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6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思考】1、金属钠、氧化钠、氯气、氯化钠中含有哪些元素?三种元素:Na O Cl2、这些元素还能组成哪些物质?过氧化钠(Na2O2)、次氯酸钠(NaClO)、氧气、臭氧等【思考】3、元素与物质有怎样的关系?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物质;【思考】4、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以组成千万种物质?(P32)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元素在单质中以游离态存在元素在化合物中以化合态存在【练习】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B① N ② O ③ Cl ④ C ⑤ Na ⑥ Ca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⑤ D .全部二、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类比】1、在超市中,可口可乐比较可能跟一下那种物品放在一起?A.薯片B. 雪碧C. 面包D. 酱油物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类1、如何把物质分类?依据是什么? 二、物质的分类【思考】溶液 浊液 胶体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 是否为同种物质 被分散物质颗粒大小 是否为同种元素 化合物组成与性质组成元素的种类 物质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类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元素性质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1、酸性氧化物+碱→盐+水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3、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CO 2 SO 2 CuO Na 2O 反例? Mn 2O 7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二、物质的分类【分类的依据】二、物质的分类【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高一年级化学学纲3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知道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两个角度来对物质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为研究后面物质的通性建立认知框架。
知道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探究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学生通过课本第31面的交流研讨、32面的迁移应用小组内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都有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这些物质从而构成了该元素的物质家族。
(3)绝大多数元素都可以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几种相同的元素间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以显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4)硫元素:-2价:Na2S(盐)、H2S(酸)0价:S(单质)+4价:Na2SO3(盐)、H2SO3(酸)、SO2(氧化物)+6价:Na2SO4(盐)、H2SO4(酸)、SO3(氧化物)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依据物质分类一般是依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性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类。
按组成分:物质可以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有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酸式盐: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
例如:NaHCO3、NaHSO4盐正盐:酸跟碱完全中和的产物。
例如:Na2CO3、Na2SO4、CuCO3 NH4Cl 碱式盐: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
例如:Cu2(OH)2CO3按性质分:酸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可溶性碱和难容性碱;盐可以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等等。
元素与物质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属、稀有气体2.元素组成的方式⑴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元素还能形成多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
⑵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合成化合物,如水(H2O)、碳酸氢钠(NaHCO3)等。
⑶相同的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相同元素构成的气体:CO与CO2、SO2与SO3相同元素构成的液体:H2O与H2O2、相同元素构成的固体:Fe2O3与Fe3O4、KMnO4与K2MnO4、(NH4)2CO3与NH4HCO3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⑴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形态,⑵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4.元素的化合价(1) 化合价规律: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2) 特殊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没有负价,H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O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3) 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不同二、物质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分散系浊液混合物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胶体 [如Fe(OH)3胶体]其他如漂白粉等金属(如Na)物质单质非金属(如C)有机化合物酸性氧化物 (如CO2)纯净物碱性氧化物 (如Na2O)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如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 (如NO、CO)化合物过氧化物(如Na2O2、KO2)强酸(如HCl、HNO3)按电离程度中强酸(如H3PO4)弱酸(如CH3COOH)酸一元酸(如HCl)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如H2SO4)无机化合物多元酸(如H3PO4)可溶性碱(如NaOH)按溶解性不溶性碱[如Cu(OH)2]碱一元碱(如NaOH)按电离出的OH-数二元碱[如Ba(OH))2]多元碱[如Fe(OH)3]正盐 (如Na2CO3)盐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复盐[如KAl(SO4)2]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 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 (2) 注意事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同样的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甚至金属氧化物都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2、可溶性碱与不溶性碱:可溶性碱主要包括:钾钠钙钡铵不溶性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铜3、多元酸与多元碱:多元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多元碱的电离一步进行4、酸式盐与复盐(1) 酸式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其中一种是氢离子的盐,但是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的盐不一定是酸式盐(2) 复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且都不是氢离子的盐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比如:Cu+Cl2点燃CuCl2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比如: 2Cu+O2∆2CuO③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Zn+H2SO4=ZnSO4+H2↑④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比如: Fe+CuSO4=FeSO4+Cu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比如: CO2+H2O=H2CO3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比如: CO2+2NaOH=Na2CO3+H2O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比如:CO2+CaO=CaCO3④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水→碱,比如:Na2O+H2O=2NaOH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比如:Na2O+2HCl=2NaCl+H2O3、酸的化学通性①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比如: Fe+2HCl=FeCl2+H2↑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比如:2HCl+CaO=CaCl2+H2O④酸+碱→盐+水,比如:HCl+NaOH=NaCl+H2O⑤酸+盐→新酸+新盐,比如:2HCl+Ca(ClO)2=CaCl2+2HClO4、碱的化学通性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比如: Ca(OH)2+CO2=CaCO3↓+H2O③碱+酸→盐+水,比如: H2SO4+2NaOH=NaSO4+2H2O④碱+盐→新盐+新碱,比如:Ca(OH)2+Na2CO3=CaCO3↓+2NaOH5、盐的化学通性①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②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可溶)CuSO4+2NaOH=Na2SO4+Cu(OH)2↓③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皆可溶,且有难溶物生成)NaCl+AgNO3=AgCl↓+NaNO3④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CuCl2===FeCl2+Cu四、胶体1、分散系及其组成(1) 定义: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鲁科版 必修1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作者:史学强 Email:suifengpiaoguo@ 20011年3月15日§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知识梳理】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知识梳理】2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可得出不同的类别。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4)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②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 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④ 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树状分类举例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能够运用分类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 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其应用。
3.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 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5.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元素周期表和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类的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氢气等气体样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元素和物质的概念。
2. 讲解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了解元素性质等。
4. 讲解物质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5. 分析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6.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水、空气、盐等生活中的物质,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认识和理解各种物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标要求】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列举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能从不同物种中抽取核心元素。
通过研究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能运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学习目标】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列举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能从不同物种中抽取核心元素。
通过研究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课前预习区】1.分类练习练习1、有常温常压下的物质①氧气②水③二氧化碳④甲烷⑤硫酸⑥五氧化二磷⑦乙醇⑧氧化铜,请同学们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用序号填空),气态______________液态______________、固态______________。
练习2、有下列几种物质①石墨②铁③硅(Si)④塑料⑤玻璃,请同学们根据物质导电性进行分类(用序号填空),导体__________、半导体_____________、绝缘体__________练习3、有下列几种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硫③氯化钠④氢氧化钠⑤硝酸⑥乙醇⑦碳酸镁⑧硫酸钡,请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并查阅书P139附录4“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用序号填空),可溶性物质___________、微溶性物质______________、难溶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有几种?试说明金属钠、氯气、氧气、氧化钠、次氯酸钠等物质中元素的存在形态3.完成课本31页的(交流·研讨)【课堂互动区】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以原子、离子、分子等形式存在于物质中。
3.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
4. 纯净物的分类:元素、单质、化合物。
5. 混合物的分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分类。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物质的分类。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由什么组成。
2. 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讲解物质的分类:讲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4. 讲解纯净物的分类:介绍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纯净物的种类。
5. 讲解混合物的分类:介绍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物的种类。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的位置及周期律。
2. 物质的变化: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变化过程中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七、课堂活动1.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如矿泉水、空气、食盐等,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理解程度。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使学生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物质分类原则的理解。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物质分类的图像和实例。
1.5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分类的概念,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元素周期表。
讲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总结物质分类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章: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和定义。
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识别。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的理解。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和实例。
2.5 教学步骤引入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进行符号的记忆和识别练习。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总结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三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让学生了解化合物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讲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解析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O3为单质;冰和水的成分都为H2O,二者混合仍为纯净物。
答案 A3.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通常把无机物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某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此物质有可能是()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通过此物质的溶液与其它物质的反应特征,即可判断该物质可能的属类。
答案 B4.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FeCl3溶液一般呈黄色到棕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两者颜色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④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B6.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答案 B7.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解析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称为酸性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强碱反应,A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CO不跟酸反应,也不和碱反应,D项错误。
答案 A8.“复盐”是指由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KAl(SO4)2;而由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则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
下列化合物属于混盐的是() A.CaOCl2B.(NH4)2Fe(SO4)2C.BiONO3D.K3[Fe(CN)6]解析依据混盐的定义,混盐中应含有多种酸根离子和一种金属离子,CaOCl2可以写成CaCl(ClO),A项正确。
答案 A二、非选择题9.今有下列两组单质:Ⅰ.F2、S、Cl2、Br2;Ⅱ.Fe、Na、Al、Si。
(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使它跟其他单质属于不同类。
将挑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2)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Ⅱ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解析(1)Ⅰ组认真理解题意,容易看出F2、Cl2、Br2同为ⅦA族的非金属单质,而S为ⅥA族的非金属单质。
Ⅱ组从元素的性质上分析,Si为非金属,其他均为金属;从元素所处的周期看,Fe处于第4周期,而其他三种处于第3周期;Fe为副族元素,而其他三种为主族元素;(2)Ⅱ组中仅铝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3)①红褐色胶体应为氢氧化铁胶体,实验室一般用FeCl3溶液制备。
②利用胶体特有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判断。
答案(1)(2)Al(OH)322(3)①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②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
10.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 硝酸的是________。
A .Ag B .Cu C .AlD .Fe(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CO 2,当含0.1 mol NaOH 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 2后,将溶液低 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①________;②Na 2CO 3;③________; ④NaHCO 3 。
(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 =7,再将溶液蒸干, 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
解析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Na 2CO 3属于盐类。
(2)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OH -===H 2O ,当酸过量时,碳酸盐与酸反 应生成CO 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O 2-3+2H +===H 2O +CO2↑。
(3)在常温下金属铁、铝遇浓硝酸时发生钝化,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止 了反应继续进行。
(4)将CO 2通入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 Na 2CO 3+H 2O===2NaHCO 3,因此①为NaOH 和Na 2CO 3③为Na 2CO 3和NaHCO 3。
(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 =7,再将溶液蒸干, 得到的固体为NaCl ,根据钠元素守恒得:NaCl 的质量为0.1 mol ×58.5 g/mol =5.85 g 。
答案 (1)纯碱(或Na 2CO 3)(2)CO 2-3+2H +===CO 2↑+H 2O H ++OH -===H 2O(3)AB(4)①NaOH 和Na 2CO 3 ③Na 2CO 3和NaHCO 3 (5)5.8511.在如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中学化学所学的物质。
C 为一种黑 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 为可溶性碱,G 为蓝色沉淀,则A 为________;D 可能为____________。
(2)若G 为蓝色沉淀,H 为难溶性盐,则I 为____________。
(3)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I 可能为________;F 可能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 、B 两种物质, 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 点燃可生成B ,若D 为氢气,B 为水,若D 为CO ,B 为CO 2,C 为CuO ,A 为Cu 。
因CuO 可与酸反应,所以I 为酸,E 为铜盐,当G 为蓝色沉淀Cu(OH)2 时,F 应为可溶性碱,H 为盐。
因H 为难溶性盐,则F 为Ba(OH)2,H 为BaSO 4,I 为H 2SO 4。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 为难溶性盐,若I 为 HCl ,则E 为CuCl 2,F 为AgNO 3,G 为Cu(NO 3)2,H 为AgCl ;若I 为H 2SO 4,则 E 为CuSO 4, F 为 BaCl 2,G 为CuCl 2,H 为BaSO 4。
答案 (1)Cu H 2或CO (2)H 2SO 4(3)HCl 或H 2SO 4 AgNO 3或BaCl 2 12.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 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石灰石――→①高温生石灰――→②加水石灰水――→③加Na 2CO 3溶液碳酸钙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性氢氧化物 盐 氧化物 (2)难溶(3)①CaCO 3=====高温CO 2↑+CaO 分解反应 ②CaO +H 2O===Ca(OH)2 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