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478.64 KB
- 文档页数:40
稳定性检算与沉降检算软土地基上路堤的滑动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法分析检算,其稳定安全系数F 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特征和加固措施类型按下列不同情况计算:软土层较厚,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有很明显规律时:0()i iiS h l F T λ+=∑∑ 式中 S 0—————地基抗剪强度增长线在地面上的截距(kPa );λ———抗剪强度随深度的递增率(kPa/m );i h ———地基分条深度(m );i l ———分条的弧度(m ); i T ———荷载与地基分条重力在圆弧上的切向分力(KN/m )。
当软土层次较多,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时,安全系数根据分层抗剪强度平均值计算:ui i iS l F T =∑∑ 式中 ui S ———第i 层的平均抗剪强度(kPa )。
当其中有较厚层,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又有明显规律时,可按式()和式()综合计算。
当考虑地基固结时:0()tan i i i cuii S h l UN F Tλφ++=∑∑∑Ⅱ 或 ui tan i i cui i S l UN F T φ+=∑∑∑Ⅱ式中 U ———地基平均固结度;i N Ⅱ———填土重力和上部荷载在圆弧上的法向分力(KN/m ); cui φ———第i 层地基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的内摩擦角(。
)。
地基表层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其承受的拉力应纳入抗滑力部分。
复合地基稳定性应根据滑弧切割地层及范围分别采用加固土(复合)或天然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进行检算。
软土层较薄或软土底部存在斜坡时,应检算路堤沿软土底部滑动的稳定性。
软土天然抗剪强度宜采用三轴不排水剪切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快剪实验或十字板剪切实验确定。
路堤填筑临界高度宜根据稳定检算确定,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
软土地基沉降量计算时,其压缩层厚度应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
软土地基的总沉降量(S )可按瞬时沉降(Sd )与主固结沉降(Sc )之和计算。
对泥炭土、富含有机质黏土或高塑性粘土地层,可根据情况考虑次固结沉降(Ss )。
堤身沉降计算及预留超高值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总沉降包括:瞬时沉降Sd、主固结沉降Sc和次固结沉降Ss,总沉降S∞可按下式计算:
S∞=Sd+Sc+Ss;
瞬时沉降和次固结沉降较难通过理论计算,瞬时沉降一般为主固结沉降的20%~40%。
次固结沉降一般为主固结沉降的5%~10%。
主固结沉降是由于施工加荷后,土体排水固结而产生的沉降。
这部分沉降采用分层总和法。
∑=+ -
=
n
i
i
i
i
i
c
h
e
e
e
S
112
1
1
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较难将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三者区分开,所以在计算中,通过计算主固结沉降,再用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修正,即按下式计算总沉降S∞:S∞=Ms×Sc
根据浙东沿海软土地基上筑堤的经验,一般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s取1.4~1.6,本次取1.5。
本次计算了东堤、南堤、西堤典型断面各点的沉降量,堤顶最大计算沉降量见下表。
计算代表断面堤顶最大沉降量成果表
施工图中各标高均为设计标高,堤身各级层面需按理论沉降值与实际观测的差值预留超高值。
目前根据经验分析暂定各部分顶面超高值为别为:挡浪墙60cm,堤顶路面内外侧分别为50m和60cm,外海侧4.5或5.5平台内外侧分别为60cm 和40cm,砼灌砌块石和理砌块石平台内外侧分别为40cm和30cm,后破土方5.1m和3.5m及3.0等平台分别为50cm和40cm。
该值仅供施工中参考,今后需根据施工期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由设计单位、建设单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商量确定预留工后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