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物理实验探究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 格式:pdf
- 大小:219.22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项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
(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力拨动钢尺时,它发出的声音较洪亮,此时钢尺上下摆动的幅度较大。
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响度就越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越长,其振动就越________,此时音调就越________,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音调与________的关系。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2)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质量的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点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2 , 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4)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3 , 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 4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2 ,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5)按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6)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4.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5.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车在AB 段运动的路程sAB 是________dm;在A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 是_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6.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
一、实验,探究题1、(2017山东潍坊一模)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了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不同。
2、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6)图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7)图丙中(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4、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密度为,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是/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填品种号).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小刚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1)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5(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①;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一、重力、弹力与摩擦力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二力平衡条件5.牛顿第一定律二、压强、浮力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4、大气压强的测量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三、简单机械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探究滑轮、滑轮组用力情况与各自特点3.轮轴与斜面四、功和机械能1.滑轮组机械效率2.斜面机械效率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234567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
图143.(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1.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请你选择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小军在探究某电路中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流 I 与电压U 的关系式:I = 。
U /V 1 2 3 4 5 6 I /A0.60.81.01.21.41.63.图是小乔和小丽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R 而不是小灯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选定值电阻R 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20Ω,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记下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S ;②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S ;③用20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 ,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
4.小明在实验室选择了符合实验要求的器材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并画出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 1,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 用电压表测量R 1两端的电压U 1、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 1的电流I 1,将R 1、U 1、I 1V SP A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位置,用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U2、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I2,将R2、U2、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改变4次电阻箱的阻值R,用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R的电流I,将R、U、I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空气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丁所示,停表的读数s。
2.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实验装置如图乙.(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第5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若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4.如图所示,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H;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H/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如图2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①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________;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
5、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声学部分1、(5分)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3)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2、(5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判断方法:。
3、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物质三态部分1、(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和烛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本文档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提供了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的题目,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列表:题目1:重量与质量的关系题目: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答案: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2:摩擦力的影响题目: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答案: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其难以克服阻力而移动。
当摩擦力较大时,木块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克服阻力移动,因此速度较慢;而当摩擦力较小时,木块受到的阻力较小,移动速度较快。
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初二(下)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有关.(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_______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2)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 N,F2=1.5 N;OA=30 cm,OB=20 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 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4)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________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 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5)实验中,用图丁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__.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_____,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①③④所示,小王把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2)如图①⑤⑦所示,小王将同一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铜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铜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实验________进行分析比较.(4)为了验证猜想4,小王又取了一块铁块,重力与铝块相同而体积不同,并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 m和1 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________________,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所受的摩擦力.(5)此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參考答案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①3.4水平向左②甲、乙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平衡不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不是2、(1)匀速(2)2(3)压力大小乙、丙(4)错误(5)控制变量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左重力0(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竖直向上3(4)12、(1)平衡(2)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右(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3.6杠杆自重(5)C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液体密度 2.4竖直向上(2)增大不变无关(3)1.2×103(4)控制变量法2、(1) 2液体密度越大(2)1大(3)①④⑤(4)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重力的大小(5)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重无关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省力左(2)匀速直线运动55.6%(3)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5)控制变量法2、(1)如答图所示(2)竖直 1.666.7%(3)1、2、3(4)动滑轮重0.15。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0 ﹣2 ﹣4 ﹣6 ﹣8 ﹣11 ﹣15﹣18﹣17﹣1.8﹣0.4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 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6.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7.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①由图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②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软陶表二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1 7.5 5 4 13.5 52 15 10 5 27.0 103 22.5 15 6 40.5 15 (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则可以验证假设.(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④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越大,物质质量越大.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12.为探究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请你对司机提出一条安全方面的建议:.1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要使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使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17.“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与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18.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 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21.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23.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值/cm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选填“mm”或“cm”).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BC;吸;液;固;相同;不同;2.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4;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5.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甲;小水滴;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6.自下而上;69;固液共存;晶体;7.d;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不变;相平;偏大;9.45;1.125×103;偏大;•ρ水;10.右;m1-m0;;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③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m3.;ρ=;11.40.0;25.0;小;同一位置;>;12.8;0.7;变慢;请不要酒后驾车,请不要疲劳驾驶等;13.秒表;v=;0.1;0.12;速度越来越快;14.4.00;1;3;大;15.振动;变短;16.空气柱;G;频率;17.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快;高;振动频率;控制变量法;1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会;不会;19.显示光路;不能;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0.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③;21.位置;大小;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22.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23.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薄;虚像;mm;24.等于;相等;虚;不能;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探究类实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A.钢尺伸出桌边部分振动发出的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2、小娟同学发现储水容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不同.她认为水管中单位时间的出水量可能跟水管两端液体的压强差、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为此,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容器底部的水平管可以方便更换,处的开关用于控制出水时间,并把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打开开关后,容器中水的深度大小可以反映水管两端的大小;为了使水管两端水的压强差尽量保持恒定,盛水容器的面积应(选填“大”或“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与与数据中与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序号数据中与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和相同的情况下,越大,越大。
(4)若厘米、厘米、,则毫升;若厘米、厘米、,则毫升.3、传统的足球由块皮块缝制而成,随着制造足球技术的变革,慢慢发展到由块、块和块皮块组成。
热爱足球运动的小明为了比较不同足球的反弹性能,选择了尺寸、质量及皮块材质都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足球,在室内水泥地面的同一位置进行了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足球的皮块数量B.足球内部的压强C.足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D.足球落地反弹的最大高度(2)通过实验可知,反弹性能最好的是足球。
(选填“甲”、“乙”或“丙”)4、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在常温下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铁丝接入电路的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表中.表1铁丝表2铁丝(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出初步结论:常温下,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一.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1. 用热和冷水调温验证对质量不变的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随之增大
实验步骤:
(1)准备一瓶玻璃容器,和一把准确的计量秤。
(2)倒入相同量的温水到玻璃容器中,取出容器容积数据;
(3)用热水加热原来的温水,直到温度稳定;
(4)用冷水冷却温水,直到温度稳定;
(5)重复2-4步若干次,记录下容器及温水的容积数据。
实验结论: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会相应增大,反之亦然,从而验证对质量不变的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也随之增大。
2.用测力计验证拉力与牵引棒长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拿出测力计,拉力传感器及牵引棒;
(2)将牵引棒放到测力计上;
(3)使用传感器下压拉力;
(4)记录下牵引棒的拉力和长度;
(5)改变牵引棒的长度,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画出拉力与牵引棒长度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在一定力矩条件下,牵引棒被拉伸时,拉力与牵引棒长度成正比。
3. 用钢丝验证Amonton-Coulomb定律
实验步骤:
(1)准备一根称重的钢丝,一把重力器;
(2)把重力器的轴插入钢丝的一端;
(3)把钢丝的另一端用测毛巾吸上;
(4)把重力器的重量增大,记录下两端的角度;
(5)重复第四步,记录数据;
(6)由记录的角度数据和重量计算出tension;
(7)画出tension与重量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tension和重量成正比,符合Amonton-Coulomb定律。
初二上册探究实验题1、①如左下图,画出图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②如中间下图,B 点为海岸上一棵树的顶点,请画出人在水下A 点看到B 点的光路图,并大致确定B 点的像的位置B′。
③如右下图2块平面镜垂直放置,画出入射光线2次反射的光路图2、①如左下图所示,OB 是一束光由水中射入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请画出在水中对应的入射光线AO 的大致方向.②如右下图所示,蜡烛经过凸透镜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请画出入射光线ab 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透镜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过程)。
3、在下面3幅图上,请画出光束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路.4、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
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 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B水空气 O 图6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 要素,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正确读出图甲、乙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甲: 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乙: ℃。
5、①如左下图,用平面镜将一束光反射到井底,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
②如右下图,已知2条反射光线,请画出光源S的位置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该表格中存在的问题是 。
表格处理好以后,小明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这一时刻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H;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H/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如图2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①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________;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
5、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 探究题1、(2017 山东潍坊一模) 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 , 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 好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3)图乙中 , 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 , 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 , 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不同。
2、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 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 3)计时 5 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
(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 6)图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 7)图丙中(选填“ a”或“ b”)是计时8 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 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 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实验.A(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 A 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 B 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和′′处,其中′处的像是蜡烛A 通过玻璃板的▲ (填“ ”或“ ”)平面成像得到的.A A A P Q(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 A 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物距( cm) 5.0 6.07.08.0U像距( cm) 4.5 5.5 6.57.5V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 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 方向水平向右移动, 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 移动(选填“向右”. “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4、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 ,体积为 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 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 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密度为,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是/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填品种号).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小刚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5( 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①;②。
八年级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1.关于弹簧测力计上“0”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长度为零B.弹簧的伸长为零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D.指针的初始位置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 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4.实验与观察:(1)将塑料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看到纸屑被_______.(2)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_______,说明细丝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3)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_______(靠近/远离)梳子,说明梳子与头发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5.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可以看出,在粗糙的表面上,小车因受到的阻力_______,所以运动的距离_______;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表面光滑到一点阻力也没有,小车将保持_______状态永远运动下去.6.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起一整杯水,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杯口朝向其他方向,如图所示,则硬纸片_______(会/不会)掉下,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测得的数据,请你认真阅读.计算物重与质量的比值,再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物重与质量的比值,并填入表中.(2)实验和计算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__关系,物重与质量的比值等于_______N/kg.(3)若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物重与质量之比,则G=_______.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图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__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要使瓶子倒放时与正放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3分)9.(8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_______处,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如图甲所示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_______g.(3)如图乙所示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_______cm3.(4)酱油的密度p=_______g/cm3.10.(10分)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A.木板的质量m1B.滑块的质量m2C.砝码的质量m3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_________.11.(9分)你可以把轮船改装成“水下飞机”吗?参照你对飞机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1)为保证船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让这个水下飞机在失去动力时自动浮上水面,舱体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2)若没有潜艇的“吸水和排水”装置,如何让水下飞机下沉呢?(要求:用简短文字和简图说明你的设计)(3)按照你的设计,水下飞机下潜时,会停留在需要的深度做水平前进吗?要能控制水下飞机的下沉速度,并能让它保持一定深度水平前进,你又将怎么改变你的设计呢?12.(10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下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1)小明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_______两图进行.(2)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之间的关系图像.(3)根据图像可以得出厂与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______运动.13.(12分)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挡)、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_______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4.(12分)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15.(12分)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2:可能是由于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由于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②配制一大杯盐水;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_______g/cm3.(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A 2.B 3.A二、4.(1)吸引(2)张开斥(3)靠近引5.保证小车在三个表面的初始速度相同大短匀速直线运动6.存在大气压强不会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7.(1)9.8 9.89.8(2)正比9.8 (3) mg 8.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从倒放的瓶中倒出适量的水三、9.(1)水平“0”刻度线(2)106.4 (3) 30 (4)1.12 10.(1)D(2) m4g (3)二力平衡(4)难以控制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11.(1)密封(2)给轮船安装一对下凸上平的机翼,机翼截面如图所示(3)不能,使机翼的上下表面的弯曲程度可调(或安装活动机翼)12.(1)甲、丙(2)如图所示(3)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f与N成正比(4)匀速直线13.(1)二力平衡(2)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3)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4)物体的形状(或空气密度)14.(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6.00 (4)8.97×104(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注射器与活塞之间有摩擦15.(1)盐水密度大于马铃薯密度,马铃薯应该上浮(2)1.21 (3)错误马铃薯的密度变大,大于盐水的密度。
一、实验,探究题1、(2017山东潍坊一模)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不同。
2、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6)图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7)图丙中(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物距U(cm) 5.0 6.07.08.0像距V(cm) 4.5 5.5 6.5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4、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密度为,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是/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填品种号).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小刚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1)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5(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①;②。
(2)小海这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测工艺品的质量,步骤如下: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②天平平衡后,把工艺品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15(b)所示,则工艺品质量为 g;(3)接下来他们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15(c)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5(d)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工艺品的体积V= cm3.(4)测得该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填“可靠”或“不可靠”)?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让同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__.(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4)如图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______关系(选填序号).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块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6)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___________关系(选填序号).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7、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装置.长滑板放在紧靠竖直墙壁的水平实验桌上,弹簧测力计左端通过细绳连接金属物块P,右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将长滑板从物块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方案一:保持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不变,更换不同材料的长滑板,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方案二:保持长滑板的材料不变,在物块P的上表面增减砝码,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表1长滑板、P材料木块﹣金属金属﹣金属皮革﹣金属橡胶﹣金属…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3.2 3.6 3.9…表2材料橡胶﹣﹣金属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大小(N)13151719…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3.9 4.5 5.1 5.7…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测力计对物块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P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是 ;(2)表1中当使用木块与金属做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块P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3)分析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4)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许多摩擦对我们是有用的,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试例举一个增大有用摩擦的实例,并说明是通过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大摩擦的: .8、(一)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二)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宇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3)分析比较图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5)该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80℃ ; 4; 温度; 比热容2、 (1)停(秒或钟)表 (2)冰熔化 DE (3)固液共存 (4)100 0 (5)吸热、温度不变 (6)EF (7)b(每空1分)3、(1) P (2)不能(3)像距V(4)薄(5)像的位置替代(6)不转向自己4、(1)如图所示;(2)大;(3)1.1×103㎏/m3 ;否;(4)4【解析】试题分析:(1)从表格中找出淀粉含量和密度所对应的数据可绘制图象.如图所示成一条直线.[来源:学,科,网](2)结合图象和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淀粉含量和密度近似成正比例关系.淀粉含量越大,密度值越大.(3)小明所测马铃薯的密度.从题目知淀粉含量应不低于20%,而从表格数据知这个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为18%,所以不符合采购要求.(4)要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①和②不合要求,故只能从后三种中选择.用淀粉含量和价格的比值计算③为50%、④为53%、⑤为48%.可算出④含量较高而且价格相对也便宜些.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方法.点评:此题是图象、表格数据和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了学生识图识表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5、(1)①不应用手直接拿取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2)①右;②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97.4(3)20(4)4.87×103;不可靠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解析:(1)天平的使用中明确规定:砝码的取放要用镊子,不可用手拿砝码,所以图示中用手拿砝码的做法是错误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所以图示中错误是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2)①天平指针向左偏,证明左边质量大,所以应向右调螺母;②加上最小的砝码仍然向右偏证明砝码质量太大,这时应换游码;由图15(b)可知,工艺品的质量等于所有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m=50g+20g+20g+5g+2.4g=97.4g(3)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时,采用排水法,前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由图可知,工艺品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4)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工艺品的密度,从密度的大小判断结论,存在片面性,因为工艺品如果是空心的话,它的体积变大,则它的密度计算的就有误(偏小).6、 (1). 使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 (2). 小 (3). 匀速直线 (4). 2;4 (5). 0.8 (6). 1【解析】(1)当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时,下降相同高度时的速度相等,所以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