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
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六、教学资源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七、教学过程新课教学(25分钟)认识眼睛1.人眼的结构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人眼成像的原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一)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1.提出问题:人眼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教师图片展示2.实验探究探究内容:利用水透镜体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交流展示答案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及对实物感知,养成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word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科目:物理授课内容:《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②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知识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方法: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一课时眼睛和眼镜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通过简单地习题使学生回顾本章上几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新课的讲授营造氛围。
二、新课教学眼睛的结构1、提出问题:眼镜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中学生给出猜想后,让学生阅读教材100页第一段内容,教师板书:“眼睛的结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用课件中的图片和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
4、对比人眼和照相机的异同。
5、让学生知道眼睛的调节作用以及“近点”、“远点”和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等概念。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1、提出问题:有些人单靠自己的眼睛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教师板书,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做出评价和讲解。
3、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模拟验证,其中蜡烛是人眼看到的物体,凸透镜是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是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4、近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凹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5、远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4 眼睛和眼镜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眼镜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眼镜、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视觉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眼睛和眼镜。
2. 讲解:利用PPT展示眼球的构造和功能,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视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眼镜,了解眼镜的制作过程,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活动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了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眼镜的发展历史,了解眼镜的种类和功能。
人教版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教学设计思想眼睛和眼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分四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个板块我采取自学结合多媒体课件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来介绍眼睛的生理构造及成像特点;第二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了解眼睛的调节原理;第三板块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从学生的体会入手来一步步探究近视眼特点、成因及矫正。
让学生真切的从实验中感受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然后再认识近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最后介绍治疗近视的最新成果,并启发学生有关爱盲人和科学用眼、保护视力的意识,体现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和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对于建立眼睛的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构造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节课的任务主要是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
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并能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件并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眼睛成像原理。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用物理思维解决其他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可变焦水透镜模拟眼睛成像原理的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替代、对比等常用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保护眼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关心科技发展,关心残疾人,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魔术表演《会变化的焦距》。
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老师是如何做到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保护视力和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掌握正确使用眼镜的方法。
三、教学器材眼睛模型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具座和光屏蜡烛和火柴刻度尺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眼睛的重要性及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利用眼睛模型,讲解眼睛的主要部分(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及其作用,强调眼睛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功能。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通过图示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即眼球形态或折光能力异常导致的成像位置偏移。
近视和远视的矫正:介绍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的矫正原理,即通过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成像位置恢复正常。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理解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原理。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a. 将蜡烛、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 点燃蜡烛,调整物距(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c. 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和成像效果。
d.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及其在近视和远视矫正中的应用。
原理深入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深入讲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以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强调正确使用眼镜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
3.知晓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4.了解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5.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
3. 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难点: 1. 近视、远视和散光视觉缺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学生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
–教学板书: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缺陷的类型和原因、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等。
–学生实验手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视力问题?你知道视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教具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对不同类型的视觉缺陷进行解释,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并引导学生思考视觉缺陷的原因。
3.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活中的常见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4.介绍眼镜的原理和种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眼镜适用于不同的视觉缺陷。
步骤三:实践探究(20分钟)1.根据学生实验手册的指导,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为: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心得。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近视和远视原理的理解。
步骤四:巩固提高(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视觉缺陷,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
要求学生调查该视觉缺陷的发病率、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4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并能够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
3.了解眼镜的原理和分类,并能够解释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
4.学会正确佩戴和保护眼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规律2.眼睛的构造和功能3.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4.近视和远视的原因5.眼镜的原理和分类6.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7.眼镜的佩戴和保护方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和近视、远视的原因。
2.掌握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分类。
四、教学难点1.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
2.理解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3.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光源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引入问题或小知识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
2. 课堂讲授(30分钟)2.1 光的传播规律•讲解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等规律。
2.2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查阅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3 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眼睛对光的成像原理。
2.4 近视和远视的原因•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通过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5 眼镜的原理和分类•讲解眼镜的原理和分类,并与近视和远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2.6 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眼镜对视力矫正的作用和原理。
2.7 眼镜的佩戴和保护方法•介绍正确佩戴和保护眼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眼镜。
3. 实验操作(3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巩固对眼睛和眼镜的理解。
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给予指导和解答。
4.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确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5.4眼睛与眼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视物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2)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及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二、重点:知道如何矫正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难点: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的探究过程三、教具:1. 演示教具:气球眼睛结构图三块蒙眼布2. 学生实验:眼睛模型①: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5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眼睛模型②:直径为7cm的烧瓶(相当于眼睛的玻璃体)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焦距为10cm)白纸(相当于视网膜)一个凸透镜(焦距为30cm)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四、学习方法:实验模拟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理念: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眼睛与眼镜》实验报告一、探究目的:如何矫正近视眼、远视眼二、实验器材:眼睛模型A(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10cm)、眼睛模型B(烧瓶直径7cm,凸透镜焦距5cm )、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蜡烛、火柴三、观察实验器材并判断:1、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晶状体)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2、烧瓶A中的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A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3、烧瓶B中的凸透镜焦距是5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很远时,像成在大致什么范围?而烧瓶的直径是7cm,此时像成在白纸(晶状体)的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因此烧瓶B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
四、实验探究:1 选择___(填“凸”或“凹”)透镜,能使远视眼所成的像更清晰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5.4 眼睛和眼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近视、远视、散光的成因。
3.了解眼镜的原理和作用。
4.学会正确佩戴眼镜。
二、教学重点1.人眼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近视、远视、散光的成因。
3.眼镜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近视、远视、散光的区别和治疗方法。
2.眼镜的选择和正确佩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一些视力不好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视力不好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人眼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总结。
•教师进行讲解补充,重点强调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配合关系。
2.2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成因•分组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成因。
•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近视等视力问题。
2.3 眼镜的原理和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理解眼镜的原理和作用。
•教师进行讲解补充,重点强调视力问题可以通过佩戴适当眼镜得到改善。
3. 案例分析(20分钟)根据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不同视力问题的情况,并根据学到的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4. 眼镜的选择和正确佩戴(15分钟)4.1 眼镜的选择•学生了解常见的眼镜类型(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并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
•教师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4.2 眼镜的正确佩戴•学生学习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佩戴方式。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然后进行一些拓展了解。
-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习情况。
- 教师提供相关拓展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少量选择题和解答题,考察学生对于近视、远视、散光以及眼镜的理解。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眼镜的调查报告,包括眼镜的种类、功能、正确佩戴等方面的内容。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前面透镜成像的进一步应用和提高,综合性较强,又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在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对视力矫正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的保健教育,并有将科学
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爱盲人,珍惜现有的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矫正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验探究、推理
五、板书设计3—5眼睛和眼镜
一、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二、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三、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
2、如图所示,为远视眼的成因光路图,请在虚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
它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生活中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充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3.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观察并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让学生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
难点:
眼睛是如何看清近处和远处物体的
四、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眼镜与眼镜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节:改变焦距
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cm处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会聚提前):凹透镜
远视眼(会聚置后):凸透镜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课堂引入:
播放眼睛的视觉成像动画播放视频,指出眼睛就是天然
的照相机。
提出问题:眼球中的哪一部分
相当于凸透镜?哪一部分相
当于光屏?
观看视频
结合眼睛的构造,
回答
通过视频引入,吸引
学生兴趣。
一、正常眼睛是如何看清近处和远处物体的
像距不变,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活动一:
教师进行水透镜实验演示,让
远处的物体成像在光屏上。
明确水透镜和光屏的作用。
提出问题:注水后,什么变化
了?怎么变?为什么又能看
清物体了?
眼睛是如何近处和远处物体
都能看清的呢?
组织小组活动
倾听
评价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说出理
由。
汇报
通过实验生动清晰的
演示眼睛是如何看清
近处和远处物体的。
为眼睛是一个可变焦
距的系统作好铺垫
在黑板上贴图画图
在学案卷对应的图上画
图
从光路图的角度认识
正常眼睛看清近处和
远处物体
近点与远点
明视距离25cm
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近视眼看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三、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远视眼看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矫正:教师指导并提问,让学生拿着
学案不断向自己靠近,感觉怎
么样?
看一个小动画
老师准备几张有字的卡片,邀
请两名同学配合游戏。
老师由
近逐渐走远。
总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
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只是由
于晶状体永久性过厚了,看
不清远处物体。
在黑板上贴图,画图
一语带过直接在黑板上贴图,
画图解释远视眼成因
活动二: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矫正近视
眼和远视眼?
介绍实验器材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只研
究一种情况
提前出示汇报的要求:你们组
为什么选取它来矫正视力?
它是如何矫正的?说明理由。
学生按老师要求来操
作,回答老师的问题
看视频
一名近视眼同学,一名
正常眼的同学,看不清
字的时候要举手
在学案卷上画图
在学案卷上画图
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有
目的的实验
每组派两名同学,有序
的进行汇报。
通过一个小活动,让
学生知道不是所有的
知识都是记中学,更
提倡做中学。
引出近视和远视,也
加强了学生平时的爱
眼护眼意识。
通过游戏,轻松愉快
的理解近视眼能看清
近处物体,只是看不
清远处物体。
从光路图的角度认识
近视眼成因
从光路图的角度认识
远视眼成因
实验时带着问题,不
是盲目操作
培养实验能力和合作
意识
科学世界: 眼镜的度数=焦度×100 教师评价 引导总结
调查一下:同学们的眼镜度数。
我能猜出你眼睛的焦距是多大?信不信? 教师算出一个。
介绍焦度及眼镜的度数。
小组互评 学生总结 争先汇报 好奇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 同学完成学案问题 汇报之前有要求,2名同学既能及时补充,
培养互助合作意识。
小组活动后及时的评价,是对同学们自信
心的培养,也是一种
肯定。
再一次通过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归纳 从知识目标
从技能目标 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从情感目标
1.如图是表示某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 ) A .甲患有远视眼 B .乙患有近视眼
C .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D .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2.(能力提高)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
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移近凸透镜
D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动手动脑学物理 2.4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