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当代医学 2008年12月第14卷第24期总第155期 Cont em porar y M edi ci ne,D ec.2008,V ol .14N o.24Is s ue N o.155中西医C h i n e s e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但由于近年来H p 对一些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疗效不甚满意。
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U 效果满意,其中柴胡、白芍、佛手、厚朴、香附、草蔻、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中、行气止痛、祛寒燥湿之功,对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有良好作用。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H +-K +-A TP 酶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泌酸的最终环节,产生强烈的抑酸效应,它在治疗活动性PU 时,能促进溃疡愈合、还能直接杀灭H p ,但单用奥美拉唑时H p 根除率低,溃疡复发率高。
硫糖铝在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的愈合,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中和胃酸、胆汁酸的作用,并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E 的合成以及吸附表皮生长因子,使之在溃疡或炎症处浓集,有利于黏膜再生。
再配合阿莫西林、替硝唑,不仅有较高的H p 根除率,而且症状好转快,复发率也明显降低。
同时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药及烟酒、咖啡、浓茶,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重视患者的情绪调理,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对本病的治疗也有增效作用。
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U 有独到之处,能显著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症状好转及溃疡愈合快,易被患者接受[3],是一种治疗H p 阳性PU 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1]周殿元,杨海涛,张万岱.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46-151[2]常虹.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0,5(6):15[3]饶应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3()53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
中药茶饮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2例【关键词】原发性低血压气血阴阳亏虚九制黄精饮近年来,笔者采用九制黄精饮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5月—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共62例。
其中男15例,女47例;年龄l6—55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月,平均病程8个月。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确诊为原发性低血压,即非同日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均低于90/60mmHg.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健忘等.并排除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其他严重心血管、肝、肾中和造血系统等疾病。
2 治疗方法给予九制黄精饮治疗。
方药组成:黄精、大枣、山药、肉桂、百合、枸杞。
温开水冲服,每日3剂。
、一次一袋。
3 治疗结果62例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I90/60mmHg)51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收缩压加舒张压平均升高10mmHg以上)7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压未达上述标准)4例,总有效率93.5%。
4 体会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常见于体质较瘦弱之中青年女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好发于春秋季节。
其在临床上往往不被重视,但长期低血压状态使人体多脏器灌注不足,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肾功能衰竭等;血流滞缓使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使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几率增加:部分患者因长期反复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原发性低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虚劳”范畴。
《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景岳全书》归纳眩晕病因病机“如今人气禀赋弱者,无论少壮,或于劳倦,或于酒色之后,每忽有耳鸣如磐,或头眩眼黑,倏倾而止者”,并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多因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过极,久病等因素所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减退。
笔者据其疾病特点自拟九制黄精饮,随症加味。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低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低于正常的压力,通常低于90/60mmHg。
中医调理低血压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29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出现了长期头晕、乏力、心悸、手脚发凉等低血压的症状。
她之前就医过西医,但是西医反复检查了很多次,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最终,她来到了一家中医诊所寻求帮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辩证分析,中医师认为这位患者是由于气血虚弱、经络不通而导致的低血压。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虚弱会导致心脏功能不足,经络淤滞会影响血液的流通,从而导致低血压的症状。
中医师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
首先,他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其次,他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
中医师还为患者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主要是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为主要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
患者每天按时服用这副药方,并且坚持了一个月。
在一个月的中医调理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她表示头晕、乏力的症状有所缓解,心悸和手脚发凉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她的血压水平也有所上升,达到了正常范围。
继续调理了三个月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血压水平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她感到更有精力,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成功的案例表明,中医调理低血压是有效的。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调理低血压需要持续的时间和坚持的治疗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中医调理低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养生保健等手段,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从而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在选择中医治疗低血压时,患者应该找到一位正规的中医师,并且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能自行随意调整药物的用量。
中医治疗低血压36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中药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用口服君山九制黄精饮,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三个周期。
结果临床观察36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症状性低血压疗效满意。
关键词:眩晕;低血压;中医药疗法;九制黄精饮低血压是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小动脉血管收缩力不足,导致血液循环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及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的排泄,使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以肱动脉血压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就可以诊断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但应注意患者有无其它原因引起的或体位性的。
原发性低血压又可分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无临床意义,症状性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目眩、精神萎靡、乏力、气短,有时伴失眠健忘,或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或潮热盗汗,或腹胀纳差,或面色萎黄,重则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西医无理想办法。
笔者近几年在传统医学上采用自拟芪归升压汤加减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到70岁之间,血压均低于90/60 mmHg,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不能正常工作且卧床不起的占20例。
诊断标准:以测得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且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眩晕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服用君山九制黄精饮,组方: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104/70 mmHg;好转:多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90/60mn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90/60 mmHg。
九制黄精饮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70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九制黄精饮(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70例。
结果:提升血压总有效率为94.81%,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九制黄精饮具有燮理升降,调节血压的作用,治疗原发性低血压证属肝脾不和、升降失司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字】低血压中医药疗法疏肝解郁剂九制黄精饮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西医确诊为低血压病的患者。
其中男9O例,女180例;年龄14~25岁52例,26~59岁167例,6O~85岁51例。
平均年龄4O.23岁。
诊断标准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60岁以上低于100/70mmHg。
中医辨证属气郁湿阻、升降失司,症见头晕恶心,乏力身重,胸闷胀,脉濡或弦,舌苔腻。
经病史采集、体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排除继发性低血压并符合中医气郁湿阻、升降失司证型。
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无脉证者及心理因素对血压影响过分明显者和无法配合观察者。
治疗方法低血压病人取初诊时血压读数作基线血压;测量血压后,立即口服九制黄精饮(组成: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用法:开水冲服,一日三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三个周期后观察疗效。
)连续给药3个月。
1h后测量的血压作为1h 后的治疗血压;观察期间血压、相关检查:第一个月每隔3d测血压,其后每隔7d测量1次,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专人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相关化验、检查在第一疗程开始和结束时在同一医院各作1次。
疗效标准血压按mmHg计。
症状使用计分方法:不能忍受,生活不能自理计3分;能忍受但相当痛苦计2分;自感痛苦计1分;无痛苦感计0分。
痊愈:血压正常;显效:血压未正常,但升高超过10/6mmHg;有效:血压未正常,但升高超过6/3mmHg;无效:血压升高不足上述标准者。
低血压中医怎么治疗一、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患者35例,其中显效2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二、党参黄芪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6例低血压患者,1年后随访,痊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89.2%。
三、黄芪当归治低血压【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
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0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张某,女,54岁,农民。
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
面色带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
血压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
诊为体质性低血压。
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
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四、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功能主治】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次复查心电图为偶发早搏或心电图大致正常"无效!例#患者自觉症状仍然存在$心脏听诊心率节律无变化$复查!次心电图频发早搏仍然存在"总有效率%&’"典型病例李某$男$!(岁$干部")((&年!月*)日入院"主诉#胸闷+心慌+气短)年$加重*周"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早搏呈二+三联律*年"发病前无上感及腹泻病史$既往健康"住院前曾在某二级医院治疗&个多月$诊断为心律失常$原因待查"服过心得安+慢心律+维生素+中药等药物$疗效不好而转入本院"入院后检查#,-*)(. /(0012$心率33次.045"心界不大$心律不齐$早搏*(次.045$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678$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其它各项检查+化验均无阳性发现$自觉心慌气短乏力$心前区不适$睡眠较差$舌质淡红+苔正常$面色不华$面部有较多色素沉着$脉结代"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治则#气阴双补$养心安神"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2$阿胶+麦冬+生地+丹参+桑寄生+柏子仁各)(2$人参+桂枝+五味子+远志各*(2$当归*92$郁金*)2$干姜32$大枣五枚"服药9:后早搏明显减少"听诊!045以内无早搏"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服药*(:后早搏消失"经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以上$未见早搏$!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体会祖国医学虽无心律失常之病名$却有许多类似本病的描述$大致包括在<心悸=+<怔忡=+<脉结代=等范畴"早搏$现代医学属心律失常范围$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出现$临床分为室性+结性+房性早搏"历代医家都认为本病病位在心$属于虚证"我们认为$早搏不完全是虚证$临床中有虚实之分$虚主要是指气阴两虚$实主要是指挟瘀+挟热+气滞等不同情况$在疾病过程中有时以虚为主要矛盾$有时以实为主要矛盾$但虚证占多数"本病气阴两虚为本$并由此产生络虚不荣$络脉瘀阻$虚火内扰心神等一系列病机变化"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作用"炙甘草甘温$有益气补中$化气生血的作用$配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以增强气血之源$生地滋阴养血$配阿胶+麦冬+麻仁则加强补心养血之功$使心阴足$血脉充>桂枝+干姜与炙甘草相配$能壮心阳$通血脉$诸药合用$可使心气足$血脉充$故心动悸$脉结代诸症消除"现代研究证明$人参+甘草+阿胶等均含有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服用这类药物$不但起到补充营养物质的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达到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生地+人参+麦冬+五味子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虚证$对心血管系统能起到兴奋心肌$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情况$所以能起到治疗早搏的作用$加茯苓+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可以加强复脉汤养心安神的作用"总之$复脉汤加减治疗早搏确有一定的成效$只要辨证准确$用药配伍精当$加减灵活$定能取得明显效果"程永进张菊莲陕西省勉县中医院6?)&)((8益气聪明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例原发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者$以女性多见"笔者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女!)例$男/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3(岁>病程最长者?年$最短者*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诊断学A第!版#不同时日测量肱动脉血压!次低于*)./B-C$并排除继发性低血压者$伴有头晕+神疲乏力+健忘等脑缺血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停服其他药物"治疗方法益气聪明汤#黄芪!(2$人参+葛根+蔓荆子各*(2$白芍*92$升麻+黄柏+炙甘草各32"手足不温怕冷者加桂枝92>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92>腰膝酸软者加杜仲*(2>纳差者加茯苓*92$焦三仙各*(2>舌有瘀点者加丹参*92$当归*(2"日*剂$水煎)次$分早+晚服"*&:为*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7!个疗程"嘱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尽量减少精神刺激"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连续!:晨起常规测血压高于%(.3(0012$脉压差大于!(0012$随访*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9%*陕西中医)((?年第)/卷第)期连续!"晨起常规测血压达到#$%&$’’()*随访半年无复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结果本组-$例中*治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为#0123+治愈时间最短/个疗程*最长!个疗程+典型病例乔某*女*.!岁*会计+.$$!年0月!日初诊+形体消瘦*诉头晕眼花*精神困乏*全身倦怠*反复发作.年*每年夏季加重*伴心悸*气短*纳差*手脚发凉+平卧时头晕减轻*严重时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舌质淡4边有齿痕4苔薄白*脉沉细弱+连续!"测血压为5$%2.’’()+西医诊断,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诊断,眩晕6中气虚弱*清阳不升7*治宜益气升法+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黄芪!$)*人参4葛根4蔓荆子4焦三仙各/$)*白芍/2)*升麻4黄柏4炙甘草各&)*桂枝2)*茯苓/2)*日/剂*水煎.次*分早4晚温服+服药0剂后诸症皆轻*再进0剂后*血压恢复正常*诸症消失*随访.年*未再复发+体会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以女性多见*尤以.$8-$岁女性居多*其中一部分并无临床症状*不影响工作学习*可不予治疗+另一部分则伴有眩晕4精神疲惫4四肢乏力或胸闷气短*甚至晕厥+中医认为本病属9眩晕:49虚劳: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4后天失养所致*病机多归纳为脾气不足*清阳不升+而9脾气主升:*9脾以升为健:*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等症+益气聪明汤系;证治准绳<方*方以人参4黄芪补中益气升阳*炙甘草健脾益气4养心复脉*升麻4葛根升举清气*引黄芪4人参药力上行*蔓荆子升清通窍*黄柏4芍药反佐和降*以清阴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4黄芪对血压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从而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时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能调节二者平衡*有抗疲劳和兴奋性作用+炙甘草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故本诸药合用*使脾气健运*气足血旺*共奏益气升清之功+梁丽君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7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例笔者自.$$!年&月=.$$-年/.月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例*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并与极化液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招如下+临床资料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例*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本院应用极化液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符合/#50年全国心肌性4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组!5例*男.-例*女.-例*发病年龄/2=&.岁*平均-$1.岁>对照组!&例*男.2例*女//例*发病年龄/-=&2岁*平均-/15岁+两组在性别组成4年龄4症状4体征4实验室及医技检查等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6?@$1$27+治疗方法两组相同包括绝对卧床休息4进食*易消化食物+常规抗病毒4营养心肌治疗*有心律失常者抗心律失常治疗*用心囊消药物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生脉注射液6江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A 加入23葡萄糖.2’A 静滴*每日/次*.周为/个疗程*对照组,极化液/$$3葡萄糖液2&$’A 氯化钾/$胰岛单位门苓氨酸钾镁.$’A 静滴*每日/次*.周为/个疗程+疗效标准痊愈,症状阳性体征4心肌酶普及心电图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好转,症状阳性体征*心肌酶及心电图全部改善或部分恢复正常>症状*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心肌酶普及心电图无改变+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见表/+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组别B 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637治疗组!5.-//!#.对照组!&/#/$0.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1$2讨论生脉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疗<生脉散*由红参4麦冬4五味子提取的混合物*中药剂+具有补气助阳4复脉固脱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经研究发现4生脉注射液具有抗病毒4抗炎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药理实验生脉注射液可增强心&#/陕西中医.$$0年第.5卷第.期。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低血压24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低血压的疗效。
方法:24例患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结果: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5例,總有效率为79.2%。
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低血压疗效好。
关键词慢性低血压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观察2008年3月~2011年2月应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低血压[1]患者24例,疗效较为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4例患者中男7例,女17例;年龄46~70岁;病程5~30年,;所有患者属慢性低血压,排除药物因素,无重要脏器病史,服补中益气汤加味期间未再服用其他药物。
临床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肢软乏力、少气懒言、头晕、自汗、纳差,或伴有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无力。
慢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不同时段,几次测量四肢血压无误,血压低于90/60mmHg,即可诊断[1]。
中医辨证属脾气亏虚,中气下陷型。
治疗方法: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味,方药组成:黄芪60~120g,人参20g,白术15g,炙甘草6g,山药15g,黄精15g,当归15g,陈皮15g,升麻12g,柴胡12g,干姜15。
辨证加减:若伴阳虚畏寒者加制附片30~60g(先煎1小时),肉桂6g;若气血不足者,加熟地20g,白芍20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饭前空腹温服。
4周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成人收缩压高于90mmHg,舒张压高于60mmHg,临床不适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半年以上;②有效:血压尚未恢复正常,但临床症状消失;③无效:血压水平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也无好转。
结果服药1~3个疗程后,24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9.2%。
均无不良反应。
其中服药30剂显效者6例,半年随访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例1:患者,女,59岁,2008年6月26日初诊,近3年多来嗜睡,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活动后时有胸闷,心悸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濡。
头晕(低血压)经方案例
孙某,男,42岁,郑州人,有多年低血压病史,经检查血压为72/40mmHg,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头晕目眩前来诊治。
刻诊:头晕目眩,有时晕厥,头痛,不思饮食,肢体困重,肌肉颤动,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辨为痰湿夹风,脾胃虚弱证,治当温阳燥湿,益气健脾,给予赤丸、桂枝人参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茯苓12g,制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桂枝12g,藜芦5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血压为80/45mmHg,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血压为80/50mmHg,头痛未发作,以前方6剂;四诊:血压为85/50mmHg,肌肉颤动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血压为90/55mmHg,头晕目眩发作一次,以前方6剂;六诊:血压为90/60mmHg,肢体困重消除,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以巩固治疗效果,复查血压为90/60mmHg。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晕目眩、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肢体困重、苔白腻辨为寒痰,因不思饮食辨为脾胃虚弱,又因肌肉颤动辨为痰风,以此辨为痰湿夹风,脾胃虚弱证,方以赤丸温化寒痰;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健脾和胃;以藜芦甘草汤益气息风。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中药治疗慢性低血压(郑州大学医学院)
陈小娟
慢性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肱动脉压经常低于90/60 mmHg而言,在成年人特别是成年女性中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笔者从医20余年,用九制黄精饮治疗慢性低血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共观察86例,男38例,女48例。
年龄21~3O岁者18例,31~4O岁者24例,41~50岁者44例;病程3个月以上者6o例;初诊16例,3O例曾服西药,疗效不佳。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心慌、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畏寒自汗,少数男性伴有性功能减退。
体格检查血压全部低于90/60 mmHg,收缩压大多在90~70 mmHg,舒张压多在60~50 mmHg,多数无心、肺、肝、脾等脏器病变。
治疗方法:86例病例全部在门诊治疗。
用九制黄精饮,主要有黄精、百合、地黄等组成。
治疗过程中3天测血压1次。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血压恢复到120/80 mmHg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血压恢复到90/60 mmHg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血压仍在90~60 mmHg以下,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
结果:显效66例(占76.7 ),有效2O例(占23.30)。
其中服药30天内恢复到90~70mmHg以上者26例。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该法适用于体质性、体位性及内分泌功能性低血压,多因禀赋不足、房事不节、精气神亏损而致脾肾两虚。
症见头晕目眩,乏力肢倦,少气懒言,健忘神疲,腹胀便泻,肢冷,巅顶凉,畏寒喜暖,面色清淡,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妇女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以健脾益气、温肾壮阳。
方药:九制黄精饮与异功散加减,药如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
典型案例患者,男,32岁,素体虚弱,血压波动于75~90/45~6Omill Hg,时头晕目眩伴肢冷神疲5年,多方医治无效,现症状加重,出现健忘,腰膝酸软,畏寒喜暖,便稀夜尿多,面色清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
中医诊断:眩晕,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原发性低血压。
治以滋阴补气、温肾健脾,方选九制黄精饮合异功散加减,药用肉桂10g,附子lOg,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lOg,党参20g,白术10g,黄精20g,陈皮10g,杜仲10g,炙甘草lOg,水煎服。
l剂/d,分2次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守方服用半月后改服桂附地黄丸,每次l丸,2次/d,人参10g煎汤送服,治疗月余,血压恢复正常至97/60~75 i11 Hg,诸症消失。
燥湿健脾法该法适用于脾虚湿盛、湿困脾胃之证,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病变或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见头痛如裹,时欲卧难久立,身重肢胀,口黏腻或见纳呆胸闷腹胀或时有恶心,便稀尿清长。
多于阴湿时节及食甜腻之物后加重,查见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腻,脉缓,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方选九制黄精饮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砂仁、木香、天麻、生姜、大枣。
典型案例患者,男,44岁,自述慢性低血压病史20余年,于春夏时加重,血压波动于79~90/52~68 lnnl Hg之间,就诊时血压79/65 nlm ,胃镜检查诊为肥厚性胃炎。
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及创新技术研究摘要:广播电视台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机构,在信息传递和娱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频后期剪辑处理技术的创新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研究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以及创新技术,探讨其应用和发展趋势,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编辑;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创新技术引言:通过对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新技术为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一、广播电视节目视频后期剪辑的必要性广播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视频后期剪辑的质量。
视频后期剪辑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改善节目的视觉效果,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还可以增加节目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首先,视频后期剪辑可以提高节目的视觉效果。
通过剪辑技术,可以对拍摄来的素材进行删减和调整,使得画面更加流畅和连贯。
此外,后期剪辑还可以对画面进行颜色校正、亮度调节和特效添加,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纪录片节目中,通过后期剪辑可以增加画面的饱满感和层次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其中。
其次,视频后期剪辑可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通过合理的剪辑技巧,可以突出节目的重点内容,让观众更加关注和理解。
同时,后期剪辑还可以对音频进行处理,提升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使观众在收听节目时能够更加舒适和愉悦。
舞台演出的录制和剪辑,就需要通过后期剪辑技术来调整和修饰,以达到更好的音视频效果。
另外,视频后期剪辑还可以增加节目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通过后期剪辑,可以通过音乐、画面和特效的组合,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电影或电视剧中,通过剪辑可以使得某个场景更加悬疑或紧张,增加观众的寻味和期待。
此外,在广告节目中,通过剪辑可以让产品宣传更加生动有趣,提升观众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二、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的价值广播电视台编辑在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基层验案-低血压案导读“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功能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惊。
其临床指征为“心动悸、脉结代”。
医者深得其诣,借以治疗“低血压”病,疗效卓著。
拓展了经方应用范围,充分说明中医治病只要抓准了病机,异病亦可同治。
中医之先进性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分享时间:2017-11-03分享医生:广东省江门市星河中医诊所赵三中病例病例某女,28岁,2017年8月8日面诊。
主诉:经常头晕。
低血压多年。
四诊资料:怕冷,有汗出但较少出汗,消化尚好,偶感口渴,饮水较多,喜热饮,大便偶尔干结,次数较少,月经量少,腹部偶尔坠痛,偶尔心慌,心电图检查有心律不齐。
舌淡红苔薄白根部稍腻。
脉左部微细,右部稍好,但整体偏弱,有过敏性鼻炎。
处方:炙甘草20克、生姜丝15克、桂枝15克、人参1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大枣10枚、当归10克、麻仁10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鸡血藤30克、熟地黄30克、炒白术10克、阿胶10克(烊化), 6付米酒3两加水煮药,煮40分钟到1小时。
临证思路该患者脉左部微细,为血不足,脉结代,为气血两虚之候。
综合诊断为气血虚弱。
治宜炙甘草汤加味补益气血津液,加肉苁蓉、巴戟天、熟地补肾助生气血,加炒白术健脾以资生血,加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加米酒同煮是遵仲景原意,意在加强补血活血功效。
坚持用药六付,头晕愈,血压恢复正常,其它诸症亦减。
总结:本案用经方炙甘草汤加味治疗低血压头晕诸症,抓住患者脉结代这一主证,径用经方炙甘草汤气血阴阳双补,以补血为主,心血得补,则心主血的功能恢复,脉象恢复正常,头晕和低血压得以治愈。
《伤寒论》原文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此文概括了炙甘草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及主治证的特征。
心动悸,即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心慌,脉结代本意为脉搏跳动不规律,中间有停顿,可简单理解为现在西医所说的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只要见到脉结代就可放胆使用炙甘草汤,再结合病人的症状综合辨证则更加准确。
治疗症状性低血压73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吴连安摘要:人连续3次测得血压低于90/60 mmHg(12/8 kPa),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又可分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无临床意义,症状性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低于正常值且头晕目眩、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失眠烦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遇体位变化时,眼前短时间黑噱甚至倾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笔者近8年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症状性低血压7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原发性低血压;辨证治疗;疗效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3例患者均为子长县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5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其中l6岁一25岁30例,26岁一35岁34例,36岁一45岁9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按中医证型分,中气下陷型26例,气阴两虚型25例,肾精不足型9例,湿困中焦型8例,肝郁不畅型5例。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标准方法测得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 mm-Hg,且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眩晕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1.3 治疗1.3.1 中气下陷型症见眩晕,遇劳则著,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宜补脾益气升阳。
1.3.2 气阴两虚型症见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弱。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忧思劳倦,饮食不节致耗气伤血引起。
治宜补气养血、滋阴润燥。
1.3.4 湿困中焦型一般病程较长,症见胸闷纳呆,头噱不清,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畅或伴有恶臭,舌质红,苔黄厚腻。
1.3.5 肝郁不畅型症见胸胁胀满,脘腹痞闷,烦躁易怒,手足欠温,善太息,舌质红,苔白,脉弦。
1.3.5,服用九制黄精饮(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一天三次,一次10克。
15天一个疗程。
连续用二至五个疗程。
中药治疗低血压100例病临床观察良明摘要:目的:观察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病的疗效。
方法:将1O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1,用安慰剂治疗;治疗组50~,1,口服九制黄精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升压作用有效率为88%,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低血压病;九制黄精饮低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九制黄精饮对低血压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I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心脏学》诊断标准fIl,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引判定血压恢复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20mmHg,舒张压上升≥10mmHg。
显效:治疗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20mmHg,≥10mmHg;舒张N<10mmHg,i>5mmHg。
有效: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改变,但未恢复正常,收缩压上升>5mmHg,<10mmHg;舒张压上升>3mmHg,<5mmHg。
无效:治疗前后血压无改变。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证候积分减少≥90%为临床控制;<90%,≥60%为显效;<6O%,≥30%为有效;<3O%为无效。
1.2一般资料:100例均系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病例选择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排除病例:年龄l8岁以下或9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妇女、急性心脑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衰竭、休克,DIC等病例。
其中治疗组男性2O例,女性3O例,平均年龄33.54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86mmHg,平均舒张压55mmHg;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3.60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85mmHg,平均舒张压54mmHg。
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该法适用于体质性、体位性及内分泌功能性低血压,多因禀赋不足、房事不节、精气神亏损而致脾肾两虚。
症见头晕目眩,乏力肢倦,少气懒言,健忘神疲,腹胀便泻,肢冷,巅顶凉,畏寒喜暖,面色清淡,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妇女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以健脾益气、温肾壮阳。
方药:九制黄精饮与异功散加减,药如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
典型案例患者,男,32岁,素体虚弱,血压波动于75~90/45~6Omill Hg,时头晕目眩伴肢冷神疲5年,多方医治无效,现症状加重,出现健忘,腰膝酸软,畏寒喜暖,便稀夜尿多,面色清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
中医诊断:眩晕,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原发性低血压。
治以滋阴补气、温肾健脾,方选九制黄精饮合异功散加减,药用肉桂10g,附子lOg,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lOg,党参20g,白术10g,黄精20g,陈皮10g,杜仲10g,炙甘草lOg,水煎服。
l剂/d,分2次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守方服用半月后改服桂附地黄丸,每次l丸,2次/d,人参10g煎汤送服,治疗月余,血压恢复正常至97/60~75 i11 Hg,诸症消失。
燥湿健脾法该法适用于脾虚湿盛、湿困脾胃之证,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病变或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见头痛如裹,时欲卧难久立,身重肢胀,口黏腻或见纳呆胸闷腹胀或时有恶心,便稀尿清长。
多于
阴湿时节及食甜腻之物后加重,查见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腻,脉缓,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方选九制黄精饮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砂仁、木香、天麻、生姜、大枣。
典型案例患者,男,44岁,自述慢性低血压病史20余年,于春夏时加重,血压波动于79~90/52~68 lnnl Hg之间,就诊时血压79/65 nlm ,胃镜检查诊为肥厚性胃炎。
素体肥胖,自述头晕、头重如裹,时欲卧身困重,颜面下肢虚浮如肿,口黏乏味,胸脘痞闷,舌淡苔腻,脉沉缓。
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肥厚性胃炎,症状
性低血压。
辨证为痰湿困脾,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结合九制黄精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g,白术10g,天麻8g,人参10g,茯苓3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8g,生姜3片,大枣5枚,牡蛎20g,6剂后症状改善。
但仍有脘痞胸闷,苔腻,脉滑,上方加白术10g,厚朴20g,枳壳10g,加重燥湿理气之功,继服5剂,诸症消失。
守方服l0剂后改用参苓白术丸6g,2次/d,口服,每周复诊1次,共3次,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气血双补法
此法适用于脾胃气虚,生化乏源,以气虚血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低血压患者,多见于营养失调或有慢性消化疾病患者。
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神疲肢倦,心悸失眠,毛发不荣,体疲肌肤浮肿或见内脏脱垂,妇女见月经过多或过少或闭经,舌淡苔薄白,脉细。
方用九制黄精饮加味人参养荣汤,药如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熟地、当归、白芍、黄芪、五味子、肉桂、陈皮、远志。
典型案例患者,女,23岁,自述头晕、目眩2年,多次查血压均低于正常,于2年前因胃穿孑L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当时测血压为82/75 into Hg,症见月经量少,头晕纳呆,自汗乏力,心悸失眠,神疲气短,舌淡苔白,脉细。
诊为眩晕(低血压病),辨证为气血两虚证,治疗方法采用气血双补,方用九制黄精饮加味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15g,白术10g,茯苓30g,炙甘草10g,当归10g,白芍30g,黄芪30g,肉桂6g,五昧子10g,焦三仙各10g,大枣5枚,生姜3片,水煎服,l剂/d,服30剂而血压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讨论
慢性低血压是指成年人动脉血压低于90/60 mil Ha。
伴有症状的低血压包括3种情况:一是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瘦弱病人,常有家族史倾向;二是体位性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及外周血管中前列腺素可能相对或绝对过多有关;三是症状性低血压,多因内分泌紊乱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
它们共同的临床表现常为头晕头痛、健忘、疲乏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先天不足与后天调摄失常所致,禀赋体弱、房事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调及久病失养为其病因,脾虚失运、肾虚脑海失养、精神气血失调为基本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