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3
3A高效学习管理中心龙门教育辅导讲义年级:科目:化学授课时段年月日星期时段时分—时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试说明1.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氮气及氮的常见氧化物1.氮气图4-18-1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
②。
③。
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2)NO和NO2的比较(2)NO和NO的比较性质NO NO2色、态、味溶解性溶于水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与水反应毒性(跟血红蛋白结合)与水反应不反应与氧气反应不反应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6·全国卷Ⅰ] 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 )(3)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4)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5)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6)在实验室里,NO和NO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 )(7)常温下,N2既能与O2反应又能与H2反应( )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
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 。
(2) 。
(3) 。
题组一氮气、NOx的性质、用途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如磷活泼,故氮元素非金属性弱于磷B.磷酸比硝酸稳定,所以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C.“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N2→NO→NO2→HNO3→硝酸盐D.NO与O2反应生成NO2属于氮的固定3A高效学习管理中心题组二NOx和O2混合型计算题1.[2017·湖北宜昌模拟]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形管连通。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讲述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主要内容有: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等元素的踪迹。
这些元素具有怎样的性质?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利用呢?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和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深化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认识。
工业上利用这些转化关系,通过控制条件等方法,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获得相应的化工产品,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讲述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铵和铵盐、硝酸、酸雨及防治。
教材以文字介绍氮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一、氮元素的存在与性质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气中约 78%是氮气(N₂)。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氮原子的结构特点使得氮元素具有多样的化合价,常见的有-3、0、+1、+2、+3、+4、+5 等。
这种化合价的多样性决定了氮及其化合物丰富的化学性质。
二、氮气(N₂)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三键结合而成,键能很大,因此氮气在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
但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1、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 2NO2、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氨气(NH₃):N₂+ 3H₂⇌ 2NH₃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等。
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调节血管舒张等。
2、二氧化氮(NO₂)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₂+ H₂O = 2HNO₃+ NO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四、氨气(NH₃)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1、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₃+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OH⁻(2)与酸反应:NH₃+ HCl = NH₄Cl(3)催化氧化:4NH₃+5O₂=4NO +6H₂O(催化剂、高温)2、氨气的制备实验室常用氯化铵(NH₄Cl)和氢氧化钙Ca(OH)₂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2NH₄Cl + Ca(OH)₂= CaCl₂+ 2NH₃↑ + 2H₂O 工业上则是通过氮气和氢气的合成反应来大规模生产氨气。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氮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四章。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氮气的性质,包括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的反应。
接着重点阐述了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包括它们的生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然后讲述了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等。
最后介绍了氨和铵盐的性质,包括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等。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的性质较为复杂,化学反应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逐步深入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
(2)掌握氮的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实验室制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课题名称: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O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从化合价角度猜想NO2形成硝酸的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推测出NO2与水反应的产物,进一步总结NO2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NO形成HNO3过程的分析,从化合价角度总结NO具有还原性,并能推测出NO还具有氧化性,提出验证NO氧化性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依据NO和NO2的化学性质,提出常见的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这句话的涵义。
教学重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NO2形成HNO3的过程猜想及对验证实验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介绍酸雨的危害及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科学角度思考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通过新颖的事件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定义、成分及污染物介绍酸雨的定义及主要成分展示中国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一些常见污染物展示试管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思考造成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的污染物观察NO和NO2的颜色让学生通过氮氧化物推测可能形成硝酸,通过二氧化硫推测可能形成硫酸,进一步体会元素观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酸雨的形成原因问题1:NO2在大气中如何形成HNO3型酸雨?将学生提出的猜想汇总写在黑板上将实验现象汇总在黑板上教师实验:NO与O2的反应思考NO2形成HNO3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组的猜想学生对上述猜想进行评价,选出合理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实验1:NO2溶于水按照实验过程说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进行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学生实验2:验证无色气体——向实验1中的试管中通O2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测无色气体可能为NO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NO2形成硝酸型酸雨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到NO2转化为HNO3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评价环节让学生注意到NO2与CO2类别上的不同,为总结NO2的化学性质打下铺垫。
《酸雨及防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酸雨及防治》。
围绕本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酸雨及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硫和氮的相关知识之后进行学习的。
教科书在呈现本部分内容时,先给了酸雨的概念,之后再介绍了酸雨的危害,最后告诉学生应防止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在章末,还设置了测定雨水pH值的实践活动,这些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硫及氮类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案分析能力。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影响,是一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学生能真切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对前两章知识的巩固加归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两种形式的酸雨形成的过程。
②能理解酸雨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的利弊,感受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硫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的认识,培养环保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的观念。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
②通过学习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人类活动对流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两种类型的酸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带领同学们回忆之前所学的硫及氮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危害。
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经过这一引导之后很容易就想到了酸雨这一危害,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2.新课讲授:在这个部分,我首先讲授的是酸雨的发现过程,这样设计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自然学科知识进行一次很好的融合,学生在情感上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互通性。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课程中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以及一些典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内容承上启下:本文将前期所学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知识融入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为后续学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2. 知识拓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 氮的性质:介绍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氮的化合物:介绍氮的一些重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3.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氮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3)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氮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氮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氮的重要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考纲要求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 NO2、NH3、 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 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的检验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二、学情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氨、硝酸等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农业、化肥生产等。
2. 提问:你知道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氮的性质和特点,如氮气的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氮的存在形式,包括氮气、氨、硝酸等。
3. 氮气的制备方法,如空气分离法、铁粉还原法等。
4. 氨和硝酸的基本性质,如氨的气味、溶解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2. 实验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3. 实验三: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氮气、氨、硝酸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氮循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介绍氮肥的生产和应用。
2. 探究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氮资源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氮的同素异形体和氮的应用。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氮气发生器、试管、试剂等。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资源。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东苑中学孙中秀一、教材分析(一)、考纲要求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NO2、NH3、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 的检验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二、学情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几种氮肥的图片,通过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氮气转化为NH4+和NO3。
新课讲授一、氮气与氮的固定【PPT展示】展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价类二维图【师】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提问】决定氮气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等信息的书写。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N2可以跟Mg、O2、H2等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1)N2与Mg反应:;(2)N 2与O 2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3)N 2与H 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通过氨气的合成历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氮的固定(1) 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2)分类: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 气体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PPT 展示】价类二维图,氮气如何转化为硝酸呢?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师】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有毒易溶于水【PPT 展示】魔鬼谷的故事【视频展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时的反应。
根据PPT 提供的NO ,NO 2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的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并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方程式(两种方程式对比展示)【PPT 展示】模拟演示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数字化实验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氮气氧气放电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2NO+O 2=2NO 2【师】生成的NO 2也不是硝态氮肥,还需要发生怎样的反应?雷雨发一、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3、了解NO、NO2、O溶于水的简单计算(对生成硝酸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2、难点:NO、溶于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VA族。
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结合构成物质。
在自然界里,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氮是自然界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自然界是怎样通过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的呢?。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
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东苑中学孙中秀一、教材分析
(一)、考纲要求
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 NO2、NH3、 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 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
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的检验
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复习。
尽量回归课本,抓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质量。
三、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要求达到的目的,选择以学生自主复习、合作学习的“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每个知识点设计有代表性的题目,强化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部分重、难点强化训练,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提前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复习学案
2、教学过程:先向学生说明本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要求及考向,再引导学生形成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的知
识网络:
NH3HNO3
N2NO NO2
一)、掌握两条工业生产线:
(1)工业合成氨:N2→ NH3
①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氮气的获得途径是:;氢气的获得途径是:。
②实际生产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写出三点);哪些措施只是从加快速率角度考虑的:(写出两点)。
③该反应是一种重要的“人工固氮”的方法,上面网络图中还有一条重要的“自然固氮”,试找出这条转变关系:、、、→硝酸盐。
(2)硝酸生产线:NH3NO NO2HNO3
①写出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际生产中为保证氮元素全部转化到硝酸中,在NO2HNO3这一步反应过程中,可通入的一种气体是。
通过练习题的设置,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二)、掌握两条消除污染线:
(1)NO和NO2都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试写出NO2引起的两种污染:。
(2)上面网络图中有两条消除NO和NO2污染的线,试写出这两条消除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掌握两种重要的物质:
(1)氨气:NH3
①价态决定性质: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氨气与适量的氯气反应会产生白烟,同时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铵盐的检验:一般是把NH4+转化为NH3,然后检验氨气的存在。
写出NH4+→NH3的离子方程式;写出检验有氨气生成的两种方法:、。
③实验室制备氨气:若采用“固 + 固加热气”的制气装置可采用(用学方程式表示);若采用“固 + 液→气”的制气装置可采用(用学方程式表示)。
(2)硝酸:HNO3
①思考:硝酸如何保存?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浓硝酸?为什么制氢气可以用稀盐酸和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硝酸?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银用那种酸容易除掉?
②用三种途径制取等量的硝酸铜,分析反应现象、原料的利用、污染程度、反应速率有什么不同?写出Cu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处理或避免?反应中体现了硝酸的那些性质?
写出C与浓硝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中体现的硝酸的性质。
根据以上反应,总结硝酸反应时的规律。
这样硝酸的保存,性质,用途通过问题解答的形式很轻松完成。
通过课堂知识小结,关注知识点间的渗透,设置有代表性的题目,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板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