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灯笼(笼状灯具)[dēng lóng]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文名灯笼外文名Lantern用途照明用具象征团圆起源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造型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目录1词语释义▪读音▪基本解释▪详细解释2灯笼简介3传说4灯笼由来5各地灯笼▪泉州式灯笼▪福州式灯笼▪藁城式灯笼▪ LED灯笼6灯笼种类▪字姓灯▪吉祥灯▪一般型▪书法灯笼▪剪纸灯笼7制作方法▪制作骨架▪制作灯身▪制作光源▪制作方法1词语释义编辑读音dēng long灯笼基本解释【基本解释】[Lantern]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详细解释灯笼(3张)一种笼状灯具。
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
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宋书·武帝纪下》:“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
”2灯笼简介编辑灯笼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
中国灯笼的介绍
中国的灯笼,也叫宫灯、红灯笼、纱灯、纸灯、宫灯。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汉代就已有了。
灯笼是由一根竹制或纸制的灯杆和灯罩组合而成的。
通常安装在屋檐下或大门两侧,在夜间点亮,起到了照明的作用。
中国古代灯笼是用竹子做的,后来人们开始用纸来做灯笼。
但无论是用竹木还是纸糊的,都必须注意一个原则:要轻。
所以古人讲究“轻风动,红纸摇”,即用轻风吹去纸糊的灯笼表面的
灰尘和纸屑。
中国古代灯笼有很多种形式:宫灯、纱灯、走马灯、纸灯、纱屏……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灯笼不但好看,而且有很大的用处:照明、避邪、装饰……
在夜晚点一盏红灯笼,更显喜庆与吉祥。
中国古代灯笼除了用纸糊的以外,还有用绸子做的。
而这种绸子灯笼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任意折叠:展开时,可以和桌子一样高;合起来时却可以把桌子覆盖住。
因为这种灯笼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常常被用来装饰各种大型建筑物。
中国古代灯笼不仅具有照明和装饰功能,还有避邪、避灾的功能。
—— 1 —1 —。
十种最好看的灯笼
1.花灯:花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灯笼,它们被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从而形成华丽而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2. 彩虹灯笼:彩虹灯笼由多个彩色条纹组成,每个条纹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独特而美丽。
3. 立体灯笼:立体灯笼采用立体设计,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生动。
4. 扇形灯笼:扇形灯笼采用扇形设计,使其在风中摇曳,非常迷人。
5. 水晶灯笼:水晶灯笼采用水晶材料制成,通常带有水晶球或水晶饰品,非常华丽。
6. 格子灯笼:格子灯笼采用格子设计,非常简洁而现代化,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
7. 布艺灯笼:布艺灯笼采用布料制成,通常带有非常精美的图案和细节,非常适合用于室内装饰。
8. 太阳灯笼:太阳灯笼设计成太阳形状,非常耀眼和充满阳光。
9. 舞狮灯笼:舞狮灯笼通常是由一对灯笼组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舞狮表演,非常有特色。
10. 传统红灯笼:传统红灯笼采用红色纸张制成,通常带有金色字体或图案,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和喜庆。
- 1 -。
灯笼好词好句
灯笼,这一传统工艺品,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节日氛围。
每逢佳节,无论是春节、元宵还是中秋,灯笼总是作为重要的装饰品,为节日增添一抹亮色。
好词:
精致玲珑:形容灯笼造型小巧,工艺精细。
色彩斑斓:形容灯笼上的图案和色彩丰富多样。
晶莹剔透:形容灯笼的材质透明,光线透过时显得美丽动人。
独具匠心:形容灯笼设计独特,富有创意。
熠熠生辉:形容灯笼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非常耀眼。
古典优雅:形容灯笼的风格传统,散发出古典的美感。
温馨喜庆:形容灯笼带来的氛围,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
好句:
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憧憬。
色彩斑斓的灯笼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美好的故事。
精致玲珑的灯笼点缀着街头巷尾,为城市披上一层节日的盛装。
晶莹剔透的灯笼在夜色中闪闪发光,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独具匠心的灯笼设计,展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
熠熠生辉的灯笼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游子的心房。
古典优雅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息。
温馨喜庆的灯笼挂满枝头,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总之,灯笼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精致玲珑的造型,还是色彩斑斓的图案,都让人为之倾倒。
在灯笼的照耀下,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节日的喜庆和文化的传承。
《灯笼》生字拼音、词语解释4、灯笼争讼zhēng sòng 领域lǐng yù斡旋wòxuán静穆jìng mù思慕sīmù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 rán 褪色tuìsè燎原liáo yuán 熙熙然xīxīrán 暖融融nuǎn róng róng马前卒mǎqián zú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gù"第4课《灯笼》焚身[fén]:焚烧身体。
神龛[kān]: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
争讼[sòng]: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yù]:思想或活动的范围。
斡旋[wòxuán]:调解。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静穆[mù]:安静,庄严。
思慕[mù]:怀念;追慕。
%怅惘[chàng wǎng]: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点缀[zhuì]:加以装饰,使事物变得更加好看的意思。
锵然[qiāng]:形容金宝珠玉声音清脆。
彻夜[chèyè]:整夜。
官衔[xián]:官员级别的头衔或者称谓。
褪色[tuì]:颜色逐渐变淡,以至没有。
羡慕[xiàn]:形容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能达到。
幽悄[qiǎo]:幽深寂静。
可悯[mǐn]:令人怜悯的意思。
星阑[lán]:指夜将尽。
;燎原[liáo]:指代大火。
暖融融[róng]: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熙熙然[xī]:温和欢乐的样子。
马前卒[zú]: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灯笼》原文《灯笼》原文欣赏《灯笼》的原文: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
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灯笼的拼音怎么拼写声调
灯笼拼音:[dēng long]。
灯读一声,笼读轻声。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一、章节划分《灯笼》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是引子,主要描述小孩子喜欢火和亮光的天性,从而引出灯笼以及关于灯笼的种种记忆。
这部分内容既为下文的展开做了铺垫,也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3至11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如挑灯迎祖父回家、母亲接过纱灯上下灯穗的动作、乡俗还愿戏中提灯的种种情景、元宵节上灯时的盛况等。
这些记忆既体现了灯笼在民俗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展现了作者对灯笼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是结尾部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通过对比“火”与“灯笼”的不同,表达了对“火”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作者看来,灯笼不足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而火把、探海灯和燎原烈火更能寄寓其情。
这种情感的升华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灯笼的热爱,更展现了他对民族精神的热切追求和赞美。
《灯笼》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子、主体和结尾。
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篇充满感情和思考的作品。
二、文章赏析《灯笼》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情感与思考的散文,作者吴伯箫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灯笼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精神的热切追求。
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灯笼的独特魅力。
作者将灯笼比喻为“火焰”,形容其“炽烈地燃烧着”,这种比喻不仅凸显了灯笼的明亮和温暖,还赋予了灯笼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灯笼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灯笼的美丽和魅力。
文章通过叙述关于灯笼的记忆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深厚感情。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点灯笼的种种情景,如“母亲接过纱灯上下灯穗的动作”、“乡俗还愿戏中提灯的种种情景”等,这些记忆不仅让作者倍感温馨和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灯笼的深深眷恋。
文章还通过对比“火”与“灯笼”的不同,深化了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赞美。
手工灯笼
课题背景: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灯笼不仅有照明的作用,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
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现在,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活动对象:四到六年级
课程时间:60分钟左右
课程目的:
1 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悠久历史
2通过对民族手工艺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掌握制作灯笼的基本步骤。
活动道具:
竹签,剪刀,细线,双面胶,卷尺,铁钉,宣纸。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的店铺和我们的家里常常悬挂起红红的灯笼,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大红的灯笼不仅代表着喜庆团结吉祥,代表着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还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生活无限的祝福,灯笼不仅有着很好的寓意,同样也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那在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传统手工制作呢,今天来让我们体验一下吧。
1、制作骨架
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圆柱体,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做三个直径为20cm 的圆圈,做为主骨架,位置分别是上,中,下,做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根据圆的周长把圆四等分,用相同长度的竹签,在四等分点处,上下连接,衔接处,用细线打十字结固定,最后做成圆柱灯笼的骨架。
2 、制作底盘
用竹签做一个直径为20cm的圆,在圆内打一个十字架,四个连接点分别用线绳十字结固定,在十字架中心点固定一个铁钉,用于固定蜡烛,然后在底盘上取直径两边的点,用一根长于灯笼高度的铁丝(灯笼高度的2倍)固定,做灯笼提手。
3制作灯身
用提供的宣纸,根据制作灯笼的高低,和表面面积,裁成适合灯笼骨架的长宽,用双面胶粘好上下不漏缝。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灯身上绘画自己想要的图案。
制作完成。
教学建议
1 用竹签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节约提供的道具,不要浪费
3 注意课堂卫生。
操作难度
1 在扎骨架时,由于竹签的质地比较硬,所以不是很好塑形。
2 扎骨架时,连接点较多,不是很好固定,花费时间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