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红楼梦》的造型差别
- 格式:ppt
- 大小:8.65 MB
- 文档页数:22
随着新版《红楼梦》的播出,全国掀起了一阵评说红楼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起这两百多年前的小说,并且不亦乐乎地评论甚至是争论这部伟大的作品,而其最直接的争论来源就是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现代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种种差别。
就这两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想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来经行比较,它们分别是气氛表现和人物造型。
一:关于《红楼梦》的气氛表现先谈谈离咱们最近的版本。
很早就听说新版《红楼梦》开拍,然而我却从未对它产生过什么憧憬。
因为我觉得这翻拍老样的成功例子并不多,加上现代人喜欢表现个性而无法不去删除原本自然而真实的一些东西,这往往会让人难以接受。
第一次听见对新版的评论是在一门电影课上,那老师说新版《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恐怖片,听到这里我很纳闷,《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确是有不小差别的,怎么拍出来会有近似效果?带着好奇我踏上寻新《红楼梦》的道路。
首先,电视剧开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烟雾缭绕的诗意、飘渺的山水画卷。
新版详细讲述了通灵宝玉的由来,并把仙境和仙人描绘的有声有色,甚有太虚幻境的感觉,这些都使我想到了《西游记》和《新宝莲灯》,但从技术层面上说,新《红楼梦》比它们做得好。
其次,在观看新《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能从一个神话故事的感觉中摆脱出来,甚至觉得诡异,我想,这种感觉就是和电影课上老师陈述的是同一个缘由。
第一,新版的拍摄手法很特别,在没有台词的过场部分,导演往往用一种快进的镜头带过,然后突然停在主要场景上。
在我看来,这种手法很现代,一般是用在电影里的镜头语言,在一些时候对剧情发展有几分填色,有时候还用来节约时间,将它用在电视剧中很新颖,但我认为新《红楼梦》中它通篇的痕迹失去了其出现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而且确有诡异的感觉。
第二,新版的音乐还是承袭了舒缓节奏,也在隐隐寻找着一丝细细哀愁。
但是,剧中经常插入没有歌词的昆曲配乐,用乐器突然而断断续续地奏响,有一种戏曲配乐般用来烘托气氛的感觉,忽隐忽现,这种手法和电影配音手法也很像。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中国古典四⼤名著之⾸,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说,下⾯是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家⼀起来看看!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2010年7⽉,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2010年7⽉,同样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亮相⼭东电视台影视频道及国内多个地⾯电视频道,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总体⽽⾔,旧《红楼梦》有着更为浓厚的古典情怀;新《红楼梦》则是娱乐资本运作的⼀个结果,烙上了艳俗、热闹的消费时代审美特征。
关于故事结局 旧《红楼梦》:宝⽟沦为乞丐,结局很悲剧 新《红楼梦》:宝⽟⾼中,结局成喜剧 在新版⼤结局中,宝⽟和贾兰去考科举是贾府的⼀桩⼤事。
⽽这也直接减缓了贾府分崩离析的速度——— 成绩出来后,宝⽟中了第七名,贾兰也考了第137名。
皇上⼤悦,⼤赦荣府,贾珍、贾政能够继续世袭官位,⽽所抄贾府家产也全部偿还。
在旧版中,宝⽟沦为乞丐后,中秋夜提着⼀只花灯⾛在桥上,没想被⼀队官府⼈马推倒在地,灯碎了(连这点最后的念想也没了)。
这时湖上漂过来⼀只吹吹打打的花船,在船头焚⾹祭⽉的浓艳歌伎正是史湘云。
有红学家认为,宝⽟是绝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因为他与封建制度格格不⼊。
同时,皇帝也不可能对贾府⼤赦,因为曹雪芹的⽗亲当时被皇帝放了,但并没有将家产归还,从这点来看,《红楼梦》中贾府也不可能得到⼤赦。
粗评影视“新、老”两版《红楼梦》或许用“粗评”两个字有些妄自尊大,以我的能力最多以一个低级的观看者发表所谓的言论罢了。
还望诸位不要太在意个别言辞。
还记得儿时抽屉里珍藏的通读版《红楼梦》,没翻动几页,搬家时就无故失踪了,现在想来真是可惜。
上大学时正是新版《红楼梦》上映,怀着儿时的遗憾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把新版通看一遍。
时隔一年,新版的记忆还较为清晰地锁定在脑海里。
之后看过网上很多对新版的评价,褒贬不一,花费1.18亿的作品为何被众人指指点点,原因于老版在人们心中不动摇的传神人物形象。
而我在此之前对于老版和任何相关的评论都没看,很单纯的看完了新版《红楼梦》。
时隔一年,当看过了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看过了刘心武对于《红楼梦》的深入剖析之后,或许才能够称得上对《红楼梦》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
叫我去读戚本、甲戌本这个不太现实。
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评论员,更重要的是以我的修为,根本不能触及红学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
作为业余选手只能凭借一种情趣爱好了解几分罢了。
今天写这个仅仅只是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掺加任何权威性的东西,如有诸多纰漏还望各位观众指出,大家共同讨论。
每看完一次《红楼梦》心中总会产生些许感慨。
感慨史湘云之前“醉卧芍药”的少年快乐到后来落魄沦为歌妓,感慨“海棠诗社”时大家的豆蔻年华。
可惜后来探春“日边红杏倚云载”之后的远嫁。
金钏的冤死,晴雯的悲惨下场,黛玉死了,凤姐死了,老太太死了,太太死了,探春远嫁了…...一个世家的荣盛衰败,是何等的凄惨,悲凉。
元春省亲时大观园的宏大闹腾到后来满门抄家,大观园里蛛网满布的疮痍。
不过只看影视作品太过片面,多少掺杂了导演、演员的主观意向在里面,所以我之前提到过对于这个影视作品的欣赏只能是“个人感受”。
老版总共36集,新版共50集,从集数上来说新版的内容较为充实,细节更加详细。
而87版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些删减。
比如看《挪威的森林》这部电影一样,如果你之前没看过村上春树的这部书,对于电影感觉就不连贯,总觉得场景衔接不流畅,主旨拿捏不准。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新旧《红楼梦》对比的一些资料针对新版《红楼梦》中宝黛钗爱情戏份的处理,以及被网友恶搞为《青楼梦》等行为,王冉冉表示,这是李少红对曹雪芹笔下《红楼梦》所表达的“情文化”的理解不到位。
“这个情并不仅仅局限在爱情上。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情文化是非常发达的,儒、释、道三家都有关于情文化的教化,冯梦龙将之称为情教。
缺乏了曹雪芹笔下蕴涵的人文高度,在处理情文化时,电视手段本该充分发挥深入浅出的特长来展示通俗化,但是却被简单处理得庸俗化甚至鄙俗化。
”于新版《红楼梦》的画面镜头,基本评论为“《红楼梦》亦真亦幻,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
导演李少红在这方面显然没少下功夫,色调梦幻,镜头虚实交替,很有梦幻的感相比87版《红楼梦》,新版《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则少了很多,人们在看了之后,只是知道《红楼梦》是这么一回事,讲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而87版《红楼梦》则是传达了相当多的思想内涵。
而且由于当时的社会思想处于相对保守状态,所以87版《红楼梦》更加突出了政治性,而且将宝黛爱情悲剧归罪于当时的政治背景。
另外87版《红楼梦》在传达《红楼梦》本身思想内容时,做到了全面覆盖。
若从电视剧本身来讲,87版红楼梦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而且87版《红楼梦》的演员,说实话,确实演的很到位。
不过说句实在话,87版《红楼梦》必须得在很了解《红楼梦》的基础上才能看懂。
相反,新版《红楼梦》则由于太过华丽,且演员稚嫩,思想内涵浅薄,饱受人们诟病。
不过,你要是初读《红楼梦》,想了解《红楼梦》,新版《红楼梦》则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新版《红楼梦》能受到大多数90后年轻人的认可,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吧!、选角优不得不承认,在众多版本中,87在角色的选择上是最接近原著的。
无论是欧阳的宝玉、张莉的宝钗、邓婕的凤姐,还是其它夫人小姐,甚至是小丫环,选得都非常好。
至于晓旭的黛玉,有褒有贬,个人认为晓旭的黛玉气质、神态、身段是非常有林妹妹的感觉的,外形上的确称不上惊艳,单论外貌不如陶慧敏漂亮,但她的整体感觉还是非常符合的。
新旧版电视剧《红楼梦》之对比简析摘要:本文依托《红楼梦》原著的基础,从影视风格及演员表演层面上对比了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与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
找出新版较旧版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电视剧;改编旧版红楼梦开始于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传播。
而新版红楼梦的拍摄源于对市场的追求。
两者出发点的不同,直接导致其在具体操作和结果上的差异。
旧版注重《红楼梦》的故事性,力图让观众了解其故事,理解其人物。
用写实的方法还原了红楼梦的世界。
新版则将重心放在了追求了视觉效果上,从服装化妆、布景、摄影都极尽精美,创造了国内电视剧画面的新标准。
下面试以从影视风格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下两版的异同。
一、影视风格两版红楼梦在风格上反差很大,旧版活泼写实,新版鬼魅虚幻。
它们所营造的影片氛围刚好相反。
1.布景与道具比较。
新版和旧版在布景上最大的不同是“虚”与“实”的关系。
新版很“虚”,它着力与营造曹公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以旁观者的语气告诉我们石头上所刻故事,保持着一种抽离感。
而老版重“实”,它营造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贾府,里面上演着鲜活的人生百态,它要带着观众进去同悲同喜。
87版在制作时,建造了大观园和宁荣二府。
其场景摆设遵照原著,几乎还原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新红为了追求更为虚幻的艺术效果,选择了大量搭建摄影棚。
长达50集的电视剧,摄影与灯光配合天衣无缝。
旧版的精致程度虽在电视行业史无前有,但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很多场景道具略显粗糙。
新版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大量调用历史真品,珍贵文物来作为布置,剧中重要道具则用珍贵材料量身定做,每一样道具都极尽细致、华丽。
2.服装与化妆比较。
新红的人物造型中,戏曲感过重的额妆、宝玉的辫子头、秦可卿的鬼魅造型等大胆挑战了观众对红楼人物的欣赏习惯,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旧版红楼梦的造型获得一致好评,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它的造型已远精致于其它电视剧。
今天重拍《红楼梦》,在尊重历史和原著的路上,已难有建树,所以新红总设计师叶锦添的另辟蹊径也可以说是非常可贵的突破。
红楼梦87版和10版分析在课上听了老师分析《红楼梦》,感觉很有意思,回去便看了看几集87版的红楼梦,由于作业是分析87版和10版的差别,便又看几集10版的,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觉。
首先,我感觉10版《红楼梦》里画面的颜色搭配不当,画面的主体色彩与服饰、人物肖象、亭台楼阁、房间陈舍的衣物器物的色调都不搭,在87版《红楼梦》,是以白色做底,大红为主色,这两样颜色,创造的画面是喜庆的,清晰的,而10版《红楼梦》以灰色做底,暗红为主色,这两种颜色本是调和后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是混浊的,没有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
而且,10版中的演员对其所演绎的角色理解不够,表演成分过多。
87版《红楼梦》中,演员演绎的角色是活的,每个人在剧中形象都十分鲜明、生动形象,而10版给人的感觉却是在表演,演的很假,没有灵魂。
宝钗是一个精明冷静,深藏不露,孝顺仁爱,博学含蓄,坚韧克制,通透是非,看破生死的角色。
她体现的是理性的冷静到冷峻的自我控制即克己复礼的精神。
小说中最富特色的人物凤姐,10版虽然言语泼辣,但却少灵动,故而僵硬。
在10版的红楼梦中,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人物欠缺点什么东西?就比如在第一集中,87版的《红楼梦》中台词甚少,人物表现却很到位,黛玉到京心中不免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于是遇到事情总是很小心,生怕多说一句话,生怕多行一步,更是不敢得罪什么人。
在京城的街上,杨晓旭演绎的黛玉只是悄悄地撩起轿帘的一角,窥视京城的万千繁华,来往的行人。
来到荣国府,黛玉也只是等着丫鬟来把轿帘掀开,自己才慢慢地走出来。
行动出尽显大家闺秀,以及处处留心的性格。
在10版的新《红楼梦》中,黛玉到了京城在轿子上却是自己掀开轿帘,大胆的欣赏着京城的繁华热闹,她的表情中还有些许的喜悦。
之后在进荣国府的时候,黛玉竟然没有人来接,自己蹦下了轿子,到处观看,眼神中充满羡慕欣喜,感觉没有原著中黛玉寄人篱下的担心。
不知道是因为时代前进了,还是因为这部影片本来就是塑造的是现代版的林黛玉?还有剧中的服装设计、人物妆扮变化很大。
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里面的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新旧版红楼梦人物对比林黛玉红楼梦里林黛玉形象描写是这样的,”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再看当时的陈晓旭,一副面无血色的瓜子脸,走路说话都弱不禁风,多愁善感、哭哭啼啼,让人随时都生出怜悯之心。
就连导演也大叹可遇不可求,天上真的掉下了一个林妹妹。
陈晓旭的气质可谓是在所有影视剧戏剧中最贴近林黛玉的,三年前,陈晓旭的突然离世,各大媒体都不嫌词汇贫乏地用了”林妹妹香消玉殒”作为新闻标题,别无它词,只因太过贴切。
再看旧版造型:清,雅、飘逸。
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
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面料多用纱,绢,丝。
与林妹妹的气质契合的天衣无缝。
­新版的选角,且不谈肥黛瘦钗之说,但从气质上看,就谬以千里。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被妆容点淡了,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呆滞了。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变成了白里透红的健康,娇喘微微变成了屏息低眉,泪光点点就是哭泣时用袖子擦拭泪水。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只是让人看出了世俗的沉闷,失去了飘逸。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也单纯被演绎成了耍小性子,没有诠释出弱不禁风的病西施的风流态度。
新版造型:装扮诡异,额头前波浪状的妆点与先前曝光的气氛图一样,造型图的色调、装扮都显得诡异。
林黛玉面容苍白,眉毛清淡,加上额头前波浪状的妆点,很像尚未卸妆的青衣。
素色的纱衣显得很有层次感,头上有花饰。
宝钗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这几句话我摘录来,任何看客对比剧照都会觉得老版更切合人物吧?生的肌肤丰泽,金簪雪里埋,更是凸显出宝钗这一人物的形象,应该是白而莹润,淡而娴雅。
新旧《红楼梦》对比赏析红楼一梦,多情、神秘、浪漫……我们现代人从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和分析。
它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传奇,而它也让和它有关联的人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众多导演也对它情有独钟。
今年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从海选人物一直到最终出品,一直引来了社会上的种种争议,褒贬不一。
新版的出现必然会引来和旧版的对比。
在这里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都觉得新版的红楼比不上旧版的,说新版的造型太雷人、有抄袭之嫌,整体效果太诡异、旁白过多而且几乎为原文、人物不和原著……太多太多,让人好像真的觉得这是一部不堪入目的电视剧,而旧版的真的被人捧到了天上一样。
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从造型上说,旧版的《红楼梦》像是写意派的风格,人物出场都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一样。
有一幕是黛玉卧病在床,横躺着在看书,我那时候真的觉得是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展现在我眼前。
而新版的更像是写实派。
衣服华美让人惊艳,制作精湛;各种首饰,都是真材实料;人物的头饰、发带、腰带等等,都精细地无与伦比。
我觉得这一点上大家是不相上下的,在那样一个年代,旧版的人物能让我们有这种写意的视觉感受,真是很难能可贵的。
从场景、画面来说,老版的布景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都采用小场景的拍摄,虽然还是很好看,但是很明显在这点上,新版的就做的比较有气势,因为几十年下来,技术地不断发展,还有投资金额的不断加大,这些我们做得越来越完美。
新版的很多采用大场景的拍摄,比如元妃省亲那段,不管是从她们刚出门还是进宫里,全是大场景广角拍摄,顿时让人清晰地感觉到贾府的气势、皇宫的气势。
从剧情处理上来讲,新版的《红楼梦》真的是重视原著,对白、旁白还有故事情节,真的和书中所描写的几乎一样。
而大量篇幅的旁白,也让大家产生出对古文的厌恶感,这也是很正常的。
而旧版在剧情上改变了很多,加入了大量导演自己对红楼一梦的了解。
但是成功的是,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修改,怀念它的感觉。
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它整个电视剧都处理成温柔的画面效果,加之以白话文的对白,顿时拉近了古代名著与现代人的距离,吸引观众。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新旧《红楼梦》差别
看完新旧《红楼梦》的第一集之后,感觉这两部电视剧的差别相差的地方蛮大的。
首先,在两部电视剧的制作上来看,旧版《红楼梦》由于拍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备相对于现在来说会比较落后、比较简陋,所以画面的品质来说相对来说差一点。
而新版《红楼梦》拍摄完成于近几年,所以无论是设备还是后期制作上来说都优于旧版的不少。
虽然旧版的画面效果不如新版的,但是旧版的毕竟依然是经典,这一点是新版的所无法比拟的,新版也就是翻拍的,所以无论是在我的观点,还是网络上的网友对两个新旧版本的评价,都一致的认为旧版的比新版本的好看许多,毕竟旧版《红楼梦》在上映了近二十多年来,在电视上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
还有就是从人物的服装上面,旧版的《红楼梦》的人物服装虽然没有新版的那么花哨,但是旧版的人物仍然给观众的视线一种美的感觉,就像是看古代人一样,就像是古代的纪录片,而新版《红楼梦》的人物穿着有点现代化的感觉,直接给我们观众一种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拍古装片的感觉,所以旧版的比新版的好很多。
另外,在配乐上两部也是相差很大的,旧版的配乐制作欲达到的效果是:回到过去,回到原著本身。
而新版,则是立足现在,为经典名著添加现代的时髦。
新《红楼》以“颠覆”为最大特征的创作理念,无疑是对观众接受能力的极大挑战。
勇气值得嘉许,但不经深思熟虑、缺乏深厚底蕴支撑的挑战,只能视为鲁莽。
最近才看红楼梦的电视剧,看完了两个版本,很有感触,想对新版和87版发表一下看法。
这里的新版,自然是指2010版,自初二(1999年)第一次完整的读完小说(120回版本)后,直到今年,才看完了新版红楼的影视作品,之后接着看了87版。
如果说有先入为主的问题存在,结论应该是倾向新版才对,不过很可惜,新版红楼的确有负众望。
若是一定要评价一下:新版与87版相比,显得粗制滥造了。
或者说,用这个词不恰当,李导肯定是个能人不用质疑,也知道红楼的分量,拍的好还自罢了,若是不如意则立马成为拍砖对象,一顶屎盆子是免不了的,结果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
新红楼梦肯定也是用心了的,不少演员们也必然对这部戏给予极高的期望,也自然是努力的。
若如此,那么我说得粗制滥造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拍红楼是一个大工程,必须精细再精细,这个精细是要用文化去填补的,这就需要强大的红学、国学团体加入并且费心、用心,此外演员们自身的素养也必须高,例如:若演员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古典美人是什么标准,什么仪容,又何以能表演出来呢?这都是文化!就像红楼里的词儿:世事洞明皆学问,对所演对象的形象和神态的把握与判断也自然是学问。
从形象上看,87版的演员在选的过程中的确是煞费苦心了,黛玉,宝钗,宝玉,王熙凤等等,与曹先生的原著描述比较吻合,如果你爱读原著,那么光从形象上,就立马分清楚了谁是黛玉,谁上宝钗,一目了然,这是87就艺术上远远胜出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有不少朋友说:看老版看不懂,因为分不清人物关系,看的很糊涂。
对于这个问题,你得找找自身原因了,扪心自问,读过原著没?若读了,里面得人物关系大概搞清除了没?影视作品和小说都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影视作品绝不是用来大篇幅为你介绍人物关系的。
新版红楼由于用了50集,所以补充了很多故事,并且整部电视剧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旁白模式,一直有一个旁白在剧中为你解释和补充一些材料,例如人物介绍什么的,诸如此类,说得很细,这样倒是适合没读过小说的朋友看,保管看得懂,有疑惑的地方旁白都叨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