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
- 格式:docx
- 大小:57.33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第5课三大改造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不合理利用土地等。
因此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3、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放定息。
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7、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8、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主要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原则: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1.原因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长,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方式:从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四、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七、缺点: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要点1.时间:()—()年。
2.内容: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土改后农业的分散经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三个阶段: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概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走社会主义道路。
(2)概况: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一些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
(3)形式:()(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政策: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
(这种和平过渡的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5)概况: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6.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
7.评价:(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而,标志()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居于主导地位),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难点释疑1.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从政治、法律、经济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政治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法律上: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经济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国的历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改造。
在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有三大改造是必须要学习的。
本文将针对这三大改造进行详细介绍,为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提供帮助。
一、“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1. “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加速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政治经济运动。
在运动中,政府调动了许多农民和工人,推行了集体化生产、人民公社和大规模建设工程等政策。
但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不合理和管理混乱,导致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困难,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文化大革命”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推出的一种政治运动。
在运动中,毛泽东号召人民起来反击资产阶级和反动思想,推行了革命文化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反对现存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统。
但是,运动的过度激进和管理混乱导致了许多无辜人民的冤屈和死亡,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经济浪费。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1.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是邓小平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种政策。
在政策中,邓小平推行了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开放政策和生产方式改革等政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追求的一种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利,坚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结合,注重民主法制和多元化发展。
这种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中国历史的全球化和多元化1. 中国历史的全球化中国历史的全球化是指中国历史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识和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历史得到了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呈现,成为世界人民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
第
三大改造
ɫ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ɫ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ɫ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ɫ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ɫ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ɫ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ɫ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ɫ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ɫ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
(成果汇报)
ɫ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ɫ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