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暴风雨的启示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课题及内容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暴风雨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2)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三、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暴风雨的图、PPT。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们先来复习生字词,大家请看黑板上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遍。
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这些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做出评价,指导读准音。
然后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2、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
下面大家再共同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同学回答,然后课件出示答案)二、讲授新课1、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走进暴风雨去接受它的洗礼!(板书:暴风雨的启示)2、出示今天的学习目标(课件)。
并指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通过朗读、交流、合作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3)教育学生要全面的看待事物,感受事物整体的和谐的美。
17.暴风雨的启迪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语等俯首皆是 ,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为何?仍是没有完全“记死”的缘由。
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 ,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语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天一换 ,能够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解说 ,也可让学生个人收集 ,每天往笔录本上抄录 ,教师按期检查等等。
这样 ,一年便可记 300 多条成语、 300 多则名言警语 ,与日俱增 ,终归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产。
这些成语典故“储藏”在学生脑中 ,自然会下笔成章 ,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 ,使文章添色添辉。
教课目标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禁止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察看能力,扩大少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察看于察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察看过程的指导,侧重于少儿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 , 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积月累,与日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2. 理清文章次序,认识暴风雨来以前、来之时和去以后的光景特色。
能经过一些重点句子领会文章里包含着的真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自己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课重点能经过一些重点句子领会文章里包含着的真理。
教课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主题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2.能够准确运用词语,对文中形象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读;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掌握词语运用和提高阅读技巧;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道理和人生观,以及如何在阅读中提取词汇。
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和PPT素材;2.学生学习材料、笔、纸和书。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暴风雨经历,并请其中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2、阅读学习部分(30分钟)(1)阅读理解(10分钟)要求学生进行默读,然后用几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所说的暴风雨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词汇讲解(10分钟)讲解生词:诡异、狂风、惨烈、骤雨、翻滚,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含义与运用。
(3)形象描写(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文中说到的“暴风雨”一词,感受其中描述的自然景物所呈现的意境。
然后请几个小组上台进行分享。
3、道理讲解部分(25分钟)通过PPT讲解,切实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理: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而困难本身反而是我们的考验,通过成功来提升自我。
我要求学生看到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的时候,以一份坚定的信念,去不断调整、突破自己,成就自我;而不是轻易放弃、任由自己被困扰。
4、思考讨论部分(20分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写下自己的思考,然后借助PPT进行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都将有机会分享他们所得到的体验、思考和感受,并以此与其他组的学生互相交流。
5、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讨论中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通过分享方式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文本后,对道理进行分析整理;2.阅读选择阅读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取了“导入、阅读学习、道理讲解、思考讨论、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道理。
17、《暴风雨的启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一些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文章里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通过一些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文章里所蕴含的哲理。
教法学法:引导法、交流法、探究法教具课件: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们先来欣赏一则故事《盲人摸象》@你们看的真专注啊!四个盲人摸过大象后得出的结论一样吗?你来说,那是为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你理解的真透彻请坐)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我们带来有益身心的启示,那么阿尔卑斯山的一场暴风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暴风雨的启示》。
(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描写了三个阶段的景物,请你回忆一下分别是哪三个阶段@?请你说,@你的记忆挺深刻,请坐。
(板书)二、学习新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最喜欢哪个阶段的景物?@读完后请用坐姿告诉老师。
你们读得真投入,你们喜欢哪个阶段的景物?请你说,请坐。
你说,请坐。
你呢?请坐,你们呢?哦,这么多同学喜欢暴风雨去之后的景色,它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暴风雨去之后景物的句段,并且说出这这些句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请你来读,@碧空中漂浮着的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翩起舞,把蓝悠悠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出示图片这句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白云、微风、蓝天)你的声音真响亮,真是碧空万里的美。
请坐。
还有吗?请你说,@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依偎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你读得真流利,请你想象一下,@出示图片当你看到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你能把自己的高兴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不错,比上一次好多了,请坐。
17暴风雨的启示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板书:暴风雨(1)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雷声滚滚晴天霹雳雷雨交加雷声轰鸣大雨滂沱大雨倾盆疾风暴雨雨帘悬挂瓢泼大雨(2)想到了哪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从这首诗感受到了什么?暴雨之后,西湖水天相接的美景。
(国外的一位作家却从暴风雨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感受)2、教师板书:启示。
让学生说说“启示”的意思。
3、那么,一场暴风雨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领悟作者从暴风雨中获得的启示吧!二、初读课文,探究新知1自学指导(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用“——”画出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
2、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
(2)出示词语,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理解。
三、理清层次1、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自主学习)2、按照这个顺序,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小组讨论)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暴风雨来之前的景物特点。
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1、自学指导。
仔细品读第1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特点的词句。
2、集体交流(1)“窗外,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暴风雨的启示_西师大版教学活动设计第周总第35 节执笔教师审核领导授课教师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学习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内容:17暴风雨的启示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
重点、难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学习活动过程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1、听写生字。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收获,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3、鼓励学生讲讲课文中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和理解,老师适当点评。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一)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个人批注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
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17 暴风雨启示说课稿一、说教材《暴风雨启示》这篇课文是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特点。
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猛烈,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景色。
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一个方面,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和谐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
作者用饱蘸情感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
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结尾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思考。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生活中启示”,根据课后习题及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用自己喜欢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景物特点。
能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部分背诵下来。
2、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人们不能只看到事物一个方面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和谐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语言文字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蕴涵哲理。
( 2)、难点:能用这些富有哲理话来指导自己行为,做一个有积极人生态度人。
二、说教法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及语文本学科特性,准备指导学生“读”和“悟”,深入文本,延伸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在教学中,准备先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比喻句、拟人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句子学习理解,如“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一个方面,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伦比和谐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精选8篇)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篇1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
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
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
17.暴风雨的启示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六、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参考资料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
17.暴风雨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
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
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
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
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参考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
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
“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
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