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布封简介学习总结(1):布封简介布封(GeorgesLouisLeclerede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理解为院士。
布封用40年时刻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构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学习总结(2):布封简介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联,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个性是数学。
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齐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
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超多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一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最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布封简介学习总结(1):布封简介布封(GeorgesLouisLeclerede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理解为院士。
布封用40年时刻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构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学习总结(2):布封简介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联,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个性是数学。
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齐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
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超多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一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最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布封简介学习总结(1):布封简介布封(GeorgesLouisLeclerede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理解为院士。
布封用40年时刻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构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学习总结(2):布封简介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联,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个性是数学。
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齐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
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超多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一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最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布封简介谁关于布封的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包括地球史,每天埋头著述,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增长了才干,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作为文学家,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忽而兴致勃发:一只老天鹅在水里,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一课时教学方法,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却从不攻击别人,同享着战斗的光荣、讲授法。
布封观察、那种陶醉、轻捷和遒劲,师生共同分享、尊严,这一切之侮辱马性,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人人喜爱它,如牛的那副呆相。
但又悄悄地对人说。
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朗读法,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装饰着它的颈部,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马一抬头。
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整体感知、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被奴役的标志,回到有人的地方、瑞士和意大利、壮观瞻而喂养着,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
2、悲伤地、狼。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凭着他的思考:“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独自离开船队,作拟人的描写,“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
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传神的动作,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马是人类的朋友、难点,依依不舍、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那是一种哮喘声。
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知道自己很美丽;脚就是宽阔的桨,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施出它的娇态、猛烈可想而知,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
布封代表作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布封的名字有“博物学家”之意,法文中的“布”即是“广博”的意思。
布封是现代分类学的始祖。
他依据当时所能获得的资料把已经灭绝的动植物又重新分类。
布封代表作有:《自然史》,这是一部用散文写成的博物学著作,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等六册,每一册都是独立的。
这部著作开创了动物学的研究领域,“布封的系统分类代表了以后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
《自然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布封对动物心理的描述,如《松鼠》一文中,讲了一只正在换毛的小松鼠,突然看见一个奇怪的东西,它的上牙落到了下牙的空里,并且掉进了嘴里,然后用门牙撬开那个地方,当它的门牙伸进去时,它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更加快活起来。
布封的《自然史》不仅是法国最早的一部博物志,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最早的一部博物志。
布封出生在13世纪的一个多子女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文学和自然科学, 15岁时,他做了神父,可是因为无法忍受迫害,在盲目的宗教热情驱使下,和一位年轻的修女结了婚。
布封的岳母是一位颇有声望的贵族妇女,在布封任图书馆馆长期间,这位女士一直在帮助布封收集整理资料。
布封的名字,是以他的岳母命名的。
布封一生爱好自然科学,经常出入巴黎的科学院,为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
他一边研究古代动物学、植物学,一边搜集昆虫和矿物标本,足迹遍及欧洲各地。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也经常提到自然历史博物馆。
他逝世以后,他的朋友、学生为他编辑出版了《布封全集》。
布封从小就爱好自然科学,常到大自然中观察、采集。
少年时代的布封,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是由于生性腼腆,并不善于同别人交往,显得很内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封逐渐摆脱了羞怯的心理状态,开朗乐观起来,而且还学会了幽默风趣,喜欢讽刺,对别人的过失和缺点从不放过,善于从人们的嘲笑中取乐。
《自然史》这部著作中体现了他这种观点。
如书中关于蝙蝠和黄蜂的章节,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说蝙蝠是飞禽中的“窃贼”,专偷鸡鸭鹅和蜜蜂,而黄蜂则“被称为盗虫之王”,却对花朵下毒手,被称为杀人犯。
布封活了多少岁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1707—1788),活了81岁。
布封,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
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
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
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
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
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布封简介
布封简介
学习总结(1):
布封简介
布封(GeorgesLouisLeclerede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理解为院士。
布封用40年时刻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构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学习总结(2):
布封简介[由整理]。
精心整理布封介绍简介-布封简历-布封作品,名人故事布封(1707~1788)又译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微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
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
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
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
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
实际声誉。
,是一1777分期》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
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
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
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
风格就是作者布封布封是启蒙时代一位著名的……唔,公共知识分子。
他最知名的贡献是写作了一本《自然史》,将博物学的研究用轻松简洁的散文形式写作出来,轰动了整个欧洲学术界。
在学科专业化门槛已经搭建起来的今天,写科普文章是没法声震九州的,但是当时不一样啊,新兴的博物学还比较浅显,关注的范围还没有超出普通人的视野,学术写作尚未专业化体制化,一位科学家还需要钻研散文写作来让自己的著作更好读——是的,《自然史》既是一本博物学研究著作,也是一本文辞优美的科普散文集。
《自然史》是作为一种科学和文学之间的暧昧位置而走红的,布封本人也具有了博物学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布封本人并不排斥其作为一个文学家的身份,或者说,当时的启蒙时代,每一个思想家都有文学家的身份。
而他专攻的体裁,大概就是所谓的说理性散文,这种体裁在启蒙时代很常见,处于新兴阶段的诸学科都采用这种文体进行研究、写作和发表。
因此布封当选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以后,向全体院士发表的入选感言,就是围绕其散文写作而说的,这就是其《论风格》。
在这篇《论风格》中,布封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阐述了自己关于说理性散文的创作理念,批评了当时文坛(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文坛近乎等于法国思想界)盛行的华丽文风,宣扬质朴有力的散文风格。
|论散文写作的三个要点布封谈散文创作的关键词是风格,何谓风格呢,大概就是作品所呈现出的特色,我们现在说文风一般指的仅仅是文笔上的特点,但是布封使用这个词则指作品的方方面面。
布封对于说理性散文的创作大概是这么理解的,创作主体从现实中取得客观的真理(义理、意义、道理),然后再用散文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我个人总结的,布封自己没有确切的表明。
而我这么总结立足于布封《论风格》三方面的内容①作者②文章表达形式(主要是文章结构)③文章阐述的道理。
在作者方面,布封持有强作者中心主义的立场,他认为作品的风格无非就是作者主体性的表现。
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情和理智来创作作品,作品的风格则是作者思想、感情、才智的凝聚物。
布封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
布封,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布封《象》读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引言2.分析布封及其作品《象》3.讨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4.总结阅读收获正文(篇1)一、引言布封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动物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象》是一部关于大象的科普读物。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阅读。
二、分析布封及其作品《象》布封在《象》一书中,以生动活泼的笔触,详细介绍了大象的生物学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和大象的关系。
他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观察经验,为大象这一物种的生存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三、讨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布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以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热情,将大象这一物种的美丽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我也思考了人类和大象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做出贡献。
四、总结阅读收获通过阅读《象》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关于大象的生物学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对布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表示敬意。
目录(篇2)1.引言2.分析布封及其作品《象》的背景和价值3.讨论布封如何以动物为题材,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审美性的作品4.评价布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5.结语正文(篇2)1.引言布封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他以撰写科学巨著《自然史》而著名。
其作品《象》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述了象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通过对《象》的阅读,我们可以对象这种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分析布封及其作品《象》的背景和价值布封生活在18世纪,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浓厚,他们试图用理性思维去解释自然现象。
因此,博物学和科学史成为了布封的研究重点。
《象》是布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它也因为生动有趣、科学性和审美性兼具而备受读者喜爱。
3.讨论布封如何以动物为题材,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审美性的作品布封在《象》中运用了大量的描述和比喻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象的生活环境中。
《莺》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莺的科普文章,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既具科学性又具文学笔调。
通过介绍莺科动物的动作、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有关知识,描绘了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告诉我们莺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
带给人愉悦的阅读感受。
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如“喜悦”“欢畅”“欢快”“无忧无虑”“愉快”,等等,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唱歌。
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个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概括文中所写内容,在此基础上反复读课文,认识莺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并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的写法和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者对生命的喜爱是文章之所以如此优美的根本原因,充满感情的看待事物,才能观察的细致、描摹的形象、感人。
导学案设计一、明确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A、体会语言的优美。
B、学会细致观察。
二、前置自学1、解题,作者介绍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
(叫一个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引入课文学习的目标。
)《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2、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布封的巨著是什么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家。
出身名门望族,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18岁到巴黎攻读医学,后又从事文学和科学研究。
1820年布封出生于诺曼底贵族家庭,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对所见到的东西能够做出极为精确的描述,他广泛收集动植物标本,想把它们的奥秘揭示出来。
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作品就是《自然史》。
1810年,他只有27岁,正是充满创造力的旺盛年华,他开始动笔撰写《自然史》。
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亲眼目睹和直接经验到的事实,比别人知道得更清楚,由此获得的知识也更具有权威性。
他自己回忆说:“在研究工作进行的时候,我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将其重点放在外部或事物的表面上,而是着重于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构成关系、相互关系等。
”《自然史》的第一卷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从第二卷开始,布封便尝试着对事物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并按内容分类,这样写出来的《自然史》,形式完美,内容严谨,层次井然,再加上明晰的插图,更使它独具特色。
《自然史》共23卷,每卷10余万字,书中引用了1000多种书籍。
书中详细描绘了地球的面貌,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各种现象,分类清楚,对当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都做了概括,显示了19世纪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的水平,对后代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布封的另一巨著是《昆虫记》。
这本书是以作者的经历为线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虫子的生活史,这些生命都值得人类敬畏,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无奈,可以说,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昆虫生存图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尊重,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他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和勇气,以及探索自然科学的决心。
《,是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家。
出身名门望族,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18岁到巴黎攻读医学,后又从事文学和科学研究。
1820年布封出生于诺曼底贵族家庭,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对所见到的东西能够做出极为精确的描述,他广泛收集动植物标本,想把它们的奥秘揭示出来。
七年级下教参:马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马和人的关系问题:“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呢?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一、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二、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从人”的“朋友”的呢?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人类对马的奴役。
人类训练它,教育它,无非让它更具奴性、更多束缚而已。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概括了人对马的“情意”。
不仅如此,人们还怕这样也扼杀不了马的伟大的天性,还要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即使它想回归原始的状态,也是不可能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
人类已经把马彻底地摧残了。
更悲惨的是,被摧残的马,又从人类劳役的工具,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
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马成了人类的玩物。
人们常说马是人类的朋友,如果在“朋友”华美的概念下是这样的内涵,那么,我们只好承认: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
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
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
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
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
布封生于法国勃艮第省蒙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法院的推事,以继承关系获得封地,成为一个穿袍贵族。
布封从小受教会学校的教育,但他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中学毕业后,他还学过法律和医学。
1723年,他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英国公爵,一同在法国南部、瑞士和意大利游历。
他在这个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博物学。
1732年,他回巴黎以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1733年进入法国科学院,翻译了英国学者关于植物学的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他担任皇家御花园的总管,一直到他逝世。
他利用御花园的条件,毕生进行博物学研究。
1748年,他开始写作《自然史》,他在几个助手协助下,辛勤地进行工作,每天埋头著书,数十年如一日。
最后,完成了36册的巨著。
《自然史》的头三册出版后,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巴黎大学神学院斥责为“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封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恭敬地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但此后,他在《自然史》中仍坚持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
这部论著在布封生前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入院时发表的那篇演说,就是著名的《风格论》。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但它的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描绘,因而也有文学价值。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
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
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
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
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
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
布封生于法国勃艮第省蒙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法院的推事,以继承关系获得封地,成为一个穿袍贵族。
布封从小受教会学校的教育,但他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中学毕业后,他还学过法律和医学。
1723年,他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英国公爵,一同在法国南部、瑞士和意大利游历。
他在这个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博物学。
1732年,他回巴黎以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1733年进入法国科学院,翻译了英国学者关于植物学的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
1739年,他担任皇家御花园的总管,一直到他逝世。
他利用御花园的条件,毕生进行博物学研究。
1748年,他开始写作《自然史》,他在几个助手协助下,辛勤地进行工作,每天埋头著书,数十年如一日。
最后,完成了36册的巨著。
《自然史》的头三册出版后,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巴黎大学神学院斥责为“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封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恭敬地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但此后,他在《自然史》中仍坚持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
这部论著在布封生前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入院时发表的那篇演说,就是著名的《风格论》。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但它的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描绘,因而也有文学价值。
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等几大部分,对整个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描述和解释,清除了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
如在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上,它离宗教之道、叛《创世纪》之经,描写从太阳分裂出来的火团如何冷却为地球,地球上物质如何变化而有了植物与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发展也不是像圣经所说,是由于亚当、夏娃偷吃了智慧之果,而是在生产斗争中增长了才智。
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
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由于布封坚持以唯物主义解释世界,而且,他进行研究是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得出结论,反对先验主义的臆断和猜测,因此,他在科学上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创见。
他是现代地质学的先行者,他关于生物的描述,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种起源方面,达尔文称他为“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布封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宣传者。
在他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里,上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决定于上帝,而是决定于人的双手。
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
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
助于我们的双手。
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
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
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
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
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中的寓意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选自《法国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