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
- 格式:ppt
- 大小:868.50 KB
- 文档页数:51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三)之访谈(教师版)编辑:邹和平审核:陈金燕一、关于访谈:1、【访谈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3、【访谈的特别要求】:(1)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3)要能归纳提问者所问的问题包括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4)受访者往往是要表达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及深入的分析,考查时要求能总结观点。
4、【访谈的提问技巧】: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结尾: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5、【访谈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6、【访谈的质量】(提问的技巧用词)①紧扣主题,不蔓不枝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二、【课堂演练】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51期【技巧讲解】“访谈”是指因为某个人物、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访谈有如下特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性——专家或知情者。
访谈类文章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阅读访谈关键是要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考生在备考时,要抓住访谈的基本特点进行解读,多从“鉴赏评价”“探究”两个层级研究探讨。
在命题形式上,主观题占绝对分量。
一、分析综合设题方式:1.请简要概括该访谈涉及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本中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1.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的内容。
(3)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为了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主持人或记者会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而当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主持人或记者又会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考生引起注意的地方,其中往往暗含着一些有利于解题的元素。
二、鉴赏评价设题方式:1.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2009·山东卷)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三)之访谈(教师版)一、关于访谈:1、【访谈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3、【访谈的特别要求】:(1)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3)要能归纳提问者所问的问题包括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4)受访者往往是要表达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及深入的分析,考查时要求能总结观点。
4、【访谈的提问技巧】: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结尾: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5、【访谈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6、【访谈的质量】(提问的技巧用词)①紧扣主题,不蔓不枝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二、【课堂演练】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移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
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实用类文本访谈【命题走向】根据近几年新课标卷的选文及命题特点来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从高考出题角度来梳要点,抓主旨,鉴语言、品技巧等。
其文本选择多为最新的人物访谈、新闻事件,且多选对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人物访谈。
多项选择题将可能成为这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新形式,而探究题将会成为考查重点。
【解题钥匙】一、把握文本一篇访谈中,提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访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般考生在阅读访谈时首先要掌握访谈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他的性格和为人怎样。
其次理清问者提问,一般都可以从提问中找到文章内容信息的线索,从而快速锁定答题区域。
访谈中的提问都围绕主题做文章,但根据访谈情况和对象的不同,问者会使用最恰当的语言技巧来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这种语言的技巧性往往需要考生细细揣摩,以了解访谈的目的性及事物的逻辑性。
一般来说,问者提问的问题的逻辑性,决定了一篇访谈整体的结构和逻辑。
问者是根据主题,事先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考生只要掌握住问者的逻辑就能条理清晰地了解相关信息,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由于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一般是分开的,所以考生应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住主要问题,然后分类合并。
二、答题思路1.关于访谈内容的题一般为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全文主旨、手法、内容、语言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判断。
答题思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鉴访问者的问题理清文章内容,仔细审题,弄清问题的范围,选择作答。
2.要求分析文中某句话、某个词、某个细节描写等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可从内容上、情感上结合文本有序地组织答案。
3.针对文章语言特点或人物形象特点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首先指出相关部分涉及的手法或特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情感、效果或作用。
⾼考语⽂⼈物访谈训练 ⾼考语⽂阅读中常常出现⼈物访谈,因此在复习语⽂的时候同学们需要在这⽅⾯加强训练,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考语⽂⼈物访谈训练,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物访谈训练⼀ 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访谈录(节选) 记者(下称记):您在中⼤讲学,很多师⽣反映“受益良多”,但我发现也有不少⼈说听不懂,就不听了。
丘成桐(下称丘):这是⼤学⾥⼀个很普遍的现象。
其实,我⾃⼰很多次听演讲听不懂。
⼏年后,在做⼀个论题时,碰到了这个问题,不懂,但想起有⼈做过。
我就去找演讲的企业家要演讲稿。
其实,听讲座、 听演讲,听不懂没什么,可以马上去找资料、学习。
但是不听的话,就连机会都没有了。
说得远点,连观念都没有了。
很多学⽣喜欢听完美的讲座,从头到尾都听懂。
听好的⼤学问家讲学,他们讲的内容、⽅式⽅法、风度、⽓质等等都值得学,因此⼀定要去听。
记:听不懂不是浪费了时间? 丘:其实做学问都是这样,刚开始不懂,事实上不是完全不懂,其实资料已经在脑海⾥⾯,多了久了以后,重新温习,就懂了。
完全不去看,就肯定不懂了。
所以要多看多听,不⼀定全部懂,有些事情不是⼀定要每⼀步都弄懂了才向前⾛。
即使再有学问的⼤学者,也不可能全部问题都弄懂了才开始做研究的。
⽐如说乘法,开始就是不懂为什么3乘8就是24,多做⼏次就成了记忆的⼀部分。
有些东西需要记忆,有些需要思考。
我们⿎励学⽣多听有学问的⼈演讲,就算不懂,也可以学习他们说话思维的⽅式⽅法和做学问的态度。
学问要做好很难,⼈们往往只看到成功,⽽忽视失败的⼀⾯。
其实失败的也很重要,因为可以从中找到成功的⽅法。
记:您觉得国内学者该提升论⽂⽔平? 丘:过去10年间中国科技有惊⼈发展,单就数学论⽂⼀项,中国⼈发表的⽂章就从6%上升到10%,包括居住于世界各地的中国数学家。
但发表在⼀流期刊的只占少数,所以当务之急是提升论⽂⽔平。
记:这是不是中国培养不出菲尔兹奖学者的⼀个原因? 丘:很多⼈问我这个问题,除了体制差异,我想这跟中国科学⽂化上的修养也有很⼤关系。
专题十四人物访谈的考查方式及答题模式虽然《考试大纲》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中没有将“人物访谈”列入其中,但“访谈”由于话题的多跨度、可变性,非常契合“非连续”这一特征,其可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组合考查,值得考生重视,而且其他省份的试卷曾多次考查。
所以,适当关注“人物访谈”仍有必要。
从以往考查情况看,“人物访谈”阅读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一、概括访谈内容或人物观点【提问模式】2007年广东卷: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2007年广东卷: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2009年山东卷: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012年广东卷: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2014年广东卷: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2014年广东卷: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答题模式】通览全文,理清结构层次;筛选内容信息,明确人物观点;结合关键词语,依次分条概括。
【典例分析】(2014·广东卷)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分析】解答此题,考生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如罗哲文对梁先生带给罗哲文的保护古建筑的观点“中而新”的进一步阐释;再如“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另外就是材料”等语句。
【答案】①保护好古建筑便于新建筑借鉴其优秀传统。
②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要学好基本理论,掌握好基本技能。
③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的培养。
④古建筑是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要保护。
二、分析访谈人物形象【提问模式】2014年广东卷: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答题模式】通览全文,筛选出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言行外貌、精神品质等);结合关键词语分条表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导语]实用类文本大都结构明晰、语言浅易,因此不少考生不太像读文学类文本那样整体把握。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任何阅读及其答题都需要整体把握,况且实用类文本文体众多,每种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
所以,特别需要把握每类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与探究做好铺垫。
一、新闻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说明一: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是对消息、通讯、特写、时评、调查(报告)和访谈等体裁的统称。
说明二: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文体属性。
新闻调查报告是其种类之一,因与新闻较近,且是考查的主要类型,所以把它放在“新闻”里讲。
](二)新闻访谈文体特征和阅读步骤、要求1.文体特征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基本特征见下表:2.阅读步骤和要求(三)新闻访谈整体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了好多关于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高考语文访谈试题及答案
一、访谈背景
本次访谈旨在了解学生对高考语文考试的准备情况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二、访谈对象
本次访谈的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即将参加高考。
三、访谈问题
1. 你是如何准备高考语文的?
2. 你认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3. 你在学习语文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 你有哪些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5. 你认为高考语文考试中哪些题型最难?
四、访谈答案
1. 我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练习写作来准备高考语文。
同时,我也注重对古文的学习和理解。
2. 我认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阅读理解和写作。
这两个部分不仅能够提高我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学习语文时,我遇到了一些古文的理解和记忆上的困难,但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4. 我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包括:多做阅读理解练习,积累词汇,以及多写作文。
此外,我还经常和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5. 我认为高考语文考试中最难的题型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文言文阅读需要对古文有深入的理解,而作文则需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访谈总结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在准备高考语文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学生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
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