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食盐专营体制及其未来变革
- 格式:pdf
- 大小:206.09 KB
- 文档页数:4
守得住、走得远——“三力合一”品牌战略助力盐企短中长期生意增长2017年1月1日起,盐业改革新政就要正式实施了。
说到新政可能带来的市场变革,迈迪与国内一些盐企有过深入的沟通,其中聊得最多的就是销售区域的放开和销售价格的放开,具体如下所示:1、销售区域放开:食盐批发企业可以自行采购食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定点生产企业可产销一体,自主品牌跨区域经营;2、销售价格放开:所有盐产品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决定。
“2个放开”代表的就是盐业从专制体制走向了市场经济。
迈迪观察到,对此盐企目前并存2种典型的心理,一种是“洪水猛兽”心理:市场一旦放开,竞品的涌入将如洪水猛兽般冲击市场价格,冲击渠道,到时市场上会充斥价格战,渠道战。
一种是“双刃剑”心理:一方面看到这是机会,将生意拓展至外埠甚至全国的机会,同时也警觉到危机,竞品抢占自己地盘的危机。
迈迪认为,2种心理状态所折射出的正是企业对短期生意将受到冲击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中长期生意该如何经营的不知所措。
如上所述,盐企要应对好盐改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实质是盐企在盐改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意短、中长期的发展问题——既要短期守得住,又要未来出得去、走得远!以下是迈迪根据目前主要盐企的发展现状,给出一个广普性的短、中、长期生意发展目标的示例。
2016年正值十三五规划年,盐企切不能将企业生意发展目标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一定要让目标真正起到统领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作用。
而要制定可落地的目标又必须依据于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判断。
对此,迈迪依据多年对于消费品企业观察,得出结论是: 中国市场往往走向了天下三分,2-3品牌>60%份额!是要去三分天下?还是只想深耕好一个细分市场?每个盐企需要结合自己企业的能力和愿景去考量。
盐企要实现生意目标,其中的关键是赢得消费者!因为一旦盐业市场放开,市场主导权一定会交到消费者手上。
如何通过品牌要赢得消费者?其中的关键就是赢在“三个真理性时刻”。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盐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盐改历程如下: 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明确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对食盐的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食盐的批发业务,则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食盐专营制度为中国消除碘缺乏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至200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不同部委提出过5次盐改方案,却未能形成最后的草案。
200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盐业体制改革。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废除《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由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但仍然由各地盐业公司专营,实行政府定价机制。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明确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同时提出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多措并举确保食盐安全。
该方案并未取消食盐专营,一方面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另一方面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
图表 中国盐业改革历程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第2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盐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盐改后食盐市场将呈以下发展趋势:(一)市场容量:化工产品发展空间较大将带动工业盐容量不断增大。
食盐人均消费量不能突破上限,市场容量基本恒定。
“减盐”饮食概念可能导致国内食盐及食品加工用盐市场容量呈现微降趋势。
(二)消费方式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盐消费形式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方面对食盐的质量要求提高,由最初的劣质粗盐,逐渐演变为粒状盐、精制盐、加碘盐和其他专用食盐,对品类的多样化需求也初现端倪,市场上相应出现了调味盐、营养盐、低钠盐等系列产品。
关于盐业体制改革意义的若干思考作者:王赵岗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6期摘要:当前的盐业制度是经过人们意识主观行动之后制造出来的市场主体,将原本完整的、连续性的生产经营产业链分开,使得价格机制无法发挥其市场效率调节作用。
再加上食盐专营政企一体致使很多不良市场行为泛滥,甚至产生出变相的避租活动,市场正常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低下。
因此,盐业体制的改革需尽快进行,取消当前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食盐专营制度,让以市场为主体、行政手段为辅的盐业新政得以实施。
关键词:盐政制度食盐专营体制改革新制度思考“民以食为天”,食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也就注定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我国的盐业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期由国家的专营而取得丰厚的利润,是我国财政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当前,在消除碘缺乏这一危害上,食盐所实行的专营体制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盐业专营体制效率低下,政企不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就长远发展而言,这种体制非常不利于盐业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就当前的盐业体制进行改革,引进科学的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提升盐业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盐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一)盐业体制改革是促进食盐流通的必然选择盐业行业体制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实现食盐与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并促进食盐的现代化流通,让现行食盐流通中存在的弊端及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将国家的政策与政府相关职能和食盐企业的职责有效结合,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统一,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建立高效率、具有市场活力的食盐运营体制,是促进食盐顺利流通的重要保证,盐业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盐业体制改革是盐业产业取得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我国盐业经营效益,可以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盐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不仅对于碘缺乏危害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能提高大众身体素质,这也是实施盐业体制改革的客观性所在。
一、制盐行业定义及产品分类(一)制盐行业定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制盐行业包括两个子行业:采盐行业(1030)和盐加工行业(1493)。
采盐指通过以海水(含沿海浅层地下卤水)为原料晒制,或以钻井汲取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为原料,经真空蒸发干燥,以及从盐湖中采掘制成的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开采、粉碎和筛选活动。
盐加工指以原盐为原料,经过化卤、蒸发、洗涤、粉碎、干燥、脱水、筛分等工序,或在其中添加碘酸钾及调味品等加工制成盐产品的生产活动。
(二)制盐行业产品大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制盐在国统局代码主要有两类:采盐(1030)和盐加工(1493)图表:中国制盐行业产品分类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制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在2013年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制盐行业限制发展项目共计7项,淘汰类项目共计5项。
图表:中国制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制盐行业相关政策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中相关内容外,我国制盐行业相关政策还包括《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主要内容见下表:图表:中国制盐制盐行业相关政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制盐行业产业链分析制盐的主要资源有海盐、湖盐和井矿盐,其分布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另外,盐加工行业的上游产业还包括电力、石油能源产业。
两碱工业作为制盐行业的下游产业,是目前盐产品应用最广的产业,也是推动盐业产能不断扩大的主要动力。
四、制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制盐行业还存在着行业集中度低,产品种类少、产业机构升级缓慢等问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1-2013年,我国制盐行业发展较为缓慢,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436.15亿元,同比下降1.65%;2013年行业销售收入为461.49亿元,同比增长5.81%。
2023年食盐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目前,我国食盐行业市场的总体稳定,但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针对食盐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盐工业生产和消费国家,食盐也逐渐成为了国民食品。
目前我国食盐容量已经扩大到每年超过1000万吨以上。
从数据来看,我国食盐市场的总体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未来这种趋势还将继续,预计到2025年,全国盐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需求增长潜力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国民饮食构成的日益多样化,食盐越来越多地成为生活中的必备调味品,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同时,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特色的、功能性的食盐,更好地满足着人们对于营养健康和美食的要求。
因此,增量的食盐潜力十分巨大。
三、竞争格局分析目前,我国盐业市场主要存在着三种经营模式:集体企业经营、民营企业经营和国有企业经营。
其中,民营企业占据我国食盐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不过,市场整体的竞争格局依然比较激烈,行业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品质、渠道等多个方面。
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新型加工设备的广泛应用,食盐质量得以提升,产量不断增加。
在生产、销售活动中,同时也注重现代化生产方法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从而不断提高着食盐行业市场竞争力。
五、市场趋势及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盐行业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其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消费构成的不断调整和市场供求需求的变化,食盐市场将进一步改变其发展趋势。
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食盐年产值增长率将会达到8%以上,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综上所述,未来食盐行业市场前景将更加辉煌,市场空间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机遇。
但行业内存在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创新,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依法治盐,创新管理方式,健全食盐储备,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
二基本原则。
突出食盐安全。
完善食盐监管机制,加强企业规范条件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拓宽碘盐供应渠道,保障食盐质量,实现科学补碘。
释放市场活力。
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注重统筹兼顾。
把确保用盐安全和激发市场活力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各项改革措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效果评估,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坚持依法治盐。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实施依法治理。
二、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三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
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
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
四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
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
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
五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
保持现有专业化食盐监管体制不变,由盐业主管机构依法负责食盐管理与监督。
食盐营销方案中的问题及对策一、目前盐业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营销观念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盐业企业获得很大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
从表面上看,是产大于销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市场问题,是由于企业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导致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如一些企业不注重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缺乏量化分析和动态分析,营销计划和决策缺乏科学性,只凭感觉或领导的好恶来投资、购销。
有的营销企业坐等顾客上门,缺少必要的广告宣传、有效的服务手段和对盐业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市场营销只停留在销售产品这一层面上。
(二)缺乏开发新产品和创名牌的积极性。
一些盐业企业应变能力不足,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结构单一,一部分盐产品高耗、低质,没有竞争力,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优势。
另外,我国盐业产品品牌不计其数,但称得上名牌的却不多,企业名牌意识不够。
(三)产品的销售包装设计水平较低。
产品的包装是商品的形象,对顾客有一种无形的购买诱导力,成功的包装使顾客过目不忘,名牌产品之所以受欢迎,与出色的包装密不可分。
目前,盐业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普遍存在着包装单调、粗糙、无时代气息等问题。
(四)销售渠道不畅,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渠道尚未健全。
目前,一些盐业专营企业在销售上存在不畅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流通渠道和流通组织已改革,失去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盐业企业缺少有效的流通网络组织形式,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也很低,营销渠道狭小,调控市场的能力低,不能有力地占住市场,私盐猖獗。
(五)对广告宣传的重视不够。
广告是促进商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的重要手段,目前,专营企业只注重了对盐业法规的宣传,而对盐商品的广告宣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在电视宣传中很难看到盐商品的广告。
宣传的滞后,使消费者弄不清何为合格碘盐,何为私盐,对盐的品牌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
(六)营销人才缺乏,素质低。
我国盐业行业的战略环境分析●谢云山 摘 要:当前,我国盐业行业正处于大变革阶段,传统的盐业管理体制正在瓦解,新的更具竞争力和效率的盐业管理制度正在构建。
在这种大背景下,文章详细阐述了我国盐业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了我国盐业行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盐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盐业管理体制 战略环境 竞争和效率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5)03-292-02中国盐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制盐技术在历史上曾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矿业有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盐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产盐大国,其中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近几年我国盐产量稳定在3000万-3500万吨,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
盐业生产企业1300多个,全行业职工40万人(其中产区32万人)。
盐的质量稳定提高,氯化钠含量全国平均达96%。
品种发展到30余种。
2001年实际销量2600万吨左右,其中食盐700万吨左右,工业盐约1800万吨,农牧盐6万吨,出口50万吨。
根据国家提出的消除碘缺乏病的要求,食盐全部加碘,目前加工供应磺盐600多万吨。
我国长时期以来一直实行严格的食盐专营制度,然而随着加入WTO后,保护期截止目的逐渐临近,传统的盐业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将对我国盐业行业的总体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了解最新盐业信息,分析国际、国内盐业行业的战略环境,将是我国盐业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之所在。
一、国际盐业市场特征分析1.盐业市场产大于销。
目前,国际盐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局部地区有所偏差。
从供给角度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盐产量最大的国家,2001年其产量达45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1%左右;中国盐产量居第二位,2001年产盐3200万吨,占15%;德国居第三位,2001年产盐1580万吨,占7.4%。
从需求角度来看,世界上盐最主要的消费地区是北美、亚洲和中东,这些地区的需求量占据了总需求量的90%左右,不过北美、西欧地区的盐市场已经比较成熟,需求趋于饱和,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
食盐专营制度持续两千年才废止,盐税更是封建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由于食盐可以满足人们身体所需的钠元素,从古自今一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
到了汉武帝时代确立了盐铁官营制度,后世王朝大都遵循其例,盐税也成为了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对于盐的制度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
古代食盐的开采中国古代食盐原料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海水、盐湖和盐井,而盐矿的开采历史比较近。
1、海水煮盐历史悠久。
根据考古发现,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沿海地区就发现了5000年前左右的煎制食盐的器具,这说明至少在5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利用火煎煮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在宋代之前的海盐制取,大都是采用煎练的方法提取;到了宋代虽然出现了晒盐的方法,但由于技术发展不成熟,制取的海盐质量不好,煎盐多于晒盐;直到清朝末年,出现了沟滩法,晒盐的技术成熟,各沿海产盐区也都采用晒制取盐的方法,并且晒盐的质量要好于煎盐。
煮盐法2、湖盐的争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
所谓湖盐,就是从天然的内陆盐湖中捞取的自然结晶体或者从盐湖中取卤水为原料晒制成盐。
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对于盐湖的开发取盐历史十分久远。
比如今山西境内著名的运城盐湖(河东盐湖),开采历史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小部落首领纷纷抢占运城盐湖,占据盐湖者便可以控制中原地区的食盐命脉,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
河东盐湖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闻名诸国,到了汉朝时期产出的食盐更是远销半个中国。
运城盐湖鸟瞰图再比如柴达木盆地中的茶卡盐湖,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羌族开采的记载,但因为远离中原腹地,更是长期被西北少数民族占据,所以难以运输到中原地区。
在古代湖盐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直接捞取和垦畦浇晒法,直接捞取的是经过自然形成的结晶,含有较多杂质,味道发苦;而垦畦浇晒法是在盐池周围开垦畦田,并修筑水沟,将盐池中的卤水引入到畦田中,通过自然蒸发后获取盐结晶。
3、四川地区的盐井。
四川地区井盐的开采历史也十分深远。
近年来,中国制盐行业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2024年中国制盐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前景做出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制盐行业的现状。
制盐行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盐国家。
根据中国盐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盐产量达到了17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制盐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政府对盐业的严格监管,制盐企业面临着监管成本的增加以及生产规模的限制。
中国政府对盐业实行了“国家垄断,地方经营”的政策,只有少数几家国家授权的盐业企业可以合法经营盐业。
这导致了制盐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市场的盐需求呈现出下降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选择更多样化的调味品代替传统的食盐。
这导致了食盐的需求量下降,进而影响了盐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尽管制盐行业面临着这些挑战,也存在着一些机遇。
首先,中国政府对盐业的严格监管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保护。
由于政府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合法经营盐业的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和天然食品成为了消费者的追求。
这为天然食盐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机会。
相比于普通食盐,天然食盐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制盐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尽管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规模受限等问题,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天然食盐市场的机会为企业带来了希望。
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制盐行业将会继续发展,但也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盐的需求。
2024年度盐政管理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2024年度是我国盐政管理工作的关键一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我国盐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盐政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力度,促进盐业健康持续发展。
以下将对2024年度盐政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二、盐政体制改革在2024年度,我国盐政管理机构继续推进盐政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盐业企业改革,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我们完善了盐行业监管机构设置,建立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了盐业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国有盐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监管2024年度,我国盐政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我们加强了对盐业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调控,保持了盐品价格的稳定。
同时,严厉打击了非法盐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我们有效地维护了盐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盐品。
四、科技创新2024年度,我国盐政管理部门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了盐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合作,推动了盐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我们推动了数字化盐业建设,加强了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这些科技创新举措为盐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综合能力建设2024年度,我国盐政管理部门注重提升综合能力建设,加强了自身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
我们积极推进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建设。
同时,加强了对基层盐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了基层队伍的执行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这些举措为盐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六、合作交流2024年度,我国盐政管理部门积极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
我们主动参与国际盐业组织的活动,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盐业管理经验和做法。
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盐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最新盐业体制改革2023年最新盐业体制改革首先,盐业改革可以向电信业取经,在全国分几个大区,把中盐总公司下属的公司彻底独立出来;其次,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与其形成竞争;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开放。
同时,中国盐业可以利用原有的销售网络、国营品牌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食盐产品对于家庭厨房的高渗透性,通过O2O模式,发展电子商务。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盐业专营制度取消了的话,那么,食盐参与者对产业链的整合,优势企业将率先完成全产业链经营,类似美国莫顿等综合性、创新型食盐企业将胜出。
盐业体制改革如何走或许在不少民众眼中,食盐价格利润很是暴利,但是您了解情况吗?以小包绿标盐为例,出厂价为1750元一吨,终端销售价格大概在3000元左右,看起来利润空间很大。
但这其中有仓储、运输费用、各级经销商及终端零售商的利润空间等。
同时,盐业公司还需要对老、少、边区实行价格补贴。
如一袋食盐经过长途运输再加上骡马驮甚至人力搬运才能最终到达零售终端,产生的成本远远高于市场统一售价。
其实,盐业改革以及食盐专营制度的取消使得盐矿、生产加工企业和行业准入放开之后,将拥有销售权,可以建立自主品牌,通过接触终端市场,从而建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作为终端市场,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盐业改革所带来的好处,一方面,食盐专营退场后,将会有更多民企进入,行业竞争将会加剧,未来根据需求的不同,产品也会多元化,比如出现普通食盐、保健用盐等不同种类的产品。
这使得顾客将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市场上的盐业产品价格将会逐步回落,市场也会回归公平竞争,稳定在一个合理阶段中。
虽然短期内放开盐业专营,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市场和产品价格的波动,但市场的力量自然会对行业优胜劣汰,盐业产品的价格将逐步回落。
盐业体制改革目的11月19日消息,中盐协会内部人士透露,第七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目前已获得中编办、财政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药总局、法制办等相关部委通过。
我国制盐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为我国盐行业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盐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主管全国盐业工作,负责制定盐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全国食盐专营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
各级盐业主管机构与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强食盐安全监管。
中国盐业协会是我国制盐行业的自律性组织,系由与盐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旨在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贯彻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反映企业要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
未来盐业体制改革将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管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
(二)盐行业基本情况1、盐产品分类和用途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也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印染、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按用途分类,盐产品可分为食盐、小工业盐和两碱用盐等。
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所含钠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两碱用盐是两碱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烧碱、纯碱的生产制造;小工业盐是除两碱用盐以外的工业盐,主要用于印染等行业。
2、制盐工艺介绍根据盐种不同,盐业资源可分为井矿盐、海盐、湖盐三大类,其生产工艺及生产工序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井矿盐为钻井水溶开采地下岩盐经加工制成的盐或以钻井汲取地下天然卤水制成的盐。
生产工序主要包括采卤、卤水净化、蒸发制盐、离心脱水、干燥包装,或不经干燥生产湿工业盐,亦可在卤水净化后生产液体盐。
采卤技术方面,目前井矿盐的开采普遍采用地面钻井水溶法采卤,在此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定向钻井对接技术也日趋成熟,逐步推广应用。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目前,我国盐业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动盐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进行盐业体制改革。
以下是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的方案:一、取消盐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盐业由国家盐业公司垄断,这导致了盐价过高、商品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我们应该取消盐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不同的企业参与盐业生产和销售,提高市场竞争水平,从而降低盐价,提高商品盐质量。
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取消盐业垄断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止不法商家进行假冒伪劣盐的生产和销售。
政府应该加强对盐业市场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对盐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商品盐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
三、加强盐业宣传和教育。
为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盐品,我们需要加强盐业宣传和教育工作。
政府可以在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向公众普及关于盐的营养知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盐的种类、功效和产地,提高公众对盐业的认识。
四、促进盐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为了提高盐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应该促进盐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政府可以加大对盐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盐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加强盐业产业链的建设。
为了提高盐业整体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加强盐业产业链的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推动盐业企业与农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形成完整的盐业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国外盐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盐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盐业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取消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我们可以推动盐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盐价,满足人民对于盐的需求,推动我国盐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论民初食盐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之争论文报告:目录一、引言二、论文主题与目的三、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的背景及影响四、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的优缺点分析五、案例分析及相关分析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一、引言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经历了清政府的垮台、辛亥革命、和平共处和国共内战等重大事件,其中,在该时期,关于食盐的制度改革也不可忽视。
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是两种不同的食盐制度,这两种制度引起了不少争论,对经济、政治和民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理论和实证等角度,对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从而探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及其在民初的实现情况。
二、论文主题与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这两种食盐制度,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契机;2. 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的操作模式、特点和效果;3. 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的优缺点及其实现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可以深入了解民初对食盐制度的改革历程,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三、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的背景及影响就场专卖制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计划,单独控制食盐生产和流通环节,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盐,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政府的税收增加。
而就场征税制则是指政府通过对盐的生产和销售征收高税率,依靠高税率的支撑来获取财政收入和遏制偷盐、私盐等不法行为。
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在民初的出现,是由中国传统盐业危机所引发的,主要原因包括:1. 盐业制度不健全:以往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盐业制度,地方多年来有自己的盐法规范,国家严重控制盐业,各地难以协商共同规范。
2. 政府收入不足:清政府财政日益困难,随着国家赤字的日渐增长,清政府的迫切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3. 民间生产严重:盐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盐场由私人持有,大规模生产、流通和购买,且政府和地方无法管控。
四、就场专卖制与就场征税制的优缺点分析就场专卖制和就场征税制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下面对其进行分析:1.就场专卖制的优点:就场专卖制能够稳定市场,避免过度竞争,增加政府数据水平,减弱非法生产和销售,对大众而言,还可以确保价格的合理性和品质方面的保证。
盐业改革后将会出现哪些商机?
“国务院5日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根据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在谈到盐业体制改革时,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透露,中国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99家,每年产能约4800万吨,每年食盐消费量约1050万吨,食盐的生产总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通过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拓宽食盐流通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幅降低食盐断供和抢购的可能性。
赵辰昕表示,取消政府定价后,食盐与工业盐的价差会随市场竞争而大幅收窄,制贩假盐动力减弱,非食用盐冲击食盐市场现象将随之减少。
”
盐业改革后将会出现哪些商机?
小编个人倒是觉得,食盐改革,必先引领食盐企业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引领食盐差别化扩大。
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超市里除了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平价盐,还会出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天价盐,这部分天价盐更多会以功能、保健等介绍出现。
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对普通个人来说,投资具有功能性盐产品企业的股票可能是比较现实,长期来看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当然,这些都是小编个人的言论,谨作参考,不做依据。
食盐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食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种食物调味品,因此其未来发展趋势将与人口、饮食习惯、环境保护等因素密切相关。
1.增加有机食盐种类
目前市场上的食盐种类单一,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因此,未来将有更多的有机食盐出现在市场上,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2.开发功能性食盐
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开发一些具有滋补保健功能的食盐有市场潜力。
例如,加入一些天然矿物质可以提高钾的含量,具有调节血压和心血管健康的功效;加入一些维生素可以增加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能量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生产环保食盐
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生产环保食盐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采用环保技术生产食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采用无污染的水源制盐,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4.开辟新市场
除了传统市场之外,食盐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开辟新市场。
例如,用于动物料理的盐或酱油;在生产面包、面条等制品的过程中添加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等。
总之,未来食盐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生产企业们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和研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2期论我国食盐专营体制及其未来变革龙 超(云南财贸学院 证券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昆明650221)摘 要:目前我国的食盐专营体制每年带来社会成本增加约为78亿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测算,我国的食盐专营体制每年却可以产生1478亿元的社会净收益。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不具备取消食盐专营体制的条件。
由于我国食盐的销售值仅为G DP的0112%,食盐专营对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影响微弱。
从食盐产品的特殊性、食盐市场竞争效率、以及政府监管成本节约等角度考虑,未来我国食盐市场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政府监管下的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食盐专营;成本收益;社会福利;寡头竞争 一、引 言食盐和烟草是我国维持专营制度的两个产品领域。
所谓“专营”,是指某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是由政府指定的唯一厂商来执行,其他厂商不得介入的市场格局,其实质是凭借行政权利和法规力量形成对某种产品的垄断经营。
我国食盐专营体制表现为:在某一地理范围(通常按行政省区划分),食盐产品的生产由政府特许的少数几个厂商按政府下达的计划来进行,食盐的销售则只由政府指定的唯一的一家经销商来执行,食盐产品的生产商只能把产品按政府确认的价格卖给政府指定的经销商,而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在确定的市场上,食盐产品的经销商是唯一的,在政府的许可下对专营产品具有垄断定价的权利,专营经销商通常倾向压低生产商的供货价格,凭借垄断地位尽可能地抬高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实现垄断利润。
我国实行食盐专营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食盐都是合格碘盐,以使我国居民免受碘缺乏病的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智力素质。
食盐专营还可以减少政府对食盐市场监管的成本。
食盐专营体制为我国加碘食盐的普及和食盐市场的规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专营体制带来的种种弊端及经济效率的低下确实存在,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食盐专营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要求改革食盐专营体制的呼声不断响起,《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要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利弊得失,如何变革我国的食盐专营体制,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很不充分,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分析1、食盐专营的社会经济收益分析按照最新的医学标准,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属于碘缺乏地区①,自然环境缺碘会带来人体的营养供应中缺碘,造成碘缺乏病,将会对人民健康和智力造成严重损害②,最后危及整个民族的素质。
相关的医学和营养学研究表明,食盐是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调味品,食用的方式是少量连续摄入,因此在食盐中加碘是最有效、最科学和最经济的的补碘方式。
针对碘缺乏对人民健康和国民素质的严重危害,我国政府先后于1979年批转《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1990年颁布了《盐业管理条例》,1994年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取代1979年的《暂行办法》),1996年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盐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专营政策的通知》,2003年发布了《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这些条例和法规的出台,形成了我国食盐专营的体制,其目的是要通过专营保证加碘食盐的普及和合格碘盐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医学上将90%以上的碘盐覆盖率视为碘可以得到持续补充的标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群众能够吃上合格的碘盐,避免碘缺乏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实施,总体上是卓有成效的,除了极少数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碘盐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碘缺乏病在这些地区基本被消除。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推行食盐加碘20年来,全国甲状腺肿大病人已经由3500万元下降到700万人以下,以20年前我国人口为10亿计,当时碘缺乏病的发病率为315%,而今天的发病率仅为015%,发病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
统计调查资料还表明,1995年我国合格碘盐覆盖的人口比例仅为3919%,2002年合格碘盐覆盖率已经达到8818%,上升了4819个百分点,表明食盐专营体制防治碘缺乏病取得巨大成功。
我国有70%的人口居住在碘严重缺乏的地区,全国每年的新生儿总数约为1900多万,食盐专营使原本不能吃上合格碘盐的70%的人口吃上了合格的碘盐,按此比例计算,食盐专营每年至少使1400万新生儿从母亲补碘(食用加碘食盐)中受益,他们的平均智商也随之提高10 -15个点。
只要我国维持90%以上的碘盐覆盖率,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收入会因国民素质的提高增加250亿美元(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增加200亿元以上③。
世界银行曾经估算,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碘、铁和维生素A)每年造成世界G DP减少5%,而对这些微量营521养素缺乏的纠正使世界的G DP增加5%④。
如何估算我国食盐专营的社会收益?笔者认为仅每年1400万新生儿从母亲食用加碘食盐获得的好处,在他们未来的成长中所具有的价值就是无法估量的。
就是不算食盐加碘对个人智力素质和个人生活幸福的贡献,仅从社会经济收入的角度考察,食盐加碘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总收益就在2800亿元左右。
这个数字是这样得出的,世界银行估算纠正碘、铁、维生素A缺乏对G DP可有5%的增加,我们可以大致认为纠正碘缺乏的贡献占2%,铁为2%,维生素A为1%,我国的G DP今年可以达到14万亿元以上,普及合格碘盐消费对G DP的贡献为14万亿元×2%=2800亿元。
在《食盐专营办法》颁布之前的1995年,我国合格碘盐的覆盖率仅为3919%,1996实施专营体制,到2003年以后,我国合格碘盐的覆盖率达大约在90%以上,表明食盐专营体制使碘盐覆盖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食盐专营体制由此每年产生的经济收益可以估算为:2800亿元×50%÷90%=1556亿元,这个数字可以解读为,食盐专营体制使合格碘盐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来的社会经济收益超过31亿元人民币。
2、食盐专营的社会经济成本分析我国井矿盐生产企业合格碘盐的单位车间成本在120元/吨-220元/吨,拥有专营权的盐业公司向制盐企业收购合格碘盐的价格大约为450元/吨,目前盐业公司的一级批发价在1000元/吨左右,二级批发价在1500-1600元/吨,碘盐的零售价在1800-2000元/吨。
生产价格与最后销售价之间过分巨大的差距,包含着了食盐专营体制带给盐业公司的丰厚垄断利润。
许多测算认为,如果食盐专营取消,实行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和乡村,合格碘盐的零售价格由于运输、仓储等因素可能会很高(甚至超过专营体制下的政府定价),而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合格碘盐的售价会大幅下降,最后市场总的均衡平均零售价可能降到1000元/吨,自由的市场竞争除了迫使食盐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外,将会使食盐企业的垄断利润消失。
我国现有人口13亿,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食盐约6公斤,消费食盐总量约为780万吨。
以目前2000元/吨的零售价计算,全年全国食盐销售额约为156亿元。
如果取消食盐专营,合格碘盐的市场零售的平均价以1000元/吨计算,全年全国食盐销售额约为78亿元。
专营条件下的食盐行业的销售收入156亿元与取消专营条件下的销售收入78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为78亿元,这78亿元的收入差就是实行专营给盐业公司带来的超额利润,可以被看成实行专营体制,保证合格碘盐的覆盖率,社会全体成员多付出的经济代价或经济福利损失。
3、食盐专营体制的社会经济收益和社会经济成本的比较前面我们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分析了食盐专营体制带来的社会经济收益和社会经济成本。
当前,食盐专营体制带来的社会经济收益为1556亿元,相应的社会经济成本则仅为78亿元,两者之间的差是1478亿元,就是食盐专营体制每年给社会带来的净收益。
可见,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看,食盐专营对社会福利的贡献是巨大的。
食盐专营的社会经济收益以千亿计,而相应的社会经济成本不超过百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食盐专营完全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食盐的年销售额156亿元仅为2004年G DP(13万多亿元)的0112%,食盐市场是否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影响微弱,几乎可以忽略。
食盐产品的特殊性和各国市场的相似性,使得即便是经济发达国家也长期实行食盐专营或寡头垄断经营,美英德的食盐市场是寡头竞争的格局,日本到2003年才取消食盐专营体制,而瑞士、挪威等国家至今还保持食盐专营制度。
三、我国取消食盐专营制度的一般条件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食盐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政府管制的历程,然后步入寡头竞争的时代。
政府对食盐市场管制表现为市场准入管制、质量标准管制、价格管制,管制的原因是食盐市场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管制的目的是保障合格碘盐的市场覆盖率,将非碘盐和劣质食盐驱逐出市场,从而保护国民的健康,增加社会的经济福利。
笔者认为,取消食盐专营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必须保证食盐专营制度取消后,合格碘盐的覆盖率没有明显下降,能够维持在90%以上。
笔者经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认为我国取消食盐专营体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1、有关碘缺乏病危害的知识和碘盐对健康的重要性的知识得到广泛普及放开食盐市场、取消食盐专卖,劣质盐、非碘盐、不合格碘盐就有可能大量充斥于食盐市场,如果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和文化知识不多的消费者,认识不到碘缺乏病的危害和食用合格碘盐的重要性,他们就有可能大量食用不合格的食盐,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就有可能迅速地大大降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就会快速反弹。
反之,如果碘缺乏病危害知识和碘盐知识得到广泛普及,消费者就会自觉地抵制不合格碘盐,选择食用合格碘盐。
因此,有关碘盐和碘缺乏病知识的普及是取消食盐专营体制的一个重要条件。
2、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群众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有经济能力食用合格碘盐食盐专营取消后,如果食盐市场完全放开实行自由经营,食盐市场的经营主体将会依据经营成本确定食盐价格。
考虑到运输和其它销售费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合格碘盐的价格会明显高过城市,形成越是偏远的地区价格越高的局面。
但是,从收入的角度看,越是偏远的地区人们的收入越低,消费相对价格较高的碘盐的能力和倾向都会较低,加上偏远地区人们碘盐消费知识的相对贫乏,劣质盐就有可能取代碘盐充斥偏远的乡村市场。
在城镇,低收入阶层由于贫困的原因,也有较强的消费劣质盐的倾销。
居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广大偏远地区群众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群众的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他们消费合格碘盐的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是取消我国食盐专营制度另一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