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3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游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游戏,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游戏一:数的分解2. 游戏二:24点游戏3. 游戏三:数独游戏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游戏一:数的分解(15分钟)a)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b)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c)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游戏心得。
3. 游戏二:24点游戏(15分钟)a)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b)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c)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游戏心得。
4. 游戏三:数独游戏(15分钟)a)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b)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c)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游戏心得。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指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与游戏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维品质: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思考方式,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数的整数概念、负数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进行数学推理和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运用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
如在温度计上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展示:(1)引入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观察和总结,认识到整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整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举例进行加减运算,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数轴的运用,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练习:(1)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整数概念和负数概念的掌握,并能够熟练进行加减运算。
(2)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拓展: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设计一个小小数学游戏,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制定规则并进行游戏。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将教材的图片、公式及实际问题展示给学生,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知识。
2.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听写和练习题的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笔记的撰写,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数学游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9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平时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可以让2人钻过去的大洞。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轴对称图形,感受剪纸的神奇,经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数学游戏的趣味性,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史的文化和魅力。
教学重点:能在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可以让钻过去得大洞。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思维掌握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指导法。
学法: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动手操作。
教具:安全剪刀作业纸【课时安排】:1课时一、《史记》育德。
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先欣赏一组剪纸作品。
学生便欣赏教师边介绍我国剪纸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剪纸起源于古代,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叔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可以说递延着我们祖先古老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
)【设计意图:通过《史记》的讲述,即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让学生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达到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二、激趣引入。
1、刚才欣赏了优秀的剪纸的作品,你想试一试吗?(生回答)2、看大屏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图案在2分钟内完成(轴对称图形),动手试试吧!(师强调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3、展示自己作品,并说一说你是这样剪得,技巧在哪。
(学生汇报、展示自己刚才剪纸的成果并说明剪纸的技巧)4、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做一个与剪纸有关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数学游戏)师拿出一张作业纸,出示给学生看。
并出示课件,谁能在2分钟内在这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大得让两个同学都能钻进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教学设计1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数字推理、几何拼图、算式谜语等不同类型的游戏,旨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善于思考、探究,勇于挑战自我。
但部分学生对数学游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数学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数学游戏材料,如PPT、游戏卡片等。
2.准备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
3.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系列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具体的数学游戏,如数字推理游戏。
通过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在游戏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游戏展示,让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其他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衡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
3.能够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来实现平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平衡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平衡情况。
3.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衡的概念与物体平衡的原理。
2.运用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四、教学准备1.实验用的天平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2.图形化的教学辅助材料。
3.学生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平衡。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不会发生位移。
2.讲解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如何通过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天平两端,观察其平衡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通过增减质量的方式实现平衡,探讨其中的规律。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平衡的概念和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第五步:小结(5分钟)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结,确认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2.回答课后习题,巩固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平衡的原理,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总结,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为《6.5.4 有趣的平衡》的教案内容,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学习: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游戏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作为教育中的基础科目之一,其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关,还与教材、教具等方面有关。
而互动学习则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各种形式的互动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互动学习的角度出发,探究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游戏的好处。
一、游戏的设计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游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比较教学不同方案,找寻出较为优秀的方案。
游戏可以分为几个环节,是让学生自行编写教案,与同学共享教案,通过比较,找出最好的教案。
比赛的设计环节可以涉及到知识点和教学方法。
对于知识点,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题型,提高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等。
对于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短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比较,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游戏的好处1.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互动游戏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2.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各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学习群体,效果各异。
利用互动游戏,学生能够深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积极策划的习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求自己进行自主认识、思考和创新。
在编写教案和比较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帮助学生形成策划思维习惯,获得自我认识。
4.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游戏的设计需要学生集思广益,思考找出优秀的教学方式,从而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设计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拥有了更广泛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的模式,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中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这些游戏充满了乐趣,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几何形体、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愉快成长。
第一部分:数的大小比较游戏1.数字排列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将一组数字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时间限制为一分钟。
游戏共三个难度级别,随着级别的提高,数字的数量和数字的大小也会不断增加,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2.数的大小比较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在给出的两个数中选择较大的一个或者较小的一个,类似于“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方式。
游戏涉及到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回顾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加减乘除游戏1.快速计算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加减乘除计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数学保龄球游戏:这个游戏类似于保龄球,规则是将球击打到对应的数字上,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计算结果。
这个游戏既可以单独游玩,也可以竞赛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精准性,增强他们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几何形体游戏1.图形拼图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几何形体拼成图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形体的属性。
2.三维几何模型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来理解立体几何形体,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游戏中,欢乐学习想象力与形态之间的联系。
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游戏1.掷骰子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学生根据两个骰子的结果来做一系列计算,如加减乘除、比较大小等,游戏本身充满了概率的元素,正是通过这些元素,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概率与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2.图表统计游戏:这个游戏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统计数据来得出结论,游戏中出现的业内知名公司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互动授课,轻松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极为热门的一个话题。
而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也出现了许多互动授课的案例。
其中,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教案2.1,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互动授课的方式,让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题为“面积的认识和计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并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随后,教师通过板书、投影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
同时,教师还使用了动画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过程。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互动授课的优势1.提高学生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
在互动授课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学生兴趣。
2.促进学生思维互动授课可以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通过互动授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互动授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互动授课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
三、补充建议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意识”,即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探究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
2.科技支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在互动授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工具,例如电子教案、动画、视频、智能教具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3.发挥“学习三叶草”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听过“学习三叶草”的说法,即校内学习、家庭学习和社会学习互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在互动授课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习三叶草”的作用,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 能够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教材要求的教学计划
- 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数学知识点:
1. 几何图形和空间几何
2. 小数的计算和运用
3. 数据和图表的分析
4. 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换算
5. 分数的计算和运用
6. 算式的解法和推理
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评价方法
1. 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分
2.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的观察和记录
3. 小组合作活动的团队合作情况评价
4. 测验和考试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教学资源准备
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和练册
2. 教学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具
3. 实物和图片资源
4. 计算器和尺子等实践工具
教学效果反馈
1.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
2. 学生研究情况的周期性总结和分析
3.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合作探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你们知道“料事如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今天老师也能做到“料事如神”,你们信不信?现在老师任意点13位同学,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你们信吗?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的: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开展学生的类推才能,形成比拟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敏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开展学生的类推才能,形成比拟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
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
老师宣布游戏规那么:4位同学跟随着音乐〔甩葱歌〕围着凳子转圈,音乐“停”的时候,四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老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
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
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其实这里面蕴含一个深奥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猜想多媒体出例如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师:4个人坐3张凳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给大家解释这一现象吗?2、自主考虑。
〔1〕独立考虑: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小组合作,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是用什么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学情预设:第一种: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学生展示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的几种不同摆放情况。
课件再演示四种摆法。
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数学游戏——剪大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使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剪刀、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利用手中的作业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2.展示学生成果。
3.质疑:那你们能在同样大的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让两个同学钻过去吗?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能,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魔术师才能做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数学游戏。
(板书课题)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1.学生初探(1)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图示,自己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提示:注意安全)(2)展示学生成果(分别展示剪得对和不对的作品)。
2.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1)质疑:为什么有些同学剪不出洞,而是把纸剪破了呢?小组内说说你剪的步骤。
想一想,怎样剪出的洞大?(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指名同学演示剪的过程。
(4)对比:剪大洞的作品与剪小洞的作品有什么不同?(5)想一想,怎样剪出的洞大?3.动手操作。
(1)学生动手再次剪纸。
(2)展示成果。
4.小结: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分数越多,也就是剪得越细,形成的洞越大。
三、课堂总结1.说说你的收获。
2.小结: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数学作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六年级下册《鸽巢原理例1、例2》为例,详细描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鸽巢原理的应用。
具体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关于将一些物品放入鸽巢中的问题,例2是关于将一些人分配到不同组别的问题。
通过这两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二是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与鸽巢原理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一群鸽子停在巢上,引发学生对鸽巢原理的思考。
2. 讲解:我详细讲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例1和例2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原理。
3.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鸽巢原理的定义和例题的解题步骤,以便学生跟随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鸽巢原理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作业题目如下:例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现在要将这些学生分配到5个小组中,每个小组至少要有1名学生。
请运用鸽巢原理,找出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答案:方案1:1个小组有10名学生,其余4个小组各有5名学生;方案2:2个小组有6名学生,其余3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3:3个小组有5名学生,其余2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4:4个小组有4名学生,另1个小组有6名学生;方案5:5个小组各有3名学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并用其解决相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
4.灵活应用“鸽巢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纸杯、吸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多媒体演示“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
把3个磁扣放到2个圆圈里,有哪些放法?(学生思考)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师:这句话里“总有” “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教师:“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 “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
(2)逐步深入 初建模型把4根吸管放到3个纸杯里,有哪些放法? 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得到了四种全部情况,从而获得了支持这个结论所有的实物图像表征,为后面的“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论。
但部分学生对于集合思想和逻辑推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原理,学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鸽巢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鸽巢问题的定义和原理。
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若干个物体放入若干个集合中,求解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或者具体集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鸽巢问题实例,如:“如果有8个鸽巢和9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鸽巢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9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出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3.感受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培养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剪刀、作业纸或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我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你们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拿来了吗?拿出来展示给同学看。
生:拿出自己课下准备的剪纸作品并分组展示。
师:你们个个心灵手巧,真是太棒了,老师有个难题,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下?
生:能。
师拿出一张彩纸,出示给学生看。
师:老师的难题就是在这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大得让两个同学都能钻进去。
这节课,你们想想办法,帮老师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初探。
师:直接在这张纸上剪个大洞,能钻个人过去吗?
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你们再寻找别的办法了。
打开课本39页,学生自学39页图示,自己试着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
2.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剪出一个大洞的过程,同时并讨论为什么组内的同学有的剪不出洞,而是把纸剪破了。
3.答疑
师:刚才有的同学很迷惑,为什么自己剪不出来洞呢?现在找同学来演示一遍,你们也一同动手,再剪一遍,看看能否剪成一个大洞。
学生边说方法边演示,下面同学跟做。
第一步:把作业纸对折起来。
从折痕上的A点向对面剪,不要剪断。
第二步: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剪,不要剪到头。
第三步:像这样来回的剪。
第四步:最后从折痕上的B点向对面剪,也不要剪到头。
第五步:从A到B把折痕剪开。
学生再一次完成游戏。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剪才能保证剪后的纸连通不断了吧。
再找学生说剪纸注意点。
4.学生再探。
刚才剪的结果,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剪的洞最大。
为什么大?学生交流、总结经验。
5.小结
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形成的洞就越大。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数学的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就会有意想不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