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学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教学博苑07-29 113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综合运用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国画的传统技法的具体情况;2、结合上述三种情况来学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鉴赏古典诗歌中所用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古典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古典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排除“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二、古典诗词中表达方式例析。
1.记叙记叙笔法中的“抑扬”“卒章显志”等手法常被应用到诗歌中。
试举例言之。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就是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方式先叙被拒的扫兴,后写意外的惊喜,游园看似不值,实际很值。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祠堂的典型景物,五、六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最后两句写出了此次寻找的目的,是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惋惜,更是抒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卒章显志。
2.描写描写运用到诗歌中,主要有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但这些描写有时是互相交叉的。
试举几例。
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整首词对荡秋千的少女进行了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但最后三句尤其精妙,再写少女外貌、行动的同时,也写出了少女既害羞又想见来人的复杂心理,同时“嗅青梅”这个动作又是一个细节描写。
细微的情节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在诗歌中尤其不能忽视。
少年行(唐)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一个仪表潇洒的贵公子游春归来,豪饮买醉的场面跃然纸上如在目前。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3、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学案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1.内容:(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形象(意象)(3)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4)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2.鉴赏之高考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学案博苑09-15 0817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例析学习并掌握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点;2、在鉴赏训练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和掌握鉴赏古诗词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提高鉴赏能力特别是形成并强化解题必需的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方法1、例析与质疑2、训练与交流3、交流与点拨学习内容与步骤诗歌形象(一).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
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
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义相同或相近。
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2.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3.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描摹刻画,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
(1)鉴赏依据——人物的动作行为。
(2)鉴赏角度——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意象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高考“古诗鉴赏”教案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7课时)二、考点解析2002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新颁布的2002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今年高考语文学科,有关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内容已做了重大的调整。
诗歌鉴赏原来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方面的内容,今年,现代诗歌鉴赏不考了。
原来题型为选择题,今年,古代诗歌鉴赏将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试。
但考点仍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等方面。
我们认为高考不会因为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加大试题考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考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直接有助于考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知识点讲解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
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学案55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品词析情,整体感悟复习任务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
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均见学案54前备知识——语言风格及语言特征和诗人风格一、辨析两组概念1.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
2.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它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
诗人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早年诗词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
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
如苏轼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
同样,李清照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
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
二、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风格类型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陶渊明、白居易婉约细腻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柳永活动一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
(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答案①C②E③F④D⑤G⑥I⑦B⑧H⑨A(二)整体判断语言风格(2019·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具体考查内容。
2、掌握解答诗歌语言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1.梳理好诗歌“炼”字的基本类型,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2.梳理古诗的语言风格,熟悉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并能用实例来诠释。
教学难点:1.分析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2.分析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3.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每节课由两部分构成。
前半部分,介绍鉴赏方法技巧,用讲授法;后半部分“鉴赏实践”用提问讨论法,引导学生写成。
课时安排:四课时一、考点诠释: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一般为:(1)××字为什么用得“妙”?(2)找出诗眼并分析之。
(3)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诗歌语言的表达风格。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2)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炼字”的相关知识2、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
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一、又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
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知识构建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2学案博苑2011-09-16 15465d56b7b40102drpf高考古典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学案2学习目标1、通过例析学习并掌握诗词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点;2、在鉴赏训练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和掌握鉴赏古诗词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提高鉴赏能力特别是形成并强化解题必需的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方法1、例析与质疑2、训练与交流3、交流与点拨学习内容与步骤诗歌的语言(一).语言美1.准确传神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2.言简意丰如许浑的《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复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后人认为,若中间两联删去,“则气象雄张,不下太白绝句”。
确实,删削以后,全诗呈现出净化以后的透明状态,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3.富有弹性“弹性”指精练的文字表现的各个意象之间,有大量的可供读者联想、想象的空白。
①省略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如此。
②模糊性(多义性)提供合理联想的线索,使欣赏者有多种美的体味与探寻的欲望,从而作出多样的然而合理解释的好方法。
如李煜《浪淘沙》有句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俞平伯认为可有四种解释一是说春归何处,可以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表示感叹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间,可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对比之意,从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
还有认为,流水落花指别时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见时的难。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示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学习目标】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课前导入《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多种手法来写景,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的是近处的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的是远处的动景。
这几句诗采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幽静淳朴的田园风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侧重。
如《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无垠。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
诗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2.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
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主要写春山夜晚之静。
但“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景,诗人以动衬静,收到了精妙的艺术效果。
3.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群山万壑赴荆门”,一个“赴”字将静止的写成了动态的,突出了景物特点和诗人的心境。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二、典题例析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参考译文】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word1 / 8诗三首word2 / 83、怎么写?问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 1、写什么?(2分钟)word 3 / 8word4 / 8word 5 / 8word6 / 8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如何?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为何写?问题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问题二: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 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言之有理即可) 3、怎么写?问题一: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问题二: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① 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word7 / 8勾勒而不加色彩渲染。
作为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不加色彩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
班级:姓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学案:古代诗歌鉴赏第一部分: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学习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或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形象与鉴赏形象要点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要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
一、形象鉴赏•人物鉴赏思维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鉴赏依据)3、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例1:简析下面这首唐诗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分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组织答案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实践训练: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2、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问题:《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
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
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7.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形象鉴赏•景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鉴赏诗中的景象)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2、抓住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眇眇、秋、独……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例2: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历“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评析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实践训练: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题: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中的景象)评析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题: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评析示例: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既写景又抒情)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三、形象鉴赏•物鉴赏思维切入点: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评析示例: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