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论述·临床1肱骨头血运术前为更好的开展血运评估工作并在血运重建治疗中获得准确的手术数据,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正常肱骨头的血运情况进行清晰、准确地了解,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早在1965年就开始了关于肱骨头血运的研究,利用腋动脉注射硫酸钡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供应肱骨头血运的主要来源,即旋肱前动脉分支弓状动脉。
为此,血运会直接影响肱骨头功能,为实现“保肩”就需要充分了解肱骨头的血运情况。
2术前肱骨头血运评估在正式开展手术之前,医生在判断患者肱骨头血运情况时有必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科学的手术计划,还能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探索,并充分动用患者的力量。
之所以在术前进行检查的原因就在于:根据患者病史可以对其肩关节脱位、腋动脉损伤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而对于肱骨头近端骨折手术的风险影响存在许多说法,即便如此应尽快发现患者病史,为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还需尽早的开展手术治疗。
同时,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均来源于腋动脉,一旦损伤到患者的腋动脉,则出现肱骨头缺血的可能性较大,为更好的了解患者疾病可以通过体检触摸桡动脉搏动检查的方式,为做好充足的手术准备还可以开展上肢动脉造影检查。
当前,判断肱骨头缺血的Hertel标准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就在于开展影像学检查。
经研究发现,判断具有下列特点的骨折类型经常存在肱骨头缺血的情况:肱骨头后内侧延伸不足8mm,内侧铰链分离超过2mm,肱骨头近端骨折Hertel分型中的5种类型(2/9/10/11/12型)。
在手术之前,为更加准确的评估上述标准,就必须联合X线、三维CT检查结果。
因为在疾病损伤初期,患者时常会出现明显肩关节肿胀、血液淤积的情况,而术前如果仅仅通过B超检查则很难准确地判断肱骨头的血供情况,但是利用B超或MRI检查能够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情况,特别是那些巨大的肩袖撕裂极易造成的肩袖供应肱骨头小血管损伤情况。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一、概述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
手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
二、康复训练目标1. 促进骨折愈合:通过康复训练,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2. 恢复关节功能: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避免关节僵硬。
3. 预防并发症:通过康复训练,预防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康复训练方法1. 被动活动:术后早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如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关节僵硬。
2. 主动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患者可逐渐进行主动活动。
开始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
3. 肌肉力量训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锻炼三角肌、胸大肌等肩部肌肉,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澡、吃饭等。
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四、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就医。
3. 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康复训练。
4.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加重损伤。
5.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6.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如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7.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复查X光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安徽省滁州市皖东人民医院骨科饶根云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类好发于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类型,国外被称为“未解决的骨折”(unsolved fracture)。
其中多数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骨折,往往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而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则通常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许多学者通过对多创伤中心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或通过对外科医师治疗选择偏好进行总结性研究,试图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做一指南,但都以失败告终[1,2],这也间接说明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复杂性。
对于伴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患者,如何有效进行内固定以达到骨折稳定仍是一项挑战。
而对于3、4部分骨折患者,治疗方式仍有争议。
1 流行病学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数量的5%,在老年患者中,是骨盆骨折及Colloes骨折之后第三好发的骨折类型[3] 。
其中女性患者数量近三倍于男性,且患者平均年龄女性大于男性(女性平均70岁,男性56岁)[4]。
一项最近的长期流行病调查显示,芬兰老年女性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自1970年(88/100000)至2007年(298/100000)显著增高[5]。
Court等[6]研究认为,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由摔伤引起(87%),运动受伤及交通意外多数为年轻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小(8%),其骨折特点及相应治疗标准与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有所区别。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摔伤,合并糖尿病。
光线不佳,使用抗癫痫药物,合并抑郁症,使用助听器及左优势侧。
2.骨折分型Codman于1934年首次提出将肱骨近端分为四部分的概念。
Neer在其基础上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型,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临床分型系统,其移位标准为骨折块成角大于45º或移位大于1cm[7]。
AO分型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3组,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对骨折愈合的判断,但其普及率不及Neer分型[8]。
Tamai等[9]通过回顾研究大量肱骨近端骨折平片,认为98%的骨折可通过Neer分型判断,然而临床实际操作中对骨折块移位程度判断相当困难,一项多中心的针对Neer分型的认同度测试表明,不同外科医师对于Neer分型认同度差异很大,作者认为对医师进行系统训练可提高观察的可靠性[10]。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作者:张伟王宇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方法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在医师指导下康复治疗减少预后并发症。
结果本组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早期康复治疗,疗程缩短,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减轻。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
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
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手术时间7.2 d。
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
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
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1.2.1 骨折治疗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植骨与非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疗效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9T09:15:08.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吴成武王伟汤休书李华峰[导读] 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植骨与非植骨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柱支撑疗效。
(黔西南州中医院贵州兴义 562400)【摘要】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植骨与非植骨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柱支撑疗效。
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植骨重建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植骨重建治疗。
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3.1)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2.5)周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采用植骨重建内侧柱支撑与非植骨重建内侧柱支撑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施植骨重建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快。
【关键词】植骨重建;非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00-02肱骨近端骨折属于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主要由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现象。
临床中在面对肱骨近端骨折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肩关节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而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文中就将2016年11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了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骨与非植骨重建内侧柱支撑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
肱骨近端骨折诊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肱骨近端骨折诊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一、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指位于上臂骨干近端的骨折,一般由于暴力或摔倒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
该病例报告将详细阐述一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相关医学知识。
二、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68岁主诉:右上臂剧痛、畸形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三、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患者病情临床表现为右上臂剧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
物理检查显示明显突起物畸形,血压与血糖属于正常范围。
通过X光的检查证实为右肱骨近端骨折,并进行详细的骨折分类。
四、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可以明确诊断为右肱骨近端骨折。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五、治疗过程1.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冰敷、止痛药物以及保持适当的休息。
患者需佩戴石膏固定器,并采取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
2. 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内固定术、关节镜下手术以及骨折复位术等。
六、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佩戴悬吊臂带定位固定,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定期复查X光以及临床检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
七、预后评估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合相关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预后效果。
若患者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则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
八、结语通过对这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我们认识到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严格执行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计划,都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下,全面把握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要点,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分型及手术方式如下:分型: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Neer分型。
该分型依据肱骨近端的四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将骨折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是指骨折线涉及上述解剖部位中的两个、三个或四个部分。
手术方式: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特别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受伤部位以重新对齐骨折,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械固定骨折部位。
2. 髓内钉固定:将髓内钉插入肱骨近端,以固定骨折部位。
3. 钢板内固定:通过钢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4. 肩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可以采用肩关节置换术。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来确定。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骨伤论坛•肱骨近端支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研究进展卢帅1,Micheal J.Gardner2,蒋协远1(1.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北京100035;2.斯坦福医学中心创伤骨科,美国加州94305)【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随着发病率的增加,手术干预比例不断加大,本文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传统和新出现的治疗手段进行分析探究。
锁定钢板技术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方式,但是其螺钉切出、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过高。
腓骨移植技术可以弥补钢板无法有效支撑等不足,但也存在手术创伤大、潜在血管破坏发生率高等不足。
关节置换是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式之一,学习曲线长、花费高等是其固有缺点。
近年出现了肱骨近端支架干预方式,此技术具备固有3D立体结构优势,可以为肱骨头提供有效承重支持,能够为螺钉提供灵活的置入角度。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安全性提供技术选择。
全面把握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手段,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手术;肱骨近端支架中图分类号:R683DOI:10.12200/j.issn.1003-0034.2020.12.01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reatment progress on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with proximal humerus cage LU Shuai,Micheal J.Gardner,andJIA NG Xie-yuan元.元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aedics,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100035,ChinaABSTRCT Pfoximal humerus ffactufe is one o f the common shouldef ffactufes.With the incfease in incidence,the pfopof-(ion of sufEiffl intervention is incfefs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faditional and new tfeftment methods for proximal humerus ffactufe.Locking plate technoloEy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clinic,but its complication ffte of intff-ffticulffscrew penetfftion and feopefftion is too high-Fibulff strut fllogfafts can pfovide adequate suppoft,but it is j significant tfauma sufEefy and has j high incidence of potentifl disfuption to necessafy vfsculff.Afthfoplfsty is one of the tfeftments for complex proximfl humerus fffctufes,but it has j long leffning curve and high cost.In fecent yeffs,the proximal humerus cage's intef-vention model has emefged,which has the inhefent advantages of j thfee・dimensionfl stfuctufe,which can pfovide adequateload-beffing support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pfovide flexible screw placement Angle.The cage ofaefs j new technical optionto feduce postopeff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fehabilitation saaety.A compfehensive grasp of the tfeftments of proximal humerus ffactufe and fftionfl choice of intervention measufes will benefit patients.KEYWORDS Pfoximal humefus fffctufes;Sufgicfl pfocedufes,opefftive;Pfoximal humefus cage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成人骨折的5%山。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6期(总153期)•临床医学•儿童指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52例临床体会梁晖成都新华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11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指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的临床特点,了解指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的方法及治疗疗效。
方法分析我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儿童指甲根部以远离断患者52例共56指,通过原位回植术、血管吻合再植术完成指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观察本组包括手术愈合、功能恢复等情况。
结果随访3~6个月,手术成功率94%(53/56),术后指体坏死3例,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指体恢复良好,手指运动功能正常,疗效满意。
结论熟练的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运、指腹张力,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甲根部离断再植儿童因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外界的探知欲强烈,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对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手指很容易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指体离断。
因患儿甲根以远的血管较细,且静脉管壁薄弱、解剖结构特殊,难以达到吻合要求,同时由于损伤机制不同,血管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远端动脉或静脉无法吻合,临床上常放弃再植。
儿童手指未接受有效的再植术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致使手指变形或变短,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还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阴影,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1]。
为给临床治疗儿童指甲根部以远离断提供新思路,我科自2016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52例共56指儿童指甲根部以远离断患者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手术再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了患儿的残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开始主动活动,1年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肱骨头坏死、塌陷及内翻等并发症,有4例疗效差,主要与老年患者功能锻炼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明显,人工骨植骨能解决内侧柱的骨缺损并得到重建,以及增加内固定的把持力,锁定板能提供足够力学稳定性及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减少肱骨头坏死率。
•诊治分析%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盛锡华【摘要】目的探究肩峰下经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肱骨近端骨折72例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为常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观察组为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
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on<tant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在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手术时间均显著较低(!"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onstant评也较优(!<0.05),相较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性较少(^""•"厶);相较于对照组2了例仃厶.。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5例冈对。
'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
厶)#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内固定;三角肌微创入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常见于老年人中的骨折部位,便是肱骨近端,其是密质骨和松质骨交界的作者单位:315040宁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6六医院调整适宜体位增加排石舒畅度,降低排石阻力。
本研究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为其制定不同的排石路径及体位,于上盏、中盏部位的患者通位排石、健侧卧位排石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使碎石更易进入肾盂,进而滑入输尿管排出;残余结石处于下盏部位的患者则采用位臀部垫高或肘膝位排石的方式,使碎石进入肾盂,滑入输尿管后再排出【6叫本研究显示,42例复杂肾脏残余结石患者中,52.38%(22/ 42)的患者首次成功碎石并排出,45.24% (19/42)的患者需再次予以ESWL治疗#由此可见首次碎石成功率不高,分析后得出原因,一是患者因手术创口遭受冲击波,痛阈下降使得患者术中身体抽动,进而导致冲击波命中率下降;二是患者因局部瘢痕的出现导致腔道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碎石排出受到影响;三是冲击波传导路径选择不够良好,致使冲击波能量传导受到损失%因此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把控ESWL治疗指征、镇痛效果以及冲击波路径的选择,对于提升碎石成功率,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重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1.062部位,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临床上时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便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而现如今却仍然没有手术方式的定论#之前治疗中,传统性采用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意义。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进展金霖;王艺(综述);侯志勇;李衡(审校)【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1471-1475)【关键词】肩骨折;髓内插钉术;锁定钢板;综述文献【作者】金霖;王艺(综述);侯志勇;李衡(审校)【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4%~5%[1],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对于大多数轻微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和良好的功能预后。
有研究[2]报道64%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移位,尤其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骨质强度降低,轻微暴力即可引起粉碎性骨折,且呈移位明显的三、四部分骨折,非手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应尽可能手术治疗。
随着骨科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肱骨近端骨折损伤机制认识的不断完善,内固定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此类骨折的治疗。
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经皮穿针固定、闭合复位髓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固定。
每种固定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及潜在并发症,现就目前肱骨近端骨折常用的手术内固定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肱骨近端骨折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且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对于老年人,骨质强度减弱,轻度或中度暴力即可造成骨折。
常见于站立位外展患肢后向患侧摔伤,患肢触地,暴力向上传导,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若作用于肱骨近端暴力较大,如高速撞击、交通事故等,骨折常呈粉碎,移位大,可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
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龚印华;潘连印;龚汉普【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某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其术后肱骨头坏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包括Neer分型、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重建、内侧柱粉碎、内侧柱粉碎×内侧柱支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包括Neer分型、内侧柱粉碎(P<0.05).结论: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包括N eer分型、内侧柱粉碎.【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3页(P704-706)【关键词】高龄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坏死;影响因素【作者】龚印华;潘连印;龚汉普【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骨科驻马店463600;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骨科驻马店4636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5.7%左右的成人骨折为肱骨近端骨折[1],发病率位居第3位,仅次于股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肱骨头置换术或内固定手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2]。
本研究对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肱骨近端骨折,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将患肢多发骨折、病理性、开放性骨折等患者排除在外。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作者简介]程海松(1976-),男,江苏如皋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该部位骨折在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中较为普遍[1]。
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和移位较重的中老年患者,目前在治疗上比较棘手[2-3]。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由于对机体软组织损伤较小、固定可靠和把持力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渐广泛[4]。
有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中,恢复肱骨近端内侧柱的完整性,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复位、避免内固定失败和防止复位后高度丢失[5-6]。
因此,该文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肱骨近骨端手术患者100例,来探究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DOI:10.16662/ki.1674-0742.2018.03.006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程海松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如皋226511[摘要]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肱骨近骨端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关节上举、外翻角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和肱骨颈干角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7.58±1.42)d、骨折部位痊愈时间(57.89±10.89)d、完全康复时间(85.89±17.67)d 患者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96.80±10.67)分和肩关节功能(85.54±9.36分)、Neer 评分(78.57±8.35)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且术后肩关节上举(109.34±9.45)°、外翻角度(24.46±3.67)°大于对照组患者,肱骨头内翻角度(1.27±0.24)°和肱骨颈干角度(2.56±0.68)°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内侧柱支撑肱骨;近端骨折;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8)01(c)-0006-03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Medial Column Support in Treating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Patients ’JointCHENG Hai-songOrthopedics Department,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Rugao,Rugao,Jiangsu Province,22651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medial column support in treating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patients’joint.Methods 100patients treated in this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3to June 2017were conveient selected.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And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in fracture site,the activity of the joints,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shoulder ,and the angle of the humeral head and the humerus neck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7.58±1.42)d,the recovery time of fracture site(57.89±10.89)d and the complete recovery time (85.89±17.67)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fter surgery,the elbow (96.80±10.67)points andshoulder function (85.54±9.36)points and Neer score (78.57±8.35)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shoulder lift after surgery(109.34±9.45)°and the valgus angle (24.46±3.67)°was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Humerus head varus angle (1.27±0.24)°and the angle of humeral neck (2.56±0.68)°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medial column support in treat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is better,and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joint’s function.[Key words]The medial column supports the humerus;Proximal fracture;Joint function6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肱骨近骨端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研究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57±5.63)岁;按照Neer分型分为:Ⅱ型15例,Ⅲ型14例,Ⅳ21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1~ 75岁,平均年龄(61.23±4.67)岁;按照Neer分型分为:Ⅱ型16例,Ⅲ型15例,Ⅳ1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肱骨近端骨折Neer型等方面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固定治疗,患者全身麻醉,采取沙滩椅体位,采用标准三角肌和胸大肌间沟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护好头静脉,将深筋膜剖开,骨折部位暴露,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节间沟为标志,然后进行复位。
并在C型射线的辅助下检查复位结果是否正常。
后将“T形板”放置于肱二头肌腱的长头外侧,确定并调整螺丝的位置,最后逐层缝合伤口。
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内侧柱重建术进行治疗。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采取沙滩椅体位,首先在C型X射线机的扫描下检查骨折状况。
同样从三角肌和胸大肌间沟入路。
如果患者骨缺损较严重,用同种异型条植骨进行支撑;另外若遇到患者内侧骨明显,采用双皮质松质同种异体骨块重建。
对骨折部位复位和固定后,仔细缝合手术切口,进行精心护理,患肢行前臂吊带外固定。
1.3术后处理及康复练习术后3d内两组患者行被动功能训练,如:钟摆运动、屈伸肘和腕部等。
1~3周后根据术中固定情况,酌情加强被动练习。
6周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伸屈练习。
8~10周后,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力量训练。
1.4观察指标及随访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3、9、12个月到医院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
通过观察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关节上举、外翻角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和肱骨颈干角度。
采用constant评分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满分100分,主观评分35分: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客观评分65分:肩部活动度40分,肩部肌力25分。
其中80~100分优、65~79分良、51~64分中、差<50分。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其中:0~10分无痛,0分无痛, 10分最痛);手术相关并发症(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内固定失败、螺钉穿入盂肱关节间隙)。
1.5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通过比率(%)表示,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对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部位痊愈时间、完全康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值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对比[(x±s),d]2.2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比较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肘和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值见表2。
表2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比较[(x±s),分]注:两组患者手术后评分与手术前相比,*P<0.05;手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评分相比#P<0.05。
2.3术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后肩关节上举、外翻角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肱骨头内翻角度和肱骨颈干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