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 格式:pdf
  • 大小:162.3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对天人关系的阐述 ,为中国古典美学 奠定了哲学基石 ,使中国古代美学体现了迥然不同 的特征 。从“天人合一 ”的哲学范畴出发 ,中国美学
·14·
强调人的审美意识顺应符合自然 ,强调审美过程中 的物我统一 ,心物感应 ,使“天人合一 ”成为一个核心 的美学范畴 ,其包含的意义十分深广 ,几乎中国古典 美学的所有范畴都以此为基础 。
第 3期 (总 33期 ) 2009年 9月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No. 3 ( SumNo. 33) Sep. 2009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杨奇峰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一为特征的“中和 ”等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孟子 之后 ,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挥者便是荀子 。 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相统一 ,贯穿了整个荀子 美学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也显然是儒家追求“中 和 ”境界的美学理想的继续 。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 继承荀子 ,他赋予“天 ”以“仁 ”的特性 ,将“天 ”人格 化 ,同时又肯定人的主导作用 ,他正是在这一前提下 论述“天人合一 ”的 。这种美学观念 ,虽有其神秘性 , 但在中国 美 学 史 上 常 常 成 为 艺 术 家 们 所 遵 循 的 原 则 。“六朝 ”时期 ,玄学之风勃兴 ,儒家思想作为显学 或名教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 ,但其热爱生命积极入 世和求实 的 精 神 依 然 不 同 程 度 地 影 响 着 当 时 的 文 论 。唐五代时期 ,虽佛 、道比较盛行 ,但儒家从未消 遁 。其言志 、载道与致用的美学思想 ,明道 、征圣与 宗经的美学标准一致受到重视 。明理学历经“滚 、 洛 、关 、闽 ”学派和“陆王心学 ”的阶梯式推动 ,在方法 论上走的是“儒道释 ”互补的道路 ,但主要是以后两 者来补充前者 , 从而把儒家的“中和 ”或“中道 ”与 “天人合一 ”等思想发展到极致 。清朝美学的代表人 物当推王夫之 、叶燮 、石涛和刘熙载 。他们对文与 质 、真与假 、诚与幻 、空灵与实际 、诗品与人品 、阳刚 与阴柔等范畴的相互关系的论述 ,始终遵循着儒家 “中和 ”为美的美学准则 。
摘 要 :儒家美学以孔子为发端 ,以“仁学 ”为基础 ,由孟子和荀子各从一端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伦理学和 心理学联为一体的儒家美学思想体系。在儒家美学的诸多标准中 ,“中和 ”为美是最为基本的 。基于 此 ,在艺术领域 ,儒家充分肯定审美和艺术在陶冶人的性情或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 ;在人格美领 域 ,儒家一方面肯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强调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 ;在自然美领域 ,儒家主张 “比德 ”说 ,倾向于从伦理道德和人格心理结构的角度去观照自然景物 ,惯于将其比拟为某种人格品性 的象征或隐喻性表现 。儒家美学正是通过这些方面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儒家美学 ;古典美学 ;天人合一 ;中和 ;审美 中图分类号 : G1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3974 (2009) 03 - 0013 - 03
儒家 、道家学派都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强调了 人与天的内在的和谐 、适应 、顺从的关系 。西汉董仲 舒在先秦儒家学说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天人合 一 ”的命题 ,并进一步把天人合一的观点解释为天人 感应 ,赋予这一命题以道德 、伦理 、政治 、情感等各方 面的内涵 ,直接影响了其后这一概念的演变和发展 。 至宋明理学 ,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 ,又吸取了道 、佛 的天人观 ,形成了更富哲理意义和思辨色彩的天人 合一理论 ,标志着古代“天人合一 ”说的最后完成 。 尽管在本体论上 ,天人合一在宋明理学中有气 、理 、 心等不同派别 ,但是他们的基本精神则是相通的 。
二 、儒家美学中的“天人合一 ”在中国古典美学 中的核心作用
“天人合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模式 ,既是中 国哲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命题 和理论基础 。其反映到美学思想中 源自文库即认为作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的自然 、社会 、艺术都与作为审美主体 的人有内在的相通性 ,在艺术 、审美中达到合和化一 的境界 。
周大鹏 :吴昌硕绘画的金石韵味
新时代艺术样式的发展成长 。吴昌硕的画作正是以 石鼓文古籀笔法为媒介 ,不求形似 ,而重在“画意 ”, 来描摹他的“自然 ”,并将传统的中国文人画创作带 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篆籀之法的挥洒中 ,中国近 代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
三 、儒家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道 ”的贡献 。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 ,“道 ”的内涵层次最为 丰富多样 。这一方面因为“道 ”范畴的发展纵贯上下 几千年 ,其间 ,儒 、道两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言“道 ”, 形成了其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 ,另一方面也因 为它还旁及哲学 、伦理 、政治 、社会心理 、文学 、艺术 诸多领域 ,以致人们难以全面而清晰地了然其全貌 。 因此 ,梳理出“道 ”的内涵层次 ,厘清各层次之间的内 在联系 ,对于彰显“道 ”之全貌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 益。 在探讨儒家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道 ”的贡 献之前 ,首先对儒家之“道 ”的审美特征应该有初步 的了解 ,具体说来儒家之道的审美特征可分为以下 几点 : 第一 ,中和 。儒家“人道 ”的美学内涵包括了人 格美和社会美的种种规范 ,而“中和 ”则是这种种规 范最集中 、最典型 、最概括的表述 。“中和 ”一词由 “中 ”与“和 ”二字复合而成 。“中 ”有居中不偏 、兼容 两端之义 ,也即正确而适当 ;“和 ”有协调之义 ,把杂 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 ,“中 和 ”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方面条件 ,没有杂多或对 立的因素 ,“中和 ”不能生成 ;杂多或对立因素不能构 成理想的统一体 ,“中和 ”也不可能实现 。作为儒家 施行“人道 ”的根本原则和审美的至高标准 ,“中和 ” 首先要求美的艺术必须以礼义为法度 ,规范文学艺 术情感的抒发 ,促使个体感性情欲与社会理想规范 处于“中和 ”状态 , 以实现“仁义 ”之道 。其次 ,“中 和 ”注重艺术因素的相反相成 ,主张通过协调对立的 两端 ,达到辩证统一的艺术效果 。 第二 ,至诚 。儒家之“道 ”是人们必须遵循且须 臾不可分离的社会准则与规范 ,其最高境界是“至 诚 ”。这不仅因为“至诚 ”是人之本性 ,而且因为“至 诚如神 ”。“至诚 ”,也可视作“诚 ”,指真实无妄 ,诚 一不二 。从道德意义而言 , 人的本性诚实 , 就会与 人 、物 、天三者之性相互通融无间 ,相互影响 ,相互作 用 。从审美意义而言 ,“至诚 ”既可以“致曲 ”,即可以 明察一切 ,曲尽精微 ,人以真诚之性去体物 ,也能尽 物之性 ;又可以“无息 ”,即人的“至诚 ”之性既可通于 天地 ,就可与万物一道运行而不断地充实自我 :不息 则久 ,久则徵 ,徵则悠远 ,悠远则博厚 ,博厚则高明 。 这样就达到了人天共美的崇高 、博大的 (下转 17页 )
The Sta tus of Confuc ian Aesthetics in the H istory of Ch inese C la ssica l Aesthetics YANG Q i- feng
( Guang’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an, Sichuan 638000) Abstract:Confucian aesthetics, which takes Confucius as the originator and " benevolence" as the basis, was developed into an aesthetics ideolog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 sychology and ethics by Mencius and Xun Zi from each of their own point of views. In Confucian standards, the beauty of " harmony" is the most basic things. According to this, in the art, Confucians fully affirm s the value of the aesthetics and art in cultivating peop le’s temperament or coordin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ity, Confucians fully af2 firm s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Confucians emphasize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peop le’s comp 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natural beauty, Confucians ad2 vocates " virtue theory" which tends to view the nature in an ethical and p sychological way and it is also ac2 customed to compare natural things to some kind of personality or character. Through this, we can see that Confucian aesthetics occup 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Key words: Confucian aesthetics; classical aesthetic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rmony; aes2 the tic s
一 、儒家美学的特征和演变 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 ,他继承和发挥中国 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 ,以“仁学 ”作为分析和解决美
和艺术的根本立场 。孔子的美学是他的“仁学 ”的延 伸 、发展 、其目的仍是为了“礼 ”的实现 。孔子美学的 基本点在于 : 一方面充分肯定满足个体心理欲求的 必要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心理 欲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 。根据这一基本点 ,艺术 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 ,可以发挥的 ,但这种作 用同时也 被 认 为 只 有 使 群 体 和 谐 发 展 才 有 真 正 意 义 。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导向伦理目的 ,个体的心 理欲求必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达到统一 。
孟子的美学思想可说是孔子美学体系的继续 。 《孟子 》中对以道德品性为特征的“仁义 ”、以美善统
收稿日期 : 2009 - 04 - 15 作者简介 :杨奇峰 (1980 - ) ,男 ,大学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
·13·
杨奇峰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 ,如果把中国古典美 学看作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 ,那么儒道两家美学思 想所追求的审美主体与社会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就 是其系统中的超稳定互补结构 。古典美学的发展历 程 ,实质上主要是这两个超稳定结构以遗传基因的 方式在系统中的历史性的演绎 、发展与双向交构互 渗 ,直至僵化沉寂 。由此可见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 美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