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在三十年的历程中,我想起的第一件为我观察到的事情——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我们至今还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在一九六五年,仍然和一九三五年一样,我们并不知道,在我们人民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中在小学和中学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还剩下一些什么。当然,在这一点上,虽然我们有一些间接的知识,例如,对瑞士应召服兵役的公民所进行的离校后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关于这类考试在一八七五年和一九一四年之间的那种惊人的故事(尤其是为了掩饰那些临时强记硬背而没有准备好的人们参加考试时所产生的那种混乱结果,在许多地方已经经过大力修改过的记录)都已被P.波弗特(P.Bovet)为我们记载下来了。但是,例如,一位三十岁的农民对于他过去所学过的历史和地理还记住一些什么,或者一位实习律师对于他在中学里所学习的化学、物理乃至几何到底还记得多少,对于这些我们就缺乏确切的了解。据说,受医学博士训练的人要必修拉丁文(有的国家还要求修习希腊文),但是有没有任何人试图估计一下这种训练在一位实习医生的心里还留下一些

什么(而且也不妨就医学价值与学习古文的关系着眼,在中日医生与欧洲医生之间进行一次有关的比较),从而把这种要求控制起来,把它排除于专业训练之外?然而,共同制订法国全面规划的经济学家们特别要求想出各种方法来检查我们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且要求把这些方法付诸实施。

有人将反对说,我们是否记得我们所已学会的东西,这跟我们习得的文化无关。但是除了借助于概括起来的主观判断以外,我们又怎样评价文化呢?而且任何特殊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是否总是从特定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特别当大考时所学会的那种具体知识业已忘记的时候)?或者说一个人特有的文化是否就是在学校里通过诱导或兴趣在他身上所培养出来的那种文化,而这种诱导或兴趣又是独立于当时他所谓的基础教育的根本因素之外所引起的?有人根据古典语言训练可以把有益的效应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的理由,主:学习已经死亡的语言是有价值的。对于这样一个中心问题,虽然英国曾有过一些研究,但一直到今天,仍然和三十年前一样,还没有通过实验取得有决定性的解答。因而当教育家们面临这样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而要提出建议时,他所根据的不是知识体系,而只是常识性的考虑或仅仅是方便从事(例如,有多少人是没有通过规定的正式的学校教育而获得职业机会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科,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培养人的价值了,我们却仍然继续把它们列为主要的因素,而不知事实上它们是否已经达到了传统赋与它们的那种功利目的。例如,谁都承认这个事实:即为了在社会上生存,就有必要学会拼音(至于从理性上或纯粹从传统上是否认为有此必要则搁置一边,不予讨论)。但是缀字法的专门教学是否足以增进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它的效果是否完全是与此无关的,或者有时它能否也会成为一种公然的障碍,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有些实验已经表明:我们视觉记忆的自动录像过程

能够产生和系统的上课同样的结果:对于两组学生,一组给与拼音教学,另一组则不给与,这两组的分数并没有差别。这个特殊的实验,因为缺乏必要的扩展与变化,无疑,还是不够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容易达到任何实验结果的领域,关于传统的语法和当代的语官学说的各种不同的看法有这么多直接的冲突,以致在教育学里面未能进行有组织的、能证实的和系统的实验,而只能根据常识去解决问题,事实上这是感情用事而不是以有效的推理为依据。这种情况简直是不能使人相信的。

事实上,我们判断教学方法能否产生效果乃是以学校大考的结果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某种竞赛性考试的结果为根据的。利用这种材料不但是一种循环论证,而且是一种恶性循环。

首先,这是一种循环论证,因为我们一方面说,这些考试的成功证明了习得的知识是可以持久的,另一方面,尚未解决的真正问题正是要确定这种由于考试的成功曾一度证明存在的知识隔了若干年以后到底还剩下一些什么,同时还要试图决定除了忘掉的详细知识以外所潜存的东西到底还包括一些什么容。而关于这两个主要之点,我们至今几乎仍还一无所知。

其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一点尤其严重——因为我们说:大考的成功就有可能判断学校教学的价值,而事实上学校的大量工作本身却是受这些考试预期的结果所影响的,而且按照一些有声望的思想家的看法,当这种偏见日益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大量的学校工作甚至还受到了严重的歪曲。所以,不用说,如果我们想要求得科学上的

客观性,乃至要对家长尤其是对学生采取诚实的态度,那么当我们对学校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教育学上的科学研究时,我们首先就要考虑对废除考试的学校和普通采用考试的学校两者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前一种学校中,教师是按照学生全年所做的工作来加以评定的,而在后一种学校中,大考所要求达到的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作业,而且也损害了教师的教学容。有人也许反对说,教师在评定学生时并非总是没有偏见的;但是任何可以理解的局部偏见和每一次考试中所包含的那种碰运气的因素与情绪上的闭塞会产生同样的败坏作用吗?有人还会反对说,学生并不是试验品,不能任凭我们用来作实验;但是当前行政当局所作的这许多决定或修改最后不也都是一些实验吗?而它们所不同于科学实验的地方不也只是它们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控

制吗,尤其有人也许还会反对说,考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质等等;但这正是我们应当用客观的实验加以证实的东西,我们不允许总是满足于仅仅提提意见,即使贴上“按照专家的意见”这样权威性的标签也不行,特别意见既是如此之多,而又互相矛盾。

事实上,即使实验教育学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已经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但是关于上述这些基本问题。正象关于其他许多问题一样,它仍然保持沉默,从而表明在它所面临的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围的广泛性和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之间是多么地不协调啊!当医生采用一种治疗方法时,确实,他的决定也包括有一定程度的经验主义,而且如果一个病人被治好了,那也不能完全肯定这究竟是由于他的治疗之功,还是由于不用外来的帮助而自然痊愈的。但是的确存在着大量的

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再加上我们在生理学知识方面的进步,为临床治疗的直觉提供了日益坚实的基础。但是教育学这个领域,和卫生学这个领域一样,同样关系到我们新的下一代的未来,那么在这个领域,正如上述几个小小的例子所示,基本的科学研究为什么仍然这样贫乏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一九三五年与一九六五年这一段时期之,几乎所有的我们所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人文科学中,都能够提出一些伟大的作者、具有国际声望的人物的名字,他们在他们所专心致志从事研究的那一部分学问里面,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曾进行过一些深刻的革命。然而,在同一个时期,却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教育学家可以列入杰出人物之列或他们的名字可以在教育史中构成一个里程碑。这也引起了另一个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也不限于我们所讲的这一段时期之。如果我们看一下海本教育史的目录,不可避免地会看到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在教育学领域,极大一部分的革新家们都不是职业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创办和管理过许多学校,但他所受的训练是神学和哲学。卢梭从未上过课,虽然他也许有孩子,但据我们所知,他自己从来教育过他的孩子。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和感知教育的拥护者(不管在这方面,他是多么不够),但他是一位化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我们同代人当中,杜威是一位哲学家,蒙台梭利夫人、德可乐利和克拉帕雷德都是医学博士而后两位还是心理学家。另一方面,裴斯泰洛齐也许是那些地地道道的教育工作者当中最卓越的一位教

育工作者了(虽然是一个很现代的教育家),但是无论在方法方面或在研究方面,他都没有多少创新,除非我们承认他是第一个利用石板的人,但这只是由子经济的理由。

在一九三五年与一九六五年之间,在教育学方面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法国的一个改革计划,产生了“观察与指导阶段”,它直接来源于在一位物理学家与一位又是心理学家又是医生的兰格温和沃龙领导与启发下的委员会所进行的一种工作。

无疑,在其他一些极其重要的学科中也曾有过一些事例,说明也有一些不在本专业的人们对于这些学科有过贡献:例如,谁都知道,巴土特并不是一位医生,但他对医学曾作过多么大的贡献。然而,医学大体来说,毕竟都是医生们的著作,而工程学则是工程师们所建立的,等等。那么为什么教育学却很少是教育学家的著作呢'这是一个严重的,永远存在的问题。我们上面所强调的对于学校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这样少见或者这样缺乏,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事例。但是还有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各地工作着,而且一般地讲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在立足于文科与理科方面的其他应用学科中占有它的正当地位。

所以如此,是由于教育学本身的性质吗?这就是说,它的缺点是在它的科学数据与社会应用之间不可能达到稳定平衡的结果吗?这一点我们将根据一九三五年与一九六五年之间产生的新问题在以后进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历年真题版

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 1、2006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实验人员在5岁的孩子面前放两只相同的矮而宽的玻璃杯,装的水也一样多,问他“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会不假思索的说“一样多。”实验者又当着他的面把一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只又高又长的杯子,再问他“现在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认为矮而宽的杯子里水多,重复几次都这样,问他为什么?他指着杯子的宽度说“这个宽了就大了。”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答:这是儿童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特征之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只注意状态,特别是最终状态,而不考虑达到这些状态要经历的转变。不会考虑转变,造成了前运算时期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同时考虑高度和容量是做不到的,他们被杯子外形迷惑,只能根据外形作出大小判断,也就是水容量的判断。 举例,生活中我们发现儿童会根据身材高矮或者照片尺寸大小判断人的年龄,数学活动中数字和物体对齐的顺序打乱,就觉得两者数目不相等了。都反映了单维注意的特征。(书124页) 2、2007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幼儿芳芳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妈妈教会她“4+2=6”之后,问她“2+4”等于多少,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 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题要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这个案例揭示的

真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注意向两维注意过度,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发展。(见教材P122—126) 3、2008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唐老师在中班某一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观察小兔子。她带来一只活生生的小兔子,要求孩子们安静仔细地观察,没想到孩子们都围了上去,又是摸又是拽,怎么都安静不下来。唐老师很生气:你们怎么这么坐不住呢?问题:孩子们为什么坐不住?唐老师应该让他们安静下来观察吗? 她该如何把这个教学环节安排好?请结合所学教育和心理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答: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大于抑制,容易扩散,因此在面临新鲜刺激的时候会比较兴奋;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感知觉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待事物是通过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觉去认识的,而不像成人那样以视觉为优势。(该部分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表现)因此,观察对于幼儿来说不只是坐着看,而是去触摸、去闻、去摆弄。李老师不应该让孩子们安静地坐着看,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活动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感知觉的活动去“观察”。 孩子们坐不住是因为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特点之一是“动作性和活动性”。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他们的兴趣容易变化,稳定性很差,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还不可能用内部语言才“消化”审美对象。因而缺乏静观欣赏能力。幼儿审美是动态的,要靠动作来体现,他们爱好动手动口,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审美满足。 唐老师不能强制孩子们安静下来,应该妥善处理这个教学环节。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

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起到育人功效,推进管理力度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要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到以往工

从《儿童的道德判断》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观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观 1.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一生主要研究儿童对于世界/物理的因果关系/实体构造/空间/数目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儿童的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问题。但是他也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并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且这本书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1游戏的规则 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下面简称《儿》)第一章中,皮亚杰分析了儿童的游戏。他把儿童对游戏的规则意识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个人规则的阶段(五岁以前)”/“信奉他律绝对的规则的/单方面对权威归依或尊敬的时期(六到九岁)”及“尊敬自律的相对的规则的相互尊敬即协同的阶段(十岁以后)”。在第一阶段中,儿童的游戏完全是个人的,游戏的规则没有成为社会性的事实,儿童没有把规则看作是义务性的;在第二阶段中,儿童开始迷恋于游戏的胜负,但对规则的本质还只有笼统的观念。他们一方面认为规则是最神圣的/绝对不能侵犯的东西,一方面又屡次破坏规则;在第三阶段中,儿童不再把规则视为绝对的或神圣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决不破坏规则。皮亚杰认为,儿童出现这样的表现取决于他对规则的理解即认知。在第一个阶段中,儿童根本不理解规则,他们不关心胜负,只是对游戏本身抱有兴趣;在第二个阶段中,儿童的游戏限于模仿,对一个个的规则不能充分理解,而且认识的规则完全是他律的规则,是由外界强制的,是模仿地强制执行的;在第三个阶段中,儿童已经充分理解了规则的意义,并且认识到规则是为了进行游戏互相协商制订的。正是儿童认知的不断发展,使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不断深入,从而产生了三个阶段的规则意识。 1.2道德的实在论和成人的约束 在《儿》的第二章中,皮亚杰依据儿童对于过失/偷盗/谎言等假设的实例所做的道德判断,指出了儿童道德判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点,即儿童往往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后果而根据他的意图来判断责任的大小。皮亚杰认为造成这种“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即“成人所发布的规则造成了一种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成人本人要使这种责任感减弱也无济于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设法把一个真正的谎言同一个单纯的夸张相比较,真正的谎言是:当你没有被老师指名背课文时,告诉你的家长,你得了一个优良的分数。简单的夸张是:当你被一只狗惊吓后,你告诉别人这只狗有一头牛那么大。对年幼儿童来说,第一个谎话并不认为是“恶劣的”,因为(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 12、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加入活动 13、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 )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14、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 c ) 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 15、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 b ) a.退化 b.矫正 c.消亡 d.遗忘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B ,C) A、习惯行为 B、非习得行为 C、习得行为 D、非习惯行为 E、去习惯行为 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A ,B) A、同化 B、顺化 C、主体 D、客体 E、相互作用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一、让·皮亚杰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该所所长。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自我调节系统勇敢地面对环境,但不受它的左右,这一系统仍然运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忽略它,或者把自己的程序强加给环境”。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一)成熟

《学前教育学》试题

《学前教育学》试题(2509)—2013 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A ) A.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 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偷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2. 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 A. 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 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 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 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3.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 属于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是( B ) A. 社会交际能力 B. 控制情绪能力 5. 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 A. 单一性 C. 发展性 6. 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分为(B ) A. 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 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 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 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7. 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C ) A 目光直视 B 敢于批评 C 语调语速要适当 D 语气耍一直不变 8. 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A)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9.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 ) A. 学前期 B. 青少年期 C. 儿童期 D. 成年期 10. 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 A ) A.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 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 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 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1.A 2.A 3.D 4. B 5. C 6.B 7. C 8.A 9.A 10. A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 简述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答】:从家庭教养方式方面阐述:溺爱,专制,民主,放任。 12. 简述幼儿园工作的原则。【答】:(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 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 保教结合的原则;(4)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 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13.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2)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3) 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4)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5) 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14. 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答】: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5. 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答】: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 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答】:(1)孕育阶段:代表人物有颜之推、柏位图等,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2) 萌芽阶段:代表人夸美纽斯、卢梭等,主要特点是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3) 初创阶段:代表人物有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4) 发展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青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青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17. 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答】:(1)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青方案和要求、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提前开始普及义务教青、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2)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每小题13分,共26分)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 50.85个百分点E 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69%,高出全国各 种行业同一指标17.74个百分点;与1 9 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 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 占比例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 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 点。更我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 材料体现了学前教青的社会效益。 (2) 如何提高学前教青的效益:提高社会对学前教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青思 想;调整幼儿园教育内容;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加强学前教青研究;改善师资。 :"今天 "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 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 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 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答】:该案例说明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教师与学 前儿童交流的桥梁。学前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与周围环境主 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积极、恰当地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创造师生间相互理解、 彼此接纳、协调的氛围,将会极大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使用了目光沟通,目光沟通在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当个别教师对"调皮"或"犯错误"的儿童批评时,不要当着全班其他儿童的面,而应投一责备的 目光以提醒正在犯错误的儿童;当孩子对某项活动或某种问题有兴趣时,教师应投一种充满肯 定、赞许的目光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有某种荣誉时,教师应投以鼓励的目光,以激励儿 童再接再厉。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 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试题(2509)—2012年7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2. 幼儿园教育应该以作为基本活动。 3.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 围事物的,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的教育过程。 4.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和易表现性。 5. 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和。 6. 、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 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 《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 游戏 3. 求知兴趣良好学习习惯 4. 易感性 5. 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 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2.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3. 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A.课堂 B. 游戏 C.环境 D. 教法 4. 社区教育起源于(B )。 A.英国 B 丹麦 C.法国 D. 美国 5. 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 A )。 A. 开放式 B.区隔式 C. 秧田式 D.封闭式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教育功能 2. 游戏 3. 反思日记 4. 亲子班 1.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 游戏萃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 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 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4. 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 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 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 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 立法。 2.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答】: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 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3. 简述科学的儿童观。【答】: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 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使儿童在 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在爱的教育氛围下获得最佳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①热爱、尊重儿童; ②学会赏识儿童。 4. 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 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 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师幼关系? 【答】: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2) 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 15分)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飞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 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 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 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 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1) 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2) 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3) 教 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4) 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5) 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 者;(6) 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1 / 1

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

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 1概念的界定 2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武术走进中小学的充分性 2.1武术走进中小学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 2.2武术走进中小学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2]。武术作为实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多样的运动形式和完备的技术体系,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力量、耐力、柔韧等各项素质。武术的教学过程绝不是单项传递、孤立进行的,无论是武术教的过程中直观形象的讲解示范,还是学的过程中的拳械对练与集体演练,无疑都是促进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的平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体悟式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诠释;而通过以武术为平台的各种演出活动与赛事,学生的团体意识、集体协作能力无形中增强。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目的就是将心理学的精髓融入到教育发展应用当中。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大力组织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和应用,教育更加注重心理教育、德育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在不断提升,其作用正逐步凸显。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育心理学的根本思

想正是通过教育心理学方法的应用,以此发展并挖掘学生客观存在 的潜能,促进教育成效最大化。 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为此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人大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特别是仍在读书的学生,思想里的意识能 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参与认知等起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20世纪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课题很 多是围绕三大定律开展的。这个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 世纪30年代起,教育心理学才慢慢走入正轨。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意义 四、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学派,特别是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颇深,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主张,侧重心理学方面的人认为,教育 心理学的发展将受到心理学传统模式的限制,其发展思维及路径与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高度有关,更倾向于心理学发展高度决定着教育 心理学发展高度的学术思路。 另一方面,随着各派别思想的融合和碰撞,还有人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深刻内涵与积极作用,除了理论价值外,实践价值才是教育 心理学存在的根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不会单纯依照某一派别 的思路进行,而是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即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进而衍生出不同的实践方式,教 育心理学将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方法、多维度的取向、多样性的观点,从而展现学科实践的本土化、人性化、生态化等环境特质。 强调以实践促进理论,以应用指导发展的思路,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可以被视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发展,这也是学科本质所 决定的,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应当是不拘一格的,教育心理学的 理论学派再多,最终还是要落到实践环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

儿童道德认知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课程名称心理理论研究进展 姓名李咸文学号 2012100082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年级 2012级 院、所教育学部年月日 2013.06.16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李咸文 摘要: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继承与超越,从早期的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到之后出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新模式,道德认知研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对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研究进行梳理,以其加深我们的再认识和对新理论的全面理解。 关键字:道德认知发展;皮亚杰;科尔伯格;道德领域模式 1引言 儿童的道德心理及其发展已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上世纪20年代皮亚杰就运用对偶故事法对道德发展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他之后,科尔伯格和特里尔先后对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加以完善和修正,在继承与超越的过程中彰显出了这一理论的魅力。 2道德认知发展的早期研究 2.1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 皮亚杰是最早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的。皮亚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行为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行为责任的判断以及公正观念的发展。 2.1.1行为规则的理解与遵守 皮亚杰以儿童玩弹子游戏为内容,考察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情况。研究者给儿童一些弹子,要他们解释如何玩这一游戏以及观察儿童对规则的应用。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了儿童理解和遵守规则的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没有规则,也不能说出规则。第二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的方式在玩。第三阶段:儿童把规则看成不可改变的,并试图依从普遍的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去获胜。第四阶段: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协商之后制定的法则,是可以改变的。 2.1.2行为责任的判断 皮亚杰对于儿童有关行为责任判断问题的研究所采用的也是对偶故事法。主要分析儿童对过失、偷窃及说谎行为的判断。通过向儿童呈现两种类型的道德情境:一种是完全出于偶然的或是好意的行动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种是出于恶意的行动却产生了相对而言程度低很多的物质损坏。目的是考察儿童在道德判断中更注意行为动机还是更注意物质后果。首先是对过失行为的判断(对偶故事是约翰和亨利的故事)问儿童谁的过失更严重。 结果发现:6、7岁以下的儿童大多认为约翰的过错较重,因为他打碎的杯子数量多,而亨利只摔碎一个杯子。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约翰的过错小,因为他的过错是无意的。也就是说年幼儿童倾向根据物质损失的大小来评价过失的大小,而年长儿童则更注意行为者的动机意图。而对于偷窃和谎言行为,我们以谎言的对偶故事法为例,发现低龄儿童认为甲更坏一些,因为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狗。而较大的孩子则认为乙更坏一些,因为是有意欺骗妈妈。通过对上述行为的分析,皮亚杰认为,年幼儿童只根据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行为,而不考虑行为者的动机意图,这是一种客观责任的观念。相反,年长儿童更注重动机意图,认为动机比一个人的特定的行为后果更为重要。他们在进行行为评价时,往往不会被行为所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在军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 (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 (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 (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 (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

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二)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员学习主动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在教育和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思想对于军校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于解决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和关注军事装备这两个特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针对部分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例如,在《激光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首先,通过提问、讨论和参与演示实验等传统方式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其次,根据学员知识结构,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员从思维上,主动参与思考。这样,无论从形式,

心理咨询第3-4章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单选题]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2[多选题]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成熟 B.经验 C.同化 D.社会环境 3[单选题]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4[多选题]处于前运算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掌握守恒 5[单选题]观察学习是指()。 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 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 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6[多选题]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心理发展是有遗传因素决定的 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

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7[单选题]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8[多选题]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9[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吸吮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先天的成熟 10[单选题]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50岁以后)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2-4)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18-25岁) 11[单选题]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12[多选题]幼儿记忆的特点有()。 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记忆占主导位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 教育心理学类论文不会写?没关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可以接收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学生更追求个人人格的独立。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阻碍。因此,正确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发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最大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 一、引言 在xxx年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和标准:思想上要开放化;方法上要多样化;能力上要专业化;态度上要人性化。“四化”的提出,使得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显现的日益明显。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动机理论。任何人的举动都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大家将这个出发点称之为“动机”。大学生的热情在高考结束后已经消失

殆尽,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动机,就会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消极玩乐心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引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大学生建立最新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动机培养和成就动机培养是现今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经过对教育心理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迁移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从学生生涯更好地过渡到社会实践生涯中,这个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在这一迁移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就会在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 三、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有时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做事,且不计后果。所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前的方法上突破创新,做到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2]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还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道德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道 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他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进程中找到证据。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让儿童回答,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投射并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 所谓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 所谓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

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他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皮亚杰认为,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是使儿童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