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 格式:ppt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方式、经济技术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学会科学的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学习重点】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学习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练习巩固【学习过程】课首自学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的主要手段。
(2)运输方式:主要有、、、、。
(3)基本要求:、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等。
(4)发展方向: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正向、、和方向发展。
【我的疑问】课中共学知识点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2.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案例探究】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请根据下表中货物的性质、数量拓展延伸:读图第88页图4-1-8思考:世界交通运输网中最繁忙的地点在哪里自我小结课尾检学下表为我国2008年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全年完成的客运、货运比重分布表,据此回答1()1.表中序号代表公路运输方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2.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批进入灾区的救灾物资及救援人员主要依靠运输方式是()A.①B.③C.④D.⑤()3.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A.①B.②C.③D.⑤“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
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
下图示意“我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
读图完成8~9题。
()4.下列自然因素中,对“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最大的是A.气候B.地形C.河流D.地质()5.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A.数值变大B.数值变小C.变得密集D.变得稀疏6.在海上用海上推轮,在江上用内河推轮——洋山深水港开港时,一种新型船舶“平底船”将载着集装箱,在洋山港海域和上海的内河航道上穿梭往来。
交通运输布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说明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课件视频引入课题,教会学生读图析图,通过讨论、比较、归纳、总结掌握交通线的布局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交通线路,理解交通线的布局原则,知道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2.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今年高一学生基础特别薄弱,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偏低,缺乏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节奏要慢,多引导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与发展的因素;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导入:学生齐读教材p93课文,问:交通运输线包括哪些?(公路线、铁路线、管道线、航空线、水运航道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各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和歌曲《天路》。
教学过程:青藏铁路线的建设视频中播放的图片和歌曲,指的是?(青藏铁路)我们今天就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来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4,读图424青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是指从青海省的西宁到西藏的拉萨,全长1956千米,2006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
实际上,青藏铁路分两期完成,一期是从青海省的西宁到青海省的格尔木,早在1979年就已经通车,为什么当时不把铁路一次直接修到拉萨呢?(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那么从格尔木到拉萨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需要现有的科技做保障呢?请同学们看青藏铁路线图,从格尔木到拉萨经过哪些地形区,跨越哪些江河?引导学生读图分析:1、青藏铁路经过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终年严寒,导致多冻土;同时海拔高,空气稀薄,氧含量不足;结合高寒缺氧,让学生做活动,握住鼻子不呼吸,体验氧含量不足的感受,并通过材料(课件展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描述材料)了解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的后果,进一步让学生对比青藏铁路建设者为建设青藏铁路所做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本节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建立在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基础之上,对其中的交通运输布局等有关内容进行的深入学习。
教材分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站点和城市交通网三部分进行阐述。
这三部分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是基础和前提,交通运输站点建设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交通运输线作用能否良好发挥。
而城市是区域交通的中心,往往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之处,城市交通网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区域交通的效率。
城市交通网从空间尺度上看,在整个区域交通网中所占的比例往往很小,但城市交通线路类型的多样化程度、密集程度、相互配合的复杂程度、对人群产生影响的广泛程度都不是其他地域交通网络所能比拟的。
从这一方面来看,可以说城市交通网是区域交通网中的最高级表现形式。
教材第一目的内容为交通运输线,简要介绍最基本的几种类型,并指出交通线路的建设都要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课文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了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第一,科学地进行运输量的预测;第二,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路线;第三,根据自然条件有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
配合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有关理论,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进藏铁路线的区位选择分析以及知识窗“欧洲的内河航运”,让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交通线的区位理论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本节的第二目内容:交通运输站点,教材首先介绍交通站点的类型及其一般特点,然后安排了两个案例:一是上海港的建港条件和区位特点;一是香港国际机场的变迁。
分别从水运港口和航空港两个方面剖析交通运输站点的布局要求。
城市交通网作为第三目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有利于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第二,满足当前和适应未来的要求;第三,道路交通系统的功能和等级区分;第四,合理规划主干道路,减少工程量;第五,保护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第六,与其他市政设施相配套。
最新考纲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理解并掌握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情况。
3.分析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及交通运输布局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4.掌握城市交通的特点及对策。
第1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交通运输(1)概念:是现代社会重要经济部门,它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________的主要手段。
(2)主要方式:铁路、公路、________、航空、管道。
(3)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运量大、运输成本低、________________快、连续性强。
(4)发展方向:____________、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温馨提示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人们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体积、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2.现代通信(1)概念:是实现________传递和传播的主要手段。
(2)分类①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递信函和包裹。
邮政通信会受到地形障碍以及________、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②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________、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________________、太阳活动等会影响通信质量。
3.商业贸易(1)概念:专门从事商品________、调运、________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2)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________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线(1)类型:铁路、________和水运航道、航空线、________等。
(2)区位因素: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都会受到________因素、________________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