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资料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40.62 KB
- 文档页数:6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选择,填空,判断1 .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2.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3.现实型文学特点: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特点: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1)古代三种文学类型杂揉在一起(2)近代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3)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流变5.三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形象层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性的统一言语层包括:是内指性的,具有心里蕴藉性,具有阻拒性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中国古代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二层次说:庄子----言意说,《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三层次说:王弼(三国)-----言象意。
9.西方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四层次说----但丁(中世纪):字面意义,比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2)二层次说-----黑格尔(近代,18世纪):外在性状,内在意义(3)五层次说------英伽登(20世纪):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冲图示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的特质。
10. 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
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 便渐渐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又称理想型) 和象征型; 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11.1888年4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著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
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
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
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
(1)“言志说”。
《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
(2)“缘情说”。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
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
(1)情感表现说。
名词说明: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事实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 世界, 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建,依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及真知或科学形成比照。
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指责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确定的理论, 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生疏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生疏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颖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及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及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意自身文化,审美及消遣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观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详细化的预想读者。
叙述者讲解并描述故事是一种语言沟通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简答及论述:一,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西方的艺术模仿说认为,如果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话,那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世许多文艺理论家、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
2.西方另一些理论家认为,艺术主体实质是移情者。
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等都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3.文学创造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5.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6.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7.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忆法(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钩),挨次扫描法(对记忆的所有有关内容反复而有系统地搜寻,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按层次推论法(作家把所需回忆的信息按类别、分层次地在头脑中搜寻,并不断与中心意念相联系、比较,以提取最精确、最能符合意念的信息)。
8.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9.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10.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 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美学。
11.“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2.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牛了广泛的影响。
13.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4.西方提出的“三一律”,要求动作、情节、时间空间的整一。
15.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16.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17.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A.再现说B.体验说C.实用说D.表现说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B.声调、语调、情调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A.文艺复兴时期B.17世纪C.启蒙运动时期D.20世纪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的是()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6.“意象”的古义指()A.内心意象B.表意之象C.艺术形象D.心理意象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A.次序B.视角C.时距D.频率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A.表情性人物B.表意性人物C.“性格”人物D.“圆形”人物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A.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A.以叙事为主流B.以抒情为主流C.以议论为主流D.以讽刺为主流二、多项选择题1.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有()A.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B.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C.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D.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凝聚E.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2.《祝福》与《变形记》的共同性在于()A.都有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B.都是对生活的模仿C.都具有审美属性D.都具有象征意义E.都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3.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A.诚挚性原则B.写实性原则C.典型性原则D.独创性原则E.客观性原则4.审美创作主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A.始终关注着现实的利益B.始终保持着与童年经验的联系C.始终伴随着艺术灵感D.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E.情感始终是创作的动力5.“高雅文学”又可以称为()A.纯文学B.大众文学C.严肃文学D.精英文学E.主流文学三、名词解释题1.文采与韵味2.叙述时间3.原型意象四、简答题1.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个、20分)1、文学包括3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文本由三个部分构成:语言系统—言、形象系统—象、意蕴世界—意。
3、文学的唯一媒介物是语言。
4、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
5、把典型人物说成“熟悉的陌生人”的是别林斯基。
6、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再现论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实用说“实用说”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但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3、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先秦“诗言志”说(《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朱自清评其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4、课本剧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
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5、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说明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同样的东西因不同的剪辑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6、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1、中国古典诗论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首次使用了“意境”的概念。
2、文学接受的动机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
3、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导致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第二文本”与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之间出现异变的原因有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个人经验、文化欣赏能力。
5、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可以称为“零聚焦”叙述,而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故事则是“内聚焦”叙述。
6、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具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二重性特点。
7、高雅文学有时候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
8、西方的现代语言学批评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
9、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给作家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
10、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乱龙》中创造了“意象”这一概念。
11、波兰学者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片化面貌和再现客体。
12、审美意象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两类。
13、叙事性作品的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4、抒情话语的主要修辞方式有比喻和象征、倒装和歧义、夸张和对比、借代和用典。
15、相对高雅文学,大众文学的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16、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照文学接受主体的状况来划分,包括个性期待视野和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7、在文学接受的发展过程中,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第二文本”往往会发生的作品形象异变、情感的异变以及思想观念的异变。
18、文学批评的一般实践包括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五个要素。
1、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兴其实是暗喻.."虚静"说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神思"说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滋味"说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物感"说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妙悟"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性灵"说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神韵"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出入"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3、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1、康德18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着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 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2、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着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着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5、艺术交往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做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一、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如德谟克利特..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o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2、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五、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分类: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逻辑学和语言学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德国学者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弗莱 :循环动因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一些政论散文..二、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2、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三、文学作为审美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1、中国魏晋时期;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文史正式分家..曹丕典论o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钟嵘:"滋味"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2、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四、文学作为惯例1、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无意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2、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如..威廉斯便条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3、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4、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文学中的理性: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理性的力量;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形象与理性小结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含某种理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3情感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的特征: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而显现文学也是认识的: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情感与认识小结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4小结文学具备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语言活动..。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比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象外、妙悟、童心、性灵、神韵、意境、出入;移情、心理距离、直觉、审美态度、无意识升华、投射)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个符号化的过程。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著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
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
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
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
(1)“言志说”。
《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
(2)“缘情说”。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
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
(1)情感表现说。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2)本能表现说。
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
合理性与不足: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
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中国“感物说”:再现与表现说的会通3、文学起源的学说观念有哪些在文学起源的问题上,主要四种学说,即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劳动说”比其他诸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1、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也被称作“本文”,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
用利科尔的话说,“‘文本’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的下来的任何话语”。
从语言或话语而不是从作家的角度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突出了文本的符号特性,使文本与其所表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作家意图的关系,成为解读文本的焦点。
2、文学体裁的分类,三分法、四分法的哪些?“三分法”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依据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划分为三个大类,即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类。
三分法至今流行于西方文论界。
“四分法”就是把一切文学作品,根据它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的基本点,进行归纳分类,分别归人四个大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这种分类法在我国比较普遍地被采用。
文学的形态类型1、文学史上出现过哪几种文学类型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艺术表现的“真实性”。
要求文学在表现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的特点是“写实性”的标志,也是“写实性”的基本内涵。
为了追求艺术表现的客观性和真实感,现实文学特别注重写实白描和细节刻画。
因为具体情景、特别是细节描写的准确,最容易让人忽略艺术加工的痕迹而产生真有其事的感受。
艺术表现的具体、细致和准确,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和真实感。
2、“客观性”。
表现形态上的“写实性”源于主体创作态度的“客观性”,“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实现“真实性”的前提和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规定。
“客观性”要求作家必须忠于现实生活,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所以高尔基给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
为此,现实主义文学在把握时,尤为强调作家要对生活现象做细致入微地观察,强调作家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去表现生活。
3、文学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进入20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4、叙事学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西方叙事理论在20世纪随着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迅速发展起来,最终形成对现代小说研究影响深远的叙事学。
叙事学研究将小说视为一个独立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客体,根据一定的模式,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小说内部各种成分及其之间的关联,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这些问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论述,各种叙事理论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术语和理论。
但是叙事学研究一般都涉及三个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文本层面。
故事层面呈现为前后有序的事件,是作为文本的叙述内容而存在的,其关键问题是小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叙述层面指文本的创造性叙述过程和叙述行为,涉及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者的分类问题;文本层面是叙述行为的物质化结果,主要讨论叙述时间、叙述观点、叙述距离等问题。
叙事学:指20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等形成的叙事理论。
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
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
文学创作1、什么是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艺术呈现,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它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上面而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徽章。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2、文学原型的含义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或意向。
比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月亮、香草、石头等原型,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
3、创作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的认识和作家的想象而言是一种飞跃。
灵感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4、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区别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受到题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常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5、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古代文学流派举例: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江西诗派豪放派婉约派唐宋派竟陵派桐城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小说流派: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鲁迅的影响下,以文学研究会成员为主,产生了“乡土小说”派。
以创造社成员为主,产生了“自我小说”派。
30年代初在上海形成了“新感觉派”,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
30年代还出现了“社会小说流派”。
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有一个名声很大并引起过激烈争论的文学流派——“京派”。
1文学流派的特点2文学流派的形成标志文学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群体在艺术和思想上相近的见解,形成了群体共有的创作特点,有标志性的创作成就。
文学流派和文学社团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文学流派的形成方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1、“有心”:以自觉组织文学社团的方式形成流派。
但社团≯流派。
2、“无意”:没有社团组织形式,或“流派宣言”的标榜,却因为有群体特色而被人们视为流派。
4、文学流派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文学流派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流派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竞争,形成了文学活动的多样多元的格局;流派活跃是文学繁荣的表征。
文学接受1、文学消费的含义文学消费是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情况下,人们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和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进行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尧斯伊瑟尔尧斯把文学史看成“读者的文学史”,“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讲是注定为这种接受者而创作的”,读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作反映的环节,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的力量。
”尧斯举了一个例子:费陀的《芬妮》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伊瑟尔的观点“空白”理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结构上的“空白”,它存在于情节、对话、生活场景、人物性格、心里描写等方面,这些“空白”所造成的作品的许多不确定性,它们召唤着读者以创造性想象去填补。
3、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指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所构成的、对其接受活动具有制约性的意向结构。
是读者在阅读之前或者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所形成的既定心理图式(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期待视野构成了接受可能实现的限度,是接受者感受、理解文本的基础。
4、恩格斯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恩格斯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当作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恩格斯《致拉萨尔(1859/5/18)》:“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作品的”恩格斯并没有进一步具体论述,从恩格斯提出的语言环境可以解析出其意义。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把作家作品放进他所产生的历史时代,站在时代社会的要求去评价作家作品的价值;一方面则是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