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文化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171.02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农业发展论坛:探讨城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机遇在当今社会,城市农业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繁华都市之中,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绿意和生机。
然而,如何让城市农业更好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机遇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应当注重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正如一棵树需要多种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城市农业也需要多种发展模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垂直农场”的概念,将农业生产引入高楼大厦之中,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同时,也可以推广社区花园、屋顶绿化等项目,让居民参与到城市农业的建设中来。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农业与科技的结合,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
正如阳光雨露滋润着大地一样,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城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农业领域;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城市农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城市农业蓬勃发展。
再次,城市农业的发展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正如山水画中的山与水相得益彰一样,城市农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社会公益。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种植等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推广绿色消费等方式,让城市农业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
最后,城市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正如一条河流在奔腾不息中不断壮大一样,城市农业也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实践;同时,也要关注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只有这样,城市农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为了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农田利用,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农业效益和品质。
倡导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吸引游客体验农耕生活,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展城市消费市场,提高农户收入。
现代都市农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应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协同,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 发展, 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科技创新, 绿色种植方式, 农业生态旅游, 农产品营销渠道, 潜力, 未来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城市提供新鲜农产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还在于促进城市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都市农业的发展已成为解决城市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周边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开展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缓解城市食品供应压力,减少食品运输距离,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宜居性。
都市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1.2 挑战和机遇并存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给都市农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更高,农业产业升级、多样化需求增长,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紧缺。
切实保障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助力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都市农业发展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而保障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是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切实保障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助力都市农业发展:1. 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农业发展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和保护。
2.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的建设和改造。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农业用地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鼓励农业用地的流转,支持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利用农业用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应建立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确保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4. 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用地的占用和浪费。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农业用地保护意识: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加强对农业用地的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农业用地,防止农地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农业用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能力。
政府可以开展农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业用地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的来说,切实保障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是助力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农民和农业企业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农业用地,促进农业发展,推动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建议,可以更好地保障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用地,助力都市农业发展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引言:现代都市农业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内开展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满足都市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北京市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国际大都市中,现代都市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现状1.经营模式多样化:北京现代都市农业涵盖了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屋顶农场、垂直农场、立体农业、农业休闲观光等。
这些模式巧妙地将农业与城市的土地和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农业的高效生产。
2.种植品种适应性强:北京的气候条件多变,但现代都市农业中采用的种植品种多为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作物。
这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3.市场需求旺盛:在北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注重品质和健康的城市中,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现代都市农业通过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二、挑战1.土地资源紧缺: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用地被大量占用。
这使得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面临土地不足的挑战。
2.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对现代都市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3.技术和人才支持:现代都市农业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较为匮乏。
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前景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北京市政府意识到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对其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例如,政府将闲置楼宇和屋顶用于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
2.投资增加:随着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涌入这个行业。
这将进一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和灌溉技术等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4.市场潜力巨大:北京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大的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很高。
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城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推动农业生产向城市内部延伸。
可以利用屋顶、空地、立体农业等方式,发展城市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同时,可以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
其次,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采取科学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工艺,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同时,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此外,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直供基地、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
最后,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都市农业的发展。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都市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总之,现代都市农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城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是全面、综合、系统的发展理念,转变原有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更健康、环保的永续发展,是当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上海市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背景下,积极应对和把握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崇明岛为核心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形成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格局。
一、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一)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功能。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是以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的多功能农业,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发展水平较高。
都市农业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教育与示范功能、创汇功能等五大功能。
生产功能,是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武装,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生态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洁、净、美、绿的特色;生活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明显的农业教育、品赏农业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对其他地区能起到样板、示范作用;创汇功能,是指都市农业是超地域、超时空的开放型农业,可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都市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兴起,随后在杭州、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及宁波、大连、青岛等发达地市迅速崛起。
根据我国14个大中城市的研究发现(表1),因各地资源禀赋差表1 基于我国14个大中城市案例的8种典型模式模式特征功能业态城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模式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品质健康食物供给设施农业石家庄、广州、杭州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区域化布局、品牌建设特色农副产品供给多种业态青岛农业园区引领模式功能集聚、产业融合综合载体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生活及示范辐射现代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西安休闲观光带动模式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休闲、旅游、体验、观光等农家乐、民宿农庄、民俗风情园、农业公园等成都、长沙、南京科技创新驱动模式农业科技资源科技输出籽种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北京、天津、深圳产业化经营推动模式产业链、价值链,一体化经营生产、出口外汇加工农业青岛、武汉、沈阳高效生态循环促进模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北京、上海、武汉机制创新驱动模式制度设计多种功能多种业态成都2020.05 | 29推进现代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与成效——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文/信 军 谷莉莎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农办市〔2012〕2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鼓励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现就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近年来,我部围绕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先后颁布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加快形成城市郊区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良性互动的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持续增加,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大范围、长距离的跨区域流通,不仅增加购销成本、加大质量安全风险,而且各种原因引起的主产区生产波动很快会波及城市农产品市场。
因此,大中城市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保持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稻田是人工湿地,菜田是人工绿地。
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提供绿色自然景观和农耕文明实体,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田园生活、旅游观光休闲等精神需求。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虽然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农牧区,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注入到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有利于为农民乃至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关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的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有效提高劳动效率。
2.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农作物循环利用、生物肥料利用和农膜回收等循环农业系统,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城市周边或郊区规划建设农业园区,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园区可以配备冷藏设施、包装和加工设施等现代化设备,有利于农产品的储存和销售。
4. 加强农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鼓励农民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5.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保护农田和水源,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和水资源。
开展农田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管理,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6. 加大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农业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以上建议可以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农业与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互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农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郑州市的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 突破1200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时期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资源禀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成为郑州市现阶段重点关注的议题。
基于郑州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能够丰富研究范式,拓展都市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研究。
同时,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三产融合,为农民提供广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市繁荣、乡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2-3]。
1发展现状1.1发展概况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现辖6区5市1县及4个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567km 2,常住人口1274.2万人,城镇化率79.1%。
2022年,全市GDP 为12934.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以生产现代化、功能多样化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在郑州市迅速发展。
郑州市政府根据相关理论,综合考虑都市农业发展条件与要求,规划了以主城区为中心、呈放射圈分布、分为3个圈层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1)第一圈层:城市型都市农业。
是指中原区、高新区、金水区、惠济区等六大区,总面积约为1460km 2,包含4万hm 2耕地,是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功能区,典型的都市农业项目有花园口农家乐示范基地、惠济花卉示范园区。
2)第二圈层:近郊型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实施方案xx市都市农业实施方案xx市是xx省“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订我市都市农业实施方案。
一、发展都市农业意义与有利条件都市农业是以服务城市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融于一体的新型农业。
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具有战略性意义。
都市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进入新世纪,我市农业由传统的粮棉油生产向城郊农业转型,培植壮大了四大支柱产业,全市人均GDP达到3.6万元,农业的发展必然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都市农业是实现我市城乡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有利于提高农村城镇化率,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构建。
都市农业是服务城市、拓宽城市消费的重要载体,具有产业经济、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文化科普、辐射示范等功能,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农产品、文化科普和休闲观光方面的需求。
都市农业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市发展都市农业有如下有利条件:一是自然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耕地63.13万亩,林地38万亩,荒地、滩涂近10万亩,可养水面65.06万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农业生产和旅游资源丰富;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我市地处鄂东城市群中心,长江黄金水道、武九铁路、武黄公路、汉鄂快速通道、武-鄂-黄城市轻轨贯穿全市,已与武汉、黄石、黄冈等城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三是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万元,农民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对农产品和精神文化型享受的追求呈多样化和高档化;四是科技实力雄厚。
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及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食品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挑战。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以解决城市食品供应问题为目标,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及经济效益,并为进一步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指导。
一、都市农业发展策略1. 利用城市闲置土地都市农业可以利用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如屋顶、废弃厂房、停车场等。
政府可以租赁这些土地给有意愿从事都市农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补贴和资源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废弃土地转变为农业用地。
2. 采用垂直种植技术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垂直种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垂直立体种植系统,可以极大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垂直种植还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依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市农业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农产品流通,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和合作。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参与都市农业,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1. 提供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那些在城市失业或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群创造了脱贫机会。
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在生产、销售、加工、运输等环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2. 减少食品运输距离由于都市农业可以在城市附近生产农产品,可以大大减少食品运输的距离。
这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同时,减少食品运输距离还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提供优质农产品通过都市农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加新鲜、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由于都市农业常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技术等现代化生产方式,农产品没有化学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更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同时,都市农业还可以培育出种类丰富、口感独特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的需求。
都市农业的新模式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减少,都市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同时缓解城市的粮食供应压力。
传统的农业模式在城市周边地区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模式来推动都市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和市场三个方面,探讨都市农业的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是都市农业的新模式在都市农业中,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效率低下。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水培技术的应用成为都市农业的新趋势。
水培技术是指在无土栽培的基础上,采用水培系统进行作物生长。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城市周边地区,农民可以通过水培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
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也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系统等开始在都市农业中得到应用。
这些设备能够监测环境参数、调控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都市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都市农业中得到了应用,为农作物的改良和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些生物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为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合作社化经营模式是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合作社化经营模式是指农民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共同经营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这种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都市农业生产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也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都市农业形成七种模式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主要的途径就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文化科普农业。
武汉通过近年的实践,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总结出了几种模式。
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主要着眼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使农村土地实现最优、最合理利用。
主要手段是推进工业化、村镇建设、服务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土地。
工业与农业生产之间合理利用土地,主要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减少农村工业对耕地资源的粗放占用。
村镇建设与农业生产之间合理利用土地,主要是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大力实施村庄合并和拆村并点,在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盘活存量土地,减少农村住宅和道路建设占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水平。
服务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科学布局农产品流通、储运场所和设施,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者生活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农业生产节水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等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农业生产节水工程主要是积极实施抗旱补源工程,开展水库建设和塘堰改造,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及再生水资源,推进大中型灌区渠系建设,减少输送过程中水资源损耗,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合理利用主要是在保护水资源环境前提下,科学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水生植物种植、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农业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是在建设两型现代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将人口、资源、产业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科学布局、合理组合,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企业加工等各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使用和交换进行科学对接,实现有机结合、有效循环、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