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改善脑循环治疗时机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时间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应用探讨【摘要】综述了时间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根据机体生物节律性变化规律,应用时间护理学理论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使护士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提高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时间护理;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当幕上出血>30 ml,幕下出血>10 ml时多需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
手术虽能降低颅内压,使生存率提高,但却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1],因此,运用时间护理学理论指导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心理护理、临床用药、生活方式、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以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1 时间护理理论的应用1.1 最佳心理护理时间19:00~21:00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时间,在此间实施心理护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生物学家研究指出,人体每天0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瘫痪患者神志转清后,要耐心地解释、开导和劝慰。
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做充分及时的肯定,不断给予鼓励。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摆脱心理困惑。
为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良好的平台。
1.2 及时发现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一些高血压性脑出血量大的患者会造成肢体瘫痪。
这类患者待神志转清,意识到自己瘫痪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震动。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对策及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对策。
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1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临床治疗与护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愈106例,中残38例,重残19例,死亡16例,放弃治疗1例,有效率58.9%,死亡率和致残率发生率高。
结论:提高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颅内压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护理重度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在50%以上[1]。
我院脑外科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80例,对救治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80例,男11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岁。
其中硬脑膜外血肿66例,硬脑膜下血肿42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5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合并颅骨骨折36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6例、摔伤48例、打击伤26例。
伤后就诊时间30分钟~4天,平均5.3小时。
评分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57例,6~8分123例,均<8分或对疼痛丧失定位能力。
治疗及监测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146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非手术治疗34例。
除重症监测外均行颅内引流术,用于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增高程度:①患者取头部水平卧位,固定压力传杆器与耳尖同一水平,颅内引流管连接1只三通管,侧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压力监测套,扣于模式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彼此紧密连接,持续监测颅内压,直通道连接冲管用生理盐水;②测压时将三通管引流通道关闭,开通测压通道,并将侧口打开调为0后,盖上即可,从监护仪显示屏观察到颅内压波形及压力情况。
护理对策及措施做好一般护理,行早期膀胱训练,本组置尿管时间5~10天。
·综述·中医药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蒋小凤,黄国祥(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摘要]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该病方面显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针刺疗法和中药疗法均是中医治疗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
本文主要是分析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针刺疗法;中药疗法;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8-0030-02颅脑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的作用,使其颅骨、脑膜、脑血管、脑组织发生机械形变性损伤所致[1-2]。
该病患者的脑组织可发生缺血、缺氧,其脑组织可因营养供给明显不足而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进而可导致其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3-4]。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
中医将颅脑损伤归为“神昏”的范畴[5],常用针刺疗法、中药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其脑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其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本文主要是分析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颅脑损伤的原则西医对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是进行清除血肿、清理伤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
采用上述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及时改善其病情、挽救其生命,但在治疗其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后遗症方面的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的病机是血脉受损,气机逆乱,导致气虚血瘀、痰湿阻络,气虚无力推动血运,使瘀血阻络,进而发生该病。
因此,应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6]。
2 用针刺疗法治疗颅脑损伤针刺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可通过刺激其相关穴位,借助全身经络的传导调整其机体气血与脏腑的功能,以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进行针刺治疗具有疼痛感小、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优点。
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论文颅脑损伤护理论文早期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
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
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颅脑损伤;氧饱和度;护理The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Yan Yan-ling, Li Yun-ling, Luo Jin-ling, et 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Zhaoqing526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i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by early stage ventilation.Methods 250 patients(GCS 5-8)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128)and control group(n=122)according to whether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 monitoring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ime, a correct choice of ventilation modes and paramet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andpressure(BP), heart rate(HR), GCS score and prognosi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and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P<0.05).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the GCS score, mortality an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arly stage mechanica lventilation may assure ventila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orrect and reasonable use of vent ilat or, and corresponding care begiven may do well to correct post-injury hypoxemia, hypercapnia of the patients. It can also decrease complicat ions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Oxygen saturation; Nursing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辅助呼吸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与呼吸停止的有效措施之一。
颅脑损伤的治疗新进展一、颅脑损伤以及损伤机制创伤性颅脑损伤,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
美国每年就诊病人达200万以上,其中约7500人致死,125000人致残。
英国每年达100万以上,死亡率为9/10万,占住院全部死亡数的1%;15%~20%的死亡者年龄,在5~35岁之间。
损伤的原因大多为坠落伤,其次为斗殴和交通事故。
目前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交通事故在其中有主要作用:虽然其引起的颅脑损伤占住院病人的13%,但死亡率却高达58%[1]。
目前认为创伤性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但以后数小时至数天内会有许多继发性损害[1]。
graham等发现,创伤性脑损伤(tBI)死亡病人的90%,有缺血性改变,是继发损伤的主要机制。
颅内压(iCP)增高的原因,在没有血肿的损伤后24~36小时内的急性期,大多为细胞毒性水肿,少数为血脑屏障损害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而血管充血引起的脑肿胀比以往认为的作用要小得多[2,3];在急性损伤的后期,或在第3天终末或第4天开始, iCP 升高的原因又可能是血管充血,因为脑血流(cBF)第2或3天已有增加,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损伤后12~24小之内也已经恢复[2]。
当iCP升高时,颅内缓冲最快的是脑内血液体积,其次是脑脊液。
当缓冲能力耗竭时, iCP就会急剧增加。
当 iCP在增加到20~25mmHg (1mmHg=0.13kPa)以上时,便可以迅速升高至很高的水平。
如果iCP增加超过平均动脉血压(mAP),就会对脑灌注产生液体静力学性阻塞,数分钟便可引起脑的死亡[2]。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贾云峰二、颅脑损伤治疗原则的进展轻型颅脑损伤的数量远远多于中、重型,其中仍包括一些需要神经外科处理的危险病人。
1993年 stein和 ross首次提出,将轻型颅脑损伤进一步分为轻微型和轻型,目的是将危险性增加的患者鉴别出来并给予有效处理,这样可以为很多国家减少严重的资源负担。
(1)轻微型病人:没有意识丧失或健忘,gCS为15分,机敏反应和记忆力正常,没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没有可触摸到的凹陷性骨折。
颅脑损伤患者改善脑循环治疗的时机研究作者:林承怀王丹吴芳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 101例患者分别予伤后(术后)24小时、第3天、7天以后三组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早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恢复良好的比率较高,重度残疾的比率较低。
但伤后(术后)24小时使用组的死亡率高。
结论颅脑损伤后或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既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改善脑循环;治疗时机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3-02近年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死亡率高,除了常规的抢救治疗外,何时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既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指南。
就101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做相应的对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年龄19-71岁,平均48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高坠伤20例,摔伤16例,殴斗2例。
损伤程度:特重型颅脑损伤11例,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中型颅脑损伤42例;其中手术78例。
101例患者按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时间分别分为:伤后(术后)24小时组,3天组,7天以后组,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予常规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防应激性溃疡、能量支持等治疗,并分别于24小时、第3天及7天以后开始予长春西汀3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使用2周-4周,改善脑循环治疗。
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循环特点和处理体会【摘要】目的:归纳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术后脑脊液的循环特点,探讨其处理方法。
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及颅脑损伤的患者按其挂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患者综合对症治疗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对治疗组的患者除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和监测生命体征外,并采取措施释放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
结论: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术后脑脊液潴留,颅内压升高,重建脑脊液循环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脊液;颅内压【中国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1-01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我院于2010年就诊的脑出血和颅脑损伤的62例患者分随机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男17例,年龄21~57(31.5)岁,女14例,年龄18~58(34.5)岁,其中大部分男女患者在24~52岁。
对照组女31例,男19例,年龄13~65(35.1)岁,女12例,年龄16~55(32.4)岁,其中男女患者以26~53岁居多。
据病例知患者均因创伤性脑出血(车祸、外击、摔伤)和病因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夹闭术后)。
同时均排除了、因创伤而致失血性的休克、伴有严重胸腹及四肢合并伤、重要脏器(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史。
并且在发病后2h内及时入院就诊。
两组年龄之差≦4岁,无性别差异,根据条件按1∶1配对,组间损伤程度及ct片示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主要在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如应尽量应用甘露醇脱水减轻颅内压,同时运用药物止血并及时补液等,在此期间也要加强心电、吸氧、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监护,同时加强病人的康复治疗,注意饮食和运动训练。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放液采用腰部穿刺的方法(24h一次或隔日一次),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及临床表现控制放液量(15~20ml)压力是每次腰穿放液前要测量的,如果患者表现为血性脑脊液,可适当增加放液量(30~35ml),同时可增加其频率(每隔12h一次),直至头痛消失、压力降低渐恢复至正常、,血肿在颅内逐渐消失(脑室扩大无明显ct扫描)等症状明显消失。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小于6 h。
对照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大于6 h。
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评定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手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需要及时临床处理。
本文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以上患者均伴有双侧瞳孔散大。
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7~77岁,平均(421±67)岁,其中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共31例,入院后双侧瞳孔散大共24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37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5例,单纯脑挫裂伤患者3例。
对照组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18~78岁,平均(417±79)岁,其中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共30例,入院后双侧瞳孔散大共25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36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7例,单纯脑挫裂伤患者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大于6 h。
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入院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改变情况,入院后行头颅CT及相关辅助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处理合并损伤。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研究与对照组,研究组43例,昏迷前行清创或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照组43例,昏迷后行清创或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7d后颅内压降至(14.45±2.71)mmHg,住院期间出现6例并发症(13.95%),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意识清醒或轻度昏迷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具有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标签:老年颅脑外伤;不同时机;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是指的头部受外部强大暴力冲击导致的损伤,由于头皮内血管丰富,结缔组织致密,因此受伤后极易出血,造成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昏迷或休克;另外,患者年龄大,对各种外伤应急反应差,易造成脑组织挫裂伤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危及生命。
为提升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效果,应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1]。
本研究对不同时机手术治疗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43例,男女比例23:20,年龄65~75岁,平均(68.24±3.51)岁;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21:22,年龄66~76岁,平均(69.48±4.26)岁。
致伤原因:车辆撞击致伤34例(39.53%),钝器击打致伤28例(32.55%),高处坠落致伤15例(17.44%),跌倒致伤9例(10.47%);病史:糖尿病26例(30.23%),高血压37例(43.02%),冠心病8例(9.30%),其它基础性疾病19例(22.09%)。
两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病史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外科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综述由于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颅脑损伤患者增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外科治疗颅脑损伤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中。
为分析外科颅脑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通过查询近年有关外科颅脑损伤的文献及结合临床经验综合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得到外科颅脑损伤的治疗方式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治疗的结果。
[Abstract] Due to the changes of modern society and development,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the way of constantly updated. Progress of 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author through the query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surgery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omprehensive. Finally get the surgical brain injury treatment way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patients under treatment results.[Key words] Surgery;Traumatic brain injury;Treatment progress随着暴力事件、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颅脑损伤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创伤。
标题:颅脑损伤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录1. 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3. 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4. 颅脑损伤护理方法的进展4.1 药物治疗4.2 外科治疗4.3 康复护理5. 个人观点和理解颅脑损伤,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颅脑损伤、中度颅脑损伤和重度颅脑损伤。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神志清醒,一般不发现神经系统缺陷,中度患者有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缺陷,重度患者则常常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缺陷。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言语障碍、偏瘫等。
早期的临床治疗是关键,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控制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防止并发症和及早康复。
在颅脑损伤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药物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脑保护剂有葡萄糖、缺氧改良酶、神经生长因子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颅脑损伤的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在颅脑损伤护理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外科手术可以尽可能减轻颅内高压,改善脑循环,保护受损部位,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命措施之一。
颅骨凿骨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开窗术等都可以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病情。
另外,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言语疗法、职业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康复护理工作需要全程跟踪,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只有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在我看来,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研究进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我坚信,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一定可以找到更有效的颅脑损伤护理方法,让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对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陈海燕【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h)康复护理配合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方法,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即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包括良姿位摆放、促醒治疗、肢体和语言功能训练等,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在入院前,康复后1个月,出院时三个时段对两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的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实现了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护理三位一体全面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10【总页数】3页(P742-744)【关键词】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早期康复护理【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的伤情复杂严重,中枢神经损伤后,不是通过再生,而是通过残留部分功能上的重新组织[1],以新的方式代偿丧失的功能,颅脑损伤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们对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共收集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开颅手术80例、非手术治疗60例。
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68岁,平均(36±6.7)岁,平均住院时间42.3天。
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19~71岁,平均(35±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论文颅脑损伤护理论文早期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
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
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颅脑损伤;氧饱和度;护理The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Yan Yan-ling, Li Yun-ling, Luo Jin-ling, et 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Zhaoqing526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i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by early stage ventilation.Methods 250 patients(GCS 5-8)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128)and control group(n=122)according to whether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 monitoring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ime, a correct choice of ventilation modes and paramet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andpressure(BP), heart rate(HR), GCS score and prognosi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and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P<0.05).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the GCS score, mortality an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arly stage mechanica lventilation may assure ventila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orrect and reasonable use of vent ilat or, and corresponding care begiven may do well to correct post-injury hypoxemia, hypercapnia of the patients. It can also decrease complicat ions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Oxygen saturation; Nursing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辅助呼吸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与呼吸停止的有效措施之一。
脑损伤后精准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在治疗中发现颅脑损伤患者大多为复合伤,部分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躯体运动功能异常、患者的精神刺激等,1/3为躯体性,原因颅脑损伤患者与脑神经细胞死亡、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区域有关,而单纯给予颅脑损伤患者药物治疗与给予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仅可挽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而难以帮助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研究样本,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精准护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干预效果。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焦虑和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抑郁等心境障碍性表现风险较高,颅脑损伤患者住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锻炼效果。
结论:关注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在颅脑损伤病情转归过程中意义重大。
报告如下。
关键词:精准护理;康复训练;脑损伤;神经功能;认知功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脑损伤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女性颅脑损伤患者20例,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范围在31-72岁,平均为(51.3±6.9)岁,病变类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9例、颅脑损伤患者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12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10例、颅脑损伤患者广泛脑挫裂伤11例;损伤类型:颅脑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18例、颅脑损伤患者闭合性损伤9例;外伤原因:颅脑损伤患者高空坠落8例、颅脑损伤患者车祸1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他3例。
对照组中男性颅脑损伤患者28例、女性颅脑损伤患者22例,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范围在30~73岁,平均为(52.1±7.1)岁,颅脑损伤患者病变类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2例、颅脑损伤患者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18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11例、颅脑损伤患者广泛脑挫裂伤9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类型:颅脑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20例;外伤原因:颅脑损伤患者高空坠落19例、颅脑损伤患者车祸3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他10例。
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引起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一、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的重要性颅脑外伤是一种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治疗和康复护理极具挑战性。
颅脑外伤患者除了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外,还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护理,才能恢复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
因此,对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长期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需要良好的护理条件、合理的康复方案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以便早日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
2、减少医疗费用颅脑外伤的治疗费用较高,而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费用。
对于一些患者,康复护理比药物治疗更具有优势,可以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3、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长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家庭的压力,并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二、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提前干预提前干预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提前干预可以减少神经损伤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改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针对不同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2、精准式创伤管理精准式创伤管理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基本理念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制定康复方案,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法,达到优化治疗效果的目的。
精准式创伤管理可以减小治疗风险,提高康复成功率。
3、生理疗法生理疗法是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生理疗法,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和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
常用的生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和康复性脑电图等方法。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生理疗法在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颅脑损伤患者改善脑循环治疗的时机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 101例患者分别予伤后(术后)24
小时、第3天、7天以后三组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早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恢复良好的比率较高,重度残疾的比率较低。
但伤后(术后)24小时使用组的死亡率高。
结论颅脑损伤后或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既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改善脑循环;治疗时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3-02
近年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死亡率高,除了常规的抢救治疗外,何时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既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又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指南。
就101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做相应的对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年龄19-71岁,平均48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3例,高坠伤20例,摔伤16例,殴斗2例。
损伤程度:特重型颅脑损伤11例,重型颅脑损伤
48例,中型颅脑损伤42例;其中手术78例。
101例患者按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的时间分别分为:伤后(术后)24小时组,3天组,7天以后组,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予常规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防应激性溃疡、能量支持等治疗,并分别于24小时、第3天及7
天以后开始予长春西汀3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使用2周-4周,改善脑循环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gcs评分和g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其中gos评分:ⅰ级为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性障碍;ⅱ级为中度残疾,呈现部分神经障碍,但可独立生活;ⅲ级为重度残疾,精神意识及神经障碍无明显好转;ⅳ级为植物人状态;ⅴ级为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24小时使用组与第3天使用组gcs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cs评分无增高;治疗后24小时使用组、第3天使用组与7天以后使用组gcs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gcs评分增高,见表1。
3 讨论
对于颅脑损伤出血,这个时间窗应是指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到形成凝血栓子不再出血为止,一般认为颅脑损伤后脑出血的高发时间
在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以后再出血的机率较少,这时应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信使
c-gmp的作用,选择性地增加脑血流量,此外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早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改善患者的神志情况。
伤后脑水肿的形成是脑外伤最为重要的病理改变,2-4天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能改善血肿周围及远隔区的血流灌注梯度,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周围的水肿带,减轻继发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促使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的时机还没有统
一的观点,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第3天开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较7天以后开始使用,预后恢复良好的比率高,重度残疾的比率低;但较伤后24小时使用组的死亡率低,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又能避免因患者死亡引起的种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