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创造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61
第一讲基础概念一、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
再如,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人类在探寻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自然科学,在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社会科学……这些属于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有关专家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
“首创”就属于“第一创造性”。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瓦特的蒸汽机等。
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改进”是属于第二创造性。
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
第二创造性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能动性,任何创造性活动者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
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重组等。
(2)新颖性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的新颖性。
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
有些是全新的结果,如电灯的发明,有些是局部的革新,或对原有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3)否定性“新”的事物总是对“旧”的事物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必然包含对过去或现在事物的否定,即使是全盘接受旧事物而增加某些特性也是对旧事物没有增加的特性所产生结果的否定,这才导致增加新特性。
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
(4)过程性尽管有些创造活动很短暂甚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详细步骤,但是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
1.创造学,研究创造发明和创新的心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心理学和创造工程。
1930年代起源于美国创始人奥斯本,80年代由许立言从日本引进中国。
创造学主要研究创新和创造的规律。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人人都能创造。
2.创造有4要素是指环境、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目标产品或服务。
特瑞莎·阿玛贝尔认为个体创造力的3元素是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团队创新的3要素是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和管理实践。
3.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通常是指在现有形式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它或者是改进现有的东西或者把现有的形式或技术重新配置应用于其他用途。
相比较而言,突破式创新则是全新的东西,不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
4.创造思维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以英国的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波诺提出的“六顶思考帽”最为有名,它可以使思维变得更具有建设性、计划性和创新性(参加讨论的人戴上蓝、绿、黄、黑、红和白色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戴帽、摘帽、换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因素对思维的影响)。
5.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帕内斯,吉尔福特,罗伯特·斯滕伯格,特瑞莎·阿玛贝尔,斯考特·艾萨克森,高桥诚,傅世侠,袁张度,谢燮正,夏定海,李嘉曾,李全起,孙家胜,茹德山,罗玲玲,马种会等。
6.创造力是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产生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
特点有:“活动”观、“思维”观、“人格”观、“能力”观;创造力的组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基础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行为的关系:创造力在一般或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行为能力的结合;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行为有指导作用,是创造力的核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力可以只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在个别情况下,创造力也可以只通过创造性行为能力表现出来。
7.创造力的基本性质:普遍性——指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一般都具有创造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创造时间的有限性和创造时机的随机性;社会性——指创造力同人类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能动性——指创造力能对客观世界产生强烈的反作用,造成深远的影响;可开发性——创造力的一个鲜明特点,意味着创造力存在可以挖掘的潜在优势;8.创造力五层次(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程度和价值大小)分类:表达式创造力——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生产式创造力——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创造力;发明式创造力——通过发明成果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如设计新产品、发明新工具等;革新式创造力——对旧事物进行较大的变革和创新所表现的创造力,如改革工艺流程、完成技术改造等;高深创造力——在科学、技术、生产、文化、艺术等领域获得重大创造发明成果,产生深远影响的创造力。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第一篇创造学概论第一章创造力与创造学第一节创造一、创造定义创造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是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
它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新颖性、价值性和先进性。
简言之,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二、创造的分类从主体角度分:广义创造、狭义创造。
按成果的创造性程度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分:高级创造、初级创造。
按首创程度分:首创创造、非首创创造。
三、创造的特征1、新颖性2、价值性3、先进性第二节创造学一、创造学概念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就是探索、寻求、总结创造者之所以能取得创造成果的具体思维过程的方法,以便找出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从事创造的技巧、方法的一门科学。
二、创造学研究内容1、创造主体2、创造过程3、创造性思维4、创造技法5、创造环境6、创造教育与创造力开发三、创造学特征1、普遍性2、实践性3、增效性第三节创造、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一、创新与创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
它是指在生产要素中引入“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料来源和实现工业新组织等。
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也不是单纯的科技活动,而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一种商业行为、经济行为。
发现对原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而知道的,称为发现。
发明利用自然法则创制的事物或首创的制作方法称为发明。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1、创造更强调首创性、独创性,即排他性,是前所未有,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发明;而创新则不强调这些特性,它强调“创”,但不一定是“首创”,可以是对既有事件进行“创”,使之更新、完善等。
2、创造与创新都强调“新”,但创造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更高,要求是“开创性”的“新”;而创新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则具有比较性、相对性,即相比较有“新意”,有“新的进展”等等。
3、创造强调事物的“质变”,即事物有一种事物变为另一种事物,二者有本质的变化,而创新则强调事物的“转型”,即事物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但本质上并不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