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4.43 KB
- 文档页数:3
1.变量:研究者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特征称为变量
2.定量变量:是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例如:体重与身高
3.定性变量: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4.二分类变量:称为0-1变量;例如,性别男、女、疾病有、无和结局生、死等;二分类变量常用0和1来编码,0-1变量常称为假变量dummy variable或哑变量,可以和真变量一样参与计算
5.等级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的不同等级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6.同质:在调查和实验研究中,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被称为同质
7.变异: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
8.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所有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简言之,研究对象的全体;
9.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实测值构成样本;简言之,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10.参数parameter:是统计模型的特征指标,是对总体而言,其大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往往是未知的,如总体均数mean和总体方差variance
11.统计量statistic: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量,如计算观察样本中的个体得到的样本均数,样本方差;
12.因果关系causality:在排除了人为联系、虚假联系后仍然存在的、无法用其他联系解释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也需要时间顺序等标准进行因果判断
名词解释
1、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2、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配伍组设计: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个或某些重要的属性分组,把条件最接近的k个受试对象分在同一个区组内,然后,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每个区组中的全部受试对象分配到k 个组中去。
4、试验因素: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受试对象,需要观察并阐明其效应的因素。
5、重复测量设计:当受试对象接受某种处理后,在几个不同的时间点上从同一受试对象身上重复获得指标的观测值,有时是从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重复获得指标的观测值,这种试验方法称~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得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的实测值的集合
参数:是统计模型的特征指标,其大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往往是未知的
抽样: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方法
正态分布:指中间频数多两边频数渐少的连续型对称分布
抽样误差:由于生物固有的个体变异的存在,从某一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所得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往往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称。表现为样本统计量之间、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即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差异的大小假设检验:指对所估计的总体首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样本数据去推断是否拒绝这一假设统计推断的方法
第1类错误:指拒绝正确的零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实际无差别,但下了有差别的结论(假阳性错误)”犯这种错误的概率是α
第2类错误:不拒绝原本不正确的零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实际有差别,但下了无差别的结论”(假阴性错误)犯这种错误的概率是β
方差分析;是通过对数据变异的分解来判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均数的差别
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将受试对象按性质相同或相近者组成b个区组,每个区组中的受试对象分别随机分配到k个处理组中去
参数检验:指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对未知的总体参数做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
非参数检验:指不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也不针对决定总体分布的几个参数做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
线性相关:又称简单相关,是指两个随机变量X、Y之间呈线性趋势的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观察值全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sample):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满足代表性的个体观察值所构成的集合。
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变量:观察单位或个体的某种属性或标志称为变量
变量值:对变量进行测量或观察的值称为变量值。
分类变量
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数值变量:
概率: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随机事件的概率取值在0~1之间,即0≤P≤1.
小概率事件:如果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0.05,或P≤0.01,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对于一次随机抽样,一般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频数表: 用来表示一批数据各观察值或在不同取值区间的出现的频繁程度 (频数) 。对于离散数据,每一个观察值即对应一个频数,如某医院某年度一日内死亡0,1,2…20个病人的天数。对于散布区间很大的离散数据和连续型数据,数据散布区间由若干组段组成,每个组段对应一个频数。
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 X 表示。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1、健康统计学:健康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健康情况的科学。它主要着
重于研究健康、疾病和死亡的结构与模式。
2、疾病统计学:疾病统计学是一种应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疾病发生状况,以及发病
病因、发病风险、具体确诊、基因变异、治疗策略与预后等。
3、预防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应用统计学原理来预测,诊断和控
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科学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健康提供预防措施。
4、流行病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统计学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流行病的起源、传播、疫情的时序、拓展及最终的控制,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和营养等与
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5、生活质量统计学:生活质量统计学是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疾病和对某项病
症所面临的威胁及疾病治疗和护理所产生的影响。它可用于有效评估患者的最终疗效情况,改进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优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6、母婴卫生统计学:母婴卫生统计学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母婴的健康状况,以及母婴卫生保健服务、母婴健康管理和干预护理方法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可能
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7、公共卫生统计学:公共卫生统计学是了解、识别和控制公共卫生行业中复杂健康
问题的科学。它结合统计学方法、生物数据学和社会行为研究的原理,分析卫生问题,并
找出有效的应对之道。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2。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1.变量:研究者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特征称为变量
2.定量变量:是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例如:体重与身高
3.定性变量: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4.二分类变量:称为0-1变量。例如,性别(男、女)、疾病(有、无)和结局(生、死)等。二分类变量常用0和1来编码,0-1
变量常称为假变量(dummy variable)或哑变量,可以和真变量一样参与计算
5.等级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的不同等级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6.同质:在调查和实验研究中,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被称为同质
7.变异: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
8.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所有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简言之,研究对象的全体。
9.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实测值构成样本。简言之,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10.参数(parameter):是统计模型的特征指标,是对总体而言,其大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往往是未知的,如总体均数(mean)和总体方差(variance)
11.统计量(statistic):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量,如计算观察样本中的个体得到的样本均数,样本方差。
12.因果关系(causality):在排除了人为联系、虚假联系后仍然存在的、无法用其他联系解释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也需要时间顺序等标准进行因果判断
1.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践来研究医
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推断的一门科学。
2.小概率事件原理: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表明在一
次观察或实验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看作很可能不发生。
3.概率:是描述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
4.频率:假设在相同条件下,独立地重复做n次试验,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
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频率是就样本而言的,而概率从总体的意义上说的,m/n是概率P(A)的估计值。
5.构成比: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
百分数表示。
6.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指标(统计量)来估计总体指标(参数)
7.相关系数:说明两变量之间关联的密切程度(绝对值大小)与关联的性
质(正负号),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
8.回归系数:为直线的斜率,其统计学意义是自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
量y平均变化个单位。
9.直线相关:是用来描述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x、y间的相互关系。
10.直线回归: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并要求各
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称简单回归。
11.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
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12.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表示,样本均
数用表示。
13.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总体(population):依据研讨目标肯定的同质不雅察单位的不雅察值全部所构成的聚集.
样本(sample):从研讨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知足代表性的个别不雅察值所构成的聚集.
计量材料:对每个不雅察单位用定量的办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材料称为计量材料.
计数材料:将不雅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不雅察单位数称为计数材料.
等级材料:将不雅察单位按测量成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合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不雅察单位数,称为等级材料
变量:不雅察单位或个别的某种属性或标记称为变量
变量值:对变量进行测量或不雅察的值称为变量值.
分类变量
变异:在天然状况下,个别间测量成果的差别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讨范畴广泛消失的现象.严厉的说,在天然状况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讨群体间都消失差别,其表示为各类心理测量值的整洁不齐.
数值变量:
概率:又称几率,是器量某一随机事宜A产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随机事宜A产生的概率记为P(A),随机事宜的概率取值在0~1之间,即0≤P≤1.
小概率事宜:假如随机事宜产生的概率P≤,或P≤,暗示该事宜产生的可能性很小,对于一次随机抽样,一般认为是不成能产生的事宜.
频数表:用来暗示一批数据各不雅察值或在不合取值区间的消失的频仍程度(频数).对于离散数据,每一个不雅察值即对应一个频数,如某病院某年度一日内逝世亡0,1,2…20个病人的天数.对于分布区间很大的离散数据和持续型数据,数据分布区间由若干组段构成,每个组段对应一个频数.
算术均数:描写一组数据在数目上的平均程度.总体均数用μ暗示,样本均数用 X 暗示.
1.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
:是描述、归纳、探索医学数据分布特征和解释数据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科研工作者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进行数据的获取、存储及管理和分析,评价人类健康水平,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进行预测评价的方法,是循证实践中数据挖掘不可或缺且起关键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2、变量(variable)【对应“常量”】
: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特征(研究指标或项目)实施观测,这些特征称为变量。
3、P值:在H0成立的条件下,出现该实验结果或更极端情况的概率值。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名词解释
1、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2、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配伍组设计: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个或某些重要的属性分组,把条件最接近的k个受试对象分在同一个区组内,然后,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每个区组中的全部受试对象分配到k个组中去。
4、试验因素: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受试对象,需要观察并阐明其效应的因素。
5、重复测量设计:当受试对象接受某种处理后,在几个不同的时间点上从同一受试对象身上重复获得指标的观测值,有时是从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重复获得指标的观测值,这种试验方法称~
2
1,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更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2,样本医学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3,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叫做参数。4,统计量
5,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绝对离差,抽样成数与总体成数的绝对离差等等。
6,概率7,小概率事件
8,定量资料定量资料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资料。
9,定性资料定性资料是以文字、图形、录音、录象等非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资料。定性资料有两个来源——实地源和文献源。
10,正态分布指变量的频数或频率呈中间最多,两端逐渐对称地减少,表现为钟形的一种概率分布
11,正态曲线高峰位于中央(均数所在处),两侧逐渐降低且左右对称,不与横轴相交的光滑曲线图3.1(3)。这条曲线称为频数曲线或频率曲线,近似于数学上的正态分布
12,医学参考值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这里的“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或99%等,最常用的是95%。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其参考值范围可根据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确定;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可先进行变量变换使之服从正态分布或直接利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某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应根据专业知识确定计算双侧参考值范围或单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过大或过小均属异常,则相应的参考值范围既有上限,又有下限,是双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仅过大属于异常,则参考值范围仅有上限;若一个指标仅过小属于异常,参考值范围仅有下限,即所谓单侧参考值范围。
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群因健康状况而产生变化的科学,这些变化可以是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健康状况等。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人类健康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卫生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卫生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卫生统计学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
(1)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比如统计某种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等信息,以便控制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比如通过对社会经济、民生状况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卫生政策。
(3)评估卫生计划或项目的效果,通过对卫生计划或项目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卫生计划或项目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卫生计划和项目提供参考。
(4)医疗资源的管理,比如通过对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医生和护士的配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卫生统计学的主要指标
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指标包括:
(1)患病率:指人群中某种疾病患者所占的比例。
(2)死亡率:指人群中某种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3)出生率:指每千人中新生儿的出生数量。
(4)人口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总数的增长速度。
(5)预期寿命:指生活在一定条件下的人群中,平均预期寿命。
4.卫生统计学的方法
卫生统计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然后再利用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常用的数学统计方法包括频率分布、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同时,卫生统计学还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和软件,如SPSS、SAS等。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2。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卫生统计学是指在卫生领域中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下面是对一些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和控制的科学。它通过对人群中的风险因素、暴露因素和流行病学指标的研究,来了解疾病的原因及其影响。
2. 统计学: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解释、分析和推断数据的科学。在卫生统计学中,统计学被用来揭示人群中疾病的分布规律、风险因素和影响因素。
3. 母数:指整个人群中某一属性的真实值。在卫生统计学中,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患病率,整个人群中的患病率即为母数。
4. 样本:指从整个人群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在卫生统计学中,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可以推断出人群整体的情况,例如通过对1000名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情况。
5. 抽样误差:由于样本抽取的随机性,导致样本的特征和整个人群的特征之间出现差异的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会影响对人群整体情况的推断,因此在卫生统计研究中需要尽量减小抽样误差。
6. 随机化:在实验研究中,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以消除研究者主观的影响。通过随机化,可以更加确保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是真实和可靠的。
7.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加总除以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值。在卫生统计学中,平均数常被用来描述人群中某一指标的中心位置,例如平均发病率、平均年龄等。
8. 标准差: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或变异性的统计量。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在卫生统计学中,标准差常被用来描述疾病发病率在人群中的变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