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复习课》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7
元素周期律复习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从容说课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掌握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讲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
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
为了使大家对本章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归纳和整理一下已学知识,同时以练习作载体,对本章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复习课推进新课[师] 首先我们来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结构[师] 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生] 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周期、族的概念,能正确表示元素的周期和族。
2、知道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3、能归纳出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的有关信息。
4、了解科学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不同角度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分类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教材一反传统,采用了演绎-----归纳的编排方式。
本章内容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介绍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关系、电量关系和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然后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新教材在这一节(第一课时)以元素周期表的演进为线索组织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分类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三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2013高一化学归纳整理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新人教版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基础知识:1.物质结构:(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晶体类型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晶体结构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分子原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金属键作用强弱强弱很强强晶体物理熔沸点较高很低很高差异较大硬度较大很小很大差异较大性质导电性固体不导电,溶于水或熔融导电不导电(某些溶于水导电)不导电导电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相似者相溶难难2.元素周期律:(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2)元素周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要求熟悉周期表的结构,特别是短周期中各元素的位置,原子序数和电子层排布情况。
(3)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指导:1.如何答好有关晶体结构的习题?晶体结构有关的题目要求空间思维性强,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好的着眼点,因此题目类型较多,也有一定难度。
首先,应牢记课本上给出的几种晶体结构,有以下几种: (1)NaCl :(2)CsCl :(3)金刚石:(4)SiO 2:(5)石墨: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Na +和Cl -的个数比为1:1每个Cs +周围有8个Cl -,每个Cl -周围有8个Cs +,Cs +和Cl -个数比为1:1正四面体结构,每个封闭的最小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
相当于金刚石中碳原子被硅原子替换,且每个Si —Si 键中插入一个氧原子。
每层平面正六边形,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为2个。
(6)CO 2晶体:另外,由这些基础结构中演变出来的一些结论,也要记牢,有以下几种:(1)在NaCl 晶体中,每个Na +的周围与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 +共有12个。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弄清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并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元素同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及计算;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问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引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
为了使大家对本章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归纳和整理一下已学知识,同时以练习作载体,对本章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一)原子结构知识一、原子结构和构成粒子数量间的关系1.原子(A z X)中,质子有个,中子有个,核外电子有个。
2、相互关系(1)质量数=(2)原子中:质子数=(3)阳离子中:质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4)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归纳为:一低四不超。
即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的电子层里,每层电子不能超过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个。
[投影]能最最低 2n2 8 18 32[巩固练习]1.电荷数分别为16和6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2.2311Na+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质量数是。
3.3216S2-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质量数是。
[投影]答案二、理解同位素的概念:[投影练习]1.1H、2H、3H-、H2是()A.氢的5种同位素B.5种氢元素C.氢的5种同素异形体D.氢元素的5种不同微粒2.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复习课●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
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2.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板书]复习课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多媒体展示]【例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
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
(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液体的耐酸过滤器)生:思考、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解答情况]师:(分析)根据题给的信息:甲和乙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水来分离甲、乙两物质;甲溶于浓硫酸而乙不溶,可以用浓硫酸作溶剂将甲、乙进行溶解后过滤分离。
但要注意甲溶于浓硫酸后要想得到固体甲,须利用甲不溶于水的性质稀释浓硫酸得到固体甲,但将浓硫酸稀释时,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
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可是本题却赋予一个新的情境,一种物质易溶于浓硫酸而一种物质不溶,不管怎么变,其基本操作方法却是一样的。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相关知识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养成勇于创新的的品质【重点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1869年,俄国化学家将已知的元素通过分类、归纳,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排成纵行,称为。
2、原子序数= = = 原子。
3、在周期表中,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如:第ⅠA族(除氢),又称;第ⅦA族,又称;0族,又称。
X代表一个原子。
4、原子符号Az【思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学习探究】一、元素周期表【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编排的?2、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周期;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思考】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2、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3、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4、在周期表中的第18列(稀有气体元素)为何称为0族?【小结】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一~三短周期,其余长周期;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思考与交流](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归纳与整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小结知识】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应该能够利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这两大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者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的原子结构。
单元小结导航【考向指南】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其中蕴含的规律是历来高考的一个热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随着新的高考要求的变革,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推测其性质、预测其用途,是重点之重点,也就是说,要强调其应用。
以构成原子的微粒间关系及元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中心的选择题型,注意与物理学科中核反应的联系。
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要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和归纳同类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建立起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知识要重点掌握: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与族、具体到某元素的原子,可根据其周期表中的位置,迅速确定其上下(同主族)、左右(同周期)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2•原子的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
4•对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数等概念的理解及其有关推理计算。
5•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IA和VIIA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其对应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6. 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的方法。
7 •碱金属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萃取。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中的重点,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其高考命中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本节课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其知识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周期律总结
课程标准描述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熟悉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律、掌握化学键和电子式的书写
考试大纲描述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熟悉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律、掌握化学键和电子式的书写
教材内容
分析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章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了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学习目标1、巩固本章知识
2、熟练掌握电子式的书写
重点元素周期律
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备注)
导
我们已经发
现了110种元
素,是否只有
110种原子
呢?
听
惠顾旧知,
引入新知
思监督学生完
成《导学提
自主完成导学提
纲
自主学习,
理解记忆新
纲》知识,发现
问题
议
监督学生讨
论,观察每一
组的讨论情
况,解答小组
个别问题
小组内讨论《导
学提纲》
学生通过讨
论补充、完
善知识,同时
增进对知识
的理解
展安排小组展
示
小组主动展示
《导学提纲》
进一步完善
知识,加深理
解
评1、元素周期
律
2、化学键
3、电子式的
书写
理解、记忆突破重难点
检完成堂测巩固新知教学反思教学后完成。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章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一一共价键的涵义。
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抽象思维才能、科学的分析推理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构造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3.理解离子键、一一共价键的涵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者者一一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板书一、原子构造板书质子〔Z〕原子原子核X〕中子〔N〕〔AZ核外电子[多媒体展示]1.原子构造及离子构造中各种根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A×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An+×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Am-×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知识做以下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有关3517Cl-粒子,答复以下问题:(1)所含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
(2)该粒子的构造示意图;电子式。
(3)它与3517Cl、3717Cl之间的关系是。
(4)它与3517Cl的半径大小的关系是。
(5)Cl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可知3517Cl、3717Cl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质量分数之比为。
答案:〔1〕1718(3)它与3517Cl是同种原子;与3717互为同位素(4)3517Cl-的半径大于3517Cl的原子半径(5)3∶1师:学习原子的构造时,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11H原子核中就无中子;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只与核内中子数有关,而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第一章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
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板书一、原子结构板书质子(Z)原子原子核(AZX)中子(N)核外电子[多媒体展示]1.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A×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A n+×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A m-×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知识做以下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有关3517Cl-粒子,回答下列问题:(1)所含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
(2)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3)它与3517Cl、3717Cl之间的关系是。
(4)它与3517Cl的半径大小的关系是。
(5)已知Cl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可知3517C l、3717C l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质量分数之比为 。
答案:(1)17 18(3)它与3517C l是同种原子;与3717互为同位素(4)3517C l-的半径大于3517C l的原子半径(5)3∶1师:学习原子的结构时,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11H 原子核中就无中子;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只与核内中子数有关,而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如3517C l与3517C l是同位素的关系,而3517C l-与3717C l也是同位素关系。
[多媒体展示]【例题剖析】【例1】R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B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其原子质量与126C 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12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 原子的同位素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师:本题为概念性较强的综合题。
由于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各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又有各自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求出的平均值。
根据题给信息,我们只能知道这种原子的质量数为m+n,至于它有无天然同位素,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均无法判断。
故不能确定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 不正确,B 正确。
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12C 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即为质量数。
设R 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 ,则有12)C (M m12≈m+n 即:)C (M m 12=12nm 所以选项C 正确。
对于D 选项,根据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现两者中子数相同,若质子数相同,则为同一种原子;若质子数不同,则为两种元素。
所以不可能形成同位素,故D 错。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选项应是:AD[多媒体展示]综合练习质量数为32,有16个中子的原子R ,允许存在的微粒组是( )A. R 2+、RO 2、RO 3B. R 2-、RO 2、RO 3C. R -、RO 、R 2O D. R +、RO 、RO 板书: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排布规律最外层不超过8个(分层)次外层不超过18个最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多媒体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即:电子层序号1 2 3 4 5 6 7代表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2 8 18 32 50 72 98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意事项 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它规律。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
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如Cl-:电子式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如aN&、··Mg、··l A&、··C&&···N∶、••••··O,••••·Cl∶、••••∶∶Ar板书: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多媒体展示]化学键定义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
强烈的体现形式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振动。
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离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子键形成条件和原因稳定的阳离子↓达平衡吸力、斥力活泼非金属 活泼金属 ⎥⎥⎦⎤−−→−−→−-++-mmenneXXMM→离子键↑稳定的阴离子形成过程表示方法影响强度的因素及对物质的影响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
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
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本质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1.电子式:∶•••••⨯ClH HNHH••⨯•••⨯⨯H|2.结构式:H—Cl H—N—H形成过程H×+••••∶Cl·——→•••••⨯∶ClH分类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于任何一方特点: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A—A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
例:Cl2、H2O2、Na2O2极性键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原子的一方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B—A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生:H2O2师:写出其电子式找一个同学上黑板写:答案:师: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干冰发生物理变化需克服范德华力B.使干冰发生化学变化主要是破坏共价键C.使氯化钠晶体发生化学反应需破坏离子键 D.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多媒体展示]【例题剖析】【例2】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化合物Y2X和ZX2。
Y2X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与ZX2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Y2ZX3。
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总数为25,且Z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比X的原子序数2倍还多1,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试回答:(1)X、Y、Z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写出ZX2的化学式。
(3)Y2X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4)写出Y2X溶于水的溶液与ZX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综合练习X、Y两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已知:甲的分子式为XY3,甲中X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乙中Y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则乙的分子式为()A. X3YB. XY2C. X3Y2D. XY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
希望同学们能在搞清这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布置作业]有X、Y、Z三种元素。
已知:(1)它们是周期表前20号元素,X和Z不在同一周期。
(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XZ。
(3)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XY2能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
过滤后的滤液中,通入YO2,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
根据以上判断:X是,Y是,Z是,A是,XY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分析:根据Y的氧化物YO2,可知Y为+4价,则YZ2中Z为-2价,XZ中X为+2价。
从X 的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知X位于Z的下一周期。
都是20号之前的元素,故X可能是Mg或Ca,Y可能是C或Si,Z可能是O可S。
但已知XY2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滤液与Y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
所以可判断YX2是CaC2,YO2为CO2,由于Z在X上周期,故Z为S。
答案:X是钙,Y是碳,Z是硫,A是CaCO3,反应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17号元素的结构特点和特殊性质H :原子半径最小;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IA 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目改变对质量分数变化影响不大;原子序数最小;没有中子;成酸碱的必要元素;单质密度最小;单质可由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得到;单质是电解水产物之一;与氧可生成两种液态化合物H 2O ,H2O2。
He :最外层属饱和结构,但不是8个电子;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的二倍。
相对原子质量为4,不要误以为是2。
Li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不能形成过氧化物。
密度最轻的金属;保存于石蜡中。
Be :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氧化物为BeO ;价态+2价。
B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一个;BF3属非极性分子;氢化物为B2H6;硼酸是洗涤溅在皮肤上碱液的药品;H 3BO 3为一元酸;硼砂是硼酸盐玻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