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52.60 KB
- 文档页数:21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目标] 1.了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过程。
2.通过中心法则图解理解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难点)3.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
(重点)4.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知识点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请仔细阅读教材第68~69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心法则的提出(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①DNA复制: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
②转录: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③翻译: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
2.中心法则的发展3.完善后的中心法则,用图解表示为知识点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请仔细阅读教材第69~7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①实质: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举例(2)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①实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举例:囊性纤维病。
编码CFTR蛋白(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CFTR蛋白结构异常→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繁殖,使人患囊性纤维病。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错误!(2)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3)影响基因控制性状的因素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关系如图所示3.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指的是细胞核以外的细胞质中的基因。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性的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如线粒体疾病就是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这种遗传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要点一剖析中心法则1.中心法则内容及其发展图解2.不同生物的中心法则的体现不同(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和人类)以及大多数病毒,它们能发生的过程如下:(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①不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能发生的过程如下:②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它们能发生的过程如下:3.中心法则的判断方法中心法则体现了DNA复制、转录、RNA复制、逆转录、翻译过程,下面从模板、原料、产物三个方面来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人类遗传病教学目的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2.教学难点:(1) 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一)人类遗传病概述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⑴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
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
⑵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⑴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⑵进行遗传咨询。
⑶提倡“适龄生育”。
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
⑷产前诊断。
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
合作探究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质疑讲析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
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
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
第一节分离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2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②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举例说明。
提示:(1)杂交实验中,F 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实验中,子代若出现新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实例:若紫花豌豆×白花豌豆→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 若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白花,则白花为隐性。
3.如何区分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通过实例说明。
提示:(1)杂交: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异花授粉。
(2)自交:紫花豌豆自花授粉。
(3)正交和反交:若“紫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为正交,则“紫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为反交。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对应学生用书P421.T 2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 (1)结构:(2)代谢与增殖[判断]:①T 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②T 2噬菌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成分。
(√) ③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
(√) 2.实验过程1.染色体由DNA 、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其中DNA 和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3.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DNA 或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分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 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即DNA 或RNA 。
凡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实验结果及结论提示:由于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除含有C、H、O、N,有的还含有P和S等元素。
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准备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能否用14C、3H、18O、15N元素来标记噬菌体?能否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
提示:都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放射性的14C、3H、18O、15N元素标记。
第二课时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2.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3.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不管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此物种的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等阶段,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秋水仙素或低温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对应学生用书P691.染色体畸变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2.染色体结构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连线]:(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①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②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4)举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缺失”发生,它们有什么不同?提示:基因突变缺失的是碱基对,缺失后基因数量不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的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2.如何区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提示: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则观察不到。
3.交叉互换和易位有什么区别?提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如下图所示)2.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特别提醒]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比例 9 ∶ 3 ∶ 3 ∶ 1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1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F 1黄色圆形⎩⎪⎨⎪⎧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F 2黄色绿色黄色绿色圆形圆形皱形皱形错误!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提示:有可能。
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 1都是黄色圆形,F 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的基因型为YyRr 。
F 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它们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其比例接近于1∶1∶1∶1。
4.测交结果表明F 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5.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2.什么是性状的重新组合?提示:子二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组合。
如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所占比例是多少?F2的绿色圆形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1/16; 2/3。
4.如果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皱形纯合子和绿色圆形纯合子,则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重组类型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分析(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时(其中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形和皱形是另一对相对性状),F1表现型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形对皱形是显性性状。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目标导航 1.结合“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结合细胞遗传学知识,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分析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豌豆种子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②F 2的性状类型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两种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F 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自由组合。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为YYRR 和yyrr 。
(2)F 1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雌雄各四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YR ∶yR ∶Yr ∶yr =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重组类型占38。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 1与隐性纯合体类型杂交。
(2)遗传图解(3)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①F1产生四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是双杂合体(YyRr)。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成对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判断正误(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2)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5篇)新课标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
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教学目的:(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4)测交法证明假设解释的正确性。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X K b1. Co m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方法和过程。
3.教学疑点重点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的、易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如。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2.特点:F1表现为;F2发生了,高茎∶矮茎= 。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后来改称为)控制的。
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
2.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F1产生配子时,D和d随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比例为。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子二代有、和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有和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
2.自交、杂交、测交、正反交的意义及应用是什么?质疑讲析1.孟德尔的生平作如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家贫是一位修道士但其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必修②遗传与进化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知识目标:1. 杂交常识: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吗?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①假说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知识目标: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①.遗传因子=基因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习课时 2五、学习过程【一展身手】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
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
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习课时 2【一展身手】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
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
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我的课堂:二.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三.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章细胞与细胞膜一、细胞的定义和分类1.细胞的基本特征2.细胞的分类及特征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膜的运动方式4.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作用三、细胞壁1. 细胞壁的组成和分类2. 细胞壁的功能3.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四、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代谢类型2. 细胞的能量代谢3. 细胞的物质代谢五、细胞分裂1.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2. 无丝分裂第二章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一、内质网1. 内质网的结构和分类2. 内质网的功能二、高尔基体1.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2. 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三、溶酶体1.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2. 溶酶体的形成四、线粒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 线粒体的能量合成五、叶绿体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六、细胞核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结构与复制七、细胞质基质1.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特征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第三章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的起源和发展2.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性状遗传及其分离定律1. 性状遗传的基本模式2.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 遗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三、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的组成和分类3.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四、基因的表达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2. 过继方式和多基因遗传五、DNA指纹和遗传病1. DNA指纹的基本原理2.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征3. 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六、物种起源和演化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2. 生物进化的证据3. 生物进化的机制第四章植物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1.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2.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二、植物发育的基本概念1. 植物发育的特征2. 植物发育的周期三、植物激素1.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激素的生产和调控四、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营养需求2. 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3. 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肥料五、植物的生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2. 植物的无性生殖第五章动物行为和生态一、动物的行为适应性1. 动物行为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二、动物行为的调控1.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 神经生理学机制和荷尔蒙机制三、生态的基本概念1. 生态的基本原理2. 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四、生态位和食物关系1. 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五、生态系统和能量流转1.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 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前景第六章人类生物学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人类的分类和特征二、人类的组织和器官1.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分类2. 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1. 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2.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四、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见病原体和疾病防治措施五、生殖和遗传1. 人类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2. 遗传和遗传病的分类及防治六、人类的行为和心理1. 人类行为的调控机制和分析方法2. 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第一课时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1.生物的变异可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2.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引起的重组。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3.基因突变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4.根据基因突变对表现型的影响,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5.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和有害性等特点。
6.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641.生物变异的概述(1)变异的种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变异的原因:①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表现型的改变,其遗传物质不变;②基因重组;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基因重组的类型:(3)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能够产生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多样化,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1.变异种类的案例分析:①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包心菜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
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 kg。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异?②随着“神舟5号”飞船升空,包心菜种子已先后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升空、经过种植选育,先已成功培育出能代代相传的高产超大包心菜。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异?提示:①为不遗传的变异;②为可遗传的变异。
2.请判断下列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否属于基因重组并分析原因。
①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豌豆。
②黄色圆形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黄皱、绿圆和绿皱豌豆。
必修②遗传与进化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知识目标:1. 杂交常识: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吗?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①假说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知识目标: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①.遗传因子=基因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问题探讨:观察P16 左上角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看两者的染色体数量上有何区别?思考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知识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分裂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2.精子的形成过程(高等动物):①.请用文字和图画分别表示出精子的形成过程(注意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行为,以及细胞两极大小是否均等)。
②.精子形成的场所:睾丸或精巢。
③.相关概念:a.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b.四分体: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①.卵细胞形成的场所:卵巢。
②.请用文字和图画分别表示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注意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行为,以及细胞两极大小是否均等)。
能力目标:1.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个卵细胞和个极体。
2.区别一个精(卵)原细胞或多个精(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的种类。
3.能用三看识别法区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
能识别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的三大遗传规律。
作业:1.将本节内容中遇到的问题附在背面并解决。
2.完成P22 基础题和资料上的相关题目。
问题探讨:配子中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只有一种还是有多种?知识目标:1.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①.用彩色笔表示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组合类型。
②.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同一个人所产生的所有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类型有种。
2.受精作用:①.定义:受精作用是和相互、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②.过程:通常是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同时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精子的细胞核就会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
③.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
由于父母双方都可能产生多种染色体组合类型的配子,且这些配子的结合是的,所以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
能力目标:有性生殖的意义: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维持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都十分重要。
作业:1. 画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图像。
2. 完成P23 的基础题和资料上的题目。
3. 思考: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吗?第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探讨: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然后再念一遍,你会有新的发现吗?知识目标:1. 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性和性。
②.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复方,一个来自木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也是自由组合。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P29 图2-8)②摩尔根对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所在位置的假设和解释(P29 图2-10):③.对解释的验证需要用方法。
(能力目标)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能力目标):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离或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的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作业:1. P31 基础题。
2. 资料上相关题目。
3. 把你在本节内容中遇到的困难列出来,与老师或者同学共同解决。
第 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 节伴性遗传问题探讨:在P33 左上角的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这是用来干什么用的?知识目标: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症:①.阅读道尔顿的故事并作分析。
②.列举出人类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性的情况,并画出其婚配方式的遗传图:③.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遗传,男患者于女患者。
2.抗维生素 D 佝偻病:①列举出患者与正常人的基因型及昏配方式遗传图,并与红绿色盲作比较。
②.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患者于男患者。
能力目标:1.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设计一个实验,要求从杂交后代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别雌性和雄性。
作业:1 完成P37-38 基础题。
2.请你试着总结遗传病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应用。
第 3 章基因的本质第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问题探究:观察P42 左上角的图片,回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DNA 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知识目标:1.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①.画出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示意图②.思考:为什么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用文字和→表示出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②.格里菲斯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且这种物质R 型活细菌转化成型活细菌。
③用文字和→表示出艾弗里的实验:④.艾弗里的结论是:才是使R 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这个实验产生的背景是什么?②.用文字和→图示该实验的过程:③.赫尔希和蔡斯的结论是: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④.其他实验证明:在某些病毒中只含有RNA和蛋白质,是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小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1. P46基础题。
2. 思考:怎样给噬菌体标记放射性元素?(提示:噬菌体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第3 章基因的本质第2 节DNA 分子的结构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弄清楚DNA 分子的结构?知识目标:1.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①.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构建模型成功。
②.阅读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你能发现他们在研究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吗?2.DNA 分子的结构:请你参照教材49 页下方的图片,试着把DNA 分子结构的平面图画在下面,并想像其双螺旋结构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什么物体?能力目标: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①.DNA 分子是由条连组成的,这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 分子中的和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碱基排列在。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别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业:1.P51基础题和拓展题。
2.总结碱基计算中的规律。
3.思考:不同的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是否相同?第 3 章基因的本质第3 节DNA 的复制问题探究:细胞增殖离不开DNA 的复制,你认为DNA 的复制是怎样进行的呢?知识目标:1. 对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假说内容是:DNA 复制时,DNA 分子的结构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断裂,解开的条单链作为复制的,的脱氧核苷酸依据原则,通过形成,结合到作为模版的单链上。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保留复制。
2.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①.观察分析教材第53 页左上角的实验过程图,理解各试管中的条带分别代表的DNA 分子的类型,并试着像教材53 页右上角那样表示出各代的DNA 分子数量及示意图。
②.结论:DNA 的复制是以方式进行的。
3.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观察教材第54 页左上角的图,试着画出DNA 分子复制的示意图。
②.DNA 分子以亲代DNA 为模版合成子代DNA ,这一过程实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的复制而完成的。
能力目标(小结):1.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边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即亲代的条DNA 链)、原料(即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和酶(如酶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 分子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通过,保证了复制能够地进行。
2.DNA 分子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性。
作业:1. P54 基础题。
2. 总结关于DNA 复制的计算方法。
第3 章基因的本质第4 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问题探究: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来又证明染色体上只有DNA 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