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5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A. 夏、商、周B. 周、商、夏C. 夏、周、商D. 商、周、夏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5、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大夫-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 D.王-大夫-士-卿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8、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家国同构制 D.礼乐制度9、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10、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解析: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说明宗法世系观念大大加强,故A项正确。
2.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某某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
这表明“陈”姓源于( C )A.出生居住地 B.古代的官职C.周朝分封制D.父祖辈的字解析: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说明陈姓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陈”不是陈姓出生居住地,故A项错误;“陈”也不是古代的官职,故B项错误;“陈”不是父祖辈的字,故D项错误。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C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西周初年”,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需到秦某某央集权确立,故D项错误。
4.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C )A.分封制彻底崩溃B.宗法制彻底瓦解C.周王室趋于衰微D.礼制已不复存在解析:诸侯不朝见天子,相互攻伐不断,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而此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依然存在,因此,A、B、D三项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答案 B解析材料中“恭行天罚”“天命殛之”“子畏上帝”“天命诛之”都体现出借用上天意愿来加强统治或达到其他政治目的的思想,反映出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借助神权思想达到其政治目的,不是迷信活动盛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
2.《尚书·酒诰》在追述商朝的制度时说:“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这反映出商朝实行( )A.王位世袭制 B.内外服制度C.封建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B解析从材料“商朝的制度”“越在外服”“越在内服”中可以看出,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故B项正确。
3.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 D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政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商周时期我国还没有出现皇权,因此排除含①的选项,选A项。
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D两项。
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材料中的“公”“侯”“伯”“子”不仅涉及中央官制,而且涉及地方制度,因此B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右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说明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解析:由题干中的“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知,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答案:D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姬”为当时的周王室姓氏,王室子弟受封居多体现了血缘家族与国家政权相统一,故选C项。
答案:C5.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通过“控股政权”来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的。
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A.采取高度的中央集权制B.广封王族为各地诸侯C.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D.创立郡县制控制全国解析:在题目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干中“封邦建国”的信息。
第0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
这说明商朝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1.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来看,商朝社会体现出较为浓厚的神权特点,祖先也被神化,并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
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祖先已被神化,不是强调血缘,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
2.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
这体现出A.家国一体B.天下共主C.等级森严D.世卿世禄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3.A【解析】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封君与周王室的关系,故D项错误。
4.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5.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曾朝贡周王三次,朝觐齐国十一次,朝贡晋国二十次,朝贡楚国二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正逐步地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5.A【解析】鲁国国君不仅朝贡周王,还朝觐齐国、晋国、楚国,这说明当时分封制正逐步地瓦解,诸侯争霸,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说的是周王士衰微,故B错误;当时周天子权威衰落,故C错误;周王本就没有建立高度集权,故D错误。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3.“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4.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中央权力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7.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邦建国”,该制度较之于夏商时有所创新,其体现出的“新”特点有①宗法色彩更加浓厚②同姓分封,范围扩大③逐级分封④规范赋税制度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8.《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甲骨卜辞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答案:C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答案:A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答案:A4.★有史学家曾如此描述我国某阶段的政治形态:“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该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5.在中国历史上,对开创“大人世及以为礼”的政治局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夏禹B.夏启C.周武王D.周成王答案:B6.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A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答案:C8.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财产关系C.信仰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D9.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一、单选题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2.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兄终弟及的传统4.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谈到中国古代早期形态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他意在强调古代早期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构建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以宗法关系为基本特征5.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时期)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但非帝国。
还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国王制度,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据此可见夏商周时期实行()A. 分封制下的王位世袭制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宗法制下的中央集权制D.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制6.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1/ 5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8.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夏朝建立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由此开始。
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
所以商朝实际上是( ) 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A项。
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内容可知“大道”为私有制社会所代替,它应指的是禅让制、公有制。
5.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①侯②伯③相④卿士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4分)《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2.(4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C.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3.(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4分)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
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5.(4分)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C.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6.(4分)据《晋中兴书》载: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
……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
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
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A.是副丞相B.具有监察的职能C.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D.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7.(4分)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8.(4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尚书》记录“有夏( 夏代 ) 多罪,天数殛 (j í,杀死 ) 之”“商罪贯盈,天数诛之”。
这反应了夏商周期间()A.政权更替屡次B.神权与王权相联合C.还没有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受到荒弃答案B分析资料内容表示夏桀、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示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和威望性,反应了当时王权拥有神权色彩,故 B 项切合题意。
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后代,诸侯有国以处其后代,医生有采以处其后代,是谓制度。
”该资料主要反应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答案B分析资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医生都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后代,这表现的是分封制。
应选 B项。
3.周王将商朝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 .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 .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 .增强对奴隶和老百姓的控制D .稳固刚成立的西周政权答案D分析周代分封商朝贵族为诸侯,其目的是稳固刚成立的西周政权,应选 D 项。
周王室贵族与商朝贵族之间无世袭关系,清除 A 项;商朝贵族不属于周代统治阶级内部阶层,清除B 项; C 项说法与题干信息没关,清除。
4.费正清说:“诸侯固然听从于周王,但在本国中倒是万人之上的专制君主。
”这是指()A.分封制的特色B.分封制的缺点C.宗法制的特色D.宗法制的缺点答案A分析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拥有至尊威望,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是分封制的特色。
应选 A 项。
5.阅读下边的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散布表,你从中得出的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地点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西南部齐元勋山东北部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诸侯②同姓诸侯散布在经济富庶地域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领土④分封制致使诸侯盘据混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从表格中能够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是王族,①正确;从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地点可知,②正确;从表格中诸侯国地理地点和所学知识可知,③正确;④说法在表格中没有体现。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的“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2. 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
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
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名()A.师、侯B.卿士、王C.相、侯D.师、伯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 D.①②4.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天下为公”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B.启C.商D.汤5.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功臣封国B.姬姓封国C.商族后裔的封国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7.在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8.“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
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
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这种现象说明当地()①宗法观念盛行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把夏朝作为我们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依据是()A.夏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B.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最早出现了文字D.实行重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10.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模拟)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2.(2010年浙江杭州模拟)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010年安徽合肥模拟)《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4.(2010年浙江湖州中学模拟)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在中国历史上 , 对创始“大人间及认为礼”的政治场面起着重点作用的人物是()A. 夏禹B. 夏启C.周武王D. 周成王答案 B2 史载 , 周王朝最先分封的封国, 面积很小 , 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同, 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增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进诸侯国扩展领土C.成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分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统治。
封国面积很小, 没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迫, 这有益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应选 A 项。
B、C 两项与史实不符,D 项在资猜中没有表现, 清除。
答案 A3《荀子·儒效篇》记录 : “( 周公) 兼制天下 , 立七十一国 ,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 周王授与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答案 C4 西周宗法制下 ,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医生—士”的宗法等级, 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 地区关系B. 财富关系C.崇奉关系D. 血缘关系答案 D5 在中国古代 , 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 推行“一言堂” , 是绝对的真谛。
鲁迅说 : “父关于子, 有绝对的权利和庄严, 假如老子说话, 自然无所不行 , 儿子有话 , 却在未说以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以下哪一种制度相关()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分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政权的政治制度,从王族 (皇族)到老百姓家庭都遇到宗法制的影响。
依照宗法制度, 父系家长在家族中居统治地位, 拥有绝对的权利和庄严 , 儿女只好听从。
故 C 项正确。
答案 C6 某班同学在议论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相关系的时候, 产生了以下四种看法, 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分封制是致使宗法制产生的本源B.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制度C.宗法制是致使分封制产生的本源D.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不一样性质的制度答案 B7 有史学家说 : “且异姓之国, 非宗法之所能统者, 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课时作业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篇》记录:“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间及认为礼”。
这一记录反应了()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利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分析:依据资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表现了“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故 A 项错误;依据资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重申的是家族血缘,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货力为己,大人间及认为礼”,也仅表现了人之私的一面,故 C 项错误;依据资料“天下为家”,表现了家天下的开始,“大人间及认为礼”表现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2.殷商期间就有新年祈福的传统。
甲骨文中“福”字,形为“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 如图) ,这反应出 ()A.初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宗族基础B.殷商统治公司还没有高度集权C.分封制与宗法制亲密联合D.专制王权的独尊地位分析:资料“福”字寓意祭祀本宗族的先人,反应出初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宗族基础,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统治公司还没有高度集权,但与资料血缘关系没关,故 B 项错误;此资料与分封制没关,故 C 项错误;中国初期政治制度还未实现专制王权的独尊地位,故 D 项错误。
答案: A3.[2019 ·福建师大附中月考]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官僚体系、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构造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重申分封制()A.促成了一致民族的形成 B .扩大了西周的领土C.推进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 .稳固了西周的统治分析:题干资料说明分封制推进了中原文明的扩展,故答案为C项。
A 项不切合史实,清除; B、D 两项与题意不符,均清除。
答案: C4.“问我先人来哪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很多地域广为传唱,尽人皆知,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独到的寻根文化。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7.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8.《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9.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2·南京模拟)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有(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2.(2012·启东高一检测)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3.(2012·大同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天下4.(2012·常州学业水平检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这反映了( )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B.秦律严苛细密 C.皇权至高无上 D.丞相独揽大权5.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6.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7.(2012·济宁调研)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九卿D.郡守8.(2012·潍坊高一检测)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9.(2012·广东六校模拟)前不久,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2012·广州调研)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说:“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天下为公”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禹 B.启 C.商 D.汤2.(2012·南京学业水平检测)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2012·马鞍山模拟)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类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4.(2012·合肥模拟)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D.礼乐制度5.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
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
这件史实不能说明( )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B.当时宗法原则受到破坏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6.(2012·浙江五校模拟)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 )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息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7.(2012·长沙学业水平检测)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的“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D.诸侯8.《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9.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10.(2012·龙岩模拟)“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右)”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①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④11.(2012·济宁调研)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家谱 B.宗祠 C.族规 D.授土12.(2012·南京模拟)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组(基础题)1.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2.右图中人物是秦始皇。
他头上戴的称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 A.秦朝服饰丰富 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 D.他对服饰很讲究3.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任命郡守和县令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5.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近代英国亦有郡制,美国则是联邦制,法国实行行省制,这说明( )A.各国都有皇权专制B.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剖土裂疆是历史的必然D.城邦国家利于民主政治建设B组(能力题)7.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8.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9.秦半两钱(见右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
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D.蕴涵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10.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1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县制度14.(2013·山东文综)《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15.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6. (2013·浙江文综)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7.(2013·海南单科)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18.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乎情,止乎礼”表明他( )A .提倡克己复礼B .主张社会和谐C .维护等级制度D .痴迷于乐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