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年5月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5
了解TMLC系统,共同做好学位论文检测工作(非正式文件,供内部学习)一、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多年来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
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 3号),明确列举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要求高等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学位申请人的学术自律意识。
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介绍在国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背景下,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简称“TMLC”)开始在国内高校进行试用和推广。
TMLC系统,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
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比对资源,收录了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专利、外文文献、学术文献引文等与科学研究、学习相关的主要资源。
检测的方法涉及一个专业术语——“自适应多阶指纹”。
什么是信息指纹?打了个比方,就是每个人说话都有口头禅,这个口头禅就是你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叫信息指纹。
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说,比如研究金庸小说,金庸喜欢用什么字,用字的规律是多少,每个字在整个文章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指纹。
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及处理暂行规定为严格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经研究决定,我校从2010年正式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现就具体程序及处理意见作如下规定。
一、检测对象拟申请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100%参加检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暂定50%参加检测,采取随机抽取方式,抽取办法另行通知。
二、检测时间及工作程序检测时间为提交送审论文的前一周;复检时间在第一次检测公布结果一周后进行,其它时间均不接受检测。
工作程序:需检测的学位论文由各学院(所)研究生秘书集中办理,在检测规定的截止时间前收齐论文电子版,电子版要求为:拟检测学位论文word文档正文部分(即:第一章至最后一章,命名方式为:学院(所)名称_博士/硕士_专业_姓名.doc,如“会计学院_硕士_会计学_张三.doc”)。
各学院(所)研究生秘书将学位论文电子版统一收齐并检查无误后,在检测规定截止时间前按要求集中提交研究生部学位管理科。
学位管理科在检测后将结果及检测报告书反馈给各学院(所)。
需复检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也由各学院(所)研究生秘书收齐后集中办理。
三、检测结果及性质认定注:文字复制比指被检测论文与非本人学术成果的文字重合字数占全文的百分比。
四、检测结果的处理办法1、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下(含30%)的学生,视为通过检测,但仍需修改后按程序进行论文送审;2、文字复制比在30%-50%之间的学生,学位管理科将学生的检测报告书反馈给学院(所),由学院(所)通知本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修改调整,由导师负责把关,修改时间至少1周,修改后的学位论文须再次将电子版交给学院(所)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收齐后交学位管理科进行复检(复检费用自理),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若文字复制比仍不合格者,则延期半年毕业。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树立求实、诚信、向上的学术风气,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检测手段学校引进并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测。
二、检测范围与内容(一)检测对象拟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未参加学位论文检测的学位申请者,不能参加答辩。
(二)检测内容以重合字数和总文字复制比为指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进行文献数据库()联机检测。
(三)检测方法及结果反馈学位申请者的论文检测分两次进行:答辩前和答辩后。
答辩前检测由各学院具体负责,每篇论文只允许检测1次,其结果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反馈给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本人;答辩后检测由研究生处负责,其结果由研究生处反馈给各学院,再由各学院反馈给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
三、检测结果处理意见检测结果分为“合格”、“待修改”和“不合格”三项,检测结果包含论文中标注引用的部分。
检测结果参照处理意见如下:(一)答辩前检测1.合格:“文字复制比”≤20%,要求学位申请者对学位论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改,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
2.待修改:20%<“文字复制比”≤40%,要求学位申请者对学位论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改,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将修改后论文提交给本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答辩;3.不合格:“文字复制比”>40%,要求学位申请者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半年后重新进行学位申请,延长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自理。
(二)答辩后检测1.合格:“文字复制比”≤20%,可以授予学位;2.待修改:20%<“文字复制比”≤40%,暂缓授予学位,要求学位申请者对论文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所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通过,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重新检测达标后,同下一批授予学位人员一起授予学位;3.不合格:“文字复制比”>40%,要求申请者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延长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自理。
学位论⽂盲审学术不端⾏为检测流程及处理意见学位论⽂盲审、学术不端⾏为检测流程及处理意见为了更好地规范物联⽹⼯程学院研究⽣学位论⽂盲审、检测和答辩组织过程,参照“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等学校学术不端⾏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以及“江南⼤学关于研究⽣学位论⽂启⽤‘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制定以下流程和操作细则。
⼀、组织和管理1.学院组织的学位论⽂盲审、学术不端⾏为检测过程由学院研究⽣⼯作分管院长领导,研究⽣秘书及相关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
论⽂盲审结果通报学⽣、研究⽣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论⽂检测报告提交学院学位分委会、答辩委员会并转发研究⽣导师及学⽣。
2.学位论⽂盲审结果、学术不端⾏为检测结果由学位分委会负责最终解释和认定;学院研究⽣⼯作管理⼈员(分管院长、研究⽣秘书等)负责结果认定过程。
⼆、答辩申请、学位论⽂盲审和检测流程如下图。
三、相关事项说明1.学院组织的学位论⽂盲审⼯作由学院安排评审专家进⾏评议。
2.所有提出答辩申请的研究⽣都必须提交学位论⽂参加学院组织的盲审(被学校抽审参加校外盲审的除外)。
3.研究⽣在答辩时,必须将认定后的论⽂检测报告附在学位论⽂之后,提交给答辩委员会。
4.学位论⽂不端⾏为检测结果是对论⽂⽂字重复⽐进⾏检测,并不是对被检测论⽂的学术成果进⾏直接认定。
检测结果对被检测论⽂的学术成果认定起参考作⽤。
四、评议结果认定与处理1.学位论⽂盲审评议获得“中”以上结果为合格,研究⽣可以进⾏下⼀步答辩申请流程,否则即为论⽂盲审不合格,其中,论⽂盲审结果为D(即“⼀般”)的,修改后参加下⼀轮答辩申请;盲审结果为E(“较差”)的,修改后参加下⼀轮答辩申请并送盲审。
2.学院学位分委会讨论并参考“江南⼤学关于研究⽣学位论⽂启⽤‘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决定以⽂字复制⽐20%为检测结果合格认定线。
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为加强本科生学术道德建设,规范本科生学术行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本科教育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毕业论文(设计)抄袭、作假行为的认定第一条抄袭行为的认定本办法定义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和剽窃为同一概念,以下统称抄袭,是指把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内容,如学术观点、数据资料、内容情节、架构或研究成果等原封不动或虽改变形式但未改变内在本质后在本人毕业论文(设计)中据为己有或采用他人成果时不注明出处的学术不端行为。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原则上可认定为抄袭:1.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300字而未注明出处的;2.使用他人已发表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未经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3.文字复制比R(即被检测论文与非本人学术成果的文字重合字数占全文的百分比)>30%的;4.照搬他人论文或著作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办法而没有注明出处或未说明借鉴来源的;5.其他由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认定的抄袭行为。
第二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认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被认定为论文作假:1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6.雇用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7.借助技术手段或其他方式降低查重率的;8.伪造数据的。
包括在学位论文中伪造或篡改研究成果、调研数据、实验数据或文献资料以及凭主观臆断捏造事实等行为;9.其他学术界公认为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与表现。
包括引用文献、图表、模型欠缺客观、公允,注明和注释不当的;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没有参与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其他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第二章抄袭、作假行为的审查第三条各院系负有对本单位教师、学生进行防范毕业论文(设计)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并负责对本单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前进行审查。
(1)如稿件在审稿过程中,未被录用,则直接作退稿处理。
(2)如稿件已被录用但未正式刊出,则通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取消该稿件的录用资格。
(3)如稿件已正式刊出,将从数据库中撤出,并刊登撤稿通告。
(4)对被认定为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三年内本刊一概不予接收其稿件。
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提高科研诚信意识,维护本刊学术质量和名誉,《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会对所有来稿和已被录用的稿件进行多次严格的学术不端检查。
一经查实有学术不端行为,一律实行退稿或撤销录用,同时做严肃处理。
(1) 剽窃。
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研究(实验)方法、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将认定为剽窃。
论文的主体或论文某一部分的主体过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将认定为整体剽窃。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发表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数据、图片等,或获得许可但不加以说明,将认定为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
(2) 伪造。
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图片等;伪造无法通过重复实验而再次取得的样品等;编造不符合实际或无法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结论等;编造能为论文提供支撑的资料、注释、参考文献;编造论文中相关研究的资助来源。
(3) 篡改。
使用经过擅自修改、挑选、删减、增加的原始调查记录、实验数据等;拼接不同图片从而构造不真实的图片;从图片整体中去除一部分或添加一些虚构的部分;增强、模糊、移动图片的特定部分。
(4) 不当署名。
将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
(5) 一稿多投。
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在首次投稿的约定回复期内,将论文再次投给其他期刊;在未接到本刊确认退稿的正式通知前,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全文关于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规章制度)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术活动中存在的违反学术道德、科研规范、考试纪律等不合规行为。
为了维护学术诚信,保障学校的学术环境,制定了以下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肃学术纪律,促进科研诚信, 全体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术研究、教学、考试中涉及造假、抄袭、剽窃、篡改数据、捏造实验结果、违反学术规范等行为或其他侵害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原则为公正、严肃、及时,做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曝光一例”。
第四条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包括纪律处分、学术处分和法律处分。
具体处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严肃处理。
第五条学校设立学术道德与诚信委员会,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和处分第六条学术不端行为分为严重违规和一般违规两类。
第七条严重违规行为及处分(一)造假行为:指在科研实验、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活动中以捏造、编造、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虚假填报、报告、发布信息的行为;处理措施:取消论文发表资格,责令停止相关项目研究,学术处分,纪律处分。
(二)抄袭行为: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文字的行为;处理措施:责令改正,取消论文发表资格,学术处分。
(三)剽窃行为:指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创造的学术成果、研究成果等行为;处理措施:责令改正,取消论文发表资格,学术处分。
(四)违规评审行为:指在学术评审中,以贿赂、索贿、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干预评审结果的行为;处理措施:取消评审资格,学术处分,纪律处分。
第八条一般违规行为及处分(一)学术规范违反行为:指违反学术规范,如论文作者顺序的不当安排,未获得学术合作人员的同意等;处理措施:责令改正,警告。
(二)考试作弊行为:指在考试中抄袭、交头接耳、使用非法工具等作弊行为;处理措施:本次考试作弊者,该科目成绩以零分计,并给予警告。
附件2:
关于进一步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
及各学科检测结果处理办法备案的要求
在调研江苏省部分高校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并经2013年12月3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通过,参照兄弟高校的做法,规定如下:
1、我校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提交送审前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采用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检测实施由学院负责承担。
2、检测结果的认定和处理:
①“学位论文全文文字复制比”小于10%者,该学位论文检测合格,可提交
送审;
②“学位论文全文文字复制比”在10%-24%之间者,结合检测报告内容,
由导师负责审查并认定学位论文内容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作出具体
处理意见;
③“学位论文全文文字复制比”大于24%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分委
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负责审查并认定学位论文内容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
为,并根据认定结果作出具体处理意见。
“学位论文全文文字复制比”高于35%的学位论文原则上应作推迟一学期送审处理。
3、各学科可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和自身学科发展需要的更高要求规定。
各学科自行制订的规定,须以学院(研究机构)为单位汇总后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并自备案之日起执行。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2月22日。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处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函[2013]2号)和《延边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条例》文件精神,为了培养优良学风,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将对全体2013届拟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现将学位论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公布如下:一、检测对象检测对象为我校拟申请硕士学位的所有研究生,未参加学位论文检测的研究生,不得参加答辩。
二、检测时间第一次检测时间: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26日,由学院秘书统一上传,并将检测结果统计,通知导师和学生。
第二次检测时间: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3日,对第一次检测未通过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由学院秘书统一上传,并将检测结果统计,通知导师和学生。
第三次检测时间: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12日,对第二次检测未通过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由学院秘书统一上传,并将检测结果统计,通知导师和学生。
三、检测要求待检测学位论文提交学位论文正文部分的电子版,格式为word文档。
命名方式为:专业名称_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同等学力/在职硕士_姓名.doc,如:“教育管理_教育硕士_张三.doc”。
各学院秘书老师将待检测学位论文收齐并检查无误后,在截止日期前统一上传。
四、处理办法第一次检测结果按如下三种办法处理1、总文字复制比≤20%的学位论文,视为通过检测,由研究生和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自行修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2、总文字复制比>20%但≤70%的学位论文,视为未通过检测,需对论文进行修改,参加第二次检测。
3、总文字复制比>70%的学位论文,取消本年度答辩资格。
第二次检测结果按如下三种办法处理1、总文字复制比≤20%的学位论文,视为通过检测,由研究生和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自行修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2、总文字复制比>20%但≤40%的学位论文,视为未通过检测,需对论文进行修改,参加第三次检测。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惩治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树立良好学风,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教育部2009年6月颁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的,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学术成果;(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违反正当程序或者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八)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九)其他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已经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第三条学位论文对文献的引用应当符合学术规范。
学位论文引用他人的著述或者观点的,应当注明出处,在论文注释(包括脚注和尾注)中详细说明所引用著述的作者、著作名称(出版机构、版别、出版日期)、页码等内容。
仅在论文的前言、综述、参考文献或者感言中提及所使用过的文献的,不属于符合学术规范的引用。
第四条各学院(系)、研究生院负责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别依照各自的权限,负责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二章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和认定第五条各学院(系)负责对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和审查意见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六条各学院(系)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实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即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对评阅专家保密,评阅专家也实行匿名评审);二、利用检测软件对论文进行检测;三、交叉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前述两种方法。
XX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与处理办法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凡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除涉密学位论文外),均须按本规定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测系统”)检测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
第二条“检测系统”作为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技术平台和监控学位论文质量的手段之一,仅是判断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替代指导教师、评阅及答辩专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把关。
第三条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涉密学位论文在保密期内不进行“检测系统”检测。
如解密后的学位论文被查实有学术不端行为,将按照及学校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组织实施第五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学位论文检测工作进行统指导与管理。
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检测工作,确定专人负责。
第六条在检测系统使用过程中,各培养单位需对用户名、密码、相关检测过程、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严格保密,严禁使用该系统对本学院以外或其他不相关的论文进行检测。
第三章检测结果的认定与处理第七条检测结果以“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以下简称复制比)为基本依据进行如下处理:1.复制比≤5%者,学位论文检测通过。
2.5%<复制比≤15%者,由指导教师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相关情况严格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并提出处理意见。
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修改的,则指导教师在签字认可后进入下一环节;如指导教师认定需要修改的,学位申请人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学位申请人附上学位论文修改说明,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进入下一环节。
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推进建立良好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肃处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所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统称为学位论文),出现本办法所列作假情形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包括下列情形:(一)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二)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三)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四)伪造数据的;(五)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
第四条学位申请人员应当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第五条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人员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
第六条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健全学位论文审查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审核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
第七条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
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前款规定的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八条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人员,属于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属于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20XX年5月修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
(20XX年5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杜绝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令)、《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XX]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XX]9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伪造注释;
(五)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违反正当程序或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八)其他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第三条加强自律与他律,杜绝、防范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学位申请人应有学术自律意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位
论文的写作;导师应加强学术规范的指导,严格要求与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品质;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申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已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第二章审查及结果认定
第五条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采取如下方法:
(一)利用检测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学位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
(二)实行学位论文校外双盲评审;
(三)其他合理手段。
上述方法同时使用,技术手段与专家审定相结合,事前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
第六条我校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须接受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
学位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将经导师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通过研究生综合
管理信息系统上传,用于相似性检测及双盲评审。
第七条检测时间及程序安排。
相似性检测由学位办统一组织,检测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一)答辩前常规检测。
一般在3月、9月上旬进行,有初检和复检两个环节。
所有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均须参加初检。
复检产生的检测费用由学院承担。
(二)答辩后随机抽检。
一般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前,学位办根据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对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定稿进行随机抽检。
第八条答辩前常规检测。
双盲评审前使用论文相似性检测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技术性查重,并依据检测结果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一)论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在20%(含)以下的学位论文视为通过检测。
由导师结合核心章节相似比等情况,负责审查鉴定,学位论文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进入双盲评审环节。
(二)论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在20%-40%之间的学位论文视为未通过检测,由导师负责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性质进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作出申请异议、论文修改后重新检测送审或延期答辩的处理意见。
1。
申请异议程序见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2。
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论文,经导师签字确认后由学院统一提供复检名单及论文修改稿,复检相似比在20%(含)以下方可进入双盲评审环节;
3。
复检相似比仍超过20%或超过规定修改期限未提交者,做延期答辩处理。
(三)论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在40%(含)以上者,不予以复检,做延期答辩处理,申请人须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或重新选题。
第九条答辩后随机抽检。
论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在20%以上者,不予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学位审议,半年或一年内重新申请学位。
超期未申请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其中相似比在20%-40%之间者,可酌情认定之前的答辩结论;相似比在40%(含)以上者,申请人应重新答辩,答辩费用自行承担。
第十条答辩前常规检测或答辩后随机抽检不合格,重新申请学位者,仅有一次重新检测机会。
重检相似比在20%(含)以下视为通过,按相应程序进行。
重检相似比仍超过20%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第十一条检测报告下发至学院及导师,用于学术不端行为认定的依据,但任何人员不得将检测报告下发给学位申请人。
第十二条对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工作依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执行。
若在双盲评审过程中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经认定后中止本次学位申请程序。
第三章责任及异议处理
第十三条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检测、评阅、答辩等环节使用不同文本,或存在通过技术处理使系统无法正确检测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直至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第十四条在授予学位前被专家审定有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学位申请者,学位办根据第八、九条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十五条已经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经认定其学位论文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视其程度及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六条导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被认定为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视情况对导师作出诫勉谈话、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学位办根据本办法组织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监督、认定等工作;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依照各自权限,分别负责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和处理工作。
相似性检测过程中对检测结果的认定有显著争议的,以及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受到举报的,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组织调查评判并出具书面核定意见。
第十八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公示被认定为存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及其导师的处理决定。
公示期一般为七天。
第十九条异议处理
(一)对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结果持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由学位申请人及导师提出书面异议及相关证明,并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上报学位办,学位办作相应调查后将结果通知相关人员。
(二)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决定持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由被处理人或导师提出书面异议及相关证明,提交学位办,学位办作相应调查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裁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本学科特点,在本办法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相似比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有关要求须向本学科导师及研究生公示并向学位办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