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同步练习姓名:班级:学号: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2分)夫子A:夫子B: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注】①武城:鲁国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割鸡:用牛刀: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2分)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6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B .吾与.点也 与:赞成C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D .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子何哂由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B.⎩⎨⎧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C.⎩⎨⎧ 何伤乎.异乎.三子者之撰D.⎩⎨⎧ 尔.何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孰能为之大B .风乎舞雩,咏而归C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 .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异乎三子者之撰B .不患人之不己知C .无乃尔是过与D .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十三 沂水春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今天我们就通过《沂水春风》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一、字音曾皙.(xī) 千乘.之国(shèn ɡ) 夫子哂.之(shěn ) 以俟.君子(sì) 冠.者(ɡuàn ) 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比.及三年(bì) 喟.然(kuì) 吾与.点也(yù) 小相.(xiàn ɡ) 铿.尔(kēnɡ) 二、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傍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吗 三、一词多义1.如⎩⎪⎨⎪⎧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②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③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往,到……去 2.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赞成②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给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和、跟 3.方⎩⎪⎨⎪⎧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指是非准则②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副词,正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边,一面 4.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介词,因为②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③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5.因⎩⎪⎨⎪⎧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叠加,增添②因.材施教 按照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凭借 四、词类活用 1.可使足.民 使动用法,使……富足 2.风.乎舞雩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5.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6.鼓.瑟希 名词作动词,弹奏 五、古今异义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古义:指古代军队组织。
今义:部队的建制单位。
十三、沂水春风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实词(一词多义)1.居.则曰……()2.千乘.之国()3.摄.乎大国之间()4.加.之以师旅()5.由也为.之()6.且知方.也()7.夫子哂.之()8.方.六七十()9.以俟.君子()10.可使足.民()11.愿为小相.焉()12.舍.瑟而作()13.异乎三子者之撰.()14.何伤.乎?()15.赤也为之小.()16.吾与.点也()17.曾皙后.()18.其言不让.()19.唯.求则非邦也与()20.孰能为.之大()21.风.乎舞雩()实词(古今同义)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3.夫子喟然..叹曰()4.加之以师旅..()5.因之以饥馑..()虚词1.因.之以饥馑()2.宗庙之事,如.会同()3.以.吾一日长乎尔()4.如.或知尔()5.子路率尔.对曰()6.如其..礼乐()7.愿学焉.()8.舍瑟而.作()9.何伤乎.()10.浴乎.沂()11.咏而.归()12.安.见方六七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固定结构1.尔何如()特殊句式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2.不吾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5.异乎三子者之撰()6.浴乎沂,风乎舞雩()7.以吾一日长乎尔()8.毋吾以也()9.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0.何伤乎?()㈡温故知新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异乎三子者之撰【】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哂.之哂:讥笑 B.以俟.君子俟:等待C.何伤.乎?伤:悲伤 D.摄.乎大国之间摄: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三年..叹曰 D.比及..C.夫子喟然..而对曰 B.加之以师旅【】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咏而.归舍瑟而.作B.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之以.饥馑C.何伤乎.浴乎.沂D.居则.曰唯求则.非邦也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老者安.之 B.由也退,故进.之C.敬.事而信 D.见.其二子焉【】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以吾一日长乎尔【】7.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沂水春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仁政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依据。
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这一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仁政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道德政治,着眼于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即所谓“王(wànɡ)道”。
与之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
在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以固定的土地、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时间,反对横征暴敛,使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统治。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仁义之心,仁政正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
仁政的学说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其开明、进步的意义。
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大多标榜仁政,但真正把仁政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
1.字音字形(1)曾皙(xī)(2)千乘(shènɡ)(3)饥馑(jǐn)(4)哂(shěn) (5)俟(sì) (6)铿尔(kēnɡ)(7)撰(zhuàn) (8)莫春(mù) (9)冠者(ɡuàn)(10)舞雩(yú)2.重要词语(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2)居则曰:闲居,平常(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
通常泛指饥荒(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及,等到;方,义(6)夫子哂之:微笑(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8)舍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来(9)异乎三子者之撰:述(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11)吾与点也:赞同(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谦让3.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气4.虚词用法(1)如⎩⎪⎨⎪⎧ 如或知尔: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引出对象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訚訚如也: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2)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矩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3)与⎩⎪⎨⎪⎧ 吾与点也:赞同唯求则非邦也与: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4)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介词,因为则何以哉:动词,用,为,干加之以师旅:介词,把以俟君子:连词,相当于“而”(5)则⎩⎪⎨⎪⎧ 居则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则何以哉: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唯求则非邦也与: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5.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4)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6.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介词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动词宾语前置(3)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短语后置(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省略句语段赏析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江西省某中学发生了一起命案,在该地引起了 不小的轰动。
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老师 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在办公室将其杀死。
该中学是江西名校,以“高考神话”知名。
一直以来,当地主打教育牌,通过“高考神话"带动当地经济。
这又是一起因教育引发的悲剧,学生残杀班主任, 老师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犯罪学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老师和家属很痛心,学校其他学生也很痛心,整个社会也很痛心。
到底是老师错了,还是学生错了,还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学生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强调理想人格的教育。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沂水春风》,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寻 求革除当前教育弊端的良药.错误! [课标要求] 1.背诵“点!尔何如?……吾与点也”部分。
2.掌握“居”、“如”、 “方”、1.曾点前576-前475,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一说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人,曾参之父。
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曾点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论语》载,曾点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孔子听后大加赞赏。
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宿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莱芜侯”。
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2.公西赤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小孔子四十二岁。
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他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
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
选修《《论语》选读》选修《《论语》选读》沂水春风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像。
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看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南宋·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
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阻时作。
1.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
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2.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答: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吾与女,弗如也C.回也闻一以知十求也退,故进之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陈亢退而喜曰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告诸往而知来者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闻斯二者②起予者商也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其斯之谓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鲤趋而过庭②鲤退而学诗③其斯之谓与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沂水春风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 B .吾与.点也 与:赞成 C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 D .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子何哂由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 C.⎩⎪⎨⎪⎧ 何伤乎.异乎.三子者之撰D.⎩⎪⎨⎪⎧ 尔.何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孰能为之大B .风乎舞雩,咏而归C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 .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异乎三子者之撰B .不患人之不己知C .无乃尔是过与D .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一、教案设计:《论语》《孟子》选读教案《沂水春风》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论语》《孟子》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能够分析《沂水春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通过比较《论语》和《孟子》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1. 《论语》《孟子》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沂水春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四、教学难点:1. 对《论语》《孟子》中的深奥思想和哲学观点的理解。
2. 对《沂水春风》中的比喻和寓意的解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论语》和《孟子》这两部经典著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是什么?(2)文章中的比喻和寓意如何解释?3. 小组讨论:(1)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哪些异同?(2)这些观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他们在讨论中学到的知识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沂水春风》的读后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思想和寓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沂水春风》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内容和寓意的把握。
3.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写的读后感,检查他们对文章思想的深入分析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儒家思想研讨会,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2. 安排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如孔庙、孟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3. 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
3.13 沂水春风探究题《沂水春风》记述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
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
从表面上看,四人答案各不相同,可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孔先生的“礼志”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革新的一面,如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贤才”等。
因此,我们在欣赏孔子的“礼”时,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探究题(一)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本章是写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谈“志”,请结合几个学生的性格,分析评价他们的志向。
答:(1)子路的性格及其志:①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②子路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努力而达到大治。
③他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的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有大政治家的气魄。
(2)冉有的性格及其志: ①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②他从老师的笑中意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因此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的事有待君子来解决。
③可见他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3)公西华的性格及其志:①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②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
③可见他有远大的志向,也能做到谦恭有礼。
十三、沂水春风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实词(一词多义)()1.居则曰…….()之国2.千乘.()乎大国之间 3.摄.(.加之以师旅)4.(之5.由也()6.且为).知方也.().夫子哂7之.(8.方六七十).()君子9.以俟.(民10.可使足).().愿为小相11焉.()瑟而作12.舍.()13.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何伤14 ).()15.赤也为之小.()点也16.吾与.(.曾皙后17 ).(18 .其言不让).(.唯19 求则非邦也与).(20)之大.孰能为.()乎舞雩.风21 .实词(古今同义)(.子路率尔1 )而对曰..2.比及三年()..3.夫子喟然叹曰()..4.加之以师旅()..5.因之以饥馑()..虚词1.因之以饥馑().2.宗庙之事,如会同().3.以吾一日长乎尔().)或知尔4.如(.)对曰( 5.子路率尔.)(6.如其礼乐..)7.愿学焉(.).舍瑟而作(8.)(.何伤乎9 .)沂10.浴乎(.)归( 11.咏而.).安12见方六七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固定结构()1.尔何如特殊句式)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 () 5.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6).以吾一日长乎尔( 7)8 (.毋吾以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9((.何伤乎?10 )㈡温故知新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异乎三子者之撰【】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哂之哂:讥笑 B.以俟君子俟:等待..C.何伤乎?伤:悲伤D.摄乎大国之间摄: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 B.加之以师旅C.夫子喟然叹曰 D.比及三年........【】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咏而归舍瑟而作B.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之以饥馑....C.何伤乎浴乎沂D.居则曰唯求则非邦也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老者安之 B.由也退,故进之..C.敬事而信 D.见其二子焉..【】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以吾一日长乎尔【】7.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沂水春风学案仁政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依据。
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这一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仁政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道德政治,着眼于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即所谓“王(wànɡ)道”。
与之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
在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以固定的土地、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时间,反对横征暴敛,使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统治。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仁义之心,仁政正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
仁政的学说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其开明、进步的意义。
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大多标榜仁政,但真正把仁政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
1.字音字形(1)曾皙.(xī) (2)千乘.(shènɡ) (3)饥馑.(jǐn)(4)哂.(shěn) (5)俟.(sì) (6)铿尔(kēnɡ)(7)撰.(zhuàn) (8)莫.春(mù) (9)冠.者(ɡuàn)(10)舞雩.(yú)2.重要词语(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2)居.则曰:闲居,平常(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
通常泛指饥荒(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及,等到;方,义(6)夫子哂.之:微笑(7)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焉: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章甫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8)舍.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来 (9)异乎三子者之撰.:述 (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11)吾与.点也:赞同 (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谦让 3.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气 4.虚词用法(1)如⎩⎪⎨⎪⎧如.或知尔: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引出对象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訚訚如.也: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2)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矩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 (3)与⎩⎪⎨⎪⎧ 吾与.点也:赞同唯求则非邦也与.: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 (4)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介词,因为则何以.哉:动词,用,为,干加之以.师旅:介词,把以.俟君子:连词,相当于“而”(5)则⎩⎪⎨⎪⎧ 居则.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则.何以哉: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唯求则.非邦也与: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5.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4)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6.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介词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动词宾语前置(3)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短语后置(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省略句语段赏析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沂水春风练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侍.坐()饥谨.()哂.()俟.()千乘.()莫.( )春冠.者()鼓瑟.()铿.尔()喟.然()撰.()舞雩.()二、解释加点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活用类型解释
1、可使足.民: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3、鼓.瑟希,铿尔: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三子者出,曾皙后.:
6、可是有勇.:
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解释划线词语:
1、侍.坐:
2、居.则曰:
3、如或
..知尔:
4、如.五六十:
5、如.其礼乐:
6、尔.何如?
7、摄乎
..大国之间:鼓瑟希,铿尔. 8、加.之以师旅
..:
9、因.之以饥馑
..三年子路率尔.而对曰..: 10、比及
11、且知方.也 12、夫子哂.之 13、愿学焉.
14、以俟
....君子: 15、愿为小相.焉 16、舍.瑟而作
17、何伤.乎 18、夫子喟然
.. 19、吾与.点也 20、其言不让.
21、唯.求则非邦也与 22、宗庙之事,如会同
...:
四、判断句式并翻译:
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翻译
2、则何以哉/何伤乎翻译
3、尔何如翻译
4、浴乎沂翻译
5、为国以礼翻译
6、加之以师旅翻译
7、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
8、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
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
10、可使有勇翻译
五、翻译重要句子
1、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六、问题复习:
1、子路率尔的神态表现了他什么性格?他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为什么哂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比较看重什么/
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4、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
5、本文塑造了孔子什么样的形象?
习题小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
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句子中的“如”,和例句中的“如”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下列句子中的“比”,和例句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比及三年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D.义之与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方”字的解释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夫虽无四方.之忧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跟,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表反问语气
B.冠者
..六七人:儿童
..五六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童子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害舍瑟而作.:起
D.因之
..以饥馑:于是,就以俟.君子:等待
7.下列句子加点的“以”,词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加之以.师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⑤为国以.礼A.③与⑤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④与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 C.因之以饥馑 D.唯求则非邦也与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知吾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
...: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
...?亦各言其志也:哪里受伤..而对曰:草率的样子 B.何伤乎
C.其言不让,是故
..叹曰:感叹的样子
..哂之:所以 D.夫子喟然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说不定我能知道。
B.则何以哉——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C.因之以饥谨——拿饥荒之年紧接着它 D.异乎三子者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