结构研究《玩偶之家》的戏剧结构,包括幕数、场景、情节发展等。
探讨易卜生如何通过戏剧结构来加强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
《玩偶之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一、课程背景本课是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课,属于文艺作品阅读教学范畴,主要针对高二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授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史学和文学欣赏,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本次课程对文学作品《玩偶之家》进行了深度分析,配合多媒体设备展示,构思出一场引人入胜的优质课。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和戏剧表演的要素,并能分析与戏剧相关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2.掌握文学翻译的技巧,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基础;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更好的文学欣赏能力;4.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文学史学、阅读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基础;5.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认真分析课文、表演及背后的意图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1.了解文学作品《玩偶之家》的情节、主题等基础知识,并熟悉相关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2.准备幻灯片、黑板笔、音响设备等多媒体素材,方便教学和学生答疑;3.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已准备好课件和教案,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作者背景,简单分析作品标题,并让学生了解作品概述,启发学生兴趣和探讨意愿,营造课堂气氛。
2.学习环节(1)学习戏剧文学的基础知识:介绍戏剧文学的历史、特点,对《玩偶之家》进行深度分析,并让学生了解主题、情节、人物、翻译等方面,从而充分了解戏剧文学的主要内容要点。
(2)学习翻译技巧:通过对文学翻译的理解和方法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和欣赏能力,为以后的文学翻译与文学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阅读能力:学者们认为,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手段,其中又包含着对词汇、语法、逻辑推理的娴熟掌握以及对背景、人物、情节的彻底理解。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玩偶之家》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1.3 解读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1.1.4 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2.2 剧情梗概1.2.3 主要人物分析1.2.4 剧本主题与现实意义1.2.5 戏剧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剧情梗概、人物分析等知识点。
2.1.2 案例分析法:针对典型场景,分析人物心理、性格特点。
2.1.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剧本主题、现实意义等议题。
2.1.4 创意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与《玩偶之家》主题相关的短剧。
2.2 教学手段2.2.1 PPT课件:展示作者背景、剧情梗概、人物关系等。
2.2.2 视频资源:播放《玩偶之家》演出片段,增强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2.2.3 网络平台:相关文章、评论,方便学生拓展阅读。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进度3.1 教学时长: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2课时: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剧情梗概。
第3-4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第5-6课时:解读剧本主题与现实意义。
第7-8课时:戏剧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9-10课时:小组讨论与创意实践。
第11-12课时:总结与反馈。
第四章:评价与考核4.1 过程性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1.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1.3 创意实践:评价学生创作的短剧,包括剧情设计、表演水平等。
4.2 终结性评价4.2.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剖析《玩偶之家》的主题思想。
4.2.2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玩偶之家》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剧本的整体理解。
《玩偶之家》教案简编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易卜生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剧作。
该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娜拉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当时社会家庭、婚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学习该剧,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玩偶之家》的创作背景及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3. 探讨剧中的社会问题,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第二章:剧情梗概2.1 剧情简介《玩偶之家》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婚姻、道德、法律的故事。
主人公娜拉是一个聪明、善良、美丽的女性,她热爱生活,疼爱家人,为了丈夫和孩子,不惜付出一切。
在她精心维系的家庭生活中,却隐藏着诸多秘密。
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娜拉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地位,最终选择离开这个所谓的“玩偶之家”。
2.2 人物关系2.2.1 主要人物1)娜拉:家庭主妇,聪明、善良、美丽,为了家庭付出一切。
2)托尔瓦:娜拉的丈夫,建筑师,外表稳重,内心自私。
3)海尔茂:托尔瓦的好友,律师,正直、有责任心。
4)兰娜:娜拉的好友,富商之女,活泼、开朗。
2.2.2 其他人物1)诺拉:娜拉的女儿。
2)小托尔瓦:娜拉的儿子。
3)克里斯蒂安:托尔瓦的弟弟,商人。
4)索菲:家庭女仆。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娜拉娜拉是剧中的主人公,她聪明、善良、美丽,热爱生活,疼爱家人。
在剧中,娜拉经历了从依赖丈夫到独立思考的过程。
她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甚至在丈夫面临困境时,不惜以自己的名誉换取资金。
当她发现丈夫的虚伪和家庭的真相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地位,最终选择离开这个所谓的“玩偶之家”。
3.2 托尔瓦托尔瓦是娜拉的丈夫,他外表稳重,内心自私。
在剧中,托尔瓦是一个矛盾的人物。
他爱着娜拉,但又受到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理解和支持娜拉。
第三单元第六课《玩偶之家》教案易卜生【教学目标】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点】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戏剧的概念: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组图(粉墨春秋)[drama;play] 旧时专指戏曲。
后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现今在台湾地区也指电视剧。
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美音:['drɑmə]英音:['drɑ:mə]) ,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的概念指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
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
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戏曲、歌剧中唱腔等)、美术因素(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因素(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
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
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
语文人版中外戏剧作品选(玩偶之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进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一】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依旧必要的。
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二】《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
《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
能够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关于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往常,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三】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
也是盼望通过那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赏析举隅【一】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关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关于那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特别好的说明,能够参考。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往常,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能够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能够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玩偶之家》——抉择与救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能力目标: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情感目标: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教学重点】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教学难点】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资源】课本、教参及ppt【教法与学法】教法:研讨教学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简单了解作者易卜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1、复述选文故事情节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写了一封揭发信要挟娜拉。
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
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
”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
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2、知识链接事件”是引爆性格冲突的炸弹在戏剧中,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事件可以引爆人物之间的意志与性格冲突,具有戏剧性的意义。
分析本文中引爆娜拉与海尔茂之间意志与性格的冲突的两个事件:柯洛克斯泰的两封信(一)〔海尔茂猛然推开门,手中拿着一封拆开的信,站在门口。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玩偶之家》教案
【教材分析】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鉴赏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PPT出示课题。
2.简单了解作者易卜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
(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二、初读作品,理解内容
1.女主人公—娜拉
(1)娜拉性格分析,并阐述娜拉不断觉醒的过程:
(2)理解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男主人公—海尔茂
海尔茂性格分析,了解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林丹太太
(1)林丹太太性格分析,了解林丹太太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
(2)从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的爱情悲剧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受金钱支配的现
实。
三、细读品悟,整体感知
1.动作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
《玩偶之家》中侧重于外部动
作。
《玩偶之家》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冲突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冲突中娜拉和海尔茂的态度各有怎样的变化?抓住人物台词,分析人物的动作轨迹。
*出示片段赏析,请同学分角色扮演男女主人公言行举止,读出感情,再次体会娜拉逐步觉醒的过程,认识海尔茂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并出示剧照,加深理解,(1)片段赏析一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
(2)片段赏析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
(3)片段赏析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2.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1)娜拉的爱情观对其命运的影响
(2)资产阶级地位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3.艺术特色赏析
结构严密完整;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同学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
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2)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
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3)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谈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出走的娜拉只
有两条出路:堕落或是回来。
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她出走后会怎样?试着以剧本的形式为她设计一个结局,同学们之间比较,看谁设计得更合理更巧妙。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诸多妇女“出走”的形象,诸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
可以结合她们出走后的不同命运来研究“娜拉走后怎样”这一课题,然后再结合当代生活设计“出走的命运”的剧本提纲,可能思路会更为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