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17.57 KB
- 文档页数:13
保险学院保险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基本理论以及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等专业知识,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保险管理与研究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专业要求1.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对于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等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
2.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具有较全面的法律和财务分析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熟悉保险险种、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及保险法律、法规。
5.通过听课、课堂讨论、参加研讨会及实践活动、考试、撰写论文、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等多种途径,来开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学分要求学生毕业所应取得的最低总学分为174学分,其中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
1.课程学分为146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组课程子模块学分通识课程(14学分)核心通识课程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4世界文明与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智慧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科学精神与未来趋向选修通识课程文学与写作3艺术5文化与历史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2447课程类别课程组课程子模块学分通修课程(77学分)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1经济学专题-政治理论与思想品德18英语(20学分)语言技能不低于10学分其他体育与健康4数学B类16信息技术基础4经管法基础(12学分)经济类不高于3学分管理类法学类不高于3学分国际组织类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2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程(40学分)必修课18选修课22专业方向课程152.暑期学校课程要求修读不少于2门暑期学校课程。
3.实验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子模块学分实验课程INS406保险营销学选修课2INS33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选修课2 INS325财产与责任保险必修课3 INS317保险投资学选修课24.实践教学学分为.28学分项目周数周学时总学时总学分社会实践军事技能2561122社会调查2501002其他实践150501专业实习认知实习130301岗位实习6402408劳动教育162322毕业论文241024012合计———28448(1)学生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相应学分。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02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进行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业的实务工作;具有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认真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并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精通英语并能熟练地用英语从事有关的金融活动,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分设五个研究方向:(A)国际金融(B)货币金融学(C)保险学与精算(D)公司金融(E)金融工程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达到复试资格线,再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脱产学习三年。
五、课程设置A 类:1、政治理论课(3学分)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2、英语(4 学分)B 类: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C 类:国际金融研究(2学分)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2学分)金融衍生工具(2学分)高级金融经济学(2学分)D 类:金融风险管理研究(2学分)金融英语(2学分)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研究(2学分)金融管理战略(2学分)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高级金融建模(2学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前沿理论(2学分)资产定价(3学分)金融工程研究(2学分)投资理论研究(2学分)风险决策前沿研究(2学分)实证金融(2学分)金融英语(2学分)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个学分(其中须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个学分,建议选择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或数学系的课程)。
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第1学期先接受学校和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不确定导师;2.第2学期,根据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在导师确定后的三个月内制定出每位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硕士生的同意后执行;3.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以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每位硕士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增进学术讨论和研究。
《金融与保险》培养方案(专科)一、专业简介金融与保险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该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保险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金融与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与保险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金融与保险业务经营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从事金融和保险工作实际能力,成为能够从事金融业与保险实际业务和金融保险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金融与保险专业以我院的办学特色为指导思想,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金融保险专业主要的专业特色:1.紧密的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依托校企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培养模式,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金融保险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金融、保险和投资理财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技能,并可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具有较强的适应金融保险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使毕业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2.以金融和保险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复合型职业能力。
3.采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进取精神,既懂得金融理论,又懂得金融管理、保险营销实务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金融学原理和保险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金融与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与保险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经营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金融与保险工作实际能力,成为能够从事金融与保险实际业务和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依据“厚实经济学基础、扎实金融学专业知识、精通数理分析工具和计算机编程”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培养通晓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融资管理、金融交易、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能力、善于创新的应用型和决策型复合金融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⒈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培养上,要求学生:⑴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知识;⑵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学领域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⑶熟谙金融市场和银行运作方面的知识;⑷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经济法律方面的背景知识;⑸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观点与建议;⑹熟悉金融与国际银行的国际惯例与相关的法律与规范;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国际金融(英)、货币银行学、公司理财(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业务、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英)、金融风险管理、个人理财与银行零售业务、金融管理案例分析、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固定收益投资分析、行为金融学、Stata与金融实证分析、程序设计与应用(python)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在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⑴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⑵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本专业领域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⑶能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并能将其应用于今后的业务决策中;⑷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领域业务的能力;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⑸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⑹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业务沟通和工作协调,较好地适应团队工作,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02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进行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业的实务工作;具有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认真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并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精通英语并能熟练地用英语从事有关的金融活动,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分设五个研究方向:(A)国际金融(B)货币金融学(C)保险学与精算(D)公司金融(E)金融工程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达到复试资格线,再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脱产学习三年。
五、课程设置A 类:1、政治理论课(3学分)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2、英语( 4 学分)B 类: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C 类:国际金融研究(2学分)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2学分)金融机构管理(2学分)高级金融经济学(2学分)D 类:金融风险管理研究(2学分)金融英语(2学分)精算理论研究(2学分)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高级金融建模(2学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前沿理论(2学分)金融时间序列(3学分)金融工程研究(2学分)投资理论研究(2学分)风险决策前沿研究(2学分)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个学分(其中须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个学分,建议选择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或数学系的课程)。
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第1学期先接受学校和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不确定导师;2.第2学期,根据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在导师确定后的三个月内制定出每位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硕士生的同意后执行;3.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以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每位硕士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增进学术讨论和研究。
(020204)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通过三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教研活动、社会调查及论文撰写,把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道德高尚,遵纪守法,体魄健康,有坚实深邃的理论素养、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较强,熟悉并自觉掌握现代金融学科的最新动态,既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又能从事高校教学及金融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三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可酌情延长一年;提前毕业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三、研究方向(一)行为金融与金融复杂性(二)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三)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五)货币金融学说(六)保险学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见《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附后)。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鼓励创新,注重独立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方法如下:(一)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分别定出教学大纲和讲授提纲;(二)导师讲授或研究生自学,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双百方针,鼓励学术创新;(三)教师启发与研究生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调动并尊重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组织研究生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或引导研究生参与学术争鸣;(五)采取书面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门课程进行认真考核;(六)认真做好研究生中期筛选工作和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七)组织好社会调查、外出访学、教学实习等重要环节;(八)鼓励研究生结合专业开展科研,发表研究成果,在校期间至少应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
六、必修环节(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一)在第三学期结束后,根据研究生指导小组的要求,在第四学期进行助教、助理研究工作。
(二)根据研究生的论文要求,指导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安排研究生外出调查访问,主要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访学报告或调查报告,由导师主持进行交流和评议。
一、培养
三、课程(一) 通
识教育
(二) 大类基础
(三) 专业教育
保险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保险、银行、证券、投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保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保险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大类基础课程31分,专业教育课程68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相应修读说明。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6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七大模块修读10学分。
七大模块10学分中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回避第四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即修读第四模块课程将不计入七大模块学分中);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6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社会科学类课程中修读31个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修满28学分,选修课程修满3学分(如修读“经济学原理”课程,须在第一学期修读,在其它学期修读不计入总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
意选修。
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保险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保险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基准学制为三年。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一)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方面均达到了优秀标准,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水准高并且拓展领域广泛、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强,缩短了在实际工作部门培训的时间,上手快,更接近保险部门助师的要求。
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大保险公司的内勤人员、销售人员及其他主要业务岗位、保险中介公司的业务工作、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岗位。
1.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与实践相结合。
2.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保险实际业务操作、营销等各种能力、创新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政治素质合格、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达标、身心素质健康、较高的职业素质。
方向职业岗位群(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为: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证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证保险公估人从业资格证其他可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保险精算师从业资格证会计证(四)毕业条件(学生毕业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修满规定的各模块课程学分,包括课外教育学分。
保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2.培养具备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保险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际工作;4.培养具备较强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二、培养要求1.培养学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保险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三、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教学;2.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3.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训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组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生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四、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保险学概论、保险业法规、保险经济学、保险市场与机构等;2.专业课程:包括保险精算、保险风险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与营销、保险合同法等;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研究方向,设置选修课程,如保险创新与发展、保险监管与风险防控等;4.实践课程: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保险案例分析和学术研讨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培养时间安排六、培养评价和考核1.培养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课程作业、论文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2.培养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评定学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3.根据综合素质评价,评定学生的综合培养结果,并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总结:保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方式、培养课程设置、培养时间安排以及培养评价和考核等内容。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银行、证券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银行信贷、结算、证券交易和国际金融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类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2.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3.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收集和处理金融信息的能力;4. 系统掌握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保险学等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5.掌握我国金融工作主要业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科研能力,熟悉国家关于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国际金融的发展动态;6.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达到CET-4水平,能运用英语开展金融业务工作;7.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经济学六、专业主干课程货币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理财、资本运营。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29学分,专业教学课程54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金融学专业教学安排表号表示。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论、金融实务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素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和理论研究能力,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政策理论研究和金融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金融法规、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业务技能,适合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企业金融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亦可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融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对象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等。
(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实践性教学主要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相关说明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计划计划表序号课程学时/学分时间备注1 经济数学基础68/ 4 二下未开数学选2 统计学51/ 4 二下已开数学选3 货币银行学☆64 / 4 二下4 西方经济学64 / 4 二下5 财政学☆48 / 3 三上6 会计学☆48 / 3 三上7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48 / 3 三上8 金融市场学32 / 2 三上9 保险学48 / 3 三下10 金融会计☆48 /3 三下11 国际金融管理☆48 / 3 三下12 证券投资☆48 / 3 三下13 中央银行学32 / 2 四上14 国际结算☆48 / 3 四上15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48 / 3 四上16 公司金融32 / 2 四上17 专业论文5周/ 5 四下或四上寒假合计(744+5周)/50说明:加“☆”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选读,设定为28选25学分。
保险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险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保险人才成为了关键。
那么,保险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究竟有哪些呢?一、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单纯的保险专业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将保险学与金融学、统计学、法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相结合。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保险原理、保险法等课程外,增加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法律实务、编程语言等课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应对保险业务中涉及的风险评估、精算分析、合规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等工作。
同时,跨学科的实践项目也是培养的重要环节。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保险科技的创新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保险行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因此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
在实习期间,学生能够接触到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如保险销售、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挑战。
企业可以安排资深员工担任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开始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通过模拟保险业务场景,开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决策能力。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培养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养模式在保险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线上教学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课程视频、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线下教学则注重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实践操作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金融保险)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020107W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保险与风险管理专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凸现保险投资专长,能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全国各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管理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银行保险部门、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从事保险与风险管理工作或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保险教学与研究、报道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系统掌握保险专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以现代保险理论为核心,以当代财经类及其它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具备风险与保险管理能力、保险资金投资能力。
3、培养特色
金融学院金融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其中证券投资方向具有较强的师资,依托金融学科和金融专业优势,我院保险专业培养特色定位在“保险投资”特色上。
注重保险投资理论知识教育,把我校保险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投资优势的保险专业人才。
紧扣保险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注重学生模拟创办保险经营机构学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4、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会计、海上保险、保险营销学、保险经营管理、保险英语、利息理论、保险中介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金融投资技术分析、国际结算、公司金融、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基金、固定收益证券。
5、学制
我校普通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3-6年修满学分可以毕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发给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保险学学士学位。
表一:
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或周数/学分
表二:保险专业全程教学计划表
通选课程中的《艺术导论》、《戏曲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八门课程为限定性选修课,要求必须选一门。
表二(续):
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表
方案制定执笔人:编写成员:
方案制定负责人:教学院长签字:院长签字:
表三:保险学本科专业选课流程
大学英语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