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模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正好是11月24感恩节的时候讲的单元六的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教材编排的特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鲁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
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
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三、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Judging a person is of course not by his statements, but by his actions, not by what he claims to be, but by whathe does and what he actually is.(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教材编排的特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鲁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
因此,__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
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教学目标:篇一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
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二说课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Coope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osperity of all team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上午好!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
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
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上挂出的教学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
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
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锦集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To manage less is to manage well.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三、说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为什么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儿子了不起?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说课稿时间:2020-05-20我要投稿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冒者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并理解“疾步、废墟、昔日、瓦砾、爆炸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第二课时:1、感受儿子的了不起,以及儿子的巨大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进行爱的教育3、有感情朗读课文4、正确书写生字词语教法和学法:(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我以单元导读中的学习要求导入课题,把“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作为重点和难点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这堂课设计运用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疑促读,读中感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并在体会后及时总结了写作方法因为课文内容虽然感人至深,但毕竟离孩子们太遥远了,于是最后安排一组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伟大父爱和母爱的感人图片,把他们从书中拉到了现实,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后,再回到课文中去体会36小时后,儿子还埋在废墟中,父亲的内心世界,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感而发了课后反思:按照教学设计,总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在品词析句时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的,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结果是问题出来之后就直接说了,效果也就差了一些还有一些环节的衔接上也不够流畅小练笔安排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篇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
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我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教材梗概: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片段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
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2008年5月12 日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
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
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二、说教法: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
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
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
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
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
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文档汇编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身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的伟大.2.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课我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
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XX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XX地震的图片,师生配乐朗读,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1.接着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但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
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23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
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
”说明有人阻挡过他。
都谁阻挡他了?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生:救火队长。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还有谁?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篇1一、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
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的难点则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二、说学情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较高阶段。
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1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六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重在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依据课标立目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高段阅读教学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组教材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借助图片感悟文本,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情境中想象、交流、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结合课文,感知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我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子之间的信任。
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上午好!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
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
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教学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
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
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江边完小:陈改香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6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
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
3、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
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
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
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到学习方法,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想象。
4、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5、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6、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关于地震的视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打开书9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汇报。
3、检查字词。
4、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悟情ﻫ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板
书:了不起)
2、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ﻫ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ﻫ学习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ﻫ(2)分角色读课文。
(3)从父亲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习12自然段:
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
(1)从“挖”字你读懂了什么?
(2)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
(1)经过36小时艰苦挖掘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的?ﻫ(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ﻫ(四)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想象写话。
2、汇报交流,发展语言。
3、小结。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儿子又是怎样了不起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