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8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
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 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
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 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 梗死: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二、填空题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
三、选择题
1 C
2 A、B、C
3 C
4 A、B、C
5 A、B、D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淤血和缺氧:淤血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缺氧以及酸性产物蓄积而使之变性,损伤从而造成通透性增高。
(2)感染和中毒:猪瘟,炭疽/出血性败血病,马传染性贫血,砷中毒等均可损伤毛细血管壁,而通透性增高。
(3)炎症和过敏反应: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4)维生素C 缺乏: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不足,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5)血液性质的改变:如果血液中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不足,均可引起渗出性出血。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后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粘
集,形成小丘状的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即血栓头部。血栓头部突入管腔内,使其后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旋涡,旋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像珊瑚状)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构成网状结构→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完全阻塞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则构成红色血栓。血栓尾部。
第三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水肿
2 脱水
3 代谢性酸中毒
4 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