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光效应
- 格式:docx
- 大小:292.36 KB
- 文档页数:6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它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取向特性。
目前液晶材料都是长型分子或盘型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非线性的光学材料。
当液晶分子有序排列时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是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在做有机物溶解实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的,1961年美国RCA公司的Heimeier发现了液晶的一系列电光效应,并制成了显示器件。
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电压低(一般为几伏),功耗极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器件中。
1.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液晶作为一种显示器件,其种类很多,下面以常用的TN(扭曲向列)型液晶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入射的自然光偏振片P1偏振片P2出射光扭曲排列的液晶分子具有光波导效应光波导已被电场拉伸TN型光开关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1埃=10-10米),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玻璃板的内表面涂有透明电极,电极的表面预先作了定向处理(可用软绒布朝一个方向摩擦,也可在电极表面涂取向剂),这样,液晶分子在透明电极表面就会躺倒在摩擦所形成的微沟槽里;使电极表面的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且上下电极上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
上下电极之间的那些液晶分子因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趋向于平行排列。
然而由于上下电极上液晶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所以从俯视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从上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逐步地、均匀地扭曲到下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整个扭曲了90度。
如图1左图所示。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现象。
它是由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改变,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导致光的透过性和反射性发生变化。
液晶电光效应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器、光学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
液晶分子是一种具有长形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两个端基团和一个中心环状结构。
当液晶分子处于无外界作用力下时,它们呈现出无序排列状态。
但是,当外加电场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改变,并且沿着电场方向排列。
这种取向改变会导致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的偏振状态产生影响。
根据不同的取向方式,可以将液晶材料分为两类:向列型和扭曲型。
在向列型液晶中,分子沿着同一个方向排列,并且与相邻层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在扭曲型液晶中,相邻层之间呈现出扭曲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一种螺旋状的结构。
液晶电光效应的基本原理是偏振光的旋转。
当偏振光通过液晶材料时,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改变,偏振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旋转角度来描述。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液晶分子的取向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偏振光旋转角度的增加。
除了偏振光旋转外,液晶电光效应还会影响到光线透过性和反射性。
在没有电场作用下,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几乎没有影响。
但是,在有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取向的改变,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的透过性和反射性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来实现。
液晶电光效应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为常见的应用就是在各类显示器中。
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通过控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场强度差异来控制像素点亮灭和颜色变化。
此外,液晶电光效应还可以用于光学通信中的调制和解调、激光技术中的偏振器件等领域。
总之,液晶电光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晶电光效应在更多领域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光学效应的现象。
液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光的传播状态。
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液晶电光效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晶电光效应最早在188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希·雷茨勒(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
他观察到某些胆固醇类化合物在加热时会从固态变为液态,而在某个温度下又会形成胆固醇晶体。
这个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这就是液晶电光效应的最早发现。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和电场的作用。
液晶分子具有长形结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排列成有序的结构,形成液晶相。
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现为无序状态,光无法通过。
但是,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结构,使光通过。
液晶电光效应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各种显示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就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手机屏幕。
这些设备中的液晶分子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当电场强度较弱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有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大,显示器呈现出较亮的图像。
而当电场强度较强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无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小,显示器呈现出较暗的图像。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显示设备领域,还涉及到光学仪器、光学调制器等领域。
例如,在光学调制器中,液晶电光效应可以用来调节光的偏振方向。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实现光的调制。
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还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机理,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液晶材料的性能,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力。
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之一,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进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液晶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可以形成液晶相。
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重新排列的现象,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式,实现光的调控。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现基于液晶分子的特殊结构。
液晶分子通常由长链状的有机分子组成,分子中的芳香环或其他特殊结构会导致分子呈现偶极矩性质。
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无序状态。
但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重新排列,使得液晶分子整体呈现有序排列的相。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式。
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会导致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液晶分子的各向异性意味着它们对不同方向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当光通过液晶材料时,根据入射角度的不同,光线会在液晶分子中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屏通过控制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屏具有功耗低、对环境光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除了液晶显示技术,液晶电光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应用。
例如,在光学器件中,可以利用液晶电光效应来实现光的调制和调控。
通过调节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液晶材料对光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光的调制。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用于实现光的调制、光开关等功能。
液晶电光效应还可以应用于光学传感器领域。
通过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受外加电场控制的特性,可以设计出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光学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光的偏振状态等,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生物医学等领域。
总结起来,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通过外加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率,实现光的调控。
1602液晶工作原理
液晶工作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电光效应和光学旋光效应。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由长而细的分子链组成。
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排列,而不同排列状态会导致光的传播特性发生变化。
根据电光效应,当液晶分子处于无电场的自然状态时,光线可以通过液晶层并发生旋转。
但是,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层上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成与电场方向平行的状态,此时光线会直接通过,而不发生旋转。
与此同时,液晶分子还可产生光学旋光效应。
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层上时,液晶分子会以旋转的方式排列,导致光线通过液晶层时会发生旋转现象。
旋光效应的程度取决于电场的强弱。
基于以上原理,液晶显示屏通过调节液晶层中的电场来控制光的透过和旋转。
对于彩色液晶显示屏,通常使用RGB(红绿蓝)三种亮度的LED背光源,通过液晶层的不同排列状态来
控制不同颜色的光的透过。
通过加上适当的色彩过滤器,便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总的来说,1602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对液晶分
子的排列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旋转,最终实现图像显示的效果。
液晶原理介绍液晶原理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它是一种利用液晶分子的特殊性质来实现图像显示的技术。
液晶原理的核心是液晶分子的电光效应和扭曲效应。
液晶分子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两种特殊的状态:向列排列和扭曲排列。
在向列排列状态下,液晶分子的长轴与平面垂直,呈现出有序的排列结构;而在扭曲排列状态下,液晶分子的长轴沿着一个螺旋状的路径排列。
液晶显示器由两块透明的电极板组成,中间夹有一层液晶分子。
当电极板上加上电压时,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电光效应。
这种效应表现为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其长轴的方向,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根据电场的不同,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
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光的透过程度。
液晶显示器通常采用的是各向同性液晶分子。
在没有电场作用时,各向同性液晶分子呈现出向列排列状态,光通过液晶分子时,会受到液晶分子的折射作用,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当电场作用到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扭曲,呈现出扭曲排列状态,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进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根据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可以实现不同的灰度级别和颜色。
液晶显示器还利用了偏振光的原理。
当光通过偏振片时,只有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能够透过,而与偏振方向垂直的光则会被阻挡。
液晶显示器的两块电极板上分别放置了两个垂直方向的偏振片,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控制光的偏振方向,进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通过在液晶显示器的后面加上背光源,可以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了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包括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等都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视角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液晶原理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电光效应和扭曲效应,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的原理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因此得名液晶。
液晶的原理是基于电光效应和双折射效应的。
电光效应是指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改变,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
液晶分子在无电场作用下呈现无规则排列,而当电场施加在液晶上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趋向于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
这种排列改变导致了液晶分子对光的传播具有选择性,只能使特定方向的光通过,而将其他方向的光屏蔽。
双折射效应是指液晶分子对光的折射率与光的偏振状态有关。
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光通过液晶时,会发生折射。
而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在液晶中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两束,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
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折射率,进而改变偏振光的传播方向。
基于以上原理,液晶显示器得以实现。
液晶显示器由液晶层、驱动电路和背光源组成。
液晶层是由液晶分子组成的,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和屏蔽。
驱动电路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液晶层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背光源提供光源,使得图像能够被观察到。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驱动电路施加电场,使液晶分子排列成特定的方式。
然后,背光源发出光线,经过液晶层后,只有符合液晶排列要求的光线能够通过,而其他方向的光线被屏蔽。
最后,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液晶层的排列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光线的透过和屏蔽情况,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低的功耗,因为只有透过的光线才会被观察到,其他方向的光线被屏蔽,不会消耗能量。
其次,液晶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可以显示出细节丰富的图像。
此外,液晶显示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大的视角范围。
液晶显示器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光的透过和屏蔽的。
液晶的原理基于电光效应和双折射效应,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
实验2.9 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3、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二、实验仪器激光器,偏振片,液晶屏,光电转换器,光具座等。
三、实验原理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长度在十几埃,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排列方式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主要区别是:扭曲向列的扭曲角是人为可控的,且“螺距”与两个基片的间距和扭曲角有关。
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般不足1um,不能人为控制。
扭曲向列排列的液晶对入射光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会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顺着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类似于物质的旋光效应。
在一般条件下旋转的角度(扭曲角)等于两基片之间的取向夹角。
有些胆甾相液晶在白光的照射下,会呈现美丽的色彩。
这是它选择反射某些波长的光的结果。
实验表明,这种反射遵守晶体衍射的布拉格(Bragg)公式。
一级反射光的波长为:λ=2nPsinφ(1)其中:λ为反射波的波长,P为胆甾相液晶的螺距,n为平均折射率,φ为入射波与液晶表面的夹角。
对于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当垂直于螺旋轴的方向对胆甾相液晶施加一电场时,会发现随着电场的增大,螺距也同时增大,当电场达到某一阈值时,螺距趋于无穷大,胆甾相在电场的作用下转变成了向列相。
这也称为退螺旋效应。
由于液晶分子的结构特性,其极化率和电导率等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当大量液晶分子有规律的排列时,其总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介电常数、折射率也将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液晶物质施加电场,就可能改变分子排列的规律。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液晶电光效应是指在液晶分子结构扭曲时,液晶薄膜的透光度发生变化。
实验中,集成了一块液晶屏,将电压施加到液晶屏上,观察液晶屏对应位置的透光度变化,研究该变化规律,以深入加深对液晶电光效应的认识。
实验步骤如下:
1. 首先,将电路连接好,确保液晶屏上各电极连接无误,并检查电源是否已正常供电;
2. 将示波器的波形选择及参数确定好,接入电源,使示波器正常工作;
3. 称取一只仪器,将相应的液晶屏放在支架上,便于观察及调整;
4. 用外加电压试验液晶屏,每次增大一个单位,观察屏幕中每一点的透光度变化;
5.了解液晶屏的电光效应,在变化的电压影响下,调整透光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中,随着外加电压的不断增加,液晶屏中每一点的透光度也越来越低,最低的透光度约为17%左右,而外加电压可达最大值时,液晶屏的透光度大约为50%,可见外加电压对液晶屏的透光度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外加之电压可以有效地控制液晶屏的透光度,而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液晶屏中每一点的透光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视觉上的效果。
本次实验验证了液晶电光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液晶电光效应提供了基础。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引言:液晶电光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从而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出不同的图像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调节参数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2. 掌握液晶显示器中电场强度对显示效果的影响;3. 了解液晶电光效应在液晶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物质中分子排列发生变化的现象。
液晶显示器通常由两块平行的透明电极板夹持,中间注入液晶分子。
这些分子具有排列有序的倾向,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液晶器件时,电场使液晶分子发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了光的透过性能。
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通常通过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控制。
当电场强度为零时,液晶分子沿着一定方向排列(称为“原初状态”),光线透过时不会发生偏转。
当有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发生倾斜排列,导致入射光被偏转,从而改变了光的透过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液晶显示器样品、电源和电动驱动设备;2. 将电源连接至液晶显示器,开启电源;3. 调节电动驱动设备的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4. 观察液晶显示器的光透过性能;5.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不同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下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下,液晶显示器的光透过性能会发生变化。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明显变化,使光透过性能发生偏转,从而产生不同的显示效果。
而当电源断开或电场强度为零时,液晶显示器会恢复到原初状态。
五、实验应用:液晶电光效应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手表、计算机显示器、手机屏幕等。
通过精确控制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液晶显示器可以呈现出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和信息,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对液晶分子排列和光透过性能的调节。
液晶光电效应问题讨论
液晶光电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顺序排列,而这种排列会对光的传播和偏振方向产生影响。
液晶光电效应可
以分为电致畸变效应和电光效应两种。
电致畸变效应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畸变,使液晶
分子的长轴指向电场方向,而液晶分子间的平行排列会导致光通过液
晶时受到扭曲,产生一定的光学旋转角度,从而在外界加上电场的作
用下,液晶的光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而电光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定向排列,使得入射光线在液晶中传播时,受到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因此,电光
效应可以被用来制造液晶电视和计算机监视器等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液晶光电效应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不能通过吸收
各种波长的光的方式来改变其透过率或反射率。
此外,电场广泛存在
于空气中,因此当光透射到液晶中时,这个电场会在光通过之前开始
发生作用,这种影响会导致图像效果不完美。
总的来说,液晶光电效应在光电器件中应用广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液晶光电效应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这也为新型光学器件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其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导致光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一效应是液晶显示器等光学器件的核心原理。
为了深入了解电光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基本规律;2. 掌握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方法及实验技巧;3. 了解液晶电光效应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液晶分子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
具体来说,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取向与电场方向平行,导致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折射率、旋光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液晶样品、电源、电极板、电压调节器、显微镜、光源等;2. 将液晶样品放置在电极板之间,并连接好电路;3. 调节电压,观察液晶样品在电场作用下的光学性质变化;4. 使用显微镜观察液晶样品的分子排列变化;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液晶电光效应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样品的折射率逐渐增大,表现出正的折射率变化;2. 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样品的旋光率逐渐增大,表现出正的旋光率变化;3. 液晶样品的分子排列在电场作用下逐渐平行于电场方向。
实验结果表明,液晶电光效应与电场强度、液晶材料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可以实现对液晶样品光学性质的控制,从而在光学器件中实现各种功能。
1. 液晶电光效应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1)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实现图像显示;(2)光开关: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切换;(3)光学调制器: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实现光信号的调制;(4)光学传感器: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实现光学信号的检测。
2. 影响液晶电光效应的因素:(1)液晶材料:不同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特性不同;(2)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大,液晶电光效应越明显;(3)温度:温度变化会影响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4)电极板:电极板的设计和加工对液晶电光效应有重要影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晶的基本特性和电光效应原理。
2. 掌握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3. 分析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理解液晶在光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具有流动性、各向异性和光学各向异性等特性。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液晶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液晶分子受到外电场作用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折射率。
这种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液晶对光的传播方向产生偏转,从而实现光调制。
三、实验器材1. 液晶盒2. 偏振片3. 电源4. 光源5. 光电探测器6. 信号发生器7. 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 将液晶盒、偏振片、光源、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成实验电路。
2. 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
3. 观察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记录数据。
4. 改变液晶盒两端的电压,观察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下的光信号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电压下液晶盒的光信号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V | 光信号强度/au || ------ | -------------- || 0 | 1.0 || 1 | 0.8 || 2 | 0.6 || 3 | 0.4 || 4 | 0.2 || 5 | 0.1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盒的光信号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液晶的电光效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2)当电压为0V时,光信号强度最大,说明此时液晶盒处于正常状态,液晶分子排列整齐,对光的调制作用较弱。
(3)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分子排列逐渐混乱,对光的调制作用逐渐增强,导致光信号强度减弱。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验证了液晶的电光效应,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液晶的电光效应摘要:本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液晶的物理性质如旋光性电光效应等。
我们在实验中分别测量液晶盒的扭曲角及显示对比度、电光响应曲线及响应时间,观察分析液晶光栅。
我们通过这些来了解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最后还用白光光源观察了衍射特性。
关键词:液晶电光效应、响应时间、液晶光栅 1、引言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时发现了液晶。
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更多液晶材料的发现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液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液晶分类。
30年代到50年代人们对液晶的各向异性、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到了60年代液晶步入了使用研究阶段。
自1968年海尔曼等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器以来,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液晶显示器以由最初在手表、计算器等“小、中型”显示器发展到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高清晰的大容量平板显示器领域。
本次实验主要就是研究一些液晶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各向异性旋光性等。
通过实验得到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及响应时间,观察分析液晶光栅和白光的衍射现象,知道液晶在外场作用下光学性质的改变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
2、 理论 (1)、液晶的定义及分类1、一些物体在中介相中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同时又有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
2、液晶根据分子排列和平移的取向有序性分为3类:近晶相、向列相、胆甾相。
(2)、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1、液晶的介电各项异性——这是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作用产生的。
当外电场平行于或者垂直于分子长轴时,分子极化率不同表示为 、 。
当一个任意取向的分子被外电场极化时,由于 与 的区别,造成分子感生电极矩的方向和外电场的方向不同,从而使分子发生转动。
对于自由分子,如果 > 则分子旋转至长轴与E 重合;如果 < 则长轴与E 垂直。
2、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效应。
光在液晶中传播会产生寻常光与非寻常光,表现出光学的各项异性。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简介】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即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各向异性的特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像晶体那样的偏振面旋转及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棒状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使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很广,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可以做成各种液晶显示器件、光导液晶光阀、光调制器、光路转换开关等,尤其是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制成的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压低(一般为几伏),功耗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各种显示器件的竞争中有独领风骚之势,因此,研究液晶电光效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类型有:TFT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STN型(超扭曲液晶显示)、TN型(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其中TN型液晶显示器件原理比较简单,是TFT型、STN型液晶显示的基础,因此本实验研究TN型液晶材料,希望通过一些基本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液晶有一个基本了解。
【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了解液晶电光效应、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简单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
3.通过液晶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的观测,测量液晶的一些性能参数。
【预习思考题】1.扭曲向列相液晶具有那些物理特性,如何利用其电光效应制成液晶光开关?如何利用液晶光开关进行数字、图形显示?2.如何在示波器上显示驱动信号波形和时间响应曲线,如何测量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实验仪器】液晶盒及液晶驱动电源、二维可调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两个)、光功率计、光电二极管探头、双踪示波器、白屏、光学实验导轨及元件底座、钢板尺【实验原理】1.液晶分类大多数液晶材料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
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多为细长的棒状结构,长度为数nm,粗细约为0.1nm量级,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引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电光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液晶的电光特性,以及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液晶的电光特性,包括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的偏振特性等,并探究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
液晶分子具有长轴和短轴,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长轴一般沿着某个特定方向取向。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电场会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使其长轴发生旋转,从而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2. 液晶的偏振特性液晶具有偏振特性,即只能通过特定方向的偏振光。
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液晶的取向方向一致时,光线可以透过液晶;而当偏振方向垂直于液晶的取向方向时,光线无法透过液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液晶样品、偏振片、电源等。
2. 将液晶样品放置在两片偏振片之间,确保两片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垂直。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观察液晶样品的变化。
记录不同电压下液晶样品的透光情况。
4. 调节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观察液晶样品的变化。
记录不同角度下液晶样品的透光情况。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液晶的电光特性和偏振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无电场作用下,两片偏振片之间的液晶样品几乎完全不透光。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样品时,液晶样品开始透光,且透光强度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液晶样品的电光效应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为90度时,液晶样品几乎完全不透光;而当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为0度或180度时,液晶样品透光最强。
这表明液晶样品的透光性与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密切相关,液晶具有偏振特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液晶样品的透光性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具有可控的电光效应。
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用仪器为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综合实验仪,其外部结构如图6所示。
下面简单介绍仪器各个按钮的功能。
模式转换开关:切换液晶的静态和动态(图像显示)Array两种工作模式。
在静态时,所有的液晶单元所加电压相同,
在(动态)图像显示时,每个单元所加的电压由开关矩阵
控制。
同时,当开关处于静态时打开发射器,当开关处于
动态时关闭发射器;
静态闪烁/动态清屏切换开关:
时候,
作在动态的时候,此开关可以清除液晶屏幕因按动开关矩
阵而产生的斑点;
供电电压显示:显示加在液晶板上的电压,范围在
0.00V~7.60V之间;
供电电压调节按键:改变加在液晶板上的电压,调节范围在0V~7.6V之间。
其中单击+按键(或-按键)可以增大(或减小)0.01V。
一直按住+按键(或-按键)2秒以上可以快速增大(或减小)供电电压,但当电压大于或小于一定范围时需要单击按键才可以改变电压;
透过率显示:显示光透过液晶板后光强的相对百分比;
透过率校准按键:在接收器处于最大接收状态的时候(即供电电压为0V时),如果显示值大于“250”,则按住该键3秒可以将透过率校准为100%;如果供电电压不为0,或显示小于“250”,则该按键无效,不能校准透过率。
液晶驱动输出:接存储示波器,显示液晶的驱动电压;
光功率输出:接存储示波器,显示液晶的时间响应曲线,可以根据此曲线来得到液晶响应时间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发射器:为仪器提供较强的光源;
液晶板:本实验仪器的测量样品;
接收器:将透过液晶板的光强信号转换为电压输入到透过率显示表;
开关矩阵:此为16×16的按键矩阵,用于液晶的显示功能实验;
液晶转盘:承载液晶板一起转动,用于液晶的视角特性实验;
电源开关:仪器的总电源开关。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1)将液晶板金手指1(如图7)插入转盘上的插槽,液晶凸起面必须正对光源发射方向,打开电源,点亮光源,让光源预热10分钟左右。
下图为液晶板方向(视角为正视液晶屏凸起面)
(2)检查仪器初始状态:发射器光线必须垂直入射到接收器。
在静态模式、液晶转盘角度为0度、供电电压为0V条件下,透过率显示大于“250”时,按住透过率校准按键3秒以上,透过率可校准为100%。
2.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测量
①将模式转换开关置于静态模式。
首先将透过率显示调到100%,然后再进行实验。
②调节“供电电压调节”按键,按实验说明书上的数据改变电压,使得电压值从0V到6V变化,记录相应电压下的透射率数值。
③将供电电压重新调回0V,校准透过率。
④重复测量3次并计算相应电压下透射率的平均值,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光特性曲线,可以得出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3.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特性
先将实验仪左边的液晶驱动输出口和光功率输出口与示波器相连,用示波器观察透过率波形,记录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4.液晶光开关视角特性的测量
(1)水平方向视角特性的测量
①将模式转换开关置于静态模式。
首先将透过率显示调到100%,然后再进行实验。
②确认当前液晶板为金手指1以水平方向插入插槽。
③将供电电压置于0V,按照实验说明书所列举的角度调节液晶屏与入射激光的角度,记录下在每一角度时的光强透过率值Tmax。
④将液晶转盘保持在0度位置,调节供电电压为2V。
在该电压下,再次调节液晶屏角度,记录下在每一角度时的光强透过率值Tmin。
(2)垂直方向视角特性的测量
关断总电源后,取下液晶显示屏,将液晶板旋转90度,将金手指2(垂直方向)插入转盘插槽重新通电,按照与(1)相同的方法和步骤,测量垂直方向的视角特性。
5.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
①将模式转换开关置于动态(图像显示)模式。
液晶转盘转角逆时针转到80度,液晶供电电压调到5V左右。
②按动矩阵开关面板上的按键,改变相应液晶相素的通断状态,观察由暗象素(或亮象素)组合成的字符或图像,体会液晶显示器件的成像原理。
③组成一个字符或文字后,可由“静态闪烁/动态清屏”按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图像。
④实验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用光束照射他人眼睛或直视光束本身,以防伤害眼睛!
2.在进行液晶视角特性实验种,更换液晶板方向时,务必断开总电源后,再进行插取,否则将会损坏液晶板;
3.液晶板凸起面必须要朝向激光发射方向,否则实验记录的数据为错误数据;
4.在调节透过率100%时,如果透过率显示不稳定,则很有可能是光路没有对准,
5.在校准透过率100%前,必须将液晶供电电压显示调到0.00V或显示大于“250” ,否则无法校准透过率为100%。
在实验中,电压为0.00V时,不要长时间按住“透过率校准”按钮,否则透过率显示将进入非工作状态,本组测试的数据为错误数据,需要重新进行本组实验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1.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
由图上数据:阈值电压=1.1v, 关断电压=1.8v.
2.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特性
即上升时间平均为39.3ms, 下降时间平均为40.0ms.
23.19
10.07°
由图可读出水平方向对比度最大值为23.19,对应角度约为10.07°。
事实上在-75°到75°范围内对比度都大于5,故可认为这范围水平视角都不错。
垂直方向对比度与角度关系曲线如下:
由图可读出垂直方向对比度最大为23.37,对应角度约为2.71°。
对比度为5时对应角度约为-16.22°和19.09°,故观察角度适宜在(-16.22°,19.09°)。
其他范围内因对比度小于5, 图像不佳。
思考题:
1. 施加电压的过程中,液晶样品上有时会出现成片状的斑点,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
实验中未曾观察到到如此的现象,且题目中出现此现象的条件过于宽泛,无法分析,故引用前人的答案:
加上(或去掉)驱动电压能使液晶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液晶的分子排序发生了改变,这种重新排序需要一定时间,用上升时间τr 和下降时间τd 描述。
因此加电压的时候,前边实验的电压的效果会延迟,与后边刚加的电压产生的效果叠加,造成一种新旧图像重叠的效果,即片状的斑点。
2. 如何确定本实验所使用的液晶样品是常黑型的还是常白型的。
关闭液晶样品所在实验台的电源,观察液晶样品是否透光,若透光即为长白型,如不透光则是长黑型。
23.37
° 19.09°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