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主粮化 前路仍漫长
- 格式:pdf
- 大小:518.35 KB
- 文档页数:4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
生产成本较低。
因此,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马铃薯能够为数亿人提供食物,尤其是在贫困地区,马铃
薯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能
够弥补其他粮食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不足。
此外,马铃薯含
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然而,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中仍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种植过程中
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其次,马铃薯的缺点是单
一性较强,仅仅作为主食营养不够丰富,需要保证搭配多样化。
最后,马铃薯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政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效益。
二是加强多样化搭配,例如在马铃薯饭中混合其他谷类,做成沙
拉等多样的菜肴。
三是加强马铃薯的加工技术研究,制作更多多样化的马铃薯制品,并推广相关技术。
总之,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有意义的战略,需要克服种种瓶颈,
以充分发挥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的潜力。
土豆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土豆(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土豆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豆产业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的经济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土豆产业的现状。
目前,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玉米和大米。
全球土豆产量逐年增长,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是全球土豆产量最大的国家。
除了作为主食作物外,土豆也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工业应用等领域。
土豆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全球农民的首选之一。
然而,土豆产业在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气候变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土豆是温带作物,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影响土豆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土壤污染和病虫害问题也是土豆产业面临的挑战。
土壤质量的下降和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土豆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土豆产业的未来经济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首先,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将为土豆市场提供巨大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品供应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土豆的作为主食作物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其次,土豆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具有投资回报周期短、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等优势,使得它在各个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
这些优势将为土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的育种技术和种植技术的应用,为土豆的品种改良和增产提供了新的机会。
例如,耐病虫害的品种、抗旱品种等的研发和推广,有望提高土豆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土豆产业的发展。
此外,土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土豆将在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将进一步推动土豆市场的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供应链短板、农民收入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受限,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科技支持与培训、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提升产品加工技术等。
这些建议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建议,相信马铃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为农民和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2. 正文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马铃薯产业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产量、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马铃薯产品在市场供应链上存在短板,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生产积极性不高。
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市场价值。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2 问题一: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种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产量不稳定,甚至出现了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
网友调侃土豆退出蔬菜界成主粮:红薯山药已哭晕网友调侃土豆退出蔬菜界,红薯和山药已哭晕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土豆将“雄起”进军主粮界,你想好怎么吃了吗?新快报记者华静言(微博)土豆主粮化做馒头面条吃出花样昨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是大家直观理解的“天天煮个大土豆啃,或者顿顿炒盘土豆丝”。
主粮化是用土豆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土豆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据@央视新闻官博称,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
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从菜变成“饭”学生族就大呼“求放过”土豆“熬”成主粮,网友调侃说,土豆君就此退出蔬菜界了吗?对红薯君和山药君来说,太残忍了!众多土豆爱好者欢欣鼓舞地在微博上列出一长串的菜单,从炒丝、炖块、压成泥到炸成条,足足一本“土豆百吃”,表示以后点餐吃土豆“更加理直气壮”。
土豆从菜变成“饭”,不同地域的人接受度相差很大。
网友@Grow_faint说,“在内蒙古,土豆一直是饭桌上的主角,主食是它,菜也有它,各种吃法。
”网友@植物人史军表示,很多地方(土豆)早就是主食,他本人就曾“在甘南河谷体验过一周的土豆主食经历,天天都是土豆就大饼吃,注意!土豆是饭,饼是菜!”对于南方人来说,土豆想要“顶替”白米饭在碗里的地位,还是让人觉得“不太习惯”。
土豆变主粮前路漫漫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5年第2期马铃薯主粮化是对中国百姓数千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的挑战,是对现有加工技术水平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百姓消费观念的挑战。
本刊记者郭梁近日,一场有关土豆(学名马铃薯)的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等共同举办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推进途径。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要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主粮消费营养健康的新要求。
《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发现,把土豆变成主粮,从中国农业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基层广大种植户的角度来说,无疑具有美妙的前景。
然而,推行土豆变主粮这条路并不平坦,面临诸多困局:难以改变的中国百姓数千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推动高产优质品种种植过程相当复杂,以及加工业落后、产业优势发挥不充分等。
主粮化事关大局对于拥有1 3 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 0 1 4 ~ 2 0 2 3 ) 》指出,未来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那么,在传统三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产量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马铃薯主粮化,无疑给中国粮食增产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余欣荣说,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地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 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黑龙江农科院脱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长吕典秋表示,我国目前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因为耕地面积有限,增产空间也很小,提高产量的难度比较大。
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业内人士近日在此间表示,自农业部2015年初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以来,我国在马铃薯主食化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一些成绩,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
日前在甘肃定西举行的2016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泓介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致在8400万亩和9600万吨左右,这两项指标均处在世界第一位。
与发达国家马铃薯50%的平均加工率相比,我国加工率约为7%,一直没有找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
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专家组成员王一航看来,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还坚持传统的饮食观念,仅仅把马铃薯当做蔬菜。
“要推动马铃薯主食化,一定得本土化,制作成老百姓爱吃的馒头、面条、点心等食品。
”王一航说。
张泓表示,如果马铃薯成为我国居民一日三餐主粮之一,替代十分之一的现有米、面主食,相当于新增上亿吨鲜薯消费。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化尚有差距,但在中国“薯都”甘肃定西,自2008年以来,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
而且,已经有一批当地企业在马铃薯主食化上先试先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目前,定西市已经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等主食产品18类,马铃薯主食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
此外,不少传统餐饮企业也加入到马铃薯主食化行动中来。
河南郑州姐弟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宝民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与甘肃省定西市开展合作,希望让甘肃马铃薯生产加工厂商更多对接一线餐饮企业,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定西等马铃薯产地,昔日农民口中的“救命薯”,近年来也成了当地人的“致富薯”。
定西市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488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
马铃薯变主粮化品种须先行土豆要中国第四大主粮了!近日,有专家称"只有土豆能拯救人类",这意味着被当成蔬菜的土豆“农奴翻身把歌唱”了。
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主粮化发展。
小土豆变成主粮,其含义并不是网友调侃的一个烤土豆配上一盘炸薯条,而是要在马铃薯深加工上下功夫,通过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再制作出土豆泥甚至馒头、面条等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主食。
马铃薯主粮化的核心在于深加工,而深加工需从源头谋划,这源头,就是专用品种。
本期“业界聚焦”带您了解为什么不是所有马铃薯品种都能加工成全粉,为什么不是所有专用品种都能用于加工全粉。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为您解读————不是所有马铃薯都能加工全粉让马铃薯成为主粮,不管是变成餐桌上的馒头、面条,还是变成国家粮库里的储备粮、战备粮,都需要马铃薯先“变身”成为全粉。
那么,是不是所有马铃薯都可以加工成全粉?什么样的马铃薯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粉身碎骨”?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金黎平。
马铃薯全粉目前仅有少数品种能用于全粉加工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马铃薯全粉。
国家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小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既要用全粉制成馒头、面条等以及综合利用产品,更是着眼于马铃薯高产、全粉营养性、易贮藏等特点的选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马铃薯能够用于全粉加工。
当前,油炸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专用品种依然是国外引进品种一统天下,尤其是华北地区规模化种植的用于食品加工、全粉加工原料生产的品种基本上是国外引进的“夏波蒂”和“大西洋”,这两个品种加工品质优,但由于需要大水大肥大药,种植成本高,适宜区域小,抗病性差,一般农户难以种植成功。
马铃薯主食化有多远?作者:冯华,王浩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6年第5期冯华王浩“马铃薯主食开发,并不是让大家直接把马铃薯当成主食吃。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解释,马铃薯主食开发,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
土豆当干粮,是粮食不够吃了吗?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我国粮食已连续12年丰收,推行马铃薯主食开发,并不意味三大口粮出现短缺。
但从供给侧结构来看,口粮出现‘三量齐增’现象,特别是玉米去库存压力大,因此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从需求侧结构来看,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追求营养健康成为消费趋势,而农产品市场结构又比较单一。
因此,把马铃薯纳入主食大家庭,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
”此外,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还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
那么,为什么选中了马铃薯做主食?食物史证明了马铃薯是适合人类需求的主食。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在欧美等国,马铃薯作为主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就中国而言,在西北的陕西、宁夏部分地区,东北部分地区,马铃薯已经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最令人心动的,是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说,通过检测发现,马铃薯主食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7类营养物质,还填补了日常主食中缺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100克的马铃薯中维生素的含量相当于7个苹果的含量,或者是一个半西红柿的含量,钾的含量相当于两根香蕉。
从事马铃薯育种及产业开发的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部队吃的压缩饼干99%都是马铃薯全粉,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食物也是由马铃薯全粉加工成的,马铃薯全粉的营养价值可见一斑。
”王小虎说,项目组在内蒙古的实验表明,坚持食用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馒头,人体中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更健康。
2024年土豆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土豆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本文旨在对土豆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土豆的产量、出口和进口情况以及消费趋势,来揭示土豆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土豆产量分析土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作为主食供人们食用。
根据国际农业发展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全球土豆产量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长,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各国土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世界主要土豆生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和美国等。
土豆出口和进口情况分析土豆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土豆出口量稳步增长。
一些土豆生产能力较强的国家,如荷兰、法国和德国等,是土豆的主要出口国。
而主要的土豆进口国包括英国、西班牙和日本等。
土豆贸易的增加主要受益于全球市场的开放以及运输和储存技术的改进。
土豆消费趋势分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豆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土豆作为主食,在许多国家的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土豆的加工和制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例如,土豆片、土豆泥和土豆糕等加工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特色小吃。
因此,土豆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的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土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土豆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土豆作为主食的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其次,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土豆的需求增加。
此外,土豆加工产品的创新和增加也将提高土豆市场的潜力。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对土豆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研究和农业管理。
结论土豆市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土豆产量、出口和进口情况以及消费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豆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土豆种植和市场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分析[摘要]我国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的定位一向被认为是属于蔬菜鲜食类,而今后,马铃薯将成为小麦、玉米、稻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在2020年,主粮消费中就会有50%以上为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马铃薯的消费形式多为鲜食为主,马铃薯主粮化道路并不容易,马铃薯主粮化加工技术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对马铃薯的定位的转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方式1 引言来自农业部消息:我国将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或将成为主粮”这一消息一出,迅速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
在我国,马铃薯的定位一向被认为是属于蔬菜鲜食类,而今后,马铃薯将成为小麦、玉米、稻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在2020年,主粮消费中就会有50%以上为马铃薯。
对马铃薯的定位的转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消耗压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2 我国启动马铃薯战略的重要性传统中,我国通常把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但是从营养组成上来看,它则与小麦、大米更为相近,与蔬菜则相去甚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饱食,而更加注重更加健康、更加营养、更加美味的饮食。
更多的粮食作为饲料作为生产肉、蛋、奶,满足了消费者对饮食的追求,同时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量,在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同样需要更多的粮食,粮食安全成为一种全球社会问题。
2.1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主粮化潜力大马铃薯种植在我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成碱性的食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其中钾、镁含量都要高于精白面、米粉。
马铃薯中包含丰富的赖氨酸,而蛋白质含量只有2%,但是它具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吃马铃薯能够让人体获取足够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健康。
而且马铃薯中包含了大量的维生素C,而其他面食中所没有的,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十倍,维生素B1、B2、镁和磷含量比苹果高很多,马铃薯中的膳食纤维对肠胃的粘膜没有刺激性,有助于人们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更好发展。
一、马铃薯产业现状1. 产量增长缓慢以全国为例,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而单产也存在着波动不定的情况,导致全国马铃薯总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品种单一我国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品种仍以中熟和晚熟品种为主,早熟、抗病性好的新品种推广较少。
这导致了马铃薯品种单一,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3.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种植技术滞后,致使马铃薯生产效益不高。
4. 抗病品种不足随着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频繁爆发,我国马铃薯种植所面临的病虫害问题也日益严峻。
目前我国抗病品种的种类相对较少,难以满足种植需求。
5. 产地销路不畅由于我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一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导致了马铃薯的销路不畅,部分农民难以获得应有的收入。
二、问题分析由于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布较广,农民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依然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技术,导致了产量低下。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马铃薯品种单一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缺乏品种创新,导致了我国马铃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足,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三、建议1. 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针对马铃薯产业存在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从政府部门出发,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可以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 加大马铃薯品种创新力度针对品种单一的问题,可以引导科研部门和企业增加对马铃薯的品种创新研究,推广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对具有抗病性、耐逆性和高产性等特点的新品种进行重点推广。
浅析马铃薯主粮产业化发展现状韩 晓摘 要:马铃薯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和全营养等特性,是重要的粮菜饲料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产业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本文通过对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的调研,对马铃薯主粮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化;发展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是世界公认的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好食物。
西方早在50多年前就把马铃薯当作主粮,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把马铃薯列为“第四大主粮”进行归类统计。
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都将马铃薯视为主粮。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如拿大、俄罗斯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分别为54公斤、105公斤、72公斤、53公斤、66公斤、114公斤,均远高于我国37公斤的人均消费水平。
一、马铃薯主粮化主食化的发展现状自2015年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社会各界对马铃薯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随着宣传热潮退去,尤其随着很多企业陆续受挫,马铃薯主粮化又近乎停滞;除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希森马铃薯集团)连续十几年专注于马铃薯外,已很少有企业再涉足。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人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推行方式欠妥当、不接地气。
2019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500多万亩,居全球第一位,而单产水平较低,原因就是种子落后。
种子是农业之母,马铃薯育种这一行业门槛高、技术要求严格、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
国外(如美国、加拿大、荷兰)的脱毒种薯培育都是政府投入,而国内,就连企业都很少投资这一领域。
为搞好马铃薯育种产业,希森马铃薯集团先后培育出脱毒种薯新品种希森3号、希森6号等,到目前已经杂交培育出了18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品种(系);其中希森3号、6号等7个新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和国家注册登记。
希森6号以单季亩产9.38吨、9.58吨的产量,两度刷新世界纪录,而普通马铃薯品种亩产只有1.8吨左右。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淀粉、薯片、薯条等食品,是重要的食品原料。
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支持,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放缓。
2. 产地分散,市场营销困难由于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散,产地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导致交通成本增加,市场流通不畅,增加了市场营销的困难。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面临着销售难题。
3. 加工环节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起步较晚,加工工艺不够成熟,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加工环节脱敏严重,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
马铃薯加工产品多是初级加工产品,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 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陈旧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结构以传统品种为主,品种陈旧,抗病性、抗逆性差,市场竞争力较低。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让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处于劣势地位。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应当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抗逆性,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扶持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地集中度鼓励农民组织成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地的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合理规划产地,减少交通成本,改善市场流通。
3. 加强马铃薯加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对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整合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土豆,中国第四主粮作者:余弘阳来源:《小康》2016年第10期马铃薯(土豆)主粮化,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不够吃了,而是为了更好的保障粮食安全,应对居民粮食消费升级。
但其主粮化之路,尚须解决不少难题。
4月7日,国家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提出要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
这是农业部最新一次为马铃薯主粮化“吆喝”。
此前的2月23日,农业部向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农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这份文件,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这较一年前农业部提及的“1.5亿亩”和“主粮消费50%”目标有所下调。
同时,农业部希望此举能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作为替代“镰刀弯”地区玉米的理想作物之一。
多名专家表示,调整量化目标,预示着高层对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有更理性的评估和理解。
从长期看,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但目前需要落地配套政策,理顺从技术、存储、加工到市场的产业链障碍。
马铃薯别称众多,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及香港称为薯仔,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
还曾被称呼为爪哇薯、土芋、土生、香芋、洋山药、山药豆、阳芋等。
2015年,农业部多次提出,未来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亦提及“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不过今年2月23日颁布的《意见》,对这两个有市场风向标意义的目标有所调整。
十年目标被“1亿亩”和“亩产1.3吨左右”的五年目标取代,而2020年马铃薯主食消费占总量比重也由50%下调至30%,并明确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为30%。
“下调主食比重,是高层对马铃薯主粮化和粮食安全有更理性认识的体现。
2024年土豆种植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土豆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土豆种植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土豆种植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前景和潜在机遇。
土豆种植市场的成长土豆种植市场的成长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全球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土豆作为一种廉价、高营养价值的主食作物,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接受。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土豆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土豆种植市场的增长。
2. 技术进步与创新土豆种植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农民提供了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改良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土豆的产量和抗灾能力。
此外,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设施也能提高土豆的生产效率。
3. 政策支持与投资一些国家的政府通过农业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土豆种植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投资者也看好土豆种植市场的潜力,纷纷投入资金用于土豆种植业,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土豆种植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土豆种植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 疾病与虫害土豆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虫害的侵害,这可能导致产量的降低和质量的下降。
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控制疾病和虫害,这增加了种植成本。
2. 市场饱和和价格波动随着全球土豆产量的增加,市场上的土豆供应量逐渐饱和,这导致了价格的波动。
此外,土豆种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不稳定的天气条件可能导致产量减少,进而影响价格。
3. 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土豆种植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水资源污染。
农民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的土豆种植实践。
土豆种植市场的前景和机遇尽管土豆种植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仍有前景和潜在机遇:1. 健康食品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土豆作为一种天然、高纤维和低脂肪的食品,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以土豆为主食势在必行
由于干旱持续肆虐,中国农业专家正在考虑放弃传统主食-大米,转而鼓励农民种植土豆。
饭桌上的米饭可能会让位于土豆泥和薯条,许多农业产区的严酷干旱意味着这种转变也许势在必行。
其貌不扬的土豆更加耐旱,更可能成为水稻和小麦的替代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专家屈尽玉说:“土豆比水稻和小麦更加耐旱,更适合中国,因为中国六成的耕地缺水。
”
这种转变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利用补贴让农民放弃水稻和小麦。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土豆最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土豆一直是西北等地区的后备粮食。
如果小麦歉收就种植土豆,因为土豆在干旱时的产量至少能达到正常产量的60%。
当地农民称之为“救命粮”-在中国,土豆被当作一种粮食作物。
虽然洪水成为今夏媒体的焦点,但中国每年灌溉用水的缺口仍然高达300亿立方米。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凡说:“土豆不仅更有营养,而且每公顷产量比其他作物高出3到4倍。
”
陈凡还说:“由于技术限制,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难以提高,于是土豆成为满足13亿人粮食需求的更好选择。
”
中国国土资源部表示,中国在过去10年里丧失了将近7%的耕地。
农田还受到污染和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
中国六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属污染,超过四成的耕地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河南:难成土豆主粮化推广重点区域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5年第3期
文张耕畅
近期,“土豆将成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的消息遍布各大媒体。
按
照农业部透露的信息,未来5-6年,土豆将会成为国内第四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从目前的8000多万亩增加到1.5亿亩,几乎翻了一倍。
土豆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在黄河以北的省份基本都把它定为“主粮”,而黄河
以南地区则大都把其归为“蔬菜”。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李鑫说:“如果你去翻翻之前有关河南省的统计数据,会发
现土豆其实曾长期被划分到蔬菜一类,不怎么受‘重视’。
”
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去年12月份发布的2014年河南粮食生产情况,土豆并没有出现,而是和红薯等被统称为薯类出现在了最后一栏,薯类总的播种面积只有521万亩。
这500
多万亩当中,红薯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土豆占的比例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郑州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土豆专家庞淑敏估计,实际上可能只有几十万亩。
既然土豆种植适应性比较强,为什么没有在河南大面积种植?庞淑敏表示,就河南来说,
主要是因为河南人多地少,耕地本来就比较紧张,加上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已经占好位置,可供发挥的空间很有限;另一方面,从种植习惯上看,相比土豆,河南大部分地区更习惯种红薯,如果不是有明显的种植效益,这种局面难以很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